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助学贷款的消息经济学模式
时间:2022-04-28 11:56:00
导语:浅析助学贷款的消息经济学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为研究框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制度,依照信息经济学中委托-模型解释助学贷款违约率过高的原因,以及在学生信用体制存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委托-问题,即银行是否选择借贷,究竟借贷多少,学生是否还贷等问题。结论表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自主程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健全。
关键词:助学贷款;信息经济学;信用制度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萌芽于1986年。现行的助学贷款制度体现于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
对于我国助学贷款的研究至今为止有很多,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助学贷款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违约率过高。如由于银行与学生、政府与高校在合约形成的前后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曹夕多,2006)。又如建立统一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系统,形成对申请贷款大学生的信用度进行规范评价、对获得贷款者进行适当管理的有效体系,是消除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当务之急(陈忠斌,2002)。本文将用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框架分析在信用体制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委托-问题,即银行是否选择借贷,究竟借贷多少,学生是否还贷等问题。
在我国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普通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下达的借款额度内,负责组织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贷款申请,并向经办银行提出本校借款学生名单和学生申请贷款的有关材料,对申请借款学生的资格及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审查,监督学生按贷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贷款;银行负责最终审批学生的贷款申请。在实际操作中可见,对于银行来说,提供助学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在审查申请人的信用状况以及其他信息方面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助学贷款这样政策性较强的业务,银行要根据高校提供的名单发放贷款。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这样商业性的业务,银行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放贷。这样的情况导致了银行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下将引入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解释。
一、模型假设
1.在此模型中,学生按照未来违约的风险程度分为两类,低风险类型(高信用度)学生θ1,高风险类型(低信用度)学生θ2。其中θ1>θ2>10。
2.银行本身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主体。为简化模型,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收益来自发放助学贷款的利息收入以及政府对于银行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的营业税等,用R表示。其中,银行收益R是银行发放助学贷款额度ω的增函数,即R随着ω变大而单调增大。而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的成本则来自银行为提供此类贷款所发生的正常交易成本以及银行在贷款后观测学生行为的努力,记为S。银行的成本S是银行贷款额度ω的增函数,即S随着ω变大而变大,且设S对于ω的二阶导数小于0。这样的假设与实际情况符合,因为贷款额度越大,对于银行来说,观测学生使用贷款情况的成本以及付出的努力程度也将随之升高。另外,银行的成本S是学生类型θ的减函数,因为学生的信用度越高,银行未来对于违约后追讨贷款的成本将越低。因此,银行的效用可以用V来表示,V=R-S。
3.鉴于学生分为两种类型,银行也将贷款分为两种类型,以贷款额度来区分这两种贷款,即贷款分为ω1和ω2两种类型,ω1>ω2。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将ω1型贷款贷给θ1型学生,将ω2型贷款贷给θ2型学生,以达到差异化管理,实现风险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分别将银行发放ω1贷款时的收益记为R1,成本记为S1;发放ω2型贷款时的收益记为R2,成本记为S2。
4.学生本身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主体。学生通过借贷获得的学业、将来工作等各方面的收益记为A,可以假设A是ω的增函数(刘彦伟,2006)。因此,与假设3相似,可将两种贷款情况下的学生收益记为A1和A2,A1>A2。学生在偿还贷款时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同样记为R1和R2。另外,学生由于各自的信用情况不同,取得贷款需要相应的成本,如担保人的选取、获得学校的贷款批准、接受银行的再次核查等,记为C。可知,成本C是ω的增函数,贷款额度越大,获得贷款的难度越大,成本越高;C是θ的减函数,学生信用度越好,贷款越容易。在这里为了简化模型,不妨设C=cω/θ,其中c为大于0的常数。另外,在此引入信用制度对学生效用的影响(盛朝晖,2003),学生若在期限之内还清贷款,则可在效用上获得Iω>0,正效用来自按时归还贷款的信用积累。若在期限之内未能还清贷款,选择违约,在效用上则获得-θIω,这里假定通常信用度比较好的学生对于自身信用程度要求较高,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贷款额度越大,选择违约对于信用的损失也就越大。负效应来自国家对于助学贷款违约的政策,如借款学生未按照与经办银行签订的还款协议约定的期限、数额偿还贷款,经办银行应对其违约还款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金融机构将不再为其办理新的贷款和其他授信业务;连续拖欠还款超过一年且不与银行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的借款学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违约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生的效用可以记为U=A-R-C+Iω或者-θIω。
二、模型推导
1.若银行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信用情况下的模型
在良好的信用体制下,银行可以根据各种相关的信用记录在高校提供名单的基础上较为清楚全面地了解一个申请贷款的学生的信用状况,从而决定是否贷款、贷款额度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接受银行的贷款合约,是否选择期满还款等。这样的信用制度使得银行和学生间的合约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上,即银行可以判断出学生的类型θ,从而决定贷款额度ω。以高信用程度学生为例,此时银行的利润函数为:
Maxω1R1-S(ω1,θ1)
约束条件为:
U=A1-R1-cω1/θ1+Iω1>=A1-cω1/θ1-θ1Iω1(1)
即期满还款对学生带来的效应要大于违约的效用(该式取等时,假设学生选择还款)。整理(1)式可得,只有在R1<=(θ1+1)Iω1时,学生才会选择还款而非违约,与现实生活中由于某些助学贷款对于学生的负担过大导致学生不能还款相符合(沈华等,2004)。由于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并拥有最终决定是否贷款给学生的权利,银行会将R1定为(θ1+1)Iω1。则银行的利润函数化为:
Maxω1(θ1+1)Iω1-S(ω1,θ1)
将V对ω1求导,并令其等于0,可得Sω1(ω1,θ1)=(θ1+1)I。
对于低信用程度的学生,同理可得,Sω2(ω2,θ2)=(θ2+1)I
因为(θ2+1)I<(θ1+1)I,可知Sω2(ω2,θ2)<Sω1(ω1,θ1),则由前述假设可以推出ω1>ω2。
这样的信息经济学推导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当银行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基本信用类型之后,银行为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倾向于贷给高信用程度学生更多的钱以换取将来的利润。对于信用程度较低的学生,银行会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银行贷款额度给低信用程度的学生少于给高信用程度的学生,在一定的安全性上保障银行的收益。
2.若银行不能了解申请贷款学生的信用情况下的模型
在一个不够完善细致的信用体制下,银行不能清楚全面地了解一个申请贷款的学生的信用状况,这样就无法直接判断学生类型并选择不同的贷款合约,而只能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相容条件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假定高信用程度学生的概率为p,0<p<1,则低信用学生概率为1-p。同上述记号,银行提供给θ1类型学生的贷款额度记为ω1,提供给θ2类型学生的贷款额度记为ω2。这时银行的利润函数为:
Maxp[R1-S(ω1,θ1)]+(1-p)[R2-S(ω2,θ2)]
约束条件为:
A1-R1-cω1/θ1+Iω1>=A1-cω1/θ1-θ1Iω1(1)
A2-R2-cω2/θ2+Iω2>=A2-cω2/θ2-θ2Iω2(2)
A1-R1-cω1/θ1+Iω1>=A2-R2-cω2/θ1+Iω2(3)
A2-R2-cω2/θ2+Iω2>=A1-R1-cω1/θ2+Iω1(4)
整理(1),(2)条件可得:
R1<=(θ1+1)Iω1
R2<=(θ2+1)Iω2
与上述模型的经济学含义相同,即贷款成本不应过高,否则两种类型学生都会因还款负担过重而被迫选择违约。
(3),(4)条件为激励相容条件,即银行要合理设计贷款额度以及贷款成本,使得高信用类型学生选择贷款额度为ω1的合约,低信用类型学生选择贷款额度为ω2的合约。(3)+(4),可得:
c/θ2(ω1-ω2)>=c/θ1(ω1-ω2)
由于假设c>0,θ1>θ2>10,可知ω1>ω2成立。
整理(3)、(4)条件可得:
[1/(c/θ2-I)][(A1-R1)-(A2-R2)]<=ω1-ω2<=[1/(c/θ1-I)][(A1-R1)-(A2-R2)]
该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要求银行的贷款额度ω1和ω2的差值应该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才能保证高信用类型学生选择贷款额度为ω1的合约,低信用类型学生选择贷款额度为ω2的合约。这样(1)-(4)条件保证了激励相容,且两种类型的学生都会选择还款。
为简化模型,这里假设高信用类型学生不会选择贷款额度为ω2的助学贷款,单是低信用类型学生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有激励伪装成为高信用类型的学生。故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3)将取严格大于号。此时约束条件将化为:
R1<=(θ1+1)Iω1
R2<=(θ2+1)Iω2
ω1-ω2>=[1/(c/θ2-I)][(A1-R1)-(A2-R2)]
设[1/(c/θ2-I)][(A1-R1)-(A2-R2)]=M。
对于银行的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并代入约束条件,可得:
Sω1SB(ω1SB,θ1)+(1-p)/pSω1SB(ω1SB,θ2)=(θ1+1)I
ω2SB=ω1SB-M
与前面信息对称情况相比,可以得出:
ω2SB<ω2<ω1SB<ω1
模型推导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必须提高两种贷款额度的差额,这样才能使得低信用学生考虑将来违约后将使信用度大幅降低的后果,从而选择贷款额度为ω2SB的合约。在这样的制度条件下,会使银行对两种学生的贷款额度均减少,银行的期望利润也将随之减少。
综上所述,通过这样的模型可以解释,一个合理的信用制度对于助学贷款的实施以及银行的利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健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这样也可以使学生的贷款额度增加,银行从助学贷款中获得的收益增加,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缺少关于学生的必要的信用信息可能会使银行的“惜贷”情况更加严重,从而既减少了银行提供助学贷款的利润,同时也减少了学生可以贷款的数量,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业发展不利,也对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自主程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健全。
参考文献:
[1]曹夕多.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陈忠斌.国家助学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兼论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措施.江苏高教,2002.
[3]刘彦伟.教育借贷能否促进学业表现?.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6,(2).
[4]沈华,沈红.学生贷款偿还负担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实证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5]盛朝晖.不对称信息与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6]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4.
[7]GeorgeA.Akerlof.TheMarketfor“Lemons”.QualityUncertaintyandtheMarketMechanism.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84,No.3.1970,8:488-500.
[8]Shouxin,L.andM.Bray.AttemptingaCapitalistFormofFinancinginaSocialistSystem.StudentLoans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HigherEducation23(4,StudentLoansinDevelopingCountries),1992.375-387.
[9]Woodhall,M.StudentLoansinDevelopingCountries:Feasibility,ExperienceandProspectsforReform.HigherEducation23(4,StudentLoansinDevelopingCountries),1992.347-356.
- 上一篇:县干部在防汛防旱工作会发言
- 下一篇:小议当代社会道德信仰及其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