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点

时间:2022-04-07 11:08:00

导语:加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几个要点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创新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引导和支持,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服务于区域技术创新的途径。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应从区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和突出区域特色为中心营造制度环境和进行制度安排。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加快培育创新观念已成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对创新的高度重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对此,有过这样的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中国来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极为重要。我们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所谓区域创新能力。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完成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3>中,课题组负责人柳卸林认为,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具体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等。要造就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力的体系,构筑区域创新的平台,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筑牢如下三个支点: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创新。

1.技术创新是区域创新的关键

马克思被人们认为是最早认识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推动力的经济学家。他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英国经济学家<创新经济学>的作者弗里曼把技术创新定义为:“第一次引入一种产品(或工艺)所包括的技术、设计、生产、财政、管理和市场”的过程。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把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在市场上销售的商品或工艺的全过程,包括:研究过程(形成新的思想和发明);新产品开发、试制和生产过程(商业化)。或者说技术创新是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由此可以看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狭义的范畴,即它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且也是一个广义的范畴,技术创新不仅是研究与开发的结合,更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结合;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发明创造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促进新市场的开拓,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将技术创新或科技创新定义为: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并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1.1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尽管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机构在知识创造中起着重要的源泉作用,但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主体。因此,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最核心的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都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要素,但不可能成为创新的主体。因此,各地政府,要注重为企业的创新创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促进产学研的合作,让企业自己承担创新的决策的风险”。

首先,企业是创新政策制定和创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也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基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以区域创新战略为指导,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地同区域内科研机构合作创新,从而提高区域整体的创新能力。企业根据区域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的宏观导向,按照市场需求的实践情况和自身所处的竞争局面,自主地选择并实施与本企业的实力以及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内部组织或是以课题支持科研机构进行而向市场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开发,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其次,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不断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使企业具备创新的自主决策权,能够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和责任,并全额获取技术创新的收益。要鼓励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创新战略、品牌战略,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这些掌握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提供新技术和各种技术服务,进行技术扩散,带动整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企业在注重自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的同时,应重视市场的创新,善于从科研机构等引进外部创新成果,加大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的力度,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同时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提供的信息资源服务,构建良好的信息资源获取和传递机制。

1.2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中应加强引导和支持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受到所在区域条件的限制,会出现某种创新资源的相对缺乏、创新基础设施不完备、创新环境有待于完善的情况。所以,作为区域技术创新在发展的目标上有别于国家技术创新,其不可能把赶超当今所有科技前端发展作为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过去,一些地方政府沿用计划管理体制下的工作思路和方式,自觉不自觉地在经济发展中“唱主角”,为加快本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习惯于用行政手段争取项目、兴办企业、抢占市场,缺乏对本地区技术创新的规划设计和科学论证,往往忽视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的现实状况,致使一些匆忙上马的项目很快就因缺乏创新能力、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而难以为继。事实上,技术创新既包括开辟新的技术创新领域,也包括对传统企业的高新技术化,即用现代新兴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其竞争力。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是经多年建设的工业基地,有一批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工业企业,能够通过注入资金和技术使之重现生机和活力。但往往因为地方政府缺乏创新思路,大量可利用的创新资源被闲鼹和浪费。在区域技术创新中,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十分必要。

2.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保证

所谓制度创新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创造新的制度安排获得追加利益的活动。

2.1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

区域创新的要素包括人才、资金、技术成果、信息等等,但是,拥有创新要素,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区域创新,而只是具备了创新的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创新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合理配置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其实质上看,区域创新是诸多创新要素不断被激活、被重组、被整合的过程。一个开放有序、高效运转的市场体系,既能为创新提供需求的刺激,又能为创新活动提供要素支持。企业能否成为创新的主体,还要看市场制度是否健全,市场能否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调节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完善市场制度,应该做到:第一,建立规范市场的行为准则,必须消除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各种限制和壁垒,如行政垄断、地区市场分割等,地方政府间应加强合作,消除区域间制度壁垒,打破区域间创新主体间的联系阻隔,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间创新资源的整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市场发挥激励创新的强大作用。第二,区域市场制度除了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还应该结合本地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特点,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市场制度。比如,宗教信仰盛行的地区,可以利用宗教节日开展市场活动,促进资本、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的流通;第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总是希望市场也最大化,能够将技术及其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以便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最大利润。

2.2加强创新主体的产权建设。抓好企业内部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做到产权清晰,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权利、义务、责任明确。通过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创新塑造良好的微观基础。确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人力资本产权,并建立相应的人力资本产权实现机制,主要是建立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年薪制和持股制,让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放宽技术成果所占股份比例限制,如地处湖南长沙的中南大学出台了两个70%的产权安排(技术成果出资人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将非政策计划项目结余经费出资人股所获股份的70%分配给有关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活力得到极大激发,木但重大科技成果如获得2004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碳/碳复合新材料”等不断产生,而且形成了院士、教授创办高科技企业的热潮。

2.3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要明确知识产权产出要求、权益归属,及时申请专利和以技术秘密形式予以保护。大力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使知识产权的拥有者或生产者自觉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坚决查处和制裁各种侵权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对于知识产权的专利,政府部门可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要加速专利审批速度,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改进有关规定,提高职务发明人受益比例。

3.观念创新是区域创新的灵魂

所谓观念创新,是指有创见的观念及思维,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的联系,而且能指引人们去获取新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它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等特征。

3.1倡导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应该看到,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创新意识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深深地沉积在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成为营造现代创新意识的羁绊。如在处事方式上,则表现为“知足常乐”、“安分守己”、“明哲保身”、“不为人先”等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在考虑问题时着重于人的伦理纲常,重人事而轻自然,缺乏对探索的兴趣,这种以伦理纲常为思维内容和对象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压抑人的创新意识,扼制了人的创造精神,阻碍了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同时,传统经验的思维方式,刻板且单一,忽视理论探讨,缺乏实证精神和数量分析,不利于自由思想的发展,不利于现代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另外,狭隘的宗族观念和地缘文化观念对人们的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如“祖宗之法不可变”、“上阵父子兵”、“天下同姓是一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创新意识。

3.2引导人们破除传统区域观,树立现代区域观

应该说,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以行政单位为边界进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而且,这种行政边界划分是基于历史、政治、地理、语言的习惯而形成的。我国长期以来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考核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政策实施、项目执行、政绩考核也都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执行,各区域“各自为政”。长期的行政边界管理,自身也强化了以行政地区为单位的地区内涵。但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分强调行政边界的做法已经开始限制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首先,过于强调本地区,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排挤从其他地区来的创新,看不到其他地区产生的创新对本地区创新的重要意义,使创新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受阻;其次,过于强调行政单位会降低本地区的创新效率。比如,行政单位在经济交易和知识产权纠纷上更多地保护本地区企业的利益而不保护其他企业的利益,为了吸引外资,竞相出台不合理的优惠政策,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不利于本地区的创新。从本质上说,创新要素不是以行政单位为边界的,它需要跨地区乃至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创新要素的快速流动,必将降低交易成本,大大提高跨行政区域的创新效率。所以,经济的快速发展呼唤树立跨行政区域的现代区域观。

3.3加快创新型领导的培养和选拔。使创新型领导成为全社会创新的精神楷模

因为只有创新型领导,才会形成创新型制度、创新型文化,领导的观念创新了,对群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存在着制约区域创新能力的培养、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等许多方面的问题,关键是地方领导没有创新型的新思路,没有形成创新的社会氛围,因为推动自主创新的过程,实质就是消除阻碍和制约创新能力问题的过程。当前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要定期对政府主要领导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3.4创新教育观是长远之计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培养人们创新观念的最基础阶段。这是因为儿童期和少年期是人格特征形成的关键期。我国传统家庭教育方式注重灌输,而不是启发儿童独立思考,严重阻碍了儿童创新型人格的形成。从学校教育来看,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必须从小抓起。首先,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授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科学探索的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其次,要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师生在人格上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志的机会。

总体而言,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已非常迫切,我们要以观念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从而保障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