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论文
时间:2022-10-21 11:49:00
导语: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博客,作为一种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应用。文章认识和发掘了博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导向功能、师生交流功能和渗透覆盖功能等重要作用。分析了博客的兴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而对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博客;界说;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途径
Abstract:Blog,asanewwayoflifeandstudy,hasalreadybeenacceptedandappliedbymoreandmorepeople.ThisarticleexplainstheimportantfunctionsofBlogattheaspectsoftheideologicalworktocollegestudents,thecommunicationbetweenstudentsandteachers,anditsuniversality.ItalsoanalyzesthechallengeofBlogbroughtabouttotheideologicalworkofcollegesandmakesadiscussionoftheapplicationofBlogintheideologicalwork.
Keywords:Blog;area;developmentprocess;ideologicalwork;wayofapplication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的交流手段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E-mail、BBS、ICQ(IM)再到时下的Blog(博客)。互联网技术神话般地将地球真正意义上地演绎成“地球村”,网络传播媒体给我们提供了最为便捷、便利、实时的传播方式。博客,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正将以其无形的触角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当中,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时下,一股浩荡的“博客流”正席卷着互联网界。而作为博客的重要使用群体——当代大学生,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正因博客而悄然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博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博客界说与发展历程
1.博客界说
博客源于美国,英文名称为blog,是Web和log的缩略词。博客综合了原有多种网络表现形式的特点于一身,是网络界的混合体,对其进行严格的定义较为困难,易陷于形式主义。现在对博客较为全面、科学的定义是方兴东、王俊秀提出的,他们认为博客的概念包含三个基本要素:(1)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2)它们按时间顺序排列,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旧的在最下面。(3)内容可以是各种主题、外观布局和写作风格,但是文章内容以“超链接”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1]。
2.博客的发展历程
“Weblog”一词第一次被使用是在JornBarger1997年12月运行的“RobotWisdomWeblog”,其表达的意思为“常更新的,有标题、留言和历史记录的个人主页”。而“Blog”一词公认的是PeterMerbolz在1999年命名,随后,逐渐被公众所认同为博客的正式名称。在博客的发展史中有三件事功大无量,它们不约而同地与孕育它的国家——美国,有着无法迂回的关系:
被忠实读者称赞为“公民的记者”的马特·德拉吉在1998年1月17日深夜在其个人Blog网站“德拉吉报道”(drudgereport)上了令世人为之震惊的消息:“在付梓前的最后一分钟,星期六晚上6点,《新闻周刊》杂志抽掉了一条足以动摇华盛顿基地的新闻——美国总统与一个白宫实习生(莱温斯基)有染。”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闻名全球。从此,“德拉吉报道”不再仅仅属于马特·德拉吉个人所有,而是全球人所有。对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报道,人们第一次感受到博客的巨大威力。
“德拉吉报道”让世人感受到了博客的巨大威力,同时依旧心存些许质疑。但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幸存者的博客对整个事件的切身的回忆和反思则让访问者真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事件的震撼。可以说,对“9·11事件”最真实、最生动的报道不在美国任何一期报纸上,而在幸存者的博客上;对整件事最深度的反思也不是出自哪一位著名记者的笔下,而是蕴藏在诸多的博客的日志中。“9·11事件”同样也印证了“德拉吉报道”惊人的影响力,9月16日,“德拉吉报道”首次跻身网站访问量的前20名,一举超过了《今日美国》和《华盛顿邮报》的网站。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希望看到来自前沿的真实报道。美国传统媒体的报道显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以真实、及时、全面为主要特点的博客报道却饱受读者欢迎,因此导致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最终,这场博客与传统媒体间的较量以同年6月《纽约时报》总编辑和执行主编因被博客揭露真相被迫下台而谢幕。
在中国,以方兴东为首的中国IT界著名评论员发起了博客在中国的普及运动。笔者认为,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启蒙阶段(1998年-2002年),方兴东等人很早就关注博客现象,自1998年以来发表不少研究论文。而2002年8月,中国首家专业博客网站“博客中国”成立标志着博客在中国的发展正式起步;成长阶段(2003年-2004年),2004年7月,“狗日报”博客站点获得2004国际博客大奖赛的“最佳中文记者博客奖”,将中国博客映入了国际视野;普及阶段(2005年至今),2005年公认为博客的大众化元年,是全球互联网及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该数字已达1600万。单从国内博客数量相对中国网民总数就可知,博客用户已完全渗透到全体大众。这标志着博客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开启互联网发展到真正个人化时代的帷幕[2]。
二、博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博客以其独特的自主性、时效性、共享性和平民性等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开拓视野,增进师生交往,更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也给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
1.动摇主流思想,挑战意识权威
因为博客是一个“没有篱笆的万花丛”,其中不同层次的思想和文化在博客中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对原本就拥有多元化文化底蕴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亲和力,其中不可避免的庸俗文化同样会充斥到大学生思想当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独接受教育者事先设计好的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以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和选择自己认同的答案。教育者从以往的唯独权威蜕变为教育过程中的与被教育者同等地位的发言人,以往的意识权威地位被打破,而接受者——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
2.原有教育手段亟需革新
博客是新兴事物,以其独特的特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博客上海量的信息来源及便捷的交流方式,给希望扩大视野、拥有探奇心理、喜爱交友等特点的中国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空间,传统的“灌输——接受”的教育方式已显得相对落后,亟待改进。
3.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载体更新的挑战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的是承载并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的形式。传统的行政班集体不仅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单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班集体的自身建设、建立良好集体规范、确立明确的集体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作为手段。而博客的出现则淡化了集体的观念,学生的个体意识突显,给传统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挑战。
4.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博客,建设博客思想教育新阵地的挑战
博客以其特有的性质,迅速传播开来。博客的建立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每个博客的内容林林总总、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未成熟的发展期,对信息的筛选和吸收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博客、积极利用博客、抵制不良信息是摆在思想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同时也为开拓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供了机遇。
三、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博客是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具,较其他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导向、师生交流和渗透覆盖等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1.思想导向功能
思想导向功能是博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依托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博客的思想导向功能日益彰显。教育者可以在其博客上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及时性。同时,教育者还可以将自己欲传授给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教育观点,在博客上辅以相关教育实例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地教育,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2.师生交流功能
教育行为的本质行为是师生的交流行为,只有教学双方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不断深入广泛交流才能够切实将教学深入开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先进的科技为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但博客为师生间的交流提供了更为便捷、及时和直接的手段。
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基本形成,如果采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施“一对一”的“灌输式”教育,由于其渠道单一、方法单调,难以令学生接受,收效将甚微。而博客的交流实时性和平等性将为交流双方创造优越的条件。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中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
同时,由于网络的不受时空限制、交互式教育使教育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探讨,变单向传递为积极互动的双向、多向交流,变点对点的线性教育为点对面的立体型交流。师生之间的通畅交流可以有效地改善现在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弱化的现状,将本是零星分散的个体凝聚成强大的社会集合体。
3.渗透覆盖功能
博客的渗透覆盖功能主要是依靠其特点而实现,因为博客本身就是一个“没有门槛的信息库”,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访问自己想访问的博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步实行,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其影响力,增大了其覆盖面。而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可以通过正面事迹的宣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访交流等方式实现教育的深度渗透,摆脱时间、空间等限制,迅速而广泛地传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可以通过博客深入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思想动态,甚至是彼此的心路历程。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使得教育双方彼此深入了解和剖析对方成为可能。
四、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观念,加强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培训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者思想观念的更新,唯有其观念伴随时代同步发展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博客,作为应用较广的新型网络交流媒体,有不可替代的思想教育功能,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应注重操作能力和技巧的培养。因此,在加强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其网络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应强化对博客的应用技巧的培训。通过博客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姻,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但是,任何精神活动的进步都应该以人们思想观念进步为保障,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担当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必要而迫切的任务。
2.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群组,共享教育资源
所谓博客群组是指有着相同经历或者相同兴趣爱好的博客,自发或有组织地建立的博客圈。在博客群组里群成员可以从群的信息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料通过群共享给其他博客。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保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通过博客群组的建立,教育者能够及时地获得同行的教育案例、经验和学生的最新动态,以此为自己工作提供更大的便捷和针对性。同时,教育者本身也可以充分利用博客群组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和研究,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3.建立健全学生与教师间基于博客的沟通制度
师生的交流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大学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尤为重要。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师能够有效地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学生可以及时有效地了解教师的观点,同时教师也可以把一些不便于当面表达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网络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博客在师生沟通、问题反馈和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引导教师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个人博客,并向学生公开。以此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搭建一座更为畅通有效的桥梁。在建立教师个人博客时,应该注重博客内容的时效性、知识性和可欣赏性,提高学生访问个人博客的兴趣。
4.促进学生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博客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必要的交流平台,在博客上协作小组的同学可以通过竞争、辩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可以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和后进生组建协作学习博客小组。通过博客上的学习交流,建立学生之间的“比、学、赶、帮、超”的互助机制。
5.建设专题特色博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网络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极为重要的阵地。教育者在具有教育意义的特定日期通过添加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教育者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建立针对心理健康、学习辅导、生涯设计辅导等等为专题的特色博客。
[参考文献]
[1]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38-38.
[2]互联网实验室.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EB/OL]./html/200603/68704.html.
- 上一篇:地方政府执行中央政策研究论文
- 下一篇:资本主义国家职能转变原因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