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29 11:30:00
导语: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文献回顾
从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关注向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性经济发展。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是产生优势利益的社会结构功能。这是第一次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与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引起了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产生、发展、效用进行研究的兴趣。Putnam则对宏观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凝聚力和关系网络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探讨;二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企业经营和战略的影响。Burt专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理论,他认为,某些个体与其他个体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另外的个体无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的现象就象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空洞”,这就是“结构洞”。Burt认为,谁能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都建立起关系从而跨越结构洞,就可以同时运用二者的资源,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微观角度研究也较为深入。杨雪冬认为,社会资本在中国问题研究中之所以富有价值,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的优先地位,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使得西方学者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东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原因时得心应手;二是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倡导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研究学者跳出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以及建设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道德基础和政治文明基础。我国学者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边燕杰、邱海雄就企业管理者背景与企业创业成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及其后张其仔对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策略的研究,且后者更多地具有了“中国特色”。
很长一个时期内,学术界关于企业成长阶段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了Ichak.Adizes的研究结论。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割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以及官僚期和衰退期。不过,他的分析思路基本上是围绕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展开的,探讨各个不同阶段内企业成长障碍的表现,进而提出克服成长障碍的对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开始关注社会资本对创业和企业成长的推动作用,如Walker、Kougut和Shan借助于对企业社会网络稀疏化演进模式的研究,认为企业成长中选取不同的社会网络拓展模式将会导致不同的成长趋向;Abell、Crouchley和Mills通过对1955~1990年间英国私营企业创业成功率时序数列的实证分析,揭示了许多对创业型企业成功率产生影响的因素均可以纳入到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分析范围。中山大学的王王君、姚海琳、赵祥把社会资本区分为个人关系资本和集群网络资本,研究了在相对静态条件下两种资本与获得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
目前可以把那些持续型成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浓缩为三个阶段:初创阶段(孕育、婴儿期)、巩固发展阶段(学步和青春期)和扩张阶段(盛年期)。笔者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区分为企业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其中,企业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长期内部管理和外部经营活动在社会中所带来的普遍的信任关系和由此形成的社会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本是指由企业家个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逐步积累下来的个人名誉、社会人际关系网络以及其他的血缘、地缘和学缘等潜在网络关系。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两种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它们相互交织、共同促进企业成长的进程。
2初创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为主导的企业成长
在企业创立初始阶段,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家社会资本有助于个体创业者实现创业构想。根据Burt的“结构洞”理论,初创期的企业,其个体社会网络组织是相当稀疏的,换言之,其社会网络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结构洞”。这就使得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机会主义威胁。而从Granovetter的“弱关系力量假设”来看,初创期的企业,其本身弱关系就较为薄弱,强关系就更为稀少,也就是说,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缺乏最为基本的信任。为了实现交易,就必须付出大量的交易成本。从而,企业无法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运营,这就使得企业必须把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借”用过来,用以启动企业自身的社会资本运营。
二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特性往往对于企业在成长初期发展战略的选择会产生巨大影响。在决定同样一个企业初期的发展方向时,技术出身的企业家、营销出身的企业家和具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家都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所以,在这一阶段,国内外很多社会资本微观领域的研究都将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研究。
在企业成长的初始阶段,企业社会资本较为薄弱,一般需要借助企业家社会资本来帮助企业生存(克服机会主义)和发展(获取必要的发展信息)。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是企业自身社会资本的启动资本,因此,慎重地选择合适于企业的企业家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企业家本人来说,深入地分析自身所具备的社会资本结构、明确自身社会资本的优劣势所在,从而确保制定出恰当的企业初期发展规划。
3巩固发展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均衡
在巩固发展阶段,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局限性(如网络的覆盖面有限)开始逐步显露出来。企业逐步走出企业家个人领导的氛围,非正式组织开始出现并变得愈发重要起来;企业在不断重复的生产经营之中也逐步形成了特定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的组成成份是多样的,既有自上而下所形成的,也有自下而上所形成的。应当说,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架构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网络以及与之相关的凝聚力(信任)对企业来说是不可忽视的;而企业初期文化的积淀,更是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企业社会资本却在这一阶段开始出现,并被企业不断地加以利用,进而通过两种社会资本的共同作用,保证着企业快速成长的可能性方向。
3.1企业社会资本网络的多维化
作为企业家来说,其自身的社会资本主要是随着企业家早年的个人经历逐步积累,因而是多维的,但是,在企业的初创阶段,这种多维的社会资本只能有很少的、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方面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维度则只能是在特定事件上起到辅助作用。随着企业自身资质不断升级、企业资历不断积累、企业广告有形覆盖和延伸覆盖,企业开始逐步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出现在市场上,从而企业社会资本得以不断向社会经济领域的其他方面扩充,此时,企业社会资本也在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引导下,成为一个“多面体”,每一个“面”都代表着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某一个市场或行业。与创业初期的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不同的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通过多元化战略或者是一体化战略来开拓新市场或进入新行业,它更多的是借助于企业社会资本在多个不同层面的同步拓展。
虽然仍然无法实现自我增长,但是当企业发展到巩固与发展阶段时,企业社会资本开始体现出与企业家社会资本在发展上的不同之处。企业与人不同,它在任何社会经济领域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达到相应的规模以克服交易成本。但是,由于人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受到自身条件(比如社会地位)的限制,个人的“多面体”社会资本发展空间是有限的,相对而言,企业规模的增加所受到的限制就要小很多,因此,企业社会资本的发展速度在实现了多维化之后会迅速增长,其投入产出比也要远大于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运营。从而,企业社会资本发展速度将超过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的发展速度。这种企业家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资本在推动企业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迹象,往往容易被企业高层经营者所忽略。
3.2企业社会资本受外部宏观文化的影响
企业社会资本在该企业成长阶段上表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企业社会资本发展受到地区乃至民族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对企业成长的作用将随着企业社会资本逐步独立于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而愈发明显。
福山认为,所谓信任指的是“在一个网络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是网络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网络的角色。”就企业而言,可以看成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施机会主义与否,以及不实施机会主义的前提下出现失误概率的总体评价,这两个方面都会对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从而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如果把企业的信誉看成是全体利益相关者的总体评价的话,我们可以用全体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信任度加总来度量企业信誉。
3.2.1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f(x,y)=k1g(x)+k2h(y)
该公式中,f(x,y)表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g(x)表示企业实施机会主义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失,h(y)表示企业不实施机会主义时出现失误而给利益相关者造成的损失和表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实施机会主义与否的概率评价。f(x,y)值越小,表明该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越信任。
3.2.2企业整体信誉的评价
F(x,y)=■Ki·fi(x,y)
该公式中,用F(x,y)来度量企业的信誉,fi(x,y)表示第i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Ki表示第i个利益相关者评价的权重,这是与该利益相关者影响力大小相关的值。
至此,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完成了对企业信誉的描述。不难发现,一个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度评价带有偶然性,但是全体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信誉的评价(信任度加总)毫无疑问受到宏观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每个利益相关者的k1和k2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反映出来。这就如同在一个西亚国家,某企业在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后10天才支付货款,可能不会对企业信誉产生影响,但在一个严谨的欧洲国家,同样的行为很有可能导致企业信誉遭受灭顶之灾。
无论是企业社会资本的多维化还是文化性,都存在一个由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逐步过度以至平衡的过程。企业网络的多维拓展往往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相对完善的领域,这一方式在企业社会资本达到可以自我复制演进之前,都是企业社会资本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同样,对企业家个人的评价,往往是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评价的开始,而宏观文化对企业家个人行为处世的影响,显然是评价企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应当努力在维护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同时,追求企业社会资本发展,并努力使其均衡发展。
4扩张阶段:企业社会资本为主导的企业成长
在扩张阶段,企业已经完全成熟,并通过业已建立起来的社会资本逐渐地催生着企业的知名品牌、良好信誉、稳定客户群和强大和销售网络体系。此时,企业社会资本已经远远超过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甚至它完全可以脱离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独立运营,企业已经完全能够以一个独立社会形象矗立在顾客和竞争对手面前,企业家社会资本在这一阶段仅能对企业运营起到辅助作用。
一是开始利用强大的企业社会资本来影响市场规则。随着各个“面”的拓展,企业的多面体已经膨胀到相当规模,而且由于品牌效应,“面”数也急剧增多,这一切使得企业社会资本由“多面体”逐步扩展成为一个“球体”,各个“面”之间产生相互支持效应就如同几何学定理所描述的那样,表面积相同,球体的体积最大。如果这个“球”的某一横截面大到可以覆盖某一行业或市场绝大多数的社会网络,那么依靠强大的社会资本,企业可以影响这些市场甚至行业的运营规则,使之更加适合于自身特点,而这种作用不是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所能够做到的。
二是企业社会资本与社会文化的交融进一步加深。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社会资本所影响的领域也逐步扩大,也更加接近整个区域社会的核心部分。此时,企业社会资本所受到区域文化的影响就更为明显。
仍旧以企业信誉为例,目前,我国企业的信誉度普遍比较低下,类似拖欠这样的机会主义广泛地存在,这就使得整个市场的宏观社会资本含量很低,为了运转,市场的各个经济单位必须付出大量的交易成本,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不仅如此,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社会网络的核心是血缘、地缘、学缘关系,这些关系相对封闭,延伸的半径小,难以形成宏观意义上的认同和接纳。
对于如何看待文化对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不利影响,可以用博弈的观点来解释。社会资本研究学者很早就运用博弈理论来描述两个经济个体之间社会资本的形成过程:在囚徒困境中,一次博弈的结果是互相背叛,这种对双方来说唯一的占优策略构成了纳什均衡,从而迫使企业利用人际关系来克服“结构洞”。正如前文所述,这种人治缺乏延展的半径、交易成本高昂且过分依赖个人,无法长久地支持企业发展。但是,如果时间足够长,使得博弈可以无限制的重复下去,那么未来合作的期望将会超过被欺骗的损失,合作行为因而成为双方的选择,信任就此建立起来。同样,在重复博弈的接触中,双方会不断协调自身的行为并力求对方认可,规范成为这种协调行为的成果;而在重复博弈的过程中,随着信任的加深,双方开始努力使合作行为惯例化,并且,通过提供信息作为对这种惯例化的追加投资,而这种追加的异质性信息投资无疑能够推动企业成长,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关系网络。所以,处在这一阶段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强大的企业社会资本来简化博弈,努力为自身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发达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由核心企业领衔的企业集群、企业协会正是这种努力的一大例证。
5结论
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见附图)。这一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在于,企业应当根据所处成长阶段,充分判断两类社会资本的不同作用形式,从而更为有效地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在企业成长初期,应当更多的根据企业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情况来确定企业发展方式,并且可以考虑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不能对别的企业成功经验生搬照抄;在企业的巩固发展阶段时,应当适当考虑企业社会资本的发展,而不能再完全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当企业处于扩张阶段时,寻求更好的、更能接近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网络中心的社会资本载体,从而更好地使企业社会资本快速拓展也就成为了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关于社会资本对企业成长作用的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主要包括:
(1)如何利用政府社会资本推动企业成长。政府是一个天生的巨大社会资本的所有者,因为它能够无偿地接触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最为核心的社会网络。因此,企业也应当充分地利用这一载体来推动自身成长。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官本位”的影响,以及权力在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时的广泛介入,使得很多地区的政府缺乏服务意识,从而导致经济运行丢失了一条重要的高速公路。另外,少数企业利用自身的经济资源来非法换取政府资源,最终为法律所不容,反而在企业家社会资本(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和企业社会资本(企业声誉)两个方面都蒙受巨大损失。
(2)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个人社会资本传承。如何解决创业型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可能遇到的职业经理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冲突业已成为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鉴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可量化性,传承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家精神的遗传和企业家社会资本的遗传。由于社会资本的传承对于企业成长,特别是家族企业的代际连续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传承代际企业家的个人社会资本就成为一个非常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3)核心员工流失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影响。从企业社会资本来看,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可谓“内外分明”,即对外研究企业关系网络的复制演进和关系演进,对内则强调企业内部非正式组织的社会资本通过凝聚力来影响组织行为。除对高层管理者或者高层管理团队以外,学术界对核心员工流失对企业社会资本损失的度量却很少加以研究。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资本以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企业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方式,它们共同交织、推动着企业成长可能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成长
“社会资本”最初是社会学的概念。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把社会资本看作为是一种个人通过社会关系利用稀缺资源获利的能力,这种稀缺资源包括权力、地位、财富、机会、信息等等。由于社会资本的作用并不象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那样显性化,它极易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如果我们把社会资本区分为企业家社会资本和企业社会资本,则将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成长的内在推动力,也将进一步丰富企业成长理论。
参考文献
1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Granovetter,M.TheStrengthofWeakTies[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73
3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2(2)
4张其仔.社会资本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方竹兰.从人力资本到社会资本[J].学术月刊,2002(2)
6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 上一篇:国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
- 下一篇: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