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探讨

时间:2022-10-30 10:04:05

导语: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探讨

摘要: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在各个领域中传播。从目前的信息生产量来看,平均每天会产生超过10亿信息单位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在网络平台上持续性传播。这个信息量正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且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18%至20%之间。信息量逐年递增,与每年所产生的新的知识量相比较,就会认识到学习需要持续进行,否则就会产生滞后性。本论文针对知识经济与终身学习展开研究。

关键词:知识经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另外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生产量成倍增长,如果学习的进度跟不善知识的更新速度,就要面临被淘汰。这就需要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使自己更好地发展。

一、现代人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要适应知识经济环境

现代的人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知识平均每三年就要更增长一倍,知识的折旧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如果一年没有接触新的知识,其所掌握的知识就会有五分之四折旧。随着知识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信息的裂变效应导致知识信息传播速度加快,就需要现代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已经使得教育模式发生改变,不再是传承延续了数千年的教育模式,而是转变被动学习的方式为主动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具有学习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让接受教育的人学会学习,并具备多种生存能力,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二、将“终身学习”向整个的社会扩展

“终身学习”就意味着整个的一生中都要不断地学习,这并不是说明每个人都要随时随地对学习知识,而是需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这就将国办教育和公办教育承担教育责任的局面打破,各种类型的学校都需要发挥其终身教育的功能,实施教育改革使非常必要的,即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接受教育。教育市场化,使得所有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个人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充分融合,构成全民都可以参与的教育的市场,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接受相应的教育,获得一定的知识水平。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多采用信息化媒体。学习中可以操作电子媒体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用于学习的资料也是形式多样的,除了文字资料之外,还包括图像资料、声频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等,使得知识直观而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水平不断升级,塑造了非规丰富多彩的媒体环境,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就会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学习的潜在能力也能够得以发挥。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使得学习的场所不再拘泥于课堂,而是延伸到社会、家庭以及工作领域,使得整个的社会环境就是学习的环境。只要有学习的需求,就可以参与到学习当中,逐渐地就会养成学习的习惯。学习领域的拓展,使得学习不再是以求得生存知识为重点,而是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学习知识,更为重视科学研究和人文知识的渗入,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学习素质,能够认识到自己需要哪些知识,如何学习才能够使得知识充分利用起来,特别是通过学习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通过学习训练自身获得成功的素质。

三、学习的目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仅是积累知识,而且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如果在学习中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即便是学习成绩很好,不具备继续学习的素质,也难以实现终身学习。所以,学校教育中,除了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无论是正规的学习,还是非常规的学习,都要根据学习者的知识需求对学习方法予以指导,以塑造学习化社会环境。比如,在工作中学习,就是要将工作作为学习的载体,根据工作需要接受教育培训。将工作与教育融合,在工作环境中开展教育,学校仅仅是教育场所之一。学习不再是单一的学校教室中接受教育与,而是要实现学习与教育统一,使得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提高工作中创造性。学习没有成功和失败之分,不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对社会的成员进行区分。学习的目的在于全面发展,还要注重开发人的创意能力,尊重每一名社会成员的思维方式,注重个人发展。终身教育是为了让个人的梦想得以实现,这就需要从知识经济社会的角度出发,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持有科学的态度,能够以批判的态度审时度势,对终身学习正确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是最为显著的特征,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就要不断地学习,而且还要加快学习速度,以避免落伍于时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接受教育和不断地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感,对学习具有主动意识,以使自己在信息社会环境中不断地发展。

作者:王博一 单位: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