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绩效改革过程与影响探讨
时间:2022-04-11 10:13:00
导语:地方绩效改革过程与影响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发展迅速,学界对于改革的动因、过程和影响还缺乏深入了解。通过A省A市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的动因,描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过程,分析了绩效预算改革产生的影响,指出它面临着政治支持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绩效预算;预算改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地方政府
部门预算改革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试点的基础上开始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此为突破口,地方政府绩效预算改革蓬勃发展。广东、浙江、江苏、河北等具有代表性的省和南海等一大批市政府建立了专职机构进行项目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突破口,一些市开始对部门支出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对一级政府的支出进行绩效评价。绩效信息从事后的评估开始对事前的预算分配产生影响,无锡市甚至按绩效分配预算。“财政转型引导国家治理转型”(王绍光、马骏,2008),预算改革更是财政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活跃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蕴含着地方政府治理制度的一些重要变化:对竞争优先权的支出部门按绩效信息排序,根据绩效信息削减支出部门的预算,地方人大以绩效评价的形式对政府部门进行预算监督,逐步建立结果为导向的财政责任,预算过程变得公开透明等。
为什么地方政府要推行绩效预算改革?该项改革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还面临着什么问题和挑战?在长达两年的参与式观察、访谈和大量一手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A省A市绩效预算改革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回答上述四个问题。由于绩效预算改革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突破口展开,本文中绩效预算改革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同义语。
一、A市地方政府开展绩效预算改革动因分析
绩效评价是个敏感的话题,财政部门把项目的初步评价结果向各部门单位函送之后,各部门就有了强烈的反应。一些部门单位①不断地向财政部门反馈情况,对绩效评价初步审核结果做出解释,或者要求财政部门对评价结果做出调整。原A地铁老总在省人大小组讨论会上“痛批”十年不变的“只问花钱不看效果”的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亿元。省了几十个亿啊,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说你没‘达概’,搞得你心灰意冷。”②
面临巨大的阻力和压力给财政局开展绩效评价带来很大困难,那么财政局为什么还要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呢?
(一)支出需求膨胀,而支出进度缓慢
A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但支出比收入增长得更快。2007年,A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3.79亿元,比2006年决算数427.08亿元增收96.71亿元,增长22.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23.68亿元,为年度预算709.72亿元的87.9%,比2006年决算数506.79亿元增支116.89亿元,增长23.1%。而200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决算数增长1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年度预算的86.8%,比2005年决算数增长15.6%。预算改革后,尤其是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中国普遍出现了钱花不去的现象。A市2007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数据表明,2006财年有多个项目一分钱都没有花出去,一些项目预算完成率在50%以下,占全部参评项目的四分之一多。基建项目支出进度缓慢的问题比较严重,常常因为征地、拆迁、管线迁改等原因完不成用款计划。农业土地开发项目也是如此,立项审批、预算编制、招投标使拨款较之以往增加了近六个月的时间,加上农业项目的季节性因素,预算执行情况非常差。根据2007年、2008年支出部门的自评报告表明,A市大量预算资金被闲置,预算的分配效率和运作效率非常低下。
一方面预算安排捉襟见肘,另一方面预算到项目的钱却花不出去。“我们局长想通过绩效评价抓资金,来要钱的太多,最后都不满意。通过绩效评价就抓这些项目,对绩效不好的项目或占用资金的项目,就有了理由。钱花不出去,就不给他们做预算。”除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的访谈外,该处官员在初评人员的培训中也有类似的讲话:“去年做了400多个项目,6个专项,抓钱花不掉的问题。”
(二)省级预算改革的影响
由于A省财政厅首先在省内开展评价工作,A市绩效评价受其影响很大。如省厅2004年绩效评价文件是市局绩效评价的依据,市局还在一些文件中说明绩效评价是“参照省厅的做法”。在2007年的评价中,市局将省厅的评分表修改了一下就拿过来用,基本评价过程也和省厅比较类似,只不过模仿之外又有了自己的特点。此外,市局还到南海区、江浙一带的财政部门“取经”。
(三)政治家的支持
A市绩效预算改革受到了市长的支持,市长想通过绩效评价评估各部门执行政策的情况。经过几个项目的试点后,A市直接对部门支出进行绩效评价。2006年制定了《A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选择了市政府直属48个部门作为试点,探索开展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市政府为这个办法召开了两次常务会议,市财政局三次征求部门意见,数易其稿,并选择了部分单位进行模拟测算验证。
(四)使命转换
从个人因素考虑,绩效评价处的领导和科员也有动力开展绩效评价工作。A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原为统计评价处,专门负责决策和财政统计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评价处企业统计的工作日益萎缩,决算也是阶段性工作,迫切需要开展新的业务。恰在此时,省厅的统计评价处寻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地位也随着绩效工作的重要性而提高,这启发了市局统计评价处,使之有愿望提出并实施绩效评价。
(五)其他因素
人大介入绩效评价是后来的事情,尽管预算是它的重要权力,但没有证据表明它要求财政部门开展项目绩效评价。支出部门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对其实施绩效进行评价。专家的建议有可能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和推行产生影响,但肯定没有发生在制度化的机制里。其他外部的力量,如国际组织或国内的发展研究基金会,也没有倡议A市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所以,尽管绩效评价遭到支出部门或明或暗的反对、应付,财政局还是顶着压力全面推开。尤其是2006年,财政局直接搞部门绩效评价,部门对此意见很大。2007年,财政局转而对超过500万元的项目进行评价,2008年支出部门和财政部门评价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政部门已经开始着手做2009年度的绩效预算,市人大也要对卫生和教育两个支出部门进行绩效评价。
二、A市开展绩效预算改革的过程考察
2004年,A市财政局成立了绩效评价处(原统计评价处),拉开了绩效评价改革的序幕。
(一)2005年试点
2005年,A市财政局在摸查近年市政府重点支持的财政支出项目的基础上,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的原则,选择“麻雀学校”改造和农村“五通”中“通水、通路”两个专项作为试点,探索开展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迈出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的第一步。
(二)2006年部门绩效评价
2006年2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财政局发文给A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对部门的财政支出进行绩效评价。文件下发后,支出部门积极应对,纷纷按要求成立了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本单位自我评价工作,在完成自我评价工作后撰写自评报告,并向市评价工作组报送材料。市评价工作组会同专家对各部门的自评结果进行审核,再对几个部门进行抽评,抽评工作9月完成后,形成评价结果,上报市政府。
鉴于部门情况复杂,对部门进行评价需要分类制定标准。市财政局将48个市属部门按照其职责性质、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将财政资金基本用于履行职责,确保本部门正常运转的部门,包括市政府办公厅、经贸委等26个部门。第二类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履行职责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的部门,包括教育局、公安局等15个部门。第三类是将财政资金除用于本部门及所属单位运作外,还用于社会公共项目,对项目资金直接实施分配的部门,包括发改委、科技局等7个部门。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与敦利威(2004,P201-208)对预算的分类几乎一模一样。敦利威区分了机构的四种预算类型:核心预算(corebudget)、官僚预算(bureaubudget)、项目预算(programbudget)和超项目预算(super-programbudget),按照机构预算类型的特点,财政局恰好将政府部门分为核心预算机构、官僚预算机构和项目预算机构。超项目预算机构是将预算转移给下一级政府用。在财政部门发文的附件里,还有《A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A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两个附件。《A市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计分表》包括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评分,定量评分有18个共性指标,定性评分有5个指标。定量的共性指标绝大多数仅限于反映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没有反映部门职能工作的特点。个性指标是留给部门评价其职能工作的,根据部门的类别,在百分制中分别占了15分、25分和35分。但部门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指标评价自己的工作,或者只选择那些对自己有利的指标,个性指标没有对财政支出的实质绩效进行评价。如公安局,他选择了财政局提供的行政、政法全部8项指标,不过是执法办案经费占经费支出比重之类的指标,没有创制我们期望的社会安全方面的评价指标。定性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门工作的一些特点,但用5个指标统一评价各部门的工作还是勉为其难。从这些指标体系和实际操作看,财政部门只是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是否符合预算程序和规则进行评价。它最关心投入的内容,部门的产出和结果,显然不是其考察的重点。
(三)2007年项目绩效评价
2006年绩效评价改革,支出部门意见很大。市财政局2007年绩效评价工作,参照省财政厅的做法对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评价。2007年发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比较晚,6月1日发文,要求支出部门于6月15日报送自评项目汇总表。除了秘密项目外,符合条件的有448个项目。到8月15日,要求所有支出部门完成自评工作并报送自评材料。8月26日,全部绩效评价人员进行为期两周的封闭式集中评价。在这两个多月里,绩效评价处组织了对支出部门绩效评价人员的培训,并对科技三项费用、再就业、城建信息、城市规划、堤防建设、旅游专项六个专项进行了重点评价。重点评价过程中,评价工作小组要前往项目单位进行现场核实,听取情况汇报,核查资金使用的有关账目,采集相关数据,实地查看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中介机构在重点评价阶段开始参与绩效评价,有两家会计师事务所协助绩效评价处核查账目。这对于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的测试很有帮助,某种程度起到了绩效审计的作用。
在封闭集中评价阶段专家进入绩效评价过程,他们分为政务类、技术类和综合类三类。技术类专家来自于高校或研究机构;政务类专家来自于行政机关内部,如人事、监察、审计等部门,专门审核一些政法机关的项目;综合类专家是财政预算专家,从资金的角度评价项目绩效。专家在绩效评价专职人员初审的基础上进行复审,分别针对项目的特点安排专家。专家审核的内容在项目绩效目标、项目组织实施过程、项目实施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行政效能提高)、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方面是相同的,但综合类专家还要对项目资金是否存在问题、项目实施与单位职能履行是否相符等问题做出判断,技术类专家要对专业指标是否符合项目特点、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做出判断。专家绝大多数判断都是结构化的选择,只有在复审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栏里才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专家与专职人员的评价角度不同,但都会给出绩效评价结果。由于他们的评价内容、标准不同,该结果是有可能不一致的。2007年绩效评价将项目分为基建和其他两类,专职人员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分标准打分。其他类与基建类项目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要做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评分。项目绩效按百分制进行评分,再对其做出优、良、中、低、差的判断。60分以下的项目被评为差,60-69分为低,70-79为中,80-89为良,90以下为优。
专职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结果予以调整确认,在确定了部门所有项目的评价结果后,开始撰写对部门的审核意见。四百多个项目,评分和撰写报告的工作量很大,各小组加快进度,以便赶在部门预算审议之前将评价结果和审核意见反馈到业务处室和预算处。各个小组的审核意见经主管副处长修改敲定后,做好一个部门的审核意见就在OA系统签发一个,经相关业务处室阅览后,由机要室将文件交换到各支出部门。2007年9月中旬,各支出部门纷纷给出反馈意见,来人来电来函解释暴露出来的问题或者提出调整等次要求。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耐心接待,重申评价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强调这是专家参与评审的结果。对于一些确实有原因的项目,在OA上调整等次并注明理由。在主观很努力的情况下,绩效评价处也对客观情况造成的障碍表示理解,对一些项目等次予以适当调整。
部门审核意见和重点评价报告共同支撑一个“大报告”,即向市政府提交的2007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报告。该报告既要总结支出部门的项目绩效情况,还要总结整体绩效评价工作,向市政府报告评价工作取得什么“绩效”。这代表了财政局的意见,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整合各方面的认识。
如果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对预算决策产生影响,绩效评价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早在市财政局2006年印发的通知中指出,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部门编制下一年度及市财政局审核部门预算的参考依据。2008年制定的《A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指出:对绩效优良的项目类别给予鼓励和支持,在预算安排中优先考虑;对绩效低差的项目提出整改意见,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减少或不再安排同类项目的预算。
(四)2008年项目绩效评价
鉴于2007年的绩效评价工作时间过于紧张,在2007年底就开始布置2008年的绩效评价工作。2007年底市财政局就发文要求市直单位填列自评项目汇总表,于1月21日前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于2008年2月28日前下达自评项目,市直单位于6月10日前向市财政局报送自评材料。绩效评价在探索中越来越有经验,2008年绩效评价采用分类分档的办法抽取了172个项目,既有代表性和针对性,也减轻了各方面的工作量。绩效评价处工作人员分头下到支出部门,指导他们的绩效评价,在封闭集中评价前就对绩效评价和撰写绩效报告进行了指导。2008年7月中旬,A市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就基本完成了项目评价和专项报告的撰写工作。
(五)变化与发展
A市在四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了两次重大变化,体现了评价部门的努力和追求。在2005年评价了两个项目的基础上,A市财政局马上在2006年转入了对部门的评价。这是一个非常快的跳跃,但是坚持了一年就放弃了。2007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转变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全面参考省财政厅的做法。在2008年项目评价结束后,A市绩效评价处开始设计方案,准备2009年对部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人大也要选两个部门进行绩效评价。Cothran(1993)认为绩效评价有项目、部门和政府三个层次,A市再次进行部门评价,说明了绩效评价发展进入了新的层次,值得密切关注其评估新动向。
- 上一篇:乡镇负债原因及对策研讨
- 下一篇:小议当代技术抗辩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