探究金融构成差异性对货币政策意义

时间:2022-11-17 10:20:00

导语:探究金融构成差异性对货币政策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探究金融构成差异性对货币政策意义

区域间的金融结构差异将通过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过程中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效力产生影响。在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渠道过程中,银行贷款作为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一个重要项目,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非常关键:货币政策行为改变了商业银行在央行的贷款额,银行就会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对利率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进行调整。基于此,本文从文献梳理的角度来探讨我国金融结构差异性产生的机理,以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建议。

一、金融机构的内涵

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樊明太(2005)系统的研究了金融结构与货币传导的关系,通过理论和经验检验发现,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在空间上的非均衡性不仅导致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和经济结构的巨大差异性,而且还导致了金融结构的明显差异。货币政策是总量调控的政策,在多数国家实行货币政策时只重视总量调控,去忽视了国家内部金融结构的巨大差异。国外学者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关注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他们从理论和经验角度证明了由于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导致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Varlino和Defina(1998)从货币传导机制的角度分了导致美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原因后,认为银行规模的区域差异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重要原因。在分析欧洲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产生机制时,Dow(2003)认为金融结构的差异性,比如规模、集中度、银行的状况等,是促使欧洲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原因。

二、金融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结合金融结构差异性的内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金融结构差异性的表现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具体如下:

1.金融通资源区域的差异性。中国金融资源的配置不仅在量上存在巨大差距,而且区域之间也存在着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效率上的明显差异。如果把政府行为考虑在内,政府部门对金融业的抑制强度在各个不同的区域也不完全相同。由于金融相关率(FinancialIntervnationalRatio,简称FIR)是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它反映的是金融上层结构与经济基础结构之间在规模上的变化关系,它可以被视为金融发展的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在一定的国民财富或国民产值的基础上,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相关系数也越高,所以人们推断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相关比率必然会逐步提高,而且可以根据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金融发展达到何种水平。尹希果,陈刚,程世骑(2007)在研究金融发展时,运用金融相关比率来表示研究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程度。据此,本文给出了1996~2004年东、中、西三大区金融相关比率,东部地区的金融相关比率相对于中部、西部来说,金融市场相对发达。葛兆强(1997)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呈现出计划金融与市场金融并存的“二元金融机制”,即东部地区市场金融成分较高,计划成分较弱;中西部地区计划金融占支配地位,而市场金融发育程度微弱。给出了1996年到1998年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全部金融相关比率与国有金融相关比率之差,从图上可以看出东部市场化程度较高,而中西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

2.银行配置的差异性。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也是衡量金融结构的主要指标,这两个表可以看到2007年末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空间分布状况及1999年到2001年东、中、西四大国有银行区域分布概况,发达地区的金融资源拥有量相对较大,金融发展程度高。出于资本的逐利性,股份制商业银行90%以上把总部设在东部城市,中西部较少。主要营业网点也主要在东部城市,中西部营业网点之和只有东部地区营业网点的30%。东部的金融资源相对来说是充足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配置也是商业银行围绕“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经营原则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政策的干预,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对四大国有银行来说,从1999年到2001年的数据显示出无论是营业网点的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来说,四大国有银行区域分布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有较强的相似之处,东部、西部、中部三个区域之间的金融资源的配置非均衡,东部的营业网点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是中部、西部地区难以超越。

3.资本市场分布的差异性。股票市场作为重要的资本市场,是上市公司能筹集资本和投资者投资资本市场的场所。因此,现代市场经济是离不开股票市场的。无论是股票市值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中西部地区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东部区域的市值超过了中西部区域的市值之和。中部区域所占的市值波动比例相对于其他区域较大,其他区域相对较稳定。

三、金融结构差异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金融区域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对区域金融结构存在差异的中国而言,区域银行的密集度、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资产负债表、客户等方面存在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传统货币金融理论中认为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同质性。由于现实的差异性与统一货币政策的假设前提相矛盾,货币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在区域之间肯定会产生不同的效力。因此,差异性的金融结构是导致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产生的重要原因。

2.商业银行分布的差异性影响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配置不同必然导致各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同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道机制,特别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变革与银行业改革的非同步性,这必然导致货币政策控制力和引导效应弱化。再加上银行业机制改革与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转变的非同步性,降低了商业银行对货币调控反应灵敏性和传导政策意图的有效性,这样会导致不同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