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机遇与路径

时间:2022-04-24 10:25:36

导语:循环经济发展机遇与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循环经济发展机遇与路径

【摘要】山西循环经济的发展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经受到严峻的挑战。山西必须抓住有利的时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应建立绿色价格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明晰政府角色,建立长效机制;研发支撑技术,推进重点项目,全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模式;资源配置

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整个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煤炭、电力产业比重一路飙升,轻工类产业比重急剧下降,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围绕煤炭相关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这种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得山西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矿产资源以及能源产业,资源日渐枯竭,空气,水质、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资源环境极大制约了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亟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体系。山西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全面探索,但是,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挑战还很大,任务还很艰巨。线性经济“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即使采取一些末端治理的方式,也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在资源和环境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产业结构水平,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山西经济建设必然的选择。并且,能源是山西最主要的资源禀赋,山西经济发展必须以高效利用能源,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山西应从省情出发,通过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依托各类循环经济的试点城市和单位,使发展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协调兼顾,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山西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有关山西循环经济的研究回顾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指导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普及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也是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依据。一些学者专门针对山西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研究。葛维琦(2004)分析了山西发展循环经济园区的整体思路、发展方针、战略目标和基本途径,提出了建立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共生的模式和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及发展的对策。刘世文(2011)认为山西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畸形和产业结构的极度不合理的局面,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有限性的资源、环境容量与无限的物质资源需求间的冲突,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陆覃玉、敬春菊(2012)通过分析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提出了在综合改革试验区背景下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陈新风,赵平利针对山西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特征,通过实践探索与对比分析,提出了符合山西省情和行业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的“强基克难抑低,高端化发展,规模化推进”十六字发展重点和六个优先领域和有效路径。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经过几年循环经济的实践,人们对循环经济理论的认识更加深入,对循环经济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因此,需要不断对山西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新的探索,使循环经济为山西可持续发展发挥更高效的作用。

2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进展

2.1传统产业的循环化改造。山西循环化改造的重点是传统的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化工等产业。山西充分利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了一批循环经济重大示范项目,先后建设的重大示范项目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废渣、煤层气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回收;污水、矿井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项目,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特点的循环经济模式。2.2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太原、运城、长治、晋城四城市被选定为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城市建设试点市,69个试点单位,47个试点企业和5个试点园区先后设立,在企业、园区、社区、县、市5个层面全面开展试点工作。这些试点城市和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引领并带动山西循环经济的发展。山西作为循环经济试点省和全国唯一的全省域循环经济统计试点省份,煤、焦、冶、电四大传统行业循环经济特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形成了以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煤炭产业循环经济、晋城煤层气综合利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进全流程清洁生产等为代表的典型循环发展模式。2.3资源的循环化利用和废弃物的减排。山西资源的循环化利用和废弃物的减排取得显著成效,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了资源的循环化利用。全省年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量达到220亿立方米,占全省产生量的91.7%,煤炭资源回采率由35%提高到5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率由20%上升至50%。全省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由28526万吨提高到32694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由69.50万吨减少到42.7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量由604.69万吨减少到141.57万吨,降幅达76.59%。2.4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政策法规体系的完善。核心关键技术是山西发展循环经济,增强“接链补环”能力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为此,山西对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发推广。以“阳泉煤业集团井下抽放煤层气”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将大幅度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满足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及核心需求。山西不断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推动和引导力度,省人大、省政府及各相关厅局相继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和政策及措施,如《关于加快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有力地保障了山西循环经济建设。

3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

3.1难得的综合改革机遇。以“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为核心的“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使山西循环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综改试验区允许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体现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个方面,山西获得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政策优惠。这就为循环经济的推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政策保障。3.2巨大的可资源化潜力。山西拥有独特的伴生资源和二次资源优势,煤矸石、煤层气、粉煤灰、焦炉煤气、矿井水等就是在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伴生的副产品,也构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用资源。山西每年采煤排出的5亿多吨矿井水,可以作为山西水资源不足的补充;大同、朔州地区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达到40%以上,可以为铝工业的发展补充资源;山西现存的煤矸石有10亿多吨,既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开发新型材料,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比较优势。3.3突出的产业耦合优势。山西主体产业的生产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再利用价值。绝大多数废弃物都可作为其他产业的能源或原材料加以利用,如对焦化、钢铁、电力等行业的伴生产品煤矸石、废钢渣、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另外,废水、废气、余热也可以直接循环回原有生产系统中继续回收使用。这些构成了融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先决条件,表明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耦合优势突出。

4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挑战

4.1尚未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经济效益是各行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一些循环经济项目或产品,轰轰烈烈地上马,但最终却静悄悄地收场。原因就是“经济”的可行性出了问题。在现实中,仅仅依靠政府资金的扶持,违背了市场规律,经济主体无法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就会缺乏主动性。推广先进的循环技术,必须使参与主体形成稳定的收益模式,做到“经济”上的可行,循环发展才能持久。4.2关键技术亟待突破,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实现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技术支撑。一方面,在生产中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必须借助科技进步带来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另一方面,提升参与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使资源的再利用获得经济效益,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山西如何提高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形成有效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4.3政府承担的角色需要明晰。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在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各行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投入的成本无法通过市场来充分补偿,因此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这就需要政府明确角色,强化职能,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作为循环经济的推动者,在循环经济的启动阶段,政府居于主导地位。随着循环经济的推进,政府的职能应做出相应转变。协调各参与主体利益,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应当成为工作的重点。因此,进一步明晰政府在循环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才能有效保障循环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5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选择

5.1建立绿色价格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由于经济活动存在“外部性”,大于自身成本的社会成本和额外的社会收益,经济主体都不必承担,也不能从中获益,扭曲的市场机制导致了环境资源被滥用。通过市场完善和制度建设克服循环经济的外部性,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绿色价格机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建立绿色价格体系,就是把市场的外部性内化到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中,由政府引导,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校正市场失灵。通过绿色价格体系的建立,使行为主体自发选择循环经济模式。5.2明晰政府角色,建立长效机制。山西已经初步建立起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中。通过内化外部效应,明确产权等方式,强化循环经济利益实现机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政府出台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立循环经济活动交易信息平台和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开展政府绿色采购,培育循环经济市场,营造适宜循环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5.3研发支撑技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关键在于筛选实施一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通过循环经济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先进适用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重大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利用,依靠具体项目和关键支撑技术落实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维琦.循环经济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山西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思路和对策[J].经济师,2004,(4):233-234.

[2]刘世文.发展循环经济山西综改试验区的战略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1,(5):119-120.

[3]陆覃玉,敬春菊.综改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研究———以山西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2,(1):153-154、156.

[4]陈新风,赵平利.山西循环经济发展优先领域和路径选择[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11):4-7.

[5]山西: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保护任重道远[EB/OL].山西统计信息网,2011-5-19.

作者:褚艳宁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