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包装产业发展策略

时间:2022-11-12 08:54:35

导语:循环经济视角下包装产业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循环经济视角下包装产业发展策略

摘要:为提升包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和共建现代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包装产业发展不均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期实现包装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可持续循环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党的报告指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倡导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同时,《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包装产品的循环利用,“绿色、安全、智能、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包装产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循环经济视角下,综合运用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理论探究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国内外学者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理论体系也比较成熟,为循环经济理论应用到其他领域奠定了基础。以日本、德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工业强国最早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包装产业,出台了有关包装的法律法规和绿色包装标准,并针对绿色包装进行了相关研究。MarchettiLeonardo认为包装产业应当采取合理有效的回收处理手段,对不同的包装废弃物来进行管理;ErikSvanes认为人们开始认识到使用各种材料包装制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企业亟需对包装进行设计和优化;HelenLewis指出企业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提高消费者的绿色环保意识;V•Ravi利用解释性结构模型对电子包装行业进行分析,探究影响组织中生态效率计划实施的因素,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CiprianCimpan采用德国轻量级包装废弃物(LWP)的具体实例,模拟工厂的物料流量,并分析材料回收设施(MRF)的技术和经济性能以及回收系统的基本要求;NataliaSzczepańska尝试使用回归模拟实验,结合ANOVA和MANOVA估计包装材料与存储物品接触后的稳定性及其降解对某些毒性的影响,有助于包装产业绿色发展及新材料的开发研究。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国内学者主要从清洁生产、资源节约、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经济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对循环经济的内涵、发展机制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宏观角度,我国学者郑湘明认为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我国包装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坪以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为例,详细介绍了国外包装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做法及成功经验,为我国包装产业循环发展提供了参考;王润球指出包装产业绿色化是我国包装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问题;王欢芳利用位熵指数对我国包装产业2010—2014年的空间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提出建议优化包装产业的布局;宾厚采用DEA模型计算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综合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出建议提高包装产业循环经济效率。从微观角度,丁伟妃从企业、区域和社会3个层面上构建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和基于社会层面的包装废弃物资源化模式;刘国秋分析了包装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构建了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邹筱基于循环经济3R原则构建快递包装回收体系,拟通过逆向物流解决减少包装浪费,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杨洁建立模糊层次分析指标体系,对当前包装产业绿色度评价,并以湖南运达包装有限公司为例,寻找提高包装产业绿色度的途径。

综上所述,通过对有关包装产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有较成熟的理论研究,同时也将循环经济应用于产业方面的研究。但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将循环理论应用到包装产业运作的某一个阶段或方面,缺乏用于指导整个包装产业循环发展的新模式、新策略的相关研究。因此,力图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包装产业系统地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现状

1.1信息技术与包装产业呈现产业融合趋势

随着国家“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包装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市场规模宏大。《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互联网与包装业深度融合,是包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包装及相关行业相较于欧美国家来说起步时间较晚,中、小印包企业还未摆脱传统经营方式的束缚,行业内竞争激烈无序、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知识产权、品牌观念等,对于信息化应用率和开展电子商务的意识度不高,整体发展形势与世界主流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行业整体发展形势险峻,急需寻找一个突破口。电子商务作为当下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新型商务模式,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消耗低、污染少、人力资源密集、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并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和突破口,也是企业营销的主流趋势。一些包装企业也纷纷试水电子商务,进行产业融合,例如,合兴包装设立互联网公司的定制化包装“新蓝海”,大力开拓个性化包装市场。包装行业普遍存在信息管理水平低、绿色包装概念模糊、信息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网络不充分等问题,需加强包装企业对于电子商务正确的认识,进而促进包装产业与电子商务营销过程中的衔接,增强示范作用。近几年,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在包装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流程、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有效促进了企业精益生产、科学管理和敏捷制造。

1.2包装产业形成集聚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包装产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包装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物质生活水平中的重要性愈来愈凸显。包装产业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体系,其发展质量的好坏将严重影响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将包装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划中。目前,包装产业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囊括了包装设计、材料、机械、印刷、研发等众多领域,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其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引导。当下,我国有些包装制品产量已经在全球的市场中居于前列,瓦楞纸板、塑料编织袋、金属桶等产品年产量排在全球第二位。但是,包装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偏弱是不争的事实,在新技术、新材料、包装工艺等方面仍然有较多的瓶颈需要突破。“十二五”期间,我国规模以上的塑料制品产量平均增速超过12%,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速超过15%,利润增速超过18%。金属包装方面,2016年我国金属包装总量突破1200亿人民币,平均增速达8%以上,行业集中度和大企业的门槛都进一步得到提升。现阶段我国包装产业的包装材料、包装设计、机械等在经济发达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慢慢形成了集聚发展、集群发展模式。

2循环经济视角下包装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包装产业总产值虽达到世界第二,但并不是包装强国,大部分包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利润小,高技术含量的包装制品仍然依赖进口。大多数包装企业产品的利润在8元/m2左右,在包装产业装备技术含量较低的情况下,我国包装产业生产过程中,包装产业资源消耗量较大。且部分包装材料对自然资源过度依赖,会加重生态环境的负担。例如,塑料由于具有质量轻、透明、防水防潮性好等优点,在包装材料中占比30%以上,而我国的塑料包装的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纸包装,占据第二位,因生产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材料是石油的副产物,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塑料制品产量增大,那么石油资源消耗量也增加,且塑料包装废弃物会破坏土壤的生态平衡,无法自行降解的包装物会污染土地进而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在包装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纸包装材料,对森林资源依赖较大,平均每生产1t纸需要耗费17棵树,而我国每年纸制品包装的产量和需求量均在5000万t以上,因此每年都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用于生产纸包装材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更严重的是,目前包装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包装废弃物未有效地回收利用,废弃污染现象较严重。

2.2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

长期以来,包装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问题,欧盟、德国对塑料制品、纸类、金属、玻璃等废弃物的回收率已达到60%以上,并建立了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快递行业业务量居世界第一,同时包装废弃物的增加速度也相当惊人,但我国的包装回收利用率相对较低,尚未达到20%。首先,我国对包装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焚烧和填埋,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填埋会使无法降解的包装垃圾污染土地。更重要的是,包装生产过程中已消耗大量资源,废弃后的焚烧填埋处理不仅浪费了资源,也间接增加了包装的成本。其次,多数消费者尚未树立包装物循环利用的观念,甚至不愿意使用二次包装等,这些都为绿色包装和包装产品的循环利用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另外,我国快递包装缺乏统一标准,且商品琳琅满目,规格不一,造成快递包装重复使用难度较大。在当今电子商务时代,各大电商为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分别为不同产品设计包装,快递包装企业根据电商的要求定制不同规格和性质的包装产品,导致快递包装种类繁多,加大了快递包装回收利用的难度。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还不够健全,政府对于绿色包装、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包装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

2.3包装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在印刷包装行业,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为30%,且普遍存在产业信息化投入高、收益低的问题,印刷包装行业中小企业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能力,在包装行业软硬件产品开发上尤其薄弱,适用于印刷包装行业的专属软件产品的数量较少,导致后续力不充实等问题。我国包装机械产业从产品结构来看,包装机械品种有1000多种,但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的配套产品却不多,包装机械产品性能有待提升;从企业状况来看,国内包装机械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包装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也不足,导致包装机械的科技核心竞争力较弱,创新能力不足。从包装产业整体来看,首先,当前市场上现存的大部分塑料包装产品很少真正地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大多数人对于绿色包装的概念模糊,且由于包装的行业特征,多数企业不愿投入或者增加更多的科研投入来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包装材料和先进技术,导致科技创新遭遇瓶颈,循环经济在包装产业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较弱。其次,政府的管理和政策支持作用对于包装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包装产业准入门槛低,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小规模的包装企业来说,企业无序化竞争会严重降低资源的利用率,引发产能过剩等问题,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包装产业监管力度不足,使包装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的包装产业起步较晚,包装产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拥有的设备、技术、生产工艺较为落后,需要政府加大对包装产业研发的投入,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包装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给予关注,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另外,我国的“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缓慢,已建成的网络基建其质量与包装产业国际标准的要求相距甚远,不利于我国包装产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和国际化发展。

2.4包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云包装和云印刷是当前“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或许云包装平台将颠覆其现有的行业生态圈,有助于龙头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据统计,2015年我国印刷复制业的销售总产值为7497.48亿元,2016年为8178.51亿元,近几年印刷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循环经济的认识不同,开始实施绿色包装的时间不同步,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出口型企业对绿色包装、循环经济接触较多,接受并实施绿色包装的时间也较早,而国内对绿色包装的反映则较为迟缓,涉足绿色包装的企业也不多,包装产业发展不均衡。首先,当前我国绿色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水平相对较低,新型包装材料的技术创新领域还比较薄弱,导致包装产业新型产能不足,不能很好地为行业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符合绿色循环经济潮流的包装材料。其次,产品包装、印刷、包装材料等存在旧的产能过剩、不能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运输过程管理难度大、行业整体设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另外,包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循环经济和绿色包装发展较为迅速,而在中西部地区则发展相对缓慢[16],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等对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最后,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包装产品低碳生产、绿色生产的相关行业标准,在包装产业发展状况并不均衡的情况下,对我国包装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也是一种制约。相对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发展的今天,新的技术能够整合各种客户不同的需求,共同消化过剩产能,并通过各种共享平台共享新技术、新知识、设计能力等,开发新型产能存在较大的产业改造空间,并可以通过云包装、云印刷服务模式以及设计共享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2.5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相继制定了包装产业的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但是目前并没有关于发展绿色包装产业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首先,绿色包装概念不明确,不少人把绿色包装材料等同于降解材料,忽略生产过程是否产生污染和浪费,以及资源是否可再生利用。事实上,“绿色”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节约资源。绿色包装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循环再生,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装。其次,我国有关包装产业、绿色包装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标准、制度规则、技术成果、机构设置等均有明显的不足。从整体来看,我国包装产业表现出的问题有:第一,对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标准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材料、生产、运输等方面的规则标准,市场上包装产品的通用标准也没有明确规定;第二,我国缺乏有力的监督部门和行业制度,对绿色包装行业的约束力不够,有些地方监管不到位;第三,包装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绿色环保意识不强,对包装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缺乏全面系统的管理体系;第四,对不同的包装企业设立的社会责任不明确,且相关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不健全;第五,产业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例如,快递绿色包装这条庞大的产业链上,既涵盖包装物料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从业主体,也关系着成千上万的消费者,每个人都应参与到“绿色包装”的行列中,同时包装产品在研发投入、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虽然有新的包装规则陆续出台,但未能涵盖包装行业各个领域,缺乏健全的绿色包装标准及评价体系;第六,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及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包装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3循环经济视角下我国包装产业发展的策略

3.1坚持绿色发展

在“十三五”规划中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进一步阐述,以共建现代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提升包装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在循环经济视角下,坚持绿色发展,是我国包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绿色包装发展面临着资源消耗量大、绿色包装概念模糊、环境污染严重、绿色消费需求不足等问题,这就意味着必须坚持绿色生态与包装产业相适应,深入开发绿色包装消费,完善包装回收体系,明确绿色生产和包装标准以及产品的循环利用等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政府、市场、企业自身等方面出发,坚持包装产业绿色发展模式。首先,明确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概念,树立环保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头使用纸袋子包装或者接受二次包装,减少资源消耗。其次,加大对于绿色包装材料的研发投入,开发节能环保、可降解、无污染的包装材料,进而缓解严重的污染物排放、材料供应有限、人力成本费用提高等问题。再次,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经营环境,建立相关监管部门并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推进包装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另外,建立市场的信用体系,进行企业综合能力的评定,促使企业自主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进而从多方面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包装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2018年7月25日,中国快递“最后一公里•绿色末端”峰会在京举办,且《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快递包装在减量化、绿色化、可循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快递包装仍存在过度包装、成本偏高、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必须高效、可持续地坚持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策略,以期满足国内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需求,提高包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模式

在循环经济发展视角下,坚持包装产业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模式,是其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力和关键。《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也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主攻方向”,智能包装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成为我国现代包装行业新的发展方向。首先,根据我国包装产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循环经济在包装产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较弱,包装产业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不强,包装产业创新驱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明确政府政策支持、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对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影响作用,一方面应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加大财税政策激励力度,增强金融支持等进而激发包装企业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尤其注重包装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立包装企业与企业、研究中心、专业化人才和相关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发展平台建设等。其次,应强化我国包装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包装材料、包装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与创新,加强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包装产业朝着科技含量高、材料绿色环保方向迈进。进而,推进包装产业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引导电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搭建包装产业电子商务发展平台,为行业企业提供集信息、交易、支付、物流、数据、信用、安全等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引导产业平台化发展,鼓励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协同发展平台,将相关行业或产业链上的企业联合起来,增强各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的良性竞争,实现共进共赢、共享协同化发展。例如,我国智能化和网络化气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将使食品包装机械进一步智能化,实现设备的自行诊断,从而提高国内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化水平。再如,搭建“包装e城”网上公共交易电商平台,通过在线EPS管理系统,为包印企业提供B2B拓展市场的绿色通道和转型平台,它以包装产品、包装设计、包印原料、包印辅料、新材料、包装物流六大线上体系,全力打造一站式包印电子商务平台,以客户为中心,为其提供包装材料的选取、供应商的遴选、包装产品设计制作、物流配送直至面向终端的全面流程服务。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包装产业绿色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包装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和策略,促进科技创新与包装产业的和谐发展。

3.3坚持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

互联网与包装产业深度融合,材料科学、现代数控技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带动了智能包装的飞速发展,包装产业智能化模式是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结合电子商务和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包装产业结构面临的区域发展失衡、传统产能过剩、新型产能不足等典型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包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和必由之路。首先,坚持推进互联网金融,助力中小包装企业的创新转型,通过包装技术革新和包装基材的改进与研发,推进包装产业链条各环节降低成本和节能减排,构建包装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的战略选择和优先发展的重点。例如,中国包装网联合宜信集团推出的“印包信贷”电商信用借款方案,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建立严密的风控体系,有效保障用户的信息和资金安全,以解决包装行业出现的价格乱象。其次,电商的不断发展将为产业的转型带来深刻变革,推动包装印刷向智能制造转变,最终转变为以用户为导向的包装服务,助力包装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发展模式的拓展。另外,建立包装产业关联战略发展模式,根据包装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其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产业进行产业关联,进而建立产业联盟,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类管理制度,有效地整合和分配资源,努力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发展模式等。最后,随着我国对智能包装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成立并建立相关研究中心,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共享的合作平台,时刻关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产业化等。总体来看,我国已具备发展智能包装行业的技术基础,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坚持转变生产方式、坚持优化供给结构、坚持对包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实现科技、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紧密结合,优化包装产业结构和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期为包装产业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BertinLorenzo,BerselliSara,MarchettiLeonardo.Anaerobicdigestionofolivemillwastewatersinbiofilmreactorspackedwithgranularactivatedcarbonand"Manville"silicabeads[J].WaterResearch,2004,38(15):123-131.

[2]ErikSvanes,MieVold,HanneM覫ller,etal.Sustainablepackagingdesign:aholisticmethodologyforpackagingdesign[J].PackagingTechnologyandScience,2010,23(3):121-126.

[3]HelenLewis.DefiningproductstewardshipandsustainabilityintheAustralianpackagingindustry[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icy,2012,8(1):36-42.

作者:王欢芳 张幸 宾厚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