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研讨
时间:2022-06-27 07:20:34
导语: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研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陕南,即位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地,北靠秦岭、南倚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流而过。陕南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中药材之乡”,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是全省水力资源最为富集和最优良的水电梯级开发地区,是南水北调的水源涵养地。陕南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带,是省内已探明资源中最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富集区。陕南历史文化悠久,特别是两汉、三国古迹较多,是文化旅游的胜地。同时,陕南也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陕南经济发展所依托的丰富矿产和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相矛盾,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
1陕南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增长方式有待转变陕南经济增长一直延续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利用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致使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规模偏小,缺少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延伸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
1.2矿产资源承载压力大陕南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储量较大,品位较高。现已发现的矿产资源83种,目前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50多种,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铁、钛、银、锑、镁、铼、重晶石等20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全省最多,金红石、钾长石储量亚洲第一。然而,长期的不合理开发,使得矿产资源的承载能力明显下降,粗放型、高耗费的经济开发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继续沿袭拼资源、拼消耗、拼能源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必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效益低下。唯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3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程度低工业固体废弃物由于回收、加工处理的技术落后,对废弃物综合加工、再利用的能力较低,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尚未健全。大件垃圾、有害垃圾及厨余垃圾尚未形成单独处理系统,垃圾分类收运未能推广实施。垃圾处理大多数采取填埋方式,资源化和减量化程度低。
1.4循环经济技术应用存在障碍陕南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自身技术开发水平比较薄弱;缺乏专门研究开发清洁生产的科研机构,一些新技术由于宣传推广不够,未能转化为生产力;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性强的项目不多,由于投资成本大,获得清洁生产技术的渠道、途径不畅通,企业投入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不高。
1.5节约意识不强陕南各地节约制度与措施尚不完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污水回用、中水利用设施建设滞后。城乡居民和企业对节能和节能产品认知不足,节能市场尚未发育,节能奖惩机制、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技术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2陕南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
2.1构建循环型农业在陕南全面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通过沼气发酵等途径,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利用,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等使用量和使用强度,降低土壤重金属、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程度,改善种植业生态环境。鼓励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绿色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因地制宜鼓励引导农户之间联合,形成“生态种植业—生态饲料加工—生态养殖业—有机肥料—生态种植业”的循环产业链。培育“种-养-加工”一体化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发挥农产品加工连接一、二、三产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努力提高陕南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扶持“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循环型生产模式的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促进畜产品、水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横向联合,促进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2构建循环型工业陕南各地政府应依法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从生产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强化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依法取缔高能耗、高水耗、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落后工艺,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广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集约循环使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提高工业效益。
2.3构建循环型旅游业在陕南各旅游区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加强风景旅游区污染控制设施建设,完善景观与生态保护宣传、环境保护标识、废物分类收集等设施,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农业观光旅游。实现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有机结合。
2.4构建绿色第三产业推进陕南现代生态物流园区的建设,强化生态物流标准,推进物流经营者物流运作的绿色化,培育壮大一批绿色物流企业。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源。构筑企业网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陕南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技术辐射的力度和强度,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构筑循环经济体系中的能源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化的信息交换平台,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信息保障。
- 上一篇:资源约束下农业发展趋向
- 下一篇:市场发展劳合社局限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