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时间:2022-10-29 10:56:15

导语:绿色债券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绿色债券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摘要:新常态经济周期中,近年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观要求愈加强烈。随着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青海省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的纵深推进,辖区内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系短板日益凸显。本文梳理绿色债券的特征、功能和比较优势,分析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当前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的难点和瓶颈,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提出了运用绿色债券推动供给结构性改革的方式选择和政策建议,以期为相似的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债券;政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青海省海西州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期。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试验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愈显滞后,直接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短板明显,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金融示范点建设要求,大力推广绿色债券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一、金融体系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2015年以前,间接融资在海西州融资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进入2015年后,金融机构资金供给呈现总量增加、内外开花、渠道拓展、模式出新等积极变化。截至2017年6月末,全州实体经济境内外融资余额突破千亿元,其中,贷款余额895.8亿元,债券余额46.9亿元,基金余额56.1亿元,其他融资余额15.7亿元。海西州金融机构积极满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贷需求,2017年6月末,第三产业贷款占比提高达到19.4%,较年初提升4.6个百分点。注重培育新兴行业增长动能,新增新能源贷款4.3亿元,增长8.3%;新增新材料贷款1.1亿元,增长7.2%;高原特色生物、旅游等行业都保持增长。

二、现阶段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瓶颈

(一)多重压力限制差别化信贷政策全面实施。2015年以来,海西州经济增速回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滑;同时,受大额贷款到期归还、平台类贷款债务置换、融资渠道拓展丰富等多重因素影响,州内金融机构贷款总量持续下滑,各家金融机构面临自身发展及上级机构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考核的多重压力。为确保信贷总量增长,州内银行将一部分信贷资源配置到煤炭、纯碱、水泥、钢铁和有色金属开采等产能过剩或环境效益低下的受限制行业,延缓了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步伐。(二)金融机构权限较低制约利率手段灵活性。海西州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主力军是以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为代表的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然而在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现有信贷管理模式下,一方面大额贷款审批权限在总行或省级分支机构,利率定价基本没有自主权;另一方面对于靠净融入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分支机构,受上级机构利润增长率、成本收入比等考核制约,在利率定价中难以提供有明显竞争力的价格对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地的信贷需求的支持。(三)监管政策总体趋紧抑制相关领域信贷投放。首先,监管政策总体趋紧,针对困难企业,金融机构一直采取续贷、展期等方式给予持续支持,监管加强后,续贷、展期等在统计上将增加不良贷款,进而对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形成压力,不利于向上级行争取倾斜性政策。其次,环境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今年环保检查导致部分生态不友好型采矿类企业停产整改并成为诱发相关贷款逾期的重要因素,未来信贷支持空间可能会继续压降。第三,重点企业去杠杆任务加重,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着重强调国有企业去杠杆,州内重点支柱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企,部分企业超过75%,不利于信贷和普通债务融资的持续获取。(四)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配置存在风险隐忧。2017年6月末,全州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接近300亿元,占比72.3%;居民和企业部门定期存款100亿元,占比不足20%。受互联网分流影响,居民部门定期储蓄意愿下降;受监管加强影响,财政资金拨付、贷款拨付的管理更加精准,对派生存款的影响较为明显,银行业机构持续支持中长期项目建设的金融供给能力受限,同时中长期贷款也制约着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重大政策和市场因素变动潜在的期限错配风险也会同步累积,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从绿色债券中寻求破解之道

(一)针对差别化信贷政策实施不够精准问题。绿色债券包括绿色金融债和绿色非金融企业债,两类债券分别针对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就资金使用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相较于信贷和普通债券,绿色债券信息披露要求更高,发行人不但要充分披露拟投资的项目类别、筛选标准、决策程序、环境效益目标以及发债资金的使用计划和管理制度等信息,债券存续期间还要定期公开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监管机构还鼓励发行人聘请第三方独立的专业机构对所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进行评估或认证;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支持的产业项目实施持续跟踪评估。这些要求都有利于从资金供需两个方面提升金融政策有效性。(二)针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限、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和企业融资能力受限等问题。1.从绿色金融债券功能看,有利于优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配置,提升对绿色产业中长期信贷投放能力。无论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还是符合绿色发展战略的节能环保、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融资需求都体现出金额大、期限长、管理成本高的特点。绿色金融债可以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中长期融资项目类型匹配,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和银行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问题,还可以为金融机构主动负债管理提供操作工具,降低金融风险。2.从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券功能看,虽然各类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在界定标准等目录性文件上不够规范和完善,但针对的重点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领域,完全契合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区的发展定位,有利于企业构建立体化融资体系、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从发行门槛看,绿色债券对发行额的限制更为宽松,例如一般企业债要求发债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5%,而绿色企业债可以突破此上限,在资产负债率低于75%的前提下,核定发债规模时不考察企业其他公司信用类产品的规模。一些绿色债券品种对于发行主体的评级要求也相对优惠,例如绿色资产支持票据不以企业作为债务主体,而是剥离出部分合格资产,以其未来现金流作为偿债来源,进而分离了企业的主体评级和资产的信用评级。绿色债券的种种优惠条件对于试验区内资产负债率较高、净资产规模有限、主体评级不高但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和项目,大大增加了持续融资能力。(三)针对金融机构利率手段灵活性不足问题。绿色债券发行价格中,市场整体流动性水平是重要决定因素之一。2017年之前,受益于市场利率较低,一般债券发行票面价格平均水平低于同期限同级别主体贷款加权利率,2016年度企业绿色债券的价格相对于一般债券还有较大幅度优势。进入2017年后,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债券发行价格随之水涨船高,绿色债券利率也接近甚至超过同期限同级别主体贷款加权利率。尽管市场利率波动较大,但为绿色企业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利率选择,市场利率走低时期,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倒逼间接融资下调贷款价格,增强利率手段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性。

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的难点

(一)符合绿色债券标准的企业项目有限。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券方面,海西州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油气化工、煤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占比超过70%,均属于“两高一剩”或环境不友好产业范畴。战略性新兴行业中的新能源产业受到诸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追逐,能够以低于贷款基准利率10%的价格获取充裕的信贷支持以及来自于上级母公司其他融资模式的资金注入,对绿色债券融资诉求短期内不强烈。绿色金融债券方面,海西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达不到绿色金融债对发行主体的门槛要求,同时信贷规模空间充足,存贷比较低,没有通过绿色金融债主动负债的需求。综合各种情况,符合门槛的发债主体不足是制约绿色债券发行的最大障碍。(二)时间窗口不佳制约相关主体发债热情。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券方面,2017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各类型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均有所上升,其中短期票据加权平均利率增幅达99%,逼近五年期银行贷款利率。受成本影响,短期内如若债券融资价格没有实质性下降,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热情可能会下降。绿色金融债券方面,还存在价格优势不明显的问题,2016年发行绿色金融债的2A级和3A级银行发行利率集中在2.94%—4%区间,相比同等评级的发行人发行同等期限的债券,并无明显的价格优势;发行人如果开展第三方认证和专项审计,发行成本甚至超过普通金融债券。(三)区域性鼓励绿色债券发行的政策支持不足。宏观层面缺乏明晰的符合柴达木循环经济特征的绿色产业、企业和项目的界定标准,难以精准实施对拟发债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区域层面鼓励绿色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的相关政策激励尚未出台,难以有效调动各类发债参与主体的能动性。

五、政策建议

(一)近期内推动绿色债券发行的方式选择。1.协调青海银行择机发行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绿色金融债。青海银行具备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资格,同时,青海银行与试验区管委会及部分县市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尝试发行以试验区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绿色债券,有益于青海银行拓展业务领域、拓宽资金来源,提升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实现银企共赢。2.引导盐湖集团一般债券融资向绿色债券融资升级。盐湖集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先后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永续债和超短期融资券,与交易商协会及承销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经济金融盐湖集团作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特别是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符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中关于“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项目的相关要求,同时企业过往发债3A级的主体评级对推动发行一般债券向绿色债券升级大有裨益。3.推动新能源类优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作为试验区力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取得规模效益。同时,各类绿色债券都将清洁能源项目列为支持重点,发行绿色债券具有相对优势。此外,园区内光伏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国字号央企、省字号国企的子公司,其母公司在发行经验和债券增信方面能够提供有力支持,具备短期内实现绿色债券发行破冰的主要基础。(二)持续提升试验区绿色债券融资能力的建议。1.筹建绿色债券企业(项目)库。充分研究各项绿色债券对发债主体的行业、资质和门槛要求,遴选建立绿色企业库和绿色项目库,根据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两项指标,对两库名录清单进行动态更新。编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对照各类绿色债券发行条件和门槛,指导协助设计融资备选方案,并向相关类别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重点优先推介,提高发债模式选择精准度。2.建立健全财政扶持机制。协调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债券财政激励机制,一是对企业发行绿色债券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激励,对于发行绿色企业债、绿色公司债、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在享受该项奖励的基础上,增加享受对应奖励额度一定比例的额外绿色奖励,额度不受奖励上限限制。二是参照企业发债奖励原则,对发行金融债及绿色金融债,实际投向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三是对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机构团队给予奖励,由主承销商根据相关业务费用情况合理协调分配。3.完善企业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先行建立企业绿色信息体系,纳入企业的污染排放、环境违规记录、安全生产、绿色保险参保情况等信息,作为金融机构筛选拟发债主体的参考依据。推动搭建信息集中、功能完备的绿色信息网络综合服务平台,统一归集和关于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的相关政策,披露上市公司、发债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公示环境违法和恶意绿色信用失信企业名单信息。4.推动绿色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完善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体系,政策性担保机构对绿色融资在费率制定上要有倾斜、有优惠,降低或免除反担保条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扩大与符合条件的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范围,使企业获得更多担保资源。建立州级绿色担保增量奖励机制,支持担保机构开展再担保、设立绿色发债增信基金等机制创新,为绿色债券提供多元的担保服务。5.加强交流推动绿色金融示范点建设。鼓励引导本地金融机构抓住示范点建设的政策利好,以绿色融资增长促进绿色经济增长,以绿色经济增长带动绿色金融发展;积极广泛增加与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五省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兄弟机构的经验交流和学习借鉴,推动形成绿色金融可复制、可推广的海西模式。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