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成效评价体系
时间:2022-05-23 03:15:06
导语:精准扶贫成效评价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精准扶贫脱贫进入最后攻坚阶段,科学、全面、合理的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精准脱贫的最后保障。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发展和效率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大数据技术下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的战略部署,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可以看出精准扶贫的终极目标是精准脱贫。在全国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在脱贫目标的压力作用下,极有可能出现虚假、文字与数字脱贫,出现“一窝蜂”脱贫。为了防范这些问题的出现,急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扶贫工作以及产生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大数据是重要信息的载体,随着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在精准扶贫脱贫中使用大数据技术成为可能。精准扶贫脱贫急需要运用大数据思维,对脱贫成效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科学分析,建立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系统。
1目前相关内容方面的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虽然没有“精准扶贫”的说法,但是关于如何实现脱贫,如何衡量脱贫成效的研究仍然十分丰富。贫困这一词是扶贫脱贫的核心,所以在建立脱贫指标评价时就必须要考虑。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认为导致不脱贫的深层原因是由于社会排斥、教育与健康不足等引发的“发展受限”[1],因此,贫困人口是否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是评估是否脱贫的一个重要的指标。1.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精准扶贫脱贫的研究很多,大多数集中在精准扶贫脱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精准扶贫的理论分析等。目前,也有不少学者对精准扶贫脱贫的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在精准扶贫脱贫中存在评价指标模糊、指标识别难度大和指标难以量化等问题,并且不同的扶贫部门可能评价指标体系都不统一,数据不能实现共享、对接,出现了数据壁垒等问题。脱贫成效的科学评价能够为贫困县和贫困人口的退出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构建全面性的、统一的、动态的脱贫评价指标体系。
2大数据下脱贫成效评价的可行性
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利用部分样本来预测整体的问题,它可以从全部数据中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规律。大数据不光体现在数据量大,还体现在它的数据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都可以进行数据分析。这可以使得我们的数据样本变得多样性,全面性。并且我们可以整合多种来源的不同结构的数据(多源异构),从而构建大数据下的脱贫成效评价方案。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将大数据技术运用于精准扶贫,也是大势所趋,能够帮助我国尽快实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目标。
3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扶贫脱贫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科学、全面的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精准脱贫的最后保障。因此,在把握贫困动态趋势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多视角构建脱贫评价指标体系亟待解决。国务院扶贫办制定了脱贫退出的主要的指标体系。比如:“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国家贫困线。在关注贫困村贫困发生率的同时,也要关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娱乐文化服务、环境卫生等。这些指标大都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描述,是关于是否脱贫的定性描述。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脱贫指标的细化。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扶贫脱贫体制中重要内容,在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精准评估的差异化、把贫困家庭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降低贫困人口数量、返贫率的降低、贫困人口是否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等作为主要的评估指标。为了防止在扶贫脱贫结束后,不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再次返贫,我们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绩效测评的可持续性,关注贫困户的长期发展。成效评估还要考虑参与式扶贫、合作性的绩效评价机制,因为合作性体现了政府在扶贫开发中的工作方式。另外,效率是项目资金投入与实际产出的比率,也应该作为成效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维度,在构建成效评价体系时,既要考虑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效率性,还要考虑用户实际需求指标跟最终需求指标完成情况的效率性。因此,可以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人文发展和效率四个方面来构建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人文社会发展、效率四个方面出发,构建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规范的体系,要想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估的精确性、动态性和科学性,除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精准扶贫脱贫成效评价指标外,还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工作流程、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系统等因素。
参考文献
[1][印]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王宇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马俊贤.湖北农贫困线及脱贫标准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1993(5):20-22.
[3]张琦,史志乐.我国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研究[J].中国社科院院刊,2016(3):296-301.
作者:封二英 聂燕敏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 上一篇:对农广播精准扶贫作用分析
- 下一篇: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扶贫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