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广播精准扶贫作用分析
时间:2022-05-23 03:12:54
导语:对农广播精准扶贫作用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党的之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全国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广播能否发挥自身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大名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现状,分析对农广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
[关键词]对农广播;精准扶贫;作用
党的召开后,国务院扶贫办在2017年12月的《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专项治理。对农广播的开设不但能更好地宣传扶贫制度、扶贫精神等,同时也能保证所有贫困户及时接收到这些信息。本文结合大名县《扶贫之声》广播电台的开设,分析对农广播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及应用办法。
现状分析
1.对农广播专业频率设置状况分析。我国首个对农广播节目开设于1955年,在这之后,随着对农广播节目越来越多,专业的对农广播频率也随之出现。如今,我国开设的对农广播专业频率并不多,专门针对扶贫工作的专业广播频率则更为少见,本文所介绍的大名县《扶贫之声》在河北省属于首例。2.对农广播节目设置介绍。结合现状来看,对农广播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资讯类、专题服务类、综艺类等。顾名思义,资讯类节目主要为农民提供农业活动或农业市场上的信息和资讯,专题服务类节目则包括了科技致富、法律咨询、家庭教育等内容,综艺类节目则包括了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音乐等。本文所介绍的《扶贫之声》广播频率主要包含“扶贫动态”“政策宣讲”“科技之窗”“脱贫广播剧”等栏目。3.大名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大名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属于国家级的贫困县。随着扶贫工作的展开,大名县内的贫困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截至2017年年底,大名县90%的人口、村脱离了贫困,而剩余的15个贫困村、1万贫困人口则将在2018年完成扫尾脱贫。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将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全县发展工作的第一位,并结合一定手段来保证大名县能在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起,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对农广播精准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扶贫精准度不高。所谓精准扶贫,即国家相关部门及各级政府将扶贫工作的重点放在扶贫的精确性上。贫困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因此,工作人员在确定扶贫对象时要对哪些人是最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进行识别。同时,要做到精准扶贫,当地政府不能仅仅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而应在充分了解扶贫对象需求的前提下为其提供更全面的帮助。而大部分对农广播节目的设置都只对节目内容的普适性进行考量,而忽略了各地区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导致对农广播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2.精准扶贫的水平不高。对于我国大部分对农广播节目来说,广告收入仍是盈利的主要来源,而农村地区普遍经济落后、商业不发达,导致对农广播节目经常入不敷出,部分节目为了确保收益,选择使用大量时间来播放广告,部分节目的广告时长甚至占到了总时长的40%。显然,这样的状况必然会导致对农广播的开设目标难以达成,如果相关部门不能对这样的状况加以改善,用户必然会逐渐流失,导致对农广播形同虚设。3.精准扶贫机制不够完善。广播电台精准扶贫机制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线下扶贫活动的举办上,从现状来看,大部分电台扶贫活动的举办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活动过程大多存在敷衍了事、流于形式等问题,活动的参与者由于认识不够,积极性也比较低,导致活动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造成经费的浪费。对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注意并加以解决。
对农广播精准扶贫的主要策略
1.通过对农广播节目解读政策、提供资讯、传授技术。“内容为王”对于广播来说同样适用。对农广播应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用户的需求,提供以下内容:(1)解读国家政策。对农广播是农民了解中央和各级政府对农政策的主要渠道,因此,对农广播节目应将这部分内容视作最为主要的节目内容。目前,我国大部分对农广播频率已经推出了备受农民关注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今后,我们可以在节目中邀请相关专家对这些政策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农民更深入地理解国家政策。(2)提供资讯。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职业农民”,他们的出现能更好地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对农广播节目可以针对这部分人员提供更全面的资讯信息。同时,在节目内容上尽量贴近年轻人的需求,在广播形式和语态上也可以更为活泼,以此来保证这些节目的开设能达到预期目标。(3)传授农业知识。精准扶贫,除了要在经济上给予扶持之外,还应辅助这些人员实现农业知识和技术上的扶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农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应及时了解当地农民的需求并提供帮助,例如,当农作物出现病害状况时,对农广播可以播报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内容,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这一状况。2.通过对农广播节目传播扶贫精神。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只有广泛宣传扶贫精神,扶贫工作开展的成效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同时,扶贫精神的传播也能够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脱困的信心,提升贫困人口对国家和政府的信赖,进而积极与政府合作,尽快脱贫脱困。对农广播节目作为贫困人口接收资讯的主要渠道,可以通过投放宣传扶贫精神的公益广告来实现这样的功能。我国大部分广播电台已经将公益广告纳入了社会责任建设报告,还有部分广播电台设置了公益广告质量评估和绩效考核制度,这些制度的增设必然能更好地促进扶贫精神的传播。在公益广告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保证这些内容与当地农民的真实状况和实际需求相符。以扶贫公益广告《景爱琴剪纸》为例,这一公益广告有效地将西北地区黄沙漫天、北风呼啸的自然环境与景爱琴的创业历程结合起来,人们在观看和收听过程中,既能感受到西北地区人民脱贫脱困的艰难,同时也能感受到主人公身上顽强不屈的性格和意志力。这个广告很好地实现了宣传扶贫精神的目的。3.更好地开展线下扶贫活动,做到精准扶贫。上文中已经提到,线下扶贫活动的开展仍存在组织者敷衍了事、参加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状况,对农广播工作人员应通过多方合作来进一步开展好线下扶贫活动,进而更有针对性帮扶贫困对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对农广播可以与国家或省市相关部门展开合作,通过科技下乡、医护下乡、文艺下乡等活动扶贫。这些活动具有公益性、服务性、实用性等特点,相比于为了完成任务而开展的扶贫活动更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同时,随着媒体记者与农业专家、医护人员、文艺工作者等深入田间地头,对农广播这一平台将能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宣传作用,提高人们对扶贫活动的认识。其次,对农广播可以与贫困村庄或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由媒体记者深入当地对扶贫工作展开调查,充分掌握贫困户信息,并帮助这些群众制定脱贫计划。在实际的帮扶活动中,对农广播可以利用自身的媒体力量,号召社会各界对有需要的贫困村或贫困户进行帮扶,帮助贫困农民尽快脱贫。
参考文献
蔡春艳.如何办好对农广播节目[J].科技传播,2016(4).
刘智力.对农广播的思考[J].中国广播,2014(11).
张磊.做好对农广播的三个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6(5).
于春涛.增强对农广播的服务性[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5(6).
白拴金,王英.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精准扶贫——山西省晋中市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
李锋.精准扶贫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
作者:廖小红 单位:邯郸广播电视台
- 上一篇:地理标志助推精准扶贫研究
- 下一篇:精准扶贫成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