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口岸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
时间:2022-12-16 04:44:36
导语:试议口岸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打造开放型经济,加快河南口岸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河南省口岸发展及区域合作的思路是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中心,以两大联动和内外联网为主线,强化外联内接,优化口岸作业区布局,完善口岸功能,加强区域大通关和信息化建设,增强综合服务能力,把河南省口岸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一流的“安全、便捷、高效”的现代化口岸,为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建设开放高地。依托郑州铁路一类口岸和河南省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建设国际集装箱“无水港”;依托郑州机场航空口岸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国际“航空港”。充分发挥两大港区功能,实施两轮驱动,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集散,把郑州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的开放高地。二是加强两大联动。即口岸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口岸与通道、平台的联动。把口岸作为城市的重要功能区来建设,以口岸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物流、金融、文化旅游、加工贸易、会展、临空产业等集聚发展,以城市和产业发展来壮大口岸。加强口岸与公路、铁路及港口、机场的无缝对接,构筑口岸与查验、信息、通关等服务平台的有效衔接,形成联动发展格局。三是促进内外联网。加强河南省口岸与沿海港口及边境口岸,与国内外航空口岸,与省内产业集聚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口岸作业区以及产业集聚区等连接,通过外联内接,形成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口岸作业区为节点,连接世界、辐射全省、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口岸对外开放体系。四是完善服务功能。在增强口岸通关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口岸贸易、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生产性服务贸易等功能,发展提升本地产业,引导外部产业转移和集聚,为全省发展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提供支撑。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加快推进口岸信息化和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构建与国内外机场、港口接轨的大通关协作机制,创新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服务方式,规范货代、船代、咨询等中介市场,营造良好开放环境。
二、河南省口岸加强区域合作的对策
为更好地加强与沿海等地区的口岸区域合作,本文认为,应重点推动内陆口岸与沿海口岸在产业联动、功能联动、网络联动、信息联动和监管联动等五大联动,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一是密切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合作,以承接产业转移来推动口岸对接,推动产业联动。依托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洛阳机场航空港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口岸作业区等海关监管区,大力发展面向国际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产业发展带动口岸对接。一是依托口岸特殊区域来强化沿海与内地经济联系。依托综合保税区,加快引进基地航空公司、科技研发、物流快递、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等企业总部,主动承接跨国公司转移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和高科技研发基地转移,建设成为面向国际市场、汇集大型下游高新技术龙头企业的聚集区。依托郑州出口加工区,承接生物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培育加工贸易出口企业集群。依托郑州B型保税物流中心,加强与国际物流大企业、沿海主要港口及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公路港等深度合作。
二是以产业转移形成口岸发展的倒逼机制,加强区域间口岸的联动发展。二是鼓励沿海口岸向内陆扩展,建设“无水港”和港口外延区,推动功能联动。创新口岸作业区建设方式,鼓励口岸作业区加强与省内一类口岸、沿海港口战略联合,以合资、合作等方式进行建设,成为其“无水港”或外延作业区。一是加快铁路集装箱口岸建设。完善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完善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税务、保险、外汇管理、货代、运输等检查检验功能和货代、贸易公司、物流中介、物业管理等服务功能,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快速通关服务平台。按国家铁路一类口岸标准,在洛阳建设5万平方米左右的集装箱场站,作为全省扩大口岸开放的试点。配套建设口岸联检查验配套设施、海关监管区、仓储物流设施和集装箱作业设备。二是加快口岸作业区建设。依托现有口岸设施、场地等资源,采取新建、改建、联建等方式,完善口岸作业区功能,把作业区打造成为功能互补、分工合理、特色鲜明的省内外一类口岸的外延区。推动口岸作业区成为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的特殊监管点,实现进出口货物的就地报关、报检、定舱(车、船、箱)、装箱、结汇、签发提单、出口清关等重要功能区。三是推动口岸作业区与一类口岸、港口的战略联合,鼓励沿海港口主动与河南合建无水港,支持在河南各物流中心城市和过境运输边境口岸,依托口岸作业区建设内陆“无水港”,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河南与国际航运的贯通。加强郑州、洛阳站与青岛、连云港、上海、天津等港口的联系,争取有利的条件和政策,加快信息一体化,不断推进沿海口岸向内陆扩展,将河南建设成为沿海城市、沿边城市“无水港”和港口外延区,推动两者之间的功能联动发展。
三是加强口岸连接通道建设,推动网络联动。一是加强铁路口岸外向通道对接。在巩固提升郑州-青岛“五定班列”的基础上,加强与上海、连云港、天津、广州、深圳、香港、厦门等口岸的联系,积极开通多方向的“五定班列”。向东经陇海铁路、京沪铁路至青岛、连云港、上海,接通太平洋,通往亚太地区;向南经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直达广州、深圳、香港;向西通过陇海铁路至兰州,由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西桥头堡阿拉山口出境;向北经京广铁路、京九铁路连通环渤海经济区。二是加快航空口岸外向通道对接。发展与国内主要航空口岸的通道,不断增加新的快递物流航线和班次,提高郑州航空网络辐射能力,逐步形成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中西部重点城市,积极拓展与港澳台、东南亚、欧美等地区的口岸通道。深化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航空港的合作,发展“代码共享”、“通城联运”等机制,间接提高郑州航空港区的客运、货运辐射能力。
四是加快推动口岸信息化,加强与沿海口岸联网,推动信息联动。一是加快电子口岸建设。逐步整合海关、联检单位、税务、外汇等相关部门相关信息资源,推动向相关物流商务服务延伸,形成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逐步扩大应用联网,实现信息平台与一类口岸、特殊监管区域(场所)的网络互连和信息共享。二是优化提升口岸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郑州到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港口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网络,实现各港口之间集装箱信息的共享。完善“大通关”信息平台的“采购交易”、“政务监管”、“口岸物流”和“金融支付”等环节,发展对用户的公共信息与增值信息服务。三是推动口岸信息标准化。积极探索区域通关信息标准化,通过郑州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建设,研究制定口岸区域通关EDI单证标准化标准。统一规范口岸信息标准,建立口岸信息化标准验收及评估体系,稳步推进口岸代码的标准化,实现口岸各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
五是加强与沿海口岸监管单位的全方位协作,推动监管联动。在巩固深化现有通关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国内先进地区口岸接轨的通关模式,完善“一站式”通关服务功能,建立跨区域大通关协作机制,提升通关效率。加快河南省查验单位与上海、青岛、连云港、天津等沿海港口对口部门的“大通关”协作机制,逐步建立互连的通关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河南省与相关口岸城市间电子数据交换,提高区域物流通关效率。推动沿海口岸海关和检验机构借助信息平台加强与内陆城市相关部门的业务对接合作,实现企业与海关、检验检疫、港口、货代、船代等的联网和资料共享,完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制度,实现审单作业、物流监控、职能管理三大系统有机结合,减少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提高通关效率,使物流、单证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顺畅运转。
作者:高亚宾单位:河南省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 上一篇:低碳经济下产业结构分析
- 下一篇:浅析客运旅游发展问题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