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犯罪探讨论文

时间:2022-04-01 05:27:00

导语:校园犯罪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园犯罪探讨论文

学校则是青少年学习本领、提高素质、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摇篮,人们对校园充满着美好与期待。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校园内却频频传来暴力和血腥的味道,发生在校园里的学生犯罪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值得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远处,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2000级生物系学生马家爵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尘埃未定,5月16日,又发生江西医学院2000级临床专业在校大学生薛某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的惨案;近处,4月16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一中学教师郑某因失恋后疯狂报复,将移情他人的女友和情敌杀死。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02级电焊班学生于某报复同学林某平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用水果刀将其刺死。还有4月20日,三明市大田县上京镇隆美小学教师苏某因涉嫌猥亵儿童罪被依法逮捕。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居阳小学校长郭某利用课间以找学生谈话为名,对女生实施强奸、猥亵,5月2日被警方刑事拘留。我国青少年犯罪一直就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社会问题,如今,青少年犯罪已被国际社会列为世界第三大公害。青少年犯罪除了无业人员及城市周边地区人员居多,父母离异、畸型家庭子女犯罪的多,结伙犯罪的多,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多,侵犯财产的案件多,不计后果、追求哥们意气的多等等这些长期以来所固有的原因和特点外,还有一些网络犯罪、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犯罪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连串与校园相关的暴力犯罪的发生,把人们的目光聚焦到校园上,人们在谈论教育乱收费的热点话题时,不能不思考神圣的校园怎么啦?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何以举起了砍刀,成了丧失人性的恶魔。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又怎么成了衣冠禽兽?发生在校园的一系列案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维观念在不断变化,校园已不是一块净土,对校园犯罪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校园犯罪的特点:

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反面,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归纳起来,少年时期的心理要素主要有以下特征

1、犯罪成人化。以往提到校园犯罪,比较多是发生在中小学的未成年人犯罪,从以上几起案件中,可以看出,中学、大学中的成人犯罪日益突出。近年来,校园犯罪成人化色增加。有组织犯罪增多,尤其是团伙犯罪和共同犯罪比例直线上升。有的学校甚至产生了学生帮会。在盗窃、抢劫、强奸、聚众斗殴等犯罪中,3人以上结伙进行的共同犯罪案件为数甚多。

2、暴力性增多。上述发生的校园犯罪,有大学、中学和小学,虽然学校各不相同,但都属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短期发生一系列暴力犯罪,表明校园犯罪在以盗窃为主的侵财犯罪的同时,暴力犯罪呈逐步增多的趋势。

3、主体在扩大。校园犯罪的主体是学生,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随着校园犯罪的发生,教师犯罪成为关注的问题。上述6起案例中,教师犯罪就占3起,成校园犯罪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份。

4、犯罪类型相对集中。青少年犯罪主要集中在几种类型上,主要是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如某法院1998年以来审理的121件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盗窃案件48件,所占比例最大;强奸案25件,居于第二位;后面分别是故意伤害案13件。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些案件基本上都是针对人身和财产的犯罪。

5、社会危害大。校园本是宁静、纯洁的地方,接二联三的校园暴力犯罪,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一是安全感受下降。学生、家长、社会对校园的安全担忧,教书育人环境遭到破坏;二是校园犯罪尤其是教师犯罪给未成年学生心理带来负面效果,影响他们健康成长;三是改变人们对校园的认同,对校园能否培养造就人才产生了疑虑。有不少校园犯罪的犯罪手段相当残忍,社会危害性很大,尤其表现在一些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中。如1998年1月19日发生在合肥的杀人抢劫案,4名犯罪分子为了弄几个钱花花,竟然残忍地将被害人陈某杀害,其中除1人是社会青年外,其他3人均是在校学生。1998年12月5日,浙江省温岭市两名分别为16岁和17岁的少女用水果刀将女学一杨眉杀死,且杀人后无动于衷,理由仅仅是杀人者的男友对被害人有好感。

二、校园犯罪的主要原因:

1、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学生是校园犯罪的主体,犯罪有其自身的重要根源。由于学生有好友、好胜和好动的心理,有的学生喜欢拉帮结派,一旦和不良青少年为伍就很可能下水。也有的学生为了不受其他学生欺侮,而加入到不良少年团伙中寻求保护。有的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安心学习,经常旷课,结识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年,从而走上邪路。有的学生贪图享受,羡慕别人的高消费,于是不该伸手时却伸手,导致盗窃犯罪。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发展到抢劫学生和其他公民。马家爵与郑某犯罪有一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理脆弱、自我封闭。由于家庭情况、个人条件等原因,他们性格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沟通,以自己的标准来思考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些一旦与自己的标准产生矛盾时,便无法承受,无法抑制心中的冲动。他们不会去主动用公认的、社会的标准来调节自我,导致自控力差,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再加上没有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外部条件,便由一个“好”学生、好“教师”变成了杀人“屠夫”,把自己送上了绝路①。

2、家庭方面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宠爱较多。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如果把这种关爱变成溺爱,明知孩子有缺点也不纠正,滋长了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的心理。有的家庭则采取打骂等不正确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脱离家庭的监管,有的夜不归宿到处游荡,有的导衅滋事打架斗殴。还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走向堕落。

3、学校方面的原因。从学校方面的因素来看,学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现在虽然强调素质教育,但分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及其教师的前途。一当前,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注重的是升学率,重知识"输入"而轻思想品德的"塑造",忽略对师生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部分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关心有加,而对学生个人品德有所忽略。表现在对差生放手不管,缺少必要的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也不了解、不研究。有的学生因此自暴自弃,直到他们犯罪了,老师才如梦方醒,而且有的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生不学法、不懂法,当然也不会有自觉守法的意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升学率高就是好教师,“一俊遮百丑”,往往不易发现“优秀”背后存在的问题。马加爵在年幼时发奋读书,用优异的成绩考上大学,被认为是好学生。尤溪县“4.16”血案犯罪嫌疑人郑某也因教学出色,成绩优异从乡下中学调入县城中学,被认为是好教师。学校教育观的偏差造成了“好人”犯事的结果。

4、社会方面的原因。不良社会环境污染也是导致校园犯罪的一个原因。从对犯罪学生的统计情况看,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电子游戏室、发廊、舞厅的常客,由于受黄色、暴力、色情等内容的书刊、音像制品的影响而走上歧途。近年来,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冲击,使一些师生的认知产生偏差。自我控制能力越来越弱,受黄色、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书刊音像的诱导,很容易突破道德的防线而走上犯罪岐途。

5、对法律的无知和侥幸心态。由于现行学校教育中,有的学校不重视对师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当然也不会有自觉守法的意识。一些犯罪师生觉得自己的知识,对法律条文的规定有一定了解,明知自己的所为是违法的,但心存侥幸,认为自己手段高明,不会被发觉查获,所以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②。

三、减少校园犯罪的对策

校园犯罪是长在校园里的一株毒草,对青少年危害难以估量。要防治校园犯罪,需要全社会在高度重视的同时,采取多方位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

1、要加强对师生的品德教育。预防校园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要有针对性对师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恻隐之心、容忍之心,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尊重他人人格,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传授、学习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性、针对性、有效性,防止空洞的说教。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却常常被忽略的教育内容。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2、要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针对存在的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和心存侥幸的现象,强化法制教育,树立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加强校园管理,形成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法制教育并不是一两堂法律常识课就能全部解决的,可以通过以案说法、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旁听公开开庭等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教育他们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

3、要加强对师生的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通过教育,克服学生中存在的逞能、好胜、霸道、急躁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制力,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人格的扭曲。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和部份教师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防止因小事而发生恶性案件,减少悲剧的发生。

4、要开展预防校园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1999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年人犯罪法》开始实施。预防校园犯罪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净化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防止暴力、色情、恐怖等内容的音像制品和书刊毒害青少年。家长和学校要切实履行好监护职责,以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的方法,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社会正气、文明风气,使他们自尊、自律、自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为“阳光下最高尚职业”的教师要提高素质,无愧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司法部门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多渠道、多途径开展预防教育工作,对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依法惩处,震慑犯罪③。

四、如何预防校园犯罪

(一)规范网吧,清理整顿社会环境。鉴于网吧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目前在我们国家,从大到《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样的国家立法,小到各地出台的一些规定,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以及网吧设立的位置等都作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但尽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屡有发生。因此,如何使这一高科技的产物确实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将其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我们在网吧的管理上下大力气,从而真正把青少年堵在不健康的网吧之外。

(二)加大对出租房屋及宾馆、旅馆的的管理力度。许多案件都反映出:个体小旅馆及出租房屋在一定程度上正在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比如邹等四人强奸案中,曾经有多名男女混居的现象,但均未受到房主的阻止;前面提到的因盗窃被判二年半有期徒刑的少年犯王某和李某,二人也未受任何阻拦即轻而易举地租房公开同居。同居,甚至是多名男女混居,在一些青少年犯罪案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另外,一些外来流串作案人员也常常寄居旅、招待所或租住房屋。因此,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刻不容缓。一是要建立出租房屋登记制度,做到对出租的房屋有帐可查,并对随意出租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使其得不偿失,从而扼制住黑屋出租的暗流;二是要加强对旅客证件的审查,对那些证件不全或没有证件的以及青少年特别是青少年男女共同投宿的,一定要严格控制入住,并及时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三是要加大公安机关的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城区内的出租房屋进行检查,对检查出来的违规、违章者,不仅要进行经济上的处罚,而且要取缔其出租资格。

(三)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学校管理。经查,每年学校都有很多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小到迟到、早退,经常旷课。大之打架斗殴、酗酒滋事,严重的有夜不归宿、通宵在校外上网、校宿舍内聚众赌博。其伤痛之悲惨,其教训之深刻,都令我们触目惊心、不可忘怀。学校也及时颁布了多种规章制度、条例,尤其是《校园治安管理规定》、《学生管理规定》、《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加大对校园学生的管理。

(四)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青少年的父母、亲友的影响巨大,家庭教育责无旁贷。14至20岁正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年龄段,这时社会对他们影响比较大,比如录像厅里播放的黄片以及个体书摊上的黄色书籍等宣传品。这些黑社会文化浸入了他们思想之中,潜伏着一种犯罪意识与根源。从诸多青少年犯罪案件看,未成年人身上暴露出一个共性问题,这就是未成年人都很推崇他们心目中的老大,即使已进入铁窗,还念念不忘老大的恩德,这就反映了黑社会意识对他们的渗透之深。他们为什么易接受阴暗面的东西?其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失控。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等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则为青少年团伙犯罪埋下隐患。现在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妄为。有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表明,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在人生中走得孤独,亲情远离,使他们从孤独走向彷徨,从彷徨走向犯罪。

要从根本上制止青少年犯罪,就是要重视家庭教育,法律教育,那么就请父母与社会同他们贴心交流,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注释:

①《光明日报》,1996年2月23日,第三版

②魏平雄等《犯罪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185页

③蒋小燕《试分析新时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及其防范措施》,《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4月刊,第1页-第16页。

参考文献:

[1]吴锋<<青少年犯罪与心理教育>>2004-6-18

[2]翟宗悌<<青少年团体治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第218期P28-P31

[3]<<学生安全教育>>南工院文[2004]9号文件的精神和有关要求

[4]吴鹏森:《犯罪社会学》,中国审计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