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

时间:2022-05-12 09:29:00

导语: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奶牛营养对牛奶成分的影响

牛奶质量直接关系到奶产品的质量和销售,进而影响牛场和乳品厂的经济效益。影响牛奶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乳成分,因此根据市场需要改善牛奶品质成为各国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牛奶产量和牛奶乳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除遗传、生理、环境控制及饲养方式外,供给奶牛日粮的营养素是调控牛奶成分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日粮精粗比、能量、蛋白质、脂肪及干物质采食量。调控牛奶乳成分各营养素间有互作效应,在生产实践中,生产者当使用某种饲料原料或改变某种营养成分的浓度时,在提高牛奶中某一指标浓度的同时往往会降低另一指标的含量。因而系统的研究这些因素并人为的综合调控以满足人类对奶产品不断变化的需求量是很重要的。

1.干物质采食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日粮干物质采食量(营养摄入量)影响着奶牛奶产量和乳成分。提高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就会相应提高奶产量和乳成分,特别是乳蛋白的含量。如在绝食、低营养水平或采食量降低情况下,此时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下降,而乳脂率在短期内会有所提高,这主要是此时瘤胃乙酸/丙酸比例提高,激素动员体脂而形成,但长期低营养水平,使奶牛产生适应性调整(需2-3周时间),进而降低乳脂率及非脂固形物含量。

影响奶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因素很多,为了能使奶牛干物质摄入达到最大量,要有一合理的日粮营养素和正确的饲养方式。按照奶牛体况、体重、胎次、泌乳时期和奶产量,采用分群饲养;奶牛饲槽要干净,适度的高低(让牛自然低头采食)及宽度(54cm);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喂法比精粗分开饲喂法能增加干物质采食量;增加饲喂次数(3-4次),保证奶牛有6-8小时的采食时间;适宜的精粗比,随着精粗比的提高会相应增加采食量,但不要超过60:40,否则会造成酸中毒进而降低采食量;适宜的纤维素,中性洗涤纤维应在22-40%之间,酸性洗涤纤维应在17-24%,随着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提高,会相应降低干物质采食量;适宜的粗脂肪供给量,不要超过6-7%,否则采食量相应会下降,主要是脂肪对瘤胃微生物有毒害和抑制作用,脂肪使日粮适口性降低,影响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和肝脏脂肪的氧化;适宜的蛋白质水平,非蛋白氮和过高可溶性蛋白质水平会降低采食量;适宜的饲料水份(35-50%),特别是发酵性饲料,如超过50%,含水量每超过1%,总干物质采食量下降体重的0.02%;充足的饮水,饮水要及时、方便和干净;喂以质好的饲料,发霉、冰冻、有毒等具有害因子的饲料不能饲喂。

2.淀粉和纤维摄入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是瘤胃和组织代谢的主要生能物质,是瘤胃中合成微生物蛋白质所需的主要能源。为了给高产奶牛或泌乳高峰期提供所需的能量,常常减少配合日粮粗纤维的比例,增加非纤维性碳水合物的含量,从而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和挥发性脂肪酸及比例,随着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30-42%)的提高,日粮在瘤胃中发酵,PH值下降,促进丙酸的合成,乙酸和丁酸的比例相应下降,则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会相应提高,而乳脂率则会有所下降,对于低产或泌乳后期牛只,饲喂高纤维日粮,瘤胃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和丁酸的比例提高,乙、丁酸是合成乳中短链脂肪酸的前体物质,这样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会下降,而乳脂率则会相应提高,或随着奶产量的下降,使牛奶乳成分含量都会相应提高。

3.粗蛋白质摄入量对牛奶乳成分的影响

根据奶牛的营养需要,供给奶牛——蛋能平衡及充足的日粮,这样就能维持正常的奶产量和乳蛋白含量。如日粮供给的粗蛋白质不足或能量不足(合成瘤胃微生物蛋白质要能源和氮源,用于合成乳蛋白的氨基酸转化为能量而被利用),者会造成乳蛋白含量的下降。据资料报道:添加过瘤胃限制性氨基酸(赖、蛋氨基酸)和烟酸,能提高奶产量和乳蛋白的含量。在生产实践中,高蛋白进食量会影响泌乳早期的脂肪代谢,增加乳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采食高非降解蛋白质(可能是节约了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质的能源,即合成乳中脂肪酸的前体物质乙酸和丁酸),可提高乳脂肪率。由低纤维导致低脂肪时,饲料中增加粗蛋白质可得以改善,且改善程度比高纤维饲料还显著,据资料报道:饲料蛋白质从15.4%提高到20.7%,乳脂肪率提高30-50%,这可能与蛋白质分解成氨而使PH升高,改变发酵类型,且影响了体脂肪代谢有关。

4.脂肪及脂肪酸摄入量对乳成分的影响

脂肪不仅是一种浓度高且容易利用的能量形式,而且是奶牛乳腺合成长链脂肪酸的必要因子。为了缓解高产奶牛或泌乳高峰期出现的能量负平衡,保证奶牛的正常代谢和牛奶乳成分,饲料中淀粉含量又不能过高,在饲料中添加脂肪已成为热门话题。比较理想的日粮中脂肪应有三种形式供给:常规谷物和油饼类饲料中的粗脂肪(玉米、豆粕等)占干物质的3-3.5%,未加工的油籽类的种子(棉籽、膨化大豆等)占1-1.5%、过瘤胃保护性脂肪效果不太理想,因脂肪对奶牛的瘤胃微生物系统有毒害和抑制作用,包裹瘤胃微生物,降低酶的表面活性,降低了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特别是在高精料低纤维的日粮中,日粮中脂肪在瘤胃中被分解、氢化、异构、氧化等作用,同时又重新合成自身脂类,如纤维素过低,在氢化过程中,结构改变,成为同分异构的反式脂肪酸,使乳中反式脂肪酸浓度增加,并对乳腺细胞乙酰CoA羧化酶产生阻碍作用,抑制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的合成,反而会造成乳脂肪率的下降。另外添加的脂肪,在瘤胃中不能作为能源用来合成微生物蛋白质,这样也会相应造成乳蛋白含量的下降。故日粮中添加脂肪最好与高非降解蛋白质和高纤维相结合或是保护性脂肪效果较为理想,负面影响最少,而使奶产量和乳成分不会下降。

5.缓冲剂对乳成分的影响

在谷物含量、非纤维性碳水合物含量高和有效洗涤纤维低的日粮中添加瘤胃缓冲剂,可减少消化紊乱,防止酸中毒,提高血液PH、奶产量和乳脂率。常用缓冲剂及添加量为:碳酸氢钠占精补料的1-1.5%,氧化镁占精补料的0.5-0.8%,或两者同时补饲较为理想,比例为2-3:1。

总之,日粮中蛋能平衡且充足、纤维素含量适宜及干物质采食量摄入最大化,这样奶牛的奶产量和乳成分相应就会得以改善。通过监控乳脂蛋白比,可用来判断日粮是否合理,一般为1.12-1.13,若过高(高脂低蛋),则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即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不足,粗蛋白或过瘤胃蛋白缺乏,粗脂肪和纤维素过高等造成,可适当增加精料和优质全株玉米青贮的喂量及提高日粮的过瘤胃蛋白质含量;若过低(低脂高蛋),则表明可能是谷物类精料过高,粗饲料过低,有效洗涤纤维不足,存在酸中毒,应增喂优质干草,增喂瘤胃调控剂等。合理科学的日粮是可以调控牛奶乳成分的,合理的饲养方法是:精粗饲料合理搭配,饲喂优质干草和青贮,给予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且使蛋能平衡,并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的补充,这样才能维持瘤胃微生物的正常消化活动,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平衡,不仅能保持稳产、高产,而且还能提高牛奶的干物质含量,保证牛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