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银行拓展中难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26 02:11:00

导语:民营银行拓展中难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营银行拓展中难题及对策

[摘要]民营银行问题是近几年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看,发展民营银行,打破我国金融垄断局面已在众多经济学者和金融专家中形成一种共识。本文从理论出发,以产权理论与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说明发展民营银行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民营银行发展的配套环境,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国家效用函数以及其自身劣势内外两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由此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合理制定有关法规,优化政策环境,采取渐进式战略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银行,金融运行体制,国家效用函数,渐进式战略,存款保险制度

[Abstract]Theprivatebankquestionisanissuewhichhasbeendiscussedbythetheorycircleinrecentyears.Tothisquestion,therestillaresomedisputesatpresent.Butseeingfromoveralldevelopmenttrend,ithasformedakindofcommonunderstandingamongnumerouseconomicscholarsandfinancialexpertsalreadytodevelopprivatebanksinordertobreakthefinancemonopolyofourcountry.Thispaperproceedsfrompropertyrighttheoryandeffectivedemandtheory,whichprovesthat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bankisnecessary.Onthebasisofthis,thepaperanalysesthemainobstaclesoftheprivatebanks’developmentfrominternalandexternaltwoaspects.Theobstaclesincludebadrelatedenvironmentofprivatebankdevelopment,therestrictionsoftheexistingfinanceoperationsystem,thefunctionofthenationalutility,inferiorpointsoftheprivatebanksthemselvesandsoon.Therefore,itissuggestedtosetupthesystemofdepositinsurance,tomakerelevantregulationsrationally,tooptimizetheenvironmentofthepolicy,andtotakeprogressivestrategyinorder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theprivatebanks.

[Keywords]privatebank,financeoperationsystem,functionofnationalutility,depositinsurancesystem,progressivestrategy

引言

近年来,关于民营银行发展的讨论已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围绕民营银行的定义、准入条件、发展目的、生存空间等问题存在较多争议。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的精神,以及入世后我国金融业所面临的激烈竞争来看,我国发展民营银行,打破金融垄断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当前,学术界有关民营银行发展障碍及对策的系统研究较少,因此,我选择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民营银行问题。

一、发展民营银行的理论依据

当前,有关发展民营银行必要性问题的讨论很多,但大多停留于技术层面,如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它也因此遭到反对者的强烈质疑。而事实上,发展民营银行还有更深刻的理论依据。

(一)发展民营银行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现实需要

我国金融改革从宏观角度看,是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从微观角度看,是以多种产权形式的并存及互相促进为基础的。根据产权理论,一种资源的配置效率取决于市场上提供该资源的竞争者的数量。那么,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取决于信贷市场上提供信贷的金融组织的数量。由此可见,要真正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高效率,关键是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允许更多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因此,“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要害既不是直接改变国有金融制度的产权结构,也不是由国家建立金融市场,而是激励足够多并有交易能力的新金融产权形式的产生”(张杰,1998)。当这些新的金融产权形式出现,进入市场,并进行有效竞争时,最有效的金融产权结构将自然而然的产生。同时,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将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为了促进金融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必然要发展具有新型产权形式的民营银行。

(二)发展民营银行是满足金融市场有效需求的客观要求

从我国金融市场供需来看,目前,存在有效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现状,这主要反映在民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金融市场对其资金供给存在明显的障碍上。一是民营经济发展初期,资金供给渠道相当部分存在于金融体系之外,具有明显的非正规性和不确定性。其往往缺乏对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保护,金融纠纷较多(见表1)。

表1民间金融的纠纷情况单位:件、万元

件数金额

2000年6434117744.3

2001年7232121917.4

增减情况7984173.1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2002年10月

二是民营经济在发展中,资金融通渠道不畅通制约了其发展。三是现有的金融体制对民营企业还没有提供足够的正规渠道的资金支持。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主要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因而,金融服务基本上没有考虑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层面。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解决供需矛盾有必要发展民营银行。

二、外部约束与内部缺陷:阻碍民营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外部约束

1、民营银行存在与发展的配套环境不够宽松

缺乏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民营银行作为一种具有新型金融产权形式的金融机构,它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资金来源上,能否吸收足够的公众存款直接影响到它的生存,由于我国尚缺少一个保障公众利益,防范信用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因此,民营银行在吸收公众存款上存在一定困难。而这一困难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民营银行的生存。从资金运用上看,由于社会信用环境存在问题,道德风险的存在,企业欠贷不还,逃废债务等现象,直接影响了银行贷款的收回,导致不良贷款大量上升,必然会影响民营银行的发展。

配套的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经济要求走法制化的道路,那么发展民营银行必然要求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而目前,我国有关民营银行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法规尚未建立,只要配套的法规不健全,民营银行的“正效应”就不能正常发挥,甚至可能向社会转嫁风险。

2、现有金融运行体制对民营银行发展的特殊限制

缺乏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机制。对于我国现行的金融运行体制来说,由于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针对包括民营银行在内的商业银行监管制度和体系,金融监管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内容缺乏科学性,监管效率较低,缺乏对民营银行的监管措施等。在金融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如果贸然放松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将面临极大的挑战。一旦其不能及时、灵活的处理有关民营银行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性将会受到威胁。

严格管制的利率制度的制约。我国长期实行管制利率制度,自1994年开始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仍未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仍属于管制性利率。这一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利率政策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3、国家效用函数的存在使民营银行具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在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中,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深度、广度、速度和战略选择等基本取决于政府权力中心的意愿和能力(江燕红,2001),因此民营银行的发展最终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安排,即取决于金融制度安排给政府带来的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见图1)。

通过发展民营银行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增加显性收益)的同时,必然导致国家对金融控制力的部分丧失(国家效用函数中隐性收益减少)。对于政府来说,它不会为效率而放弃控制力(江燕红,2001)。这已为所有的改革实践所证明,正因为此原因,国家不会马上放开民营银行的发展,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

(二)内部缺陷

1、规模、信用劣势的客观存在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在市场份额、规模与信用上处于劣势。首先,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国有银行几乎垄断整个金融市场,加之其有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雄厚的资金实力和长期人力资源的积累,使民营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国有银行以国家信誉担保,而民营银行完全是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对于广大居民来说,其信用程度远远不及国家信用。

2、经营业务同质性的不利影响

从银行业的特点来看,银行经营的对象是货币,银行的金融服务具有同质性的特征。民营银行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提供类似的金融服务,它们之间具有业务和资金趋同的特点。同时,由于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在发展初期阶段,往往采取存款导向型发展战略,即便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由于极易被模仿且受网点规模的制约,难以通过差异化服务从国有银行手中夺取资源,这也就制约了民营银行的发展。

三、扫清障碍,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外部环境:解除民营银行发展的桎梏

1、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为了解决民营银行由于信用劣势,存在吸收公众存款难的问题,在治理我国信用环境,推进民间信用体系建立的同时,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样,将使存款人的利益受到保护,从而有利于提高民营银行在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便于其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将为民营银行的退出提供保障,解决因民营银行的破产、倒闭引起金融风险和社会不安等问题。

2、合理制定民营银行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法规

目前,阻碍民营银行成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民营银行的“准入法规”、“监管法规”和“退出法规”还没有建立的问题。因此,合理制定民营银行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法规十分必要。具体来说,首先要修订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民间资本享有“国民待遇”,可以进入金融领域设立公司制的金融机构。其次,要制订具有较高标准的“准入”与“退出”法规。要吸取8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信用社市场准入标准过低的教训,防止出现机构膨胀,“银行过度(overbanking)”现象。同时,对于资本充足率与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某一水平,如5%和3%的民营银行,要强制其“退出”,以防止出现资不抵债,影响金融稳定的现象。再次,制订有关民营银行的监管法规,为实施监管提供法律保证。

3、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民营银行的政策环境

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由于民营银行透明度较低,金融监管缺乏有效性,容易积累金融风险,引发金融危机。因此,要使民营银行健康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使完善金融监管和发展民营银行同步进行。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要依法实施监管。二是要根据金融创新的最新发展,不断完善金融监管指标和措施,丰富监管的内容。三是充分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将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管体制。

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由于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制约了要求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民营银行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今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吸取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失败教训,我国应从三方面加强建设:一是继续建立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二是完善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三是强化对利率的监督,加强风险防范。

4、采取渐进式战略,使民营银行的发展与国家效用函数相容

为了克服国家效用函数对民营银行进入的阻碍,借鉴我国改革开放渐进式开放的经验,我国发展民营银行可以选择渐进式道路。而采取渐进式战略要求设计好民营银行的发展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既能保证政府对资金的控制权,又能保持银行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有序,这要求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进行民营银行的试点,并注意地区的选择。从民营银行的生存角度看,由于目前环境的制约,民营银行应先进行试点。为了防止恶性竞争,试点的民营银行应选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而又迫切需要银行增大信贷投入的地区。如2002年初,在中国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诞生了张家港、常熟、江阴三家中国首批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而这种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就具有民营银行的性质。

规定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类型。为了使民营银行的行为符合政府的效用函数,便于监管,政府有必要对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进行一些限制性规定。在民营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应不存在绝对控股股东,但可以有多个持股量近似的大股东。

对民营银行实施分级管理。为了减少金融风险,促进民营银行稳健经营,可以考虑借鉴香港的银行分级管理制度对民营银行进行管理。即根据民营银行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遵守法纪情况发给不同的牌照,规定不同的经营范围。具体来说,规定刚成立的民营银行为限制性银行,只允许其吸收股东存款,向其股东提供信贷服务,即先具有合作性质;待经营1--2年后,由权威机构认定,若其信誉较佳就允许其经营批发业务;至其几年后资本、资产、盈利已达相当水准再经权威机构认证,可以将其转为全面性银行,允许其开展零售业务。若其表现不佳,则可降级。这样既增强了民营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又可以减轻监管部门的审批压力。

(二)发挥内部优势:克服民营银行自身缺陷

1、发挥本身的制度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

由于民营银行采用真正意义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制,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使其在制度上与国有银行相比,具有比较优势。那么,要提高民营银行的竞争力,关键是要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投资入股的商

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它所获得的优良业绩正是得益于其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创新。民生银行从成立伊始就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银行《章程》中明确界定了重大决策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和经营班子的各自权限、相互制约机制和以投票表决进行决策的基本方式,增强了其自我约束力和决策的科学性,从而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保证。

2、利用信息优势,确立目标聚集的基本竞争战略

对于民营银行来说,除了要发挥其制度优势,还有必要根据其业务模式制定清晰的竞争战略。民营银行可以确立目标聚集战略,其原理为:银行通过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提供服务,从而超过在更广阔范围内提供服务的竞争对手。根据这一原理,结合自身的优势,民营银行可以选择以民营经济等非国有经济为目标客户群,根据其需求提供服务,实施目标聚集的基本竞争战略。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是有效的。浙江台州泰隆城市信用社的成功,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家完全由民营资本控股的信用社,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将其90%以上的贷款投向个体与私营企业。由于其灵活、高效、安全的信贷经营机制适应中小企业的需要,促进了其业务的扩展,保证了其信贷质量,从93年成立到2000年短短7年时间,该信用社的帐面净资产已由建社时的100多万元上升到4000多万元。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民营银行只为民营经济服务,只是在市场竞争中,民营银行对自己的一个定位,根据其自身特点实施的一种竞争战略。按照市场原则,民营银行同样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向其他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StephanHangmans,StrategicValueManagementinPrivateBanks,theSpring2001issueofInsight

[2]AlanS.BlinderandRobertF.Wescott,ReformofDepositInsurance---AReporttotheFDIC,2001

[3]DiamondD.,1991Monitoringandreputation:Thechoicebetweenbankloansanddirectlyplaceddebt,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99:689-721

[4]段卫平,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7

[5]张杰,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财经出版社,1998

[6]乔海曙,论银行业的“第二战线”,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6

[7]周红霞,为什么需要民营银行,国研网,,2002.9.9

[8]江燕红,成立民营银行的优势与难点,国研网,2001.6.12

[9]钱小安.金融民营化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研究,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