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
时间:2022-09-28 10:11:40
导语:循环经济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大量的投资、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消耗资源等,当然技术和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近年来这种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受到了的弊端也日益显现,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之前的观点认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而当前的研究视角已经转移到了可持续发展上来,其中的循环经济模式具有环境污染小、发展动力充足等特点,展示出了巨大的实际意义。
(一)从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第一类,有关国家经济增长的研究。按照古典增长理论来说,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和劳动是推动资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古典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因是外生的技术。随后,全要素生产率分析认为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没有理论中的那么大,主要是忽视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第二类,区域间经济差距分析。当前,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和分析上。第三类,产业增长因素分析。关于产业增长因素,学者认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制度创新,还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等。(二)以要素的稀缺性的研究。关于对经济增长动力因素的认识越来越复杂,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循环经济对制度和资源环境发出了挑战。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综合了资本、制度、技术和劳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也以此为角度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循环经济视角下的经济增长。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等。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改进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对资本、劳动和技术等要素的重新组合。但当前的研究水平还不能够以有效的生产函数表示出来,对技术和制度的建模也有较大的分歧。
二、以钢铁行业为例的论证
钢铁工业不仅是原材料产业,也是基础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不仅输出了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输出了大量的污染物,在实施循环经济方面具备一定的条件。早在1978年,国家冶金部就针对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进行了调查,并制定了节能减排计划,到如今,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还处在靠前位置,固体废弃物、废水等还存在着一定改进潜力。因此,以钢铁行业为例开展循环经济下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技术投入的变化。本文使用了DEA法对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的投入产出率进行了计算,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钢铁行业的科技投入的量化指标。在计算中侧重分析了科技投入的时间变化对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的影响,分析的是一种趋势,主要包括反映生产经济价值的物量指标和反映生产外部性的环境指标。通过计算两个指标的方差贡献率得到综合产出指标。然后按照传统生产要素指标设置的方法选取了煤炭消耗量、年末职工数量等作为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生产的投入量化指标,计算了1995~2010的DEA技术效率量化。发现,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的技术效率表现除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二)制度指标的变化。在计算技术投入量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制度的变化对钢铁行业产出效率的影响,要在制度指标的计算中考虑制度因素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考虑制度因素前后的技术效率来反应制度因素对循环经济下钢铁行业产出的影响。本文叙述了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计算发现,制度变量的影响程度呈现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制度变量的增强主要受中国制度改进和政策促进的影响;制度变量的减弱主要是随着制度的完善,法规政策的影响逐渐减少,市场因素对钢铁行业的发展驱动逐渐增强。(三)制约因素分析。资源的投入、技术的效率和制度是制约钢铁行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技术因素是其中的主导因素。一方面,制度环境为钢铁行业的循环发展提供了基础环境;另一方面,技术创新为钢铁行业的循环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劳动和资本投入过多,特别是劳动投入的配置较低,亟待优化结构。另外,循环经济背景下的钢铁行业的产出影响因素中,资本和劳动投入对技术有影响,但技术的进步主要得益于资本的投入,劳动在促进技术作用发挥的过程中的作用较小。
三、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钢铁行业发展的因素,突出了技术和制度因素对产出效率的作用。其中自然资源、技术和制度对循环经济下的钢铁产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技术、资本和劳动也存在着紧密的协整关系,即资本和技术的联合要比劳动和技术的联合力度要强,也说明了中国的技术侧重模仿和引进,这也为未来我国钢铁行业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者:刘涛 单位:山东钢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炼铁厂
- 上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研究
- 下一篇:民族高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