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论文
时间:2022-09-19 11:56:00
导语: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冷链食品冷链冷链物流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和冷链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然后剖析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整体规划、体系建设和质量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食品冷链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冷链技术的应用对于保证食品品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与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经过冷冻链运输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至2%,能较大程度延长保鲜期。
冷链起源于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到了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和消费者家庭。至20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食品冷链体系已经初步建立。40年代,欧洲的冷链在二战中被摧毁,但战后又很快重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
一、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现状
1.中国食品冷链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2.中国冷链食品市场发展状况。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二、中国冷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损耗浪费惊人。在我国,虽然以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和大型快餐连锁企业以及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但更多的易腐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却还远未认识到冷链工业为企业所带来的益处。食品冷链工业仍然是一片待发掘的“冻土”。
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中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无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消费内需来看,还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显。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公斤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存在中断现象。冷链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
2.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3.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5%,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20%~40%、10%、0.3%,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见,中国目前的冷链设施和冷链物流装备不足,原有设施设备陈旧,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由此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易腐食品特别是初级农产品的大量损耗,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易腐物品成本的70%,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二是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4.食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例如,在冷库建设中就存在着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性冷库建设,轻视产地加工型冷库建设;重视大中型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三、中国食品冷链未来发展对策及思考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食品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食品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在未来的中国食品冷链发展建设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有所明确和突破:
1.加强中国食品冷链的整体规划研究,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联动机制。一个国家的食品冷链保障体系建设,单靠任何一方都是难以有效推进的,它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力合作。应该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技术管理手段和监管措施;政府应当制定食品冷链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鼓励措施,加强行业规划的方向性引导;行业组织应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制定并落实行业整体规划和行业规范;相关企业应根据市场规则具体运作,合力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逐步发展。
2.推动建立多种模式的食品冷链体系建设。目前国际上比较成形的食品冷链有两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冷链体系,这种模式在美国、日本和西欧比较普遍,日本是其中的代表;二是以保证大量食品的一般质量、降低在途损耗的价格与品质模式,这种模式一般为发展中国家采用。根据中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应该推进多种冷链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食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食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食品冷链物流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食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3.建立食品冷链的物流和质量信息系统。从食品冷链现代化和食品安全出发,通过食品冷链的物流信息系统为冷链有关方面提供准确的市场动态和信息沟通,同时也为食品安全核查提供可溯源性信息支持,对于问题食品可以追查到底。
参考文献:
1.于卫君.食品冷链:一片不容忽视的“冻土”[N].科技日报,2007
2.豆豆.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四大问题[N].现代物流报,2007
3.何静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13)
4.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6—2007.2007
5.王强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6)
6.陈冀.中国食品冷链市场大发展历史机遇期到来[N].经济参考报,2007
- 上一篇:商标战略工作的实施意见
-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