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期货研究论文
时间:2022-09-19 09:41:00
导语:燃料油期货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呢摘要:本文拟从燃料油期货上市的背景、燃料油期货上市之后的表现、国内石油市场博弈的现状几个方面探讨中国石油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燃料油期货在一片喝彩声中于8月25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标志着中国石油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欣喜之余,我们应该冷静地看到,我国作为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与进口国,在石油安全方面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一、燃料油期货产生的背景
中国需要开设石油期货的呼声由来己久,石油安全是一个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从量和价两个方面来分析开设石油期货的必要性。
1、从量上看,仅仅中国去年的石油消耗量就达到2.5亿吨,其中进口量为9112万吨,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35%。预测今年石油进口将超过1亿吨,到2010年和2020年则会达到1.6亿吨和2.5亿吨,对海外石油的依存度分别超过50%和58%。
2、从价上看,仅以今年国际油价波动为例,受美伊战争影响,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一度逼近50美元/桶,战后,随着中东产油国加大日产量,加之国际市场渐入淡季,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至35美元/桶,近日,由于担心飓风“伊万”过后石油供应会受到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10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至每桶45.59美元,这是近一段时间来首次突破每桶45美元。分析人士指出,这次飓风导致一些地区原油生产中断,并将导致美国商业原油库存继续下降,近期油价可能会再次逼近每桶50美元的高点。由此可见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之剧烈。
3、从量与价两方面综合来看,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与进口国,完全有理由成为亚洲地区的原油定价中心。然而,我们现在不但没有与石油进口量相应的“价格发言权”,反而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市场风险。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占世界石油供应的2%,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甚至不如印尼、韩国等。与此相反,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以“高买低卖”而著称,我国的石油进口本身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目前进口油品一般参照新加坡期货市场价格,通常运用的作价方式是采用装船当天及装船前后各两天一共5天的新加坡普氏公开市场收盘价加权平均,而新加坡兴隆公司、BP公司等几家大的国际油商,则通过操控这一时段的交易记录来拉高市场价格,另外,这些油商还掌握着中国进口油品的规律,联手把价格抬高。使中国买家蒙受巨大的损失。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鉴于燃料油是石油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石油价格有高度相关性,且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因此,经证监会批准,在上期所率先推出燃料油期货。
二、燃料油期货上市之后的表现
燃料油期货上市以来从总体上看,表现为投机盘过多,而现货商参与瘳瘳,具体表现为:多数持仓盘为投机盘,其中包含大量短线投机盘和对敲托市盘。尽管上期所和期货经纪公司不遗余力做了各种推介,但至今参与燃料油套期保值的现货商瘳瘳无几,上期所吸收的自营会员大都为中石化、中石油的下属公司,至今未见大手笔。有多家会员公司在开市当日甚至未派交易员到场。而从几家主力经纪公司的客户构成以及持仓分布情况上,也根本看不出有大的现货商介入的迹象。一般的商品期货市场中,参与套期保值的现货商的合理比例应在1/3以上,而其交易量应占50%以上,如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套期保值交易量可高达总成交量的80%。现货商对期市的长期失语,只能表明这仍是一个畸形投机的市场。上期所的燃料油期货是一种以资金为后盾的纯金融衍生工具方式存在的经典期货模式,其本身风险就很大,如果国内现货商不配合的话,极有可能出现因投机盛行导致逼仓、天量交割等恶性事件频生而最终崩盘的可能。究其原因,跟目前国内石油市场现状有密切的关系。
三、国内石油市场博弈的现状
燃料油期货上市不久,另一交易市场——上海中远期石油交易市场,也将于十月底左右在上海成立,该交易市场由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和上海久联联合出资组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石油产品市场还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如原油成品油的垄断、油品价格处于国家定价、交易所吸纳各种经济形式参与等问题,都是未来中国石油市场发展的瓶颈,如不加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无疑将影响未来中国石油市场同国际市场接轨。石油交易市场的建立,首先是为石油石化垄断巨头今后开放市场提供一个缓冲带。通过一个全面市场化的远期交易市场,无疑可以促进我国原油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石油业四大巨头可以趁势提前给自己一个适应市场竞争的机会。石化和石油企业在自身改革中,也可以利用交易市场,按照一定的比例逐步投放一定的量,逐步形成市场模式,从垄断价格向市场价格过度,为2006年后的石油市场完全放开留下一个缓冲带。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四巨头成立远期现货交易市场有其良苦用心,首先,他们追求的是垄断利润,因此他们并不需要期货市场,甚至排斥,他们通过远期交易的实质就是利用其垄断地位来形成一套新的价格机制,以此对抗期货市场,进而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其次,面对期货市场,巨头们的处境尴尬,若参与其中,初期市场将被其轻松操纵,但从长期来看,巨头们将失去其垄断地位,甚至有垮掉的可能,若不参与,则期货市场将沦为纯粹的投机市场。当代石油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传统的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理论已经很难完全解释新的情况。国际油价已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基本供需关系而独立运行。再考虑到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上对冲基金等市场投机行为的影响。如果说欧佩克是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一个操纵者的话,那么西方国家的对冲基金则是比欧佩克厉害得多的操纵者,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随着国内成品油零售和批发今明两年分别对外开放,届时将有大量的石油产品在市场中流通,期货交易势在必行,燃料油期货上市有助于培育石油期货市场。这也是中国石油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同国际惯例相符合,因此,对于燃料油期货这个品种,我们应该象对待一个婴儿一般细心去呵护,慢慢培育。而且,燃料油期货合约的上市也将使得国内石油定价体制更加开放。归根到底一句话,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中国石油产业目前急需做的就是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与其石油进口与消费地位相称的定价权,从而规避由于价格等原因造成的风险与损失,进而确保我国的石油安全。
四、现阶段市场条件下,中国石油产业的发展方向
双方目前的博弈凸现了中国石油产业由于体制原因产生的现实矛盾,如进口石油的配额限制、石油经营权的过于集中等。但如果我们要等到这些问题全部解决后再大力发展石油期货,那么国内企业和相关方面所遭受的损失将远远大于这些代价。
改革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利益分配的结果则是各方市场博弈的结果,就现实来看,四巨头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残余的既得利益者,主观上不愿意面对市场,客观地讲,新的市场形势对于作为中国龙头企业、同时也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巨头们,实在过于苛刻,因此,在现阶段,即将成立的上海远期交易市场,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关键问题在于,作为现货市场,怎样能够在市场上和期货交易所形成良性互补和互动的局面。如能做好,则对于中国石油产业善莫大焉。在此仅举一例,远期交易市场对石油仓储业将产生大量需求,由于有利可图,大量的民间资本就会在中国建立石油储运设施,国家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石油进口的运输和储存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商业石油储备的建立。另一方面,储备石油可以利用石油期货市场进行轮库和高抛低吸,以保持油品品质,降低储备成本。
当然,从监管的角度分析,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燃料油期货应当更容易受到中小型现货商以及投机者的青睐。而上海石油远期交易市场即将推出的远期合约,则可以视为对原油现货交易进一步市场化的有益探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双方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国国情的石油产业发展道路,才是现阶段中国转型时期应对国际、国内石油市场变幻风云的万全之策。
参考文献:
[1]范秋芳,马扬.利用石油期货市场规避油价风险.《价格理论与实践》.2004(3)
[2]国际市场主要原油期货价格表.《国际石油经济》.2004(6)、(7)、(8)
[3]汪建.关于我国开展石油期货的几点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4)
- 上一篇:后勤工作者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
- 下一篇:学校校长科学发展观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