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

时间:2022-03-24 03:26:00

导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安全与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经营的成果对金融行业影响颇大。许多西方国家的金融监管环境较为完善,除银行外还有其他金融机构共同承担促进金融业繁荣的任务。在中国,银行业则处于主导地位,其金融安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效率。然而由于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缺失造成的案例却屡见不鲜。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分行前后三任行长把大量银行资金转移到海外,总金额近40亿元;2003年到2004年,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相继被骗,贷出的近300笔汽车贷款,全部都是虚构伪造的假合同被骗走1.4亿余元;2005年,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山勾结外人,通过地下钱庄将存款转移到了境外,涉案的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总体观之,我国商业银行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国家银行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内控制度不完善

(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滞后,没有覆盖所有的岗位。当前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工具的运用较以往频繁许多,也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业务,但是针对这些业务,多数银行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在细节处理上缺少规范性。同时内部控制不能全面覆盖风险点,某些现行的制度和规范存在一定风险防范局限性。

(2)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时候内控制度并没有考虑到在现实中的执行度,在对下级员工的业绩审核中,多数以数量或金额来衡量其绩效,其实工作的合规性也应该纳入考核的标准,使得整个员工队伍都重视制度,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长远的发展。

2.控制环境限制

(1)公司治理力度不够,没有相互制约的机制和监督机构。我国商业银行与西方存在很大的不同,即西方有很多银行都是作为上市企业,有着独立的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能对股东和广大投资者负责,起到监督作用。而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实行官本位制,高级管理层都是政府直接委派,管理层也是行政级别的升迁,与绩效水平的联系并不是很明显。一个缺乏监管,责任制约的企业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的力度。

(2)产权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实际上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国家所有权制度,虽然名义上是商业银行,但从实质上说却不是。国有四大银行实际上是国家所有,产权单一,并且由国家承担无限责任。这种单一而不够明晰的产权,使得内控环境不利于管理。

(3)制度推行缺乏监管。在已经建立相应内控制度的基础上,需要一个共同遵循,相互监督的氛围来保障其实施的有效性。但部分商业银行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不够力度,往往有法不依,视流程制度为无物。

(4)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都采取总分行体制,目的是为了取得规模效益,便于管理。各分支行不具有法人资格,一旦出现业务风险都会由总行承担民事责任。但部分银行分支行之间存在着资金拆借、存贷款、证券交易等市场行为,说明了总行对其分支行缺乏有效约束,不利于内控的实施。

3.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

(1)忽视质量和效益,重点放在规模的扩张。近年来商业银行基本是遵循这样一条发展道路,即资产和业务品种成倍增加,但质量和效益增长却跟不上脚步的粗放型经营。资产的规模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另一方面收益却趋于下降;负债的规模成倍增加,成本却上升更迅速。这使得负债与资产的比例失调,收益更加恶化。缺少风险评估的行为让银行的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其业务发展。

(2)对贷款缺乏科学评估,对新业务新机构缺乏合理评估。授信业务的审查不够规范,贷款审查不够严密,容易出现对担保抵押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贷款用途审查不严格,甚至出现冒名贷款,贷后的管理也不够到位,风险意识不强,使得贷后评价工作开展不理想。

(3)风险评估没有形成制度化或者不遵循风险评估的流程。风险评估对银行的业务质量保证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对一些特殊或金额超过一定数量的业务应该制定特定的风险评估程序,相关业务人员应该按照这个程序工作。但一些银行却没有完全按照制度办事,使得银行风险系数增加。

4.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人员培训不足

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相关性,内部审计可以很好地审查出内控的有效程度。但少数银行的管理层却把这两个概念弄混,而且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高。

二、西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经验

西方的一些商业银行由于历史悠久,可以给我们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通过对其的分析,发现问题,我们可以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因为所处的环境和各种条件有其特殊性,所以在借鉴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产权制度完善

银行的产权都很明晰,经营权和所有权能够很好的分离,股东承担有限责任。使得经营者和所有者能够各司其职,把银行作为一个企业好好发展。相应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也能渗入银行的规章制度中,有利于其长远的稳健。

2.监管得力

很多西方国家市场机制更为成熟,金融行业发展的时间较长,形成了自己的有效运行方式。市场上不仅存在政府设立的专门监管机构,还有各种行业协会,有组织的民间社团合力一同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促进了银行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善其经营管理的方式。其次,各职能部门有独立性,每个部门职责明确,每一项业务至少有两个人或两个部门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再次,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它独立于其他部门,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

3.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会计控制体系,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

国外银行非常重视对银行内部组织结构的设计,只有有了严密的组织机构作为经营、管理、控制打好基础,各部门才能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任务,高层的理念才能有效地被传达到员工处。

三、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和建议

1.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

(1)建立良好的内控文化。内控不仅仅是规章制度,而且深受企业的环境影响,尤其受到管理层的管理理念,企业精神,发展规划的影响。银行要从高层开始做好宣传工作,使他们意识到内控的重要性,进而认识到内控不是一个静止的规定,而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2)针对盲点完善现有的控制制度。建立业务控制制度,特别是针对其关键风险点应在实行全面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设计专门的管理控制制度。同时,会计控制制度也应按照规范化实行授权分则、监督制约,一层一层进行监管控制。再次,授信制度需要完善。根据业务经营活动的性质和功能,建立健全以法人授权授信为主要特征的内部授权、授信管理制度,完善统一授信制度,改进授信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授信主体、授信形式、不同币种和授信对象的统一。

(3)重视新业务和新机构。要根据业务品种不断增加、银行进行海外扩张等新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制度进行重新评价,找出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并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2.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1)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培养风险评估意识。加强风险管控部门的职能,从组织机构和人员上保障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在思想上培养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其日常业务操作,提高法制观念,业务水平和道德观念,养成合规办事的习惯。

(2)新业务的风险评估要重视。要认清新业务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学会在尽量减低风险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范围,并在整个过程中对风险进行识别,监测和报告,在实践中总结有效的处理方法。

(3)合力科学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充分应用风控信息系统。指标体系要相互制约,相互印证,借鉴国际上银行的先进经验,使得指标能涵盖范围较广,同时配套评价和预警系统,制定全面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报告程序,使之能准确,完整,安全地协助监控完成。

3.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1)进行产权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引入新的投资者。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是国有单一制,而要与国际接轨,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使得产权主体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引入新的投资者,通过引入资质较好的战略投资者达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2)建立和完善与现代商业银行相适的内部治理结构。尽快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信贷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增强透明度。董事会在银行治理中占据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负责决定银行的长期发展战略,作出重大决策,批准各项制度还要监督内部控制。

(3)科学地设置内部组织结构,完善各级职责划分。按照精简、效能、相互制约的原则重新调整组织机构,设置部门岗位,并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清责任。要减少管理层次,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设置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要测算盈亏平衡点,撤并重复设立的机构和长期亏损的机构。

四、结论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同时,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提升竞争力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从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健全风险评估机制,营造良好内控环境等方面推进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商业银行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