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县域生态旅游规划

时间:2022-10-29 11:00:02

导语:循环经济县域生态旅游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循环经济县域生态旅游规划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有效指导热带海岛县域生态旅游发展,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基于循环经济建设背景,通过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劣势分析,提出生态旅游的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热带海岛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发展方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1-2]。循环经济思想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3-4]。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资源特色迥异,社会文化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循环经济规划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5-6]。为有效指导热带海岛县域生态旅游发展,基于循环经济建设背景,本文以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为例,依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纲要》《循环经济促进法》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结合保亭自身发展特点,对其县域生态旅游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进行规划[7-8]。核心内容在于优化设计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旅游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能源梯级利用的“能量循环”、四季宜居宜游的“时间循环”、山水互动的“空间循环”以及能力建设提升的“社会循环”[9-11]。在指导保亭县旅游业发展,全面引领保亭的循环经济产业转型的同时,希望抛砖引玉,为类似县域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一、保亭县基本概况

保亭县位于海南省南部,五指山南麓,东接陵水县,南邻三亚市,县境东西宽49公里、南北长54公里,总面积1160.7平方公里。该县年平均气温21.6~24.5℃,平均降雨量19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1949.8时,年均太阳辐射量4696兆焦/平方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蒸发量大[12]。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纵横交错,全县现有森林面积9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2%[13]。近年保亭县地区年均生产总值为27.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3%。“十二五”末至“十三五”初,保亭县第一产业比重呈减少趋势,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2.9∶12.4∶34.7。旅游方面,通过依托旅游资源禀赋优势,着力打造国际雨林温泉旅游强县,旅游主导产业强势突起,年均接待旅客27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亿元/年[14-15]。

二、优势与挑战

(一)保亭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1.独具魅力的热带雨林资源禀赋。保亭具有优越的生态资源禀赋,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全域旅游建设的重点区域[16-17],拥有独具魅力的原始热带雨林、雨林温泉、民俗风情园和石林溶洞等旅游资源。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甘什玲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和毛感仙安石林等特色旅游风景区,与三亚的“阳光、沙滩、海水”等滨海主题的旅游产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18-19]。近年来,保亭县先后获得“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和“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称号,其中,七仙岭温泉国家森林公园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先后被评为“游客喜爱的海南岛特色品牌旅游区”。2.毗邻黄金海岸的优越区位条件。随着环岛高铁东线工程、环岛高速、“保亭—陵水”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的贯通,从保亭至陵水仅需半小时,至三亚机场1小时,至海口2小时,该区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显现。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业规划的南部组团中,三亚是“蓝色旅游”的代表,拥有国家黄金海岸;而保亭作为“绿色旅游”的龙头与之遥相呼应,其雨林、温泉和黎苗文化等生态旅游资源同样具有突出的吸引力,两地“山海并举、蓝绿互动”的旅游经济格局已逐步形成。3.循环经济发展的潜力与示范意义重大。“十二五”时期,保亭县的经济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为其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从我国第一批、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和第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类型看,遴选的试点县市主要是资源型、工业型和综合型城市,选择的工业园区和企业也主要以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为主。保亭县主导产业为农业和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探索保亭旅游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路径,对我国同类县市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4.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指出,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潮。海南在实施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部署过程中提出了“将海南岛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的宏伟蓝图。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必将成为今后各级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也将成为地区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这为保亭县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机遇。(二)保亭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1.循环经济产业基础薄弱。不容忽视的是,保亭经济总量仍然偏低,当前旅游业发展比重低于海南全省平均水平,产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以橡胶、槟榔种植为主体,花卉、南药和瓜菜等附加值较高的种植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旅游业主要以景区门票收入、农家乐餐饮收入为主,尚未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旅游休闲经济集群。2.生态旅游的整合和集聚不强。保亭县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旅游项目区域开发的整合性和集聚性不强,旅游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全省19个县市中,保亭的旅游门票收入位居全省第3位,但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仅居全省第13位。该县南部门户的呀诺达、槟榔谷等旅游项目一枝独秀,而其他区块缺乏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项目。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海南农垦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热带植物园等都是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优质景区,但由于旅游线路单一,缺乏配套设施和娱乐项目,目前经营能力较差,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3.互联互通背景下差异化发展难度加大。海南环岛东线高速和高铁的贯通为保亭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但也使得旅游业的差异化发展难度进一步加大。周边市县的五指山热带雨林、兴隆热带植物园及南田温泉等旅游资源,同保亭旅游主题将有所重叠。为此,保亭旅游业应实现差异化发展,一要注重特色发展,挖掘生态与文化要素,形成独特的生态旅游品牌和项目;二要将优势景区连片,形成具有较强产业共生能力的组团;三要主动对接三亚“蓝色旅游”,打通海棠湾、亚龙湾到保亭交通通道,形成同三亚“蓝绿辉映”的旅游产业格局。但目前这种差异化发展难度较大。4.生态旅游发展的技术与人才缺乏。保亭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更在于技术与人才的缺乏。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运营维护等各领域都迫切需要技术投入,保亭同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县内缺乏职业大学、职业中学等教育平台,旅游业专业人才非常缺乏。目前大景区的导游服务人员需要县外引进,主要现代农业园区项目中也存在本地用工效率较低的问题。

三、建设目标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海南省委“绿色崛起”战略和“生态立省”方略,立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动融入三亚国际旅游经济圈,实现区域资源互补和错位发展。以生态文明健康县和黎苗文化品质城建设为主线,坚持循环经济理念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全方位和全过程地融入。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技术、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在旅游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推行循环经济模式,推进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区域循环式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21]。在上述目标引领下,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创新示范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公众参与等八个方面的主要原则,期望通过3~5年的努力,使得保亭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污染得到根本治理;将保亭建设成为以热带雨林和黎苗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成国际旅游岛中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社会和谐的著名山地生态旅游城镇和保亭人民的幸福家园。

四、功能分区与重点任务

(一)功能分区。首先依据国家、海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保亭县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评价和定位,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一致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方向一致性,以及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下可操作性等原则,对保亭循环经济建设功能进行分区。将保亭县划分为3个一级分区和10个二级分区,便于有针对性地布局生态旅游之重点任务(表1)。(二)生态旅游发展重点任务。基于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整合与提升优势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着力发展四大旅游休闲产业组团,实现保亭旅游四季兴旺的时间循环和山水互动、蓝绿辉映的空间循环。1.打造“滨海雨林,黎家保亭”的旅游品牌。(1)主题景区。以呀诺达景区、甘什玲自然保护区和南改岭等地的雨林资源为依托,建设国际热带雨林文化旅游区,打造集观光度假、体验参与、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复合型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主题景区。(2)宣教平台。依托保亭热作所植物园、七仙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呀诺达雨林文化景区等载体,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建设热带滨海生物多样性科普宣教平台。(3)火山温泉。依托七仙岭独特的火山温泉资源和温泉度假产业基础,进一步整合和提升火山温泉旅游资源。(4)健康养生。充分发挥保亭光照时间长、长夏无冬的气候特点,以高端、健康的中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新型健康养生产业。(5)黎苗文化。以传统黎苗文化为基础,从黎苗民族特色节日、特色图腾、黎苗服饰、特色建筑、特色手工艺品及特色餐饮等方面深入挖掘和创新保亭黎苗文化载体,大力发展集观光、体验、参与、博览于一体的海南黎苗文化旅游品牌。2.旅游休闲产业的组团式发展。通过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保城—什玲城镇温泉休闲组团”“毛感—响水—新政亲水生态旅游组团”“三道热带雨林文化旅游组团”和“加茂—六弓度假农庄组团”等四大各具主题的旅游休闲产业组团,全面拉动沟谷经济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图1)。(1)保城—什玲城镇温泉休闲组团。突出温泉养生、雨林文化、黎苗文化和健康运动主题,重点打响海岛温泉休闲养生品牌、黎苗民族文化体验品牌和热带生物多样教育品牌等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旅游工艺品集市旅游。组团范围为保城镇、七仙岭国家温泉森林公园、什玲镇八村河河谷世外桃源。打通世外桃源景区至七仙岭森林公园的步行道,修缮并重新开放热作所植物园。(2)毛感—响水—新政亲水生态旅游组团。着重打造亲水生态旅游、海南异域风情旅游品牌和海岛地质探险旅游品牌。组团范围以保亭西部毛感乡毛拉洞水库为景观核心区,以响水河为轴线延伸至响水、新政等周边乡镇与乡村。(3)三道热带雨林文化旅游组团。主要围绕槟榔谷景区和呀诺达景区,突出雨林主题和黎苗文化,打造农田景观、乡村生活体验旅游品牌,黎苗民族文化体验品牌和热带雨林文化体验品牌。组团范围为保亭县南部三道镇、南林乡以及呀诺达和槟榔谷景区。(4)加茂—六弓度假农庄组团。六弓主打生态度假农庄主题,有热作种植区、特色水果种植区、热带雨林复育保护区,并建有小范围康体疗养区、产业庄园、企业绿都区和产业服务核心区。加茂主打生活主题,凸显休养文化,建设低密度养老服务社区,重点打造旅游保健养身产业休闲品牌。发展一定数量的分散式、高品质农家个体体验农庄,与规模化的企业农庄形成特色互补,进一步增强旅游产品的丰富度。组团范围为保亭东部加茂乡和六弓乡。3.全面构建循环型生态旅游模式。(1)针对海南旅游经济发展时空不均的问题,即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冬季,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滨海区域,充分发挥保亭自然生态系统“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的四季特征和热带雨林的山水特色,打造四季适宜的旅游休闲主题,构建景区与乡村相协调的旅游休闲空间。(2)以企业为主体大手笔开发乡村旅游休闲项目,通过企业的管理将劳作型农民变为股东型和服务型农民:一方面农民土地入股坐收旅游企业经营红利;另一方面农民通过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投身于旅游业建设领取工资报酬,形成良性互促发展。(3)积极推广“大区小镇”乡村生态旅游的创新模式,促进梯田、果园、农居等乡村质朴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4)建设保亭旅游服务培训技术学校,或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引进专业技术力量,让更多当地居民接受规范的旅游服务培训,不仅要让学员从思想意识上有所认知、认可,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更要教给学员与其实际工作岗位一致的操作规范、技巧和流程,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从而带动本县居民增收致富。循环经济建设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全局性等特征。因此,除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特色发展生态旅游,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同步建设循环农业及循环工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绿色化、循环化,提高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倡导绿色消费为重点,促进循环型社会构建。

作者:彭宗波 周传斌 韩宝龙 单位: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