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因素建设国际金融论文

时间:2022-06-01 09:45:57

导语:制约因素建设国际金融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制约因素建设国际金融论文

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随着世界性的次贷危机与债务危机的影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遭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像伦敦、纽约这样的传统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动摇,原有的国际金融格局已随之发生改变。上海作为亚洲经济增长的动力,所以,怎样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怎样的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的要求。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现状

1.金融市场初具规模

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衡量金融市场的完备程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正日益强大。到目前为止,上海已基本形成了包括股票、外汇、货币、期货、黄金、OTC衍生品、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全国性的金融市场体系,不仅是国内金融市场中心,也是国际上少数几个金融市场中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城市。具体表现在金融机构总数不断增长,上交所股票、债券成交额连年攀增,黄金市场交易活跃,保险业健康发展。但就市场结构而言,上海资本市场较单一,股票市场较债券市场发育较快。除此之外,上海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交易规模也较小,与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有待进一步发展。

2.金融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据研究,上海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继续提高,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金融机构的集聚效应初显,市场竞争程度加剧,金融服务功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据CFCI指数排名显示,2013年上海以130.25的总分蝉联第一,在评分与增速上均遥遥领先其他国内金融中心城市。

3.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政府制定了金融机构在本市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加大了支持金融机构发展力度,编制了《上海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子预案,妥善化解了数家券商的金融风险。上海金融在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经济发展中已经起到了一定的龙头作用,并且在全国的金融发展进程中,也做出了积极示范效应。上海市政府积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积极发展各种金融市场,形成功能互补、交易市场多层次、交易产品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二是进一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提升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深入提高金融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强化基础制度建设,基本形成较为全面系统的法律制度;四是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正确把握方向、力度和节奏,较好地处理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控制通货膨胀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制约因素

1.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深刻的说明了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在次贷危机中上海暴露出了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首先是中国的金融机构大而不强。严格金融监管体系可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会影响经济市场对商业机会的追逐,进而导致我国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低。严格的金融监管并不一定意味着能够保证每一个金融机构未来有足够的抵抗和分散风险的能力。其次是没有自己的金融管理理念。纵观国际性的金融中心都有自己的监管理念。例如纽约的“以规则为基础”体现了美国式的分散监管体系,伦敦的是“以原则为基础”体现了英国式的大一统的监管体系。而上海存在着金融中心与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相分离、各自为政的问题,彼此相互脱节,不能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建立一个独立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套金融监管制度是进一步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步骤。

2.金融市场的规模小且层次单一

从市场主体来看,上海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少,没有形成品种丰富、市场前景广阔的网络,且各机构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从交易品种上来看,各大国际金融城市早已开办即期交易、外汇掉期、单纯远期、跨货币掉期和期权、利率掉期和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等多种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从金融机构的设置和运作上来看,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都有完善的法律作为依据,而我国除去几部基本法以外,尚未建立其他完善的金融法律,因此造成了金融机构发展不平衡和无秩序竞争。由此可见,上海的金融市场规模离国际金融中心的距离还很遥远。

3.国际化金融人才稀缺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而金融人才战略是实现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关键和保证。虽然最近几年上海金融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但是其人才供给状况与上海金融发展的目标相比较,存在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高级和复合型金融人才稀缺,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金融人才市场不完善,金融人才流动无序、薪酬标准比较混乱;金融人才高地的基础建设相对滞后,与国际金融中心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

三、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对策

1.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首先要制定适度放松的金融监管体系,即不能太严格也不能太放松。其次,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能照搬照抄国外模式,要有适合自己发展理念的金融监管体系,要用新的理论与金融监管实践相结合。要重视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对金融监管理论的研究,采用最新的理论来指导并监管实践,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再次,可以在上海建立一个金融监管改革试验区,把上海变为金融监管的“特区”。从建设金融中心的需求出发,应该把上海现有“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职能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金融监管中心。还有加强金融监管主体及其队伍的建设、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和建立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风险承担机制等其他策施。

2.培养和引进国际化金融人才

在国内方面来看,首先,要大力培育大中型的金融人才培训机构,提高金融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培养更多高级金融人才、专业领军人才。其次,在正规院校方面,取缔跟风式的专业设置与应试教育形式,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人才。此外,上海市政府要采取优惠和激励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支持金融人才创业,适当降低新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放人才环境,实现人才服务模式与金融人才的多样化。在国外方面来看,美国金融人才市场在金融危机后产生了巨大的人才溢出效应,这些金融人才不再局限于美国,而是寻求新的发展机会,这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打下了牢固的人才基础。

3.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扩大市场规模

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全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丰富现有的金融市,实现金融工具多元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个性化的目标。再次,政府要加大对小型信贷机构支持的力度,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产品;政府还要协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三大监管部门,建立建全协调监管机制方法来降低市场风险,并通过规范操作化解风险。另外,要加快推动外汇市场的发展,加快外汇产品的创新,促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效监测和维护外汇市场的平稳高速运行,并与股票和债券市场齐头并进,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上海市场的加速发展。此外,还应积极建设诚信体系,创造金融发展的基本社会信用环境;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功能等诸多策施。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计划,更是全局意义上的国家战略,同时也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号召,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写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国家和广大上海市政府的努力;离不开法律、经济体制、领导体制、信息化建设。所以,个人、企业、社会团体,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争取在2020年实现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使上海尽快能与纽约、伦敦、苏黎世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相媲美。

作者:霍颖刘锋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