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时间:2022-04-02 03:57:00

导语:应对金融危机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对金融危机论文

金融危机的思考论文引言:二十世纪以来,地区性及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更是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在研究这次危机的相关历史数据时,我们发现,国际资本流在危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基本分析,试图探询国际资本流在金融系统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在金融自由化的当今中国,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国际资本的潜在风险甚至危机。

金融危机的思考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资本流金融系统稳定性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国际资本流因素

东南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首先爆发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并波及世界,使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最低超过3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同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平均达30%~60%。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很多学者做出过不同解释,然而对金融危机中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私人资本的作用的重视可以说是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开始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兴起金融自由化改革浪潮,这很大程度上为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创造了相对较宽松的条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次大的金融危机(1992—1993年的欧洲金融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1年开始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等)中,都出现了国际资本冲击的迹象,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当时,东南亚国家利率在各国中央银行引导下水涨船高,不断攀升,此举虽可减缓通货膨胀上升的速度,但也因此吸引大批国际投机资本涌入套利,为索罗斯等人出兵创造了机会。花旗银行曼谷分行一位高级主管指出,泰国银行业者每天经手的海外套利热钱金额高达20至30亿美元。此外,由于有利可图,银行业者本身也大肆从海外借入利率比泰铢、林吉特等货币低上3-5个百分点的美元、日元和马克,然后出售这些货币,赚取利差。据统计,泰国各商业银行的海外借款总额已逾1万亿美元,其中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贷。1997年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布尔曼发出警告,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发生仅两年之后,大量的热钱正在以创纪录的步伐注入亚洲等新兴市场,“不理性的热烈情绪”正在这些市场广泛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大幅震荡。

金融危机的思考论文表一危机前流向亚洲五国的私人资本净额(亿美元$)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亚洲五国私人资本净流入249290303326351629729

其中:FDI净流入627286867495120

证券投资净流入133363179106144203

其他17418515461171390406

五国GDP总和4764540861306690733083569854

私人资本净流入占GDP比重(%)5.235.364.944.874.797.537.40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整理

金融危机的思考论文表二危机前流向五国各种资本的比重(%)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

FDI占总私人资本比重(%)24.9024.8328.3826.3821.0815.1016.46

证券投资占总私人资本比重(%)5.2211.3820.8054.9130.2022.8927.85

其他投资占总私人资本比重(%)69.8863.8050.8218.7148.7262.0055.69

金融危机的思考论文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国际数据整理

表一显示,在危机爆发前涌入五国的私人资本逐年增加,而且成加剧式增加:1990至1996年间私人资本流入增加了近三倍(从249亿美元到729亿美元),尤其是危机爆发前三年突然增多,其占当时GDP比重相应突然增大。表二数据说明,这一时期流入东南亚各国的大部份私人资本是流动性很强的证券资本及短期债权,以1993年为分界,证券投资比重突然剧增,而从94、95年,证券投资的增长势头被以短期债权为主的其他投资所掩盖。再看FDI,增长绝对数始终平平,但从94年开始,它占总私人资本流入的比例却呈逐渐减小趋势,与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的比重差距均成“剪刀型”加大,这是一种危险信号,1997年的金融危机与其不无关系。早在1995年,新加坡克罗斯比证券公司曾对亚洲七个国家经济状况作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东南亚国家大量国际私人资本涌入,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突出表现为投机行为高涨,泰国政府一厢情愿地对外国资本敞开金融市场大门,外国银行带来大量低息美元贷款,泰国金融业就此大尝了甜头,开始对诸如房地产等基础产业产生浓厚兴趣,结果许多银行一窝蜂地把近30%的贷款投向了房地产业,供求严重失衡。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市场低迷不振使得银行呆帐、坏帐激增,资产质量严重恶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国际资本冲击的结果。

二、国际资本流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分析

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1994)在探讨了金融自由化进程中金融体系脆弱性的内在原因后指出,金融自由化引发银行部门脆弱化的重要通道是利率上限取消以及降低外资进入壁垒所引起的银行特许权价值,导致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从而带来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Kaminsky和Reinhart(1996)认为在多数情况下,金融自由化伴随着对资本管制的解除,当本国银行从国际资金市场上借入外币资金,并将它贷给本国借款者时,就承担了外汇风险。Calvo(1998)提出的属于第三代危机模型的外资诱导型危机模型中认为大规模的外资流入将会促成该国经济过热,实际汇率升值,经常项目恶化,资产泡沫化等,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根据以上观点:国际资本的非控制性流动特别是过度的流入会对一国内的金融主体系产生非系统性风险,在短期或长期对金融体系的安全产生冲击,严重时甚至引发危机或者加剧危机。那么这种国际资本是怎样进行运作并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的呢?

20世纪70年代全球开始金融自由化后,国际资本活动范围迅速扩大,方式日益增多。在目前的国际资本流动中,国际资本主要是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一般是在国外开办工商企业,直接与生产过程或交换过程相联系,本文称之为生产性投资;而间接投资主要是投资国际证券以及国际中长期信贷、经济开发援助,证券投资和银行信贷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工具,这种投资不是以固定的持有相关证券盈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投机赚取证券差价,哪里有投机可能,有差价空间,这种资本就会流向哪里,本文称这种投资为投机性投资。一般来讲,国际资本的活动主要通过对银行体系及外汇市场、证券市场的影响表现出来。

(一)国际资本流对银行体系及外汇市场的影响:

从宏观讲,流入国内的国际资本会转化为本国货币,扩大货币基础,产生巨大的货币乘数效应,与国内存款一道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扩大了一国的货币供给,导致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多,很大程度上削减了一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有效性,导致政策时滞。此外,据估计,很多国际资本通过非法的地下途径流入一国,这样就加大了一国金融监管的难度和成本,于是很多情况下当局采取不闻不问,这些巨大的潜伏国际资本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从微观银行角度讲,在没有外资流入时,国内储蓄为S;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记为RD,于是本国银行可贷款额为S-RD。假设本国银行在当期能收回比例为η的银行贷款,并且获得λ的贷款利息,此时银行贷款余额减少(S-RD)×η,此时银行的理论投贷及偿还能力为L=RD+(S-RD)×η×(1+λ);设居民提款额为R=A+f×ε(A为一个常数,表示居民当期平均固定提款额经验数据;f为居民提款影响系数;ε表示普通居民对本币的贬值预期及突发提款总额),预期贬值及突发提款总额越大,居民在当期提款越多,当R>L时,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甚至导致银行破产停业。

在国际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国外净资本流入记为F;国内储蓄为S;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记为RD,则本国银行存款余额为S+s×m×F(s为直接标价汇率,m为货币乘数),进而本国银行贷款能力为S+s×m×F-RD;同样假设本国银行在当期能收回比例为η的银行贷款,并且获得λ的贷款利息,此时银行贷款余额减少(S+s×m×F-RD)×η,此时银行的投贷及偿还能力总额为L=RD+(S+s×m×F-RD)×η×(1+λ),同样设居民提款额为R=A+f×ε(f、ε同前),在R没有变化的情况下,L比金融未开放前增加(s×m×F)×η×(1+λ),即增加了银行当期流动性,此时国际资本是否对银行稳定产生冲击取决于L与R的对比。

从国际资本投资角度讲,国际资本流入国内以后,市场上流通货币总额为生产性投资、投机性投资、现金的总和。生产性投资和投机性投资的资金以及存款准备金始终在银行系统内,通过银行系统中居民、企业和政府在银行间的帐户间转换,并不影响银行相关帐户总额。直接投资跟利润率紧密相关,因此生产利润为生产性投资×(i+i*)(i为国内投资的预期投资效率,i*为国外投资的预期投资效率)。如果国内经济发展良好,经济秩序稳定,生产性投资效益高,本国银行会将贷款更多发放给生产性部门,外资在利润驱动下,也会加大生产性投资,一方面,生产企业效益好,还款能力强,η的取值增大,在浮动利率制度下,生产企业资金需求增强时贷款利率λ提高,银行偿付及投贷能力L增大;另一方面,居民存款可以获得稳定较高的收益,从银行欲提固定现款A减少,此时国内货币价值稳定,ε会减小,使得居民当期提款R减少,本国银行、居民和外商都能从生产性投资中获得巨大利益,国内银行的效益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当国内生产效益较差,生产性投资收益不好,人们会从银行提款用于消费,或转化为外汇或黄金或地产等等,一时居民提款额R会迅速上升,此时,生产企业经营困难,η取值减小,如果银行信用管理不善,在前期将款项贷给效益不好企业,将会产生大量坏帐,这导致η的进一步减小,R将迅速超过L,银行走向危机。

外来投机性投资进入国内看中的是投机空间,与表面经济繁荣与否无太大联系,在繁荣时期若出现较大投机空间它会大量进入,在经济萧条时期,若存在投机空间它仍会进入。因此,外来投机性投资可表示为总国际资本×(μ*-μ)(μ*、μ分别为国外和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性系数,它们可以通过一国金融的某些指标反映,它们的取值越大表示越稳定),假设μ*固定,则国内金融越不稳定,μ越小,μ*-μ越大,投机流入越多。当本国经济中出现不稳定时,投机资本会不惜代价大量涌入,使得国内经济在短期内虚假繁荣,泡沫经济迅速膨胀。在赚取投机利润后,这些资本又会在短期逃离国内市场,使本国银行及市场在短期内资金严重缺乏,货币流动不足,银行及经济陷入危机。

从本币价值角度讲,根据剑桥方程Md=Ms=k×P×y,即m×s×F+m×(RD+C)=k×s×P*×y(Ms表示本国货币供给为,Md为货币需求,C表示现金,y为本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P*为物价水平,s、m同前,F为国际资本,k常数)。由此可以看出,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外资流入越多,本币贬值。国内投资效率越高,国内金融体系统越稳定,投机国际资本比重越小,汇率随生产性投资比重变动,出现本币价值的一种可预见趋势。当国内经济出现漏洞时,不稳定的投机资本趁虚而入,随后突然离去,使得汇率s剧烈波动,外汇市场压力增大,稳定性越弱。具体来讲,当投机资本大量进入本国后,汇率s上升,本国货币面临贬值。为了保值,政府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如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如买卖国债等,使得市场中货币供给减少;当其撤离时,带走比投机资本进入时更多的外汇,汇率s下降,本币升值。如果政府外汇储备不足,它只能从市场上购买外汇,从而增加货币供给,本国货币开始贬值,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循环下去,本币价值将失去信任,将一直贬值,超过人们的心理底线后,形成金融危机,可以称这种情况为国际资本活动下的本币价值心理危机。

(二)国际资本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外资进入国内后,首先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货币供给相应增加,根据凯恩斯货币理论Ms=ky-hr,在y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Ms增加,必然导致利率r的下降,结果,国内居民纷纷将存款转化为证券,使得国内证券价格上涨。外资投机性资本随之为赚取差价而来,当证券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赚取巨大差价利润后逃跑,投机性资本撤出国内市场,带走比原来更多的外币。投机性外资占整个净资本流入比重越大,短时期内带走的资本越多,造成国内市场货币供给锐减,利率上升,证券价格直线下跌,证券市值瞬间缩水,整个过程造成国内证券市场价格的巨大震荡,居民损失大量财富。而较小比重的投机性外资,它的进入与撤离,不会带来巨大的证券价格波动,相反,它能活跃国内证券市场,利于国内证券市场的发展,提高国内直接融资效率,用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金资源。因此国际资本是否对证券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要看其本身的比重,市场运作机制。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十年后的启发

(一)中国存在爆发金融危机的隐忧

上面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对开放条件下金融系统的影响,其实金融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更不是某人可以决定和操纵其爆发的时间的。它往往是诸多原因的总爆炸,国际资本流的迅速进入和退出在现代越来越表现为引火线的作用。曾多次访问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力茨在很多场合表明一个观点:金融或经济危机只在小国或发展中国家爆发,国际资本也只能对小国进行冲击。有个形象的比喻,一阵风吹过,对一只苍蝇来说,这足以让其上天入地,可对一只大象来说,可什么也算不上。事实也证明基本如此,可为什么1929~1933在美国爆发了从金融业开始的大危机,1992~1993年发达的欧洲国家爆发危机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是否会面临金融方面的危机呢?本文仅针对国际资本流动角度提出一些担忧和疑问。

1,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我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说我国的很大一部分GDP是国外在华投资创造出来的,一旦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改变,国外在华资本进行投资性区域选择而撤离,势必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对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2,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股市一路飙升,很多股票市值与公司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这种过热的股市实际是一种虚假繁荣。近期国外及国内一些权威机构如摩根斯坦利等相继发表报告表明类似观点;同时我国近年房地产居高不下,地产泡沫十分突出,很多地方房屋空置率很高。这种房产和股市泡沫是否有国际投机资本从中作祟呢?还有多少国际投机商对我国虎视眈眈呢?

3,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独大,这种单一的外汇储备结构本身意味着风险,一旦美元体系发生风吹草动,国际投机商对其进行攻击,我国的外汇市场安全将经受巨大考验。据有关报道,我国近期的国际收支中有很大一部分帐面外汇储备不明增加,困惑了当局和经济学家,值得思考。

4,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自由化较快,金融创新冲动强烈,这其中也孕育着风险。2006年底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大量国外金融机构进驻我国,而很多国内金融机构竞争力较低,影响到我国民族金融安全,而且这也为国际投机资本的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在我国强势政府的呵护下,国民的民族金融意识薄弱,极容易被国际资本投机家利用,一旦超出了政府调控能力,“蝴蝶效应”在所难免。

6,2006年底以后我国金融市场开始对外全面开放,国外金融机构的进驻,增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而国内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尤其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这种类似“金字塔三角形”的金融机构体系是否像数学中的三角形一样具有稳定性呢?

(二)、针对隐忧的政策建议

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对国内事务的管理调控能力,对周边及国际环境的预测水平,危机觉察和应急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缓冲危机。东南亚危机中的事实证明我国的政府是一个强势政府,其宏观调控和动员能力有目共睹。危机也许离我们还遥远,但我们应该防微杜渐,随时做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准备。

1,建立一整套完整科学的金融监测评价系统。在全国各地设立监测站点,严密监视国际资本流入流出情况以及流入国际资本去向,把握好外资的利用效率和结构。同时,由国家出面,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等部门相关人员,组建金融危机专门预测小组,研究金融市场各种指数,评估当前金融运行状态,以供宏观调控决策。

2,金融结构的自身完善,加强金融领域的法制建设,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稳定金融市场。

3,培养民族金融意识。在我国强势政府的领导下,国民习惯国家说什么就怎么做,很少有自己的独立金融意识。我们的政府应继续发挥强势优势,教育、宣传、普及金融观念,增强国民金融忧患意识和独立抗风险能力,形成完整的金融民族意识。

4,加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稳定国内经济,进一步增强国际国内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短时期内资本外流,从根本上破灭国际资本投机者对中国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