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额外汇储备弊端

时间:2022-04-02 04:23:00

导语:论高额外汇储备弊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高额外汇储备弊端

[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管制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8088亿美元,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并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成本增加。为减少高额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应采取放松外汇管制,调整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目标,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等措施。

外汇储备是反映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对宏观经济的调节能力日渐重要,但一国外汇储备的持有并不是越多越好,适度的外汇储备是一国经济正常发展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18088亿美元,对我国经济发展存在一系列不利影响。

一、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1.高涨的外汇储备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供给的重要渠道。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是由中央银行发行,再通过各种渠道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数量。外汇占款是中央银行持有外汇储备所对应的货币投放。同时,外汇储备占款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通过乘数效应可以对货币供应产生成倍的放大作用。当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时,外汇市场上供过于求。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必须投放基础货币购入外汇以保持供求平衡,这会造成基础货币的增加,在货币乘数作用下会进一步带来货币总量的多倍扩张。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投放中的比例不断攀升,2005年至2008年8月更是分别达到110%、127.3%、126.4%和135%。为了避免货币的过度投放,中央银行不得不采取紧缩国内信贷的政策,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15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回笼基于外汇占款所投放的基础货币,力图使外汇储备的增加对国内货币供给总量的影响完全或部分抵消,但收效甚微。巨额外汇储备给货币政策自主性带来压力,导致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引发通货膨胀,并成为当前流动性过剩的最主要根源。同时,人民银行为了冲销由于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过大,人民银行不断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

2.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高涨的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近几年,不仅美国、日本大力鼓吹人民币升值,而且过去外逃的资金也在回流,甚至有大量投机热钱“潜渡”我国。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10月9日,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换8.11人民币升至1美元兑换6.8310人民币,人民币升值幅度达18.7%。并随着美国出现次贷危机不断下调美元利率,人为地拉大与人民币利率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压力仍然很大,美国等国家仍在利用我国高外汇储备的存在,继续胁迫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升值,以便从中达到更多渔利的目的。

3.增加了持有外汇的成本

外汇储备大量增加,需要付出高额成本。一方面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从而必须支付高昂的利息;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外汇储备一般不能用于国内消费和投资,不能利用这些资源取得相应收益;而只能用于国外投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强的债券投资。我国外汇储备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投资于回报率低的美国短期债券而不能用于国内建设的需要。我国外汇储备70%以上是美元资产,只要美元贬值,外汇储备就会缩水。而美元汇率自2002年至今已缩水40%以上,且市场预期,今后美元会持续贬值。而且,在发行人民币国债购买美元债券的这一借贷过程中,潜在的利率损失不容忽视,最终的实际收益可能是负数。因此,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意味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同时我国将庞大的外汇资产集中存放于美国,可能要承担某种程度的政治风险。

4.加大了资产泡沫,增加了金融危机产生的风险

外汇储备剧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边际效益递减从而降低了资本的吸引,导致国外热钱大量涌入,巨额的热钱通过混入外贸经常性账户、外资直接投资和QFII等渠道流入。这部分资金都属于短期资金,具有极大的流动性、投机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具有破坏性,因此并不会在中国进行长期产业投资,也不会乖乖存入到银行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更多的是投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短期投机,2006、2007年房地产价格迅速上涨,股票指数飙升都与“热钱”的流动有密切的关系。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存在,大量“热钱”会迅速从国内流出,迫使人民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卖出美元回笼人民币。这一方面会减少外汇储备,同时引起股市暴跌,房地产价格下降,进而拖累银行资产质量恶化,出现金融危机。

5.外汇储备增加,汇率风险加大

国际市场上各种货币的汇率不断变动,2005年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就大幅降低。由于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大,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下降使我国遭受了很大损失。由于汇率变动频繁,因而规避风险的难度很大。

二、应对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对策建议

1.调整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的战略目标

根据国际经验,各国的外汇储备积极管理是在满足储备资产必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多余储备单独成立专门的投资机构,拓展储备投资渠道,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水平,并满足某种战略目标。对于我国来说,外汇储备增长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持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不仅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制约了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大了宏观经济政策内外平衡的压力,而且也对存量的管理和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将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和国家的整体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运用外汇储备建立资源战略储备。

2.放松外汇管制,建立“双藏机制”

在发达国家,国家的外汇储备和企业、民间持有的外汇都非常多。而我国主要以国家外汇储备为主,企业、民间持有外汇受到严格限制。2006年4月央行推出了放松外汇管制的新措施,放宽和简化了国内机构和公众购汇、投资的限制,并允许个人、企业以购买外汇的方式,通过金融机构对境外投资。2007年2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并实施《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个人年度购汇总额提高到5万美元。这有利于建立“藏汇于企业”、“藏汇于民”的外汇“双藏”机制,改变原有的“藏汇于国”的策略,鼓励企业和居民持有外币,让企业、民众与市场分担汇率风险,改变国家被动吸纳外汇导致储备大幅增加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放宽居民持有和使用外汇的政策限制,“藏汇于民”,让民间更多地持有外汇,以此降低官方储备的增长速度、分散储备管理风险、提高外汇储备收益。

3.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降低汇率变动风险

首先,在外汇储备结构中可以考虑进行币种结构的调整。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占绝大比重。但随着美元汇率不断走低,我国外汇储备资产损失巨大,因此应减少美元的资产比例。同时适应人民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改革体制,适当增加欧元、日元等币种在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中的比重。其次,外汇储备的结构调整还应考虑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外汇储备的资产调整是指持有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的变动。一般而言,外汇储备的资产种类包括短期国债、长期国债、企业债券、股票、黄金等。不同种类资产的收益率和风险各不相同。持有外汇储备的意义按照重要性排序分别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外汇储备首先要考虑投资于高流动、低收益、低风险的资产(例如黄金和国债),但是随着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大幅上升,在保证外汇储备整体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外汇储备的收益性。我国目前经营的原则应当由“零风险、低收益”向“低风险、中收益”转移,拓宽投资领域,改革投资机制。在投资领域中,不止局限于存款、债券,还可以选取一部分资产,运用国际通行的投资基准、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模式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增加储备资产的盈利能力。

4.增加战略物资进口和对外投资

增加战略物资进口,充实战略物资储备,尤其是对石油、铁矿石等进行战略储备是当前的迫切需要。我国是石油、铁矿石的消费大国,其国际市场供给情况和价格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运用部分外汇储备增加战略物资储备,把金融财富转化为物质财富,是遏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降低汇率风险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可以动用部分外汇储备,收购国外一些油田、矿井,或者购置一些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的股票。利用资本市场做到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5.建立以专业化投资管理公司为主体的外汇储备管理运作体系

针对不同的投资组合,确立适当的投资主体显然是必要的,这样做可以保证各个组合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并且发挥不同管理主体的专业化优势,同时还可以对不同的投资渠道进行竞争性的比较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