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时间:2022-02-12 02:22:00
导语: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循环经济释义及其重要性
所谓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closingmaterialscirculareconomy)的简称,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溶为一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循环经济主要有三大原则: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生态工业在实践循环经济的3R原则时,主要表现在产品、企业以及企业间三个层次上。其中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以及企业间的循环经济构成了循环经济的两大工业发展模式。
经济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选择(图1和图2):如果沿袭传统工业经济强物质化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图1),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无疑要付出较高的资源环境代价;相反,如果采用当今减物质化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图2),就有可能用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赢得较好的经济增长。
二、宁波经济发展中资源能耗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GDP以很高的速度在增长,但是,物质消耗占GDP的比重却也在逐年增加。突出特点是:发展速度愈快的地区,物质消耗比重增长也就愈高。我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高于世界平均值3-8倍。宁波工业企业每创造1亿元工业增加值要排放废水17.1万吨,废气1.94亿立方米,固体废物1.37万吨,均高出发达国家几倍甚至十几倍。
1.万元GDP能耗。这指标是反映增长方式转变、能源节约利用的综合性指标,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2004年宁波市万元GDP能耗为0.83吨煤/万元。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这是反映能源节约利用的补充指标。根据测算,2001-2003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为1.58吨标煤/万元、1.48吨标煤/万元和1.43吨标煤/万元,2004年上升到1.52吨标煤/万元。该指标比日本等发达国家高3-5倍。
3.万元GDP水耗。此为反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2004年宁波市万元GDP水耗为91立方米/万元,2000年157.6立方米/万元,水资源利用效率5年提高了40%。
4.能源结构优化率。这是反映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程度的指标,指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2003年宁波市以电力为主的清洁能源消费量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1.4%。随着东海春晓气田的建设,东海天然气将于今年末供应宁波市场,成为宁波市清洁能源的一大重要来源。另外,浙江省正在进行引入LNG项目,宁波也将从中获得一部分清洁能源。再加电力消费的适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末,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可达到20%。但是,宁波在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方面却大大落后于许多城市。
5.工业重复用水率。它是反映工业用水效率的指标,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02-2004年宁波市工业重复用水率分别达到22.52%、23.66%、28.19%,而日本工业重复用水率为69%。
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此为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2001-2003年宁波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1.1%、74.5%和77.5%。
7.SO2排放量。该指标为反映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从SO2减排和综合利用角度可以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水平。2004年,宁波市SO2排放量达到20万吨。
三、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面和主要领域
1.宁波发展循环经济三大板块、十大领域。一般说来,城市可以发展三种不同规模的循环经济形式(见下表)。一是企业内的物质闭路循环(所谓小循环)。二是企业之间的物质闭路循环(即所谓中循环)。三是包括生产和消费整个过程的物质闭路循环(所谓大循环)。以此为基础,要让宁波未来的经济增长实现变大和变轻的双重目标,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或维度实施经济活动的减物质化或“物质瘦身”运动。
宁波市的循环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应该包括以下三大板块共十大领域:第一,生产范畴。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推广、园区生态化改造等三大领域,形成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循环体系。第二,资源管理基础设施。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管理以及资源化产业的发展等四大领域。第三,生态保障支撑体系。包括:绿色消费方式、技术支撑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建立等三大领域。
2.宁波在“十五”期间应发展循环经济七大产业循环体系。结合宁波的实际,建议宁波在“十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七大产业循环体系。
(1)石化产业循环体系。石化产业循环体系以宁波化工区为核心,以镇海炼化已有的循环经济试点为基础,抓住百万吨聚乙烯上马和投产的契机,将循环经济的试点推广到整个园区,研究石化、电力、建材等产业链之间形成产业之间物资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以达到经济获利、环境质量改善和产业发展的目的。宁波化工区可以考虑学习丹麦卡伦堡工业园的模式。
(2)冶金产业循环体系。以宝新不锈钢集团为主体,联合宁波金田铜业集团公司、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宁波钢铁总厂、宁波兴业集团、余姚舜奇有色金属公司、浙江姚冶集团公司、宁波东方铜业总公司等。
(3)造纸产业循环体系。依托中华纸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宗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获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4)酿造产业循环体系。依托宁波KK啤酒等企业,酿造行业可以构建涉及酿酒工业、生态农业、畜牧业、医药工业等行业的联合企业生态模式。酿酒生态园中动物排泄物和其他下脚料生产有机肥料用于生态农业,废水进行再处理达到标准后作为园区绿化灌溉用水;生态农业能够生产无污染酿酒原料,为生态酿酒方向提供物质保证;园区内各种绿化树木使得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有益微生物充分富集和繁殖,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又使曲药、窖泥在园区内可充分自然接种,为生态酒的酿造创造条件,也为公司广大员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5)建筑与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循环体系。学习丹麦纽伦堡模式,形成蒸汽、热水、石膏、硫酸和生物技术污泥等材料的相互依存、共同利用的生态产业园。
(6)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体系。以奉化藤头村为范例,探索其他的创新模式,大力发展旅游和循环经济服务体系。
(7)塑料静脉产业。依托余姚的塑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再生塑料产业。
四、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模式构想
1.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企业与公众的共同努力,走出宁波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的原则,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坚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的原则,实现企业、园区、社会的点线面三个层面的互动发展。
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主要目标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010年为近期目标,2020年为远期目标。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资源生产率高、废弃物排放率低的清洁生产企业;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农业)园区;基本建成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危险物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经济体系。万元GDP能耗、水耗有所降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有所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下降,土地投资强度有明显提高,废物回收处理形成体系,生态工业园和生态小区建设有一定规模。
(1)2010年目标。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66吨标煤(当量值),比2004年下降20%。
全市万元GDP水耗从2004年91立方米下降到60立方米,下降30%以上。
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由2004年的77.5%提高到90%以上。
新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重占10%。
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2004年的28%上升到75%。
城市污染集中处理率由2004年的42%提高到75%以上。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4年的3.3%提高到20%以上。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04年的83%提高到99%。
全市70%的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
全市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产出率年均提高10%以上。
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适宜推广农村沼气农户的30%。
(2)中长期(2011-2020年)目标。全面确立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支撑体系,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节约型社会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万元GDP能耗、水耗,工业用水重复率,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水平等指标居于全国前列。到2020年基本建成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新模式,促进经济、社会、自然与人口和谐发展。
3.宁波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用循环经济发展观念统筹区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条件、区域和行业特点,合理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型效益农业,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步伐,实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建设力度,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通过强化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等途径,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的循环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生态交通的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物流和信息服务业,努力倡导绿色消费。
(2)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大推广清洁生产的力度,重点推进宁波市石化、冶金、电力、建材、轻工(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酿造)等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全过程治理,提高物料的循环利用率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有效推行ISO14000认证工作,提高企业在生产中的环境管理能力。对废弃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监督实施清洁生产方案。重视农业和服务业的清洁生产推广,全面实现对生产污染物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防的转变。
(3)加快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在区域层面建设循环经济区,建成一批循环型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和物流园区,建成一批循环型产业集群区。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规划各类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工作,有效推动区内资源的梯次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大力开展对工业园区内企业的清洁生产、ISO14000认证和标准化管理工作,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集中供应、废弃物集中医药回收、污染物集中处理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有效推进产业积聚和产业集群;积极倡导按照生物链规律,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建立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高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4)建成一批循环型企业。在一些大型企业开展能流、物流集成和废物循环利用,使重点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5)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加强保护、节约使用、循环利用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加强水源地和中下游环境的保护,积极推广生态型水环境治理。加强用水管理,深化水价改革,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推进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全面开展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59号)要求,做好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水行业的节水工作,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海水直接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综合利用,加快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城市分质供水、居民用水阶梯式收费的试点。
(6)加强能源管理。以能源的资源清洁化、利用高效化、机制市场化为重点,加强我市的能源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和推广节能产品、节能建筑,进行节能化改造,重点抓好冶金、电力、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工作。通过实施阶梯式和分时电价制度、限制发展高能耗产业、推进余热发电与联片供热等措施,大力推进企业和居民节能工作;优先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潮汐能,降低燃煤发电比重,促进清洁能源发展;积极引进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资源,提高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7)加强土地管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办法,优先保证列入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需要。继续实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全面执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倡导非农建设项目使用荒坡地。
(8)厉行节约用材,积极推行绿色建筑。制定主要原材料耗用定额,在企业生产、公共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活动中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在生产和建筑领域提倡使用可再生材料,鼓励使用可替代材料,推广使用新型建材,继续提高散装水泥使用比例;住宅小区的设计和建材的选择要充分考虑采光、保温和节约资源的需要,推广使用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废弃物加工生产的再生墙体材料,居民住宅符合节能建筑新标准;积极研究和拓展地下空间利用。试点千幢屋顶太阳能发电计划。
(9)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加强废弃物回收和再生利用,培育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拣,促进废金属、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玻璃、废旧沥青砼等的回收利用;加快建设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及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体系;规范废弃物回收与拆解市场,防止废弃物回收与拆解过程中的再污染,禁止进口洋垃圾;充分利用现有优惠政策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扶持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再生利用产业,促进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合理规划布点,鼓励企业、社区、个人参与投资建立资源回收企业。
(10)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广各种生态农业模式,保障生产无公害食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提倡生产有机食品;加快农业生产的集约经营步伐,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极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和生态能源模式,鼓励畜禽集中养殖,大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渔业养殖排放水的生态化处理,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提倡使用有机肥,有效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继续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洁化美化农村环境。
(11)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认真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积极开展人工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努力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在近海区域建设一批海洋生态养殖区、人工增殖放流区和海洋特别保护区。基本建成浙江近海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海洋污染的监测控制,切实改善海洋环境。
(12)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与绿色消费,抵制过渡包装、奢侈消费等浪费资源的行为,抵制“白色污染”,治理“餐桌污染”,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营造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氛围。科学组织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效率。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可循环使用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等绿色产品的比例。鼓励公众使用各类节水、节电和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绿色产品。鼓励使用太阳能和沼气,鼓励垃圾分拣和废物回收利用,鼓励使用节水、节电家电产品和用具;继续开展创建“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活动;大力发展立体交通和公共交通,适当发展城市地铁或轻轨,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机动车。
(13)加快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广泛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提高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消化能力和成果的转化推广能力,推动应用于循环经济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废弃物减量排放技术、回收处理和绿色再造技术,以及信息化、系统化生产和管理技术的开发。积极支持建立信息、咨询、评估等技术服务系统。当前要重点研究开发分质供水和再生水回用技术,能源消费的减量化和综合利用技术,建筑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居民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和回收利用技术,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污染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等。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努力开发应用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和资源化技术。
(14)完善三个激励机制。即建立价格机制、投资机制及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主要包括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调整资源和最终产品的比价,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回收利用。投资机制包括将循环经济列入市本级和各县(市、区)投资计划,重大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贴息贷款,各级银行机构给予信贷支持。补偿机制包括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付费制度等,以补偿抑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5)构建新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改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考核评价方式,建立起循环经济各级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制度。把解决资源要素制约的重要指标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总量和经济工作效果的统计范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16)促成发展资金投入多元化。要把事关重大的循环经济建设项目和科研项目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运用市本级公共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各级财政要按照事权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循环经济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并保持每年按一定比例增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与民间资本直接投资,以发行债券或设立开放式环境发展基金等方式吸收市内外社会闲散资金。要充分利用国外银行贷款及各种环境保护专项基金,采取BOT、TOT等投资方式,筹集国际资金,促成循环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曲格平.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J].中国环保产业,2001,(7).
[2]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世界环境,2001,(3).
[摘要]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分析了宁波经济的资源和能耗利用效率,指出目前宁波的经济是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宁波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另外,通过分析宁波循环经济的三大板块、十大领域、九大产业循环体系,提出了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加强水、土地资源管理和发展静脉产业等17个方面推动宁波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模式和构想。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绿色物流建设论文
- 下一篇:循环经济发展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