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特征与趋势研究
时间:2022-07-15 10:49:14
导语: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特征与趋势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网络文化的繁荣,并促进网络文化消费不断增长。在网络文化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学生,由于缺乏鉴别不同网络文化的能力和极力追求个性的群体特征,呈现出普遍性、享乐偏好为主和盲目不理性的特征,有向过度化、无序化消费发展的趋势。从消费特征和发展趋势预测两方面对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进行分析,探究改善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行为中不良现象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网络文化消费;大学生;特征;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突破和信息交互向纵深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和普及化的趋势[1],同时带来呈定量增长的网络文化消费。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与其主体特征相应的不合理现象。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的要求。目前,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不合理现象亟待解决。经营者、政府、高校在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中扮演着提供者、监督者、教育者等不同角色,应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观。
1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特征
1.1消费主体覆盖范围广,普及化程度高。网络科技蓬勃发展,网络使用日渐普及,我国网民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00后”和“95后”,一度被称为互联网的“土著居民”,他们的成长伴随着网络文化活动、形式不断发展。网络文化使文化观念和消费观念受到巨大冲击。大学生在网络文化消费主体中具有数量多、占比大、覆盖范围广的特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文统称《报告》)数据显示[2],截至2019年6月,24.6%的网民年龄在20~29岁之间,是不同年龄阶段占比最大的。据网络用户职业结构分析,学生占比最大,为26.0%。可见,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使用率高,已成为互联网用户大军,加之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对多媒体运用技能熟练,青年群体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1.2消费倾向以娱乐居多,个人化特质突显。近年来,网络文化形式不断派生,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下载量激增,微博、微信、soul等社交软件风靡,晋江文学等网络小说点击率不断增长,以及线上影视平台付费资源开通等多种网络文化新消费方式开发,使得沟通交流、娱乐消遣在网络文化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据《报告》显示,当今在线音乐用户占总体网络用户的71.1%,网络文学用户占57.8%,网络视频占88.8%,由此可见,视听享受和个人消遣成为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大学生由于课余时间充裕、课业任务繁杂,通过网络文化消费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心灵慰藉和精神放松[3]。1.3消费心理尚存在缺陷,盲目跟风现象明显。数据的自由化,造成了各种思想融汇,这其中不免有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健康思想糅杂在网络文化产品中,冲击着大学生尚未成熟的价值观,从而出现“乱买乱论”的不良消费现象。如大学生进入“YouTube”等国内禁止的网站,浏览外国影视文化或娱乐新闻,致使大学生思想受到西方自由放纵、暴力、炫富等不良思想的影响[4]。同时,因为大学生之间的同质性,会导致“一人消费带动群体消费”的现象,如网络游戏的风靡、对流量明星庞大消费数额等网络文化消费现状,都显示出当前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中的不理性心理。
2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趋势及原因分析
2.1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趋势分析。2.1.1网络文化消费有过度化趋势。信息技术革命下,网络技术不断突破已然成为必然趋势,网络文化活动和文化方式终将实现全覆盖,即每一位网络用户都将在网络文化中找到个人的兴趣归属。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互联网应用在通信、娱乐、支付等方面增长超过5%,2017年和2018年增长在15%以内,呈整体上升趋势。大学生在网络游戏充值、视频网站消费、直播打赏等娱乐消遣中花费较大,平均上网时长不断增加,出现了熬夜打游戏猝死等不良事件。为此高校课堂设置了“手机袋”,校园出现“不要让手机束缚掌握命运的双手”标语等,显示出网络文化消费有阻碍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的倾向[5]。2.1.2网络文化消费无序化隐患不断增长。当一个新的网络文化活动出现后,带来的反响总是呈现双重性。网贷难以偿还、在网络平台上发表和散布谣言、浏览涉黄涉暴网站、交友软件上骗子花式伪装等网络文化消费隐患增加,使大学生受到金钱损失和精神打击。2.2原因分析。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大幅度增长和无序化已有长期发展趋向,究其原因,与网络文化自身特征和大学生群体特性有关。以无界限、快交往、可选择为特质的网络文化,满足了大学生精神空虚和思想交流的需求,又因网上支付方式便捷化、碎片化,使定量增长的网络文化消费在大学生群体中呈爆发式增长。享受着网络文化的便捷,加之追求前卫和个性的消费观念,处于价值观构筑过渡期的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使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不理智和无序化成为可能。
3促使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正向发展的举措
为了使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网络文化消费观,积极健康地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文化生活,以特征和发展趋向为据进行剖析,从经营者、政府、高校等不同主体提出合力构筑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的措施[6-7]。3.1经营者:自我管控的提供者。网络文化经营主体是网络文化的提供者,要保证网络文化从产生到传播环节都处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截断不良网络文化增长的渠道。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标尺开展经营活动,对内督导监管工作毫不松懈,应实时监控合约主播的直播内容,一旦发现传播不健康思想则立即给予警告或开除。增强承担建设时代青年思想文化的责任感,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做合格的经营主体,提供优秀网络文化产品。3.2政府:严厉高效的监督者。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发展空间,规避网络文化消费的无序性,相关网络安全监管部门需要秉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文化理念,依法有序地对网络文化发展进行监管。构建网络文化监管法律体系,规范网络文化企业经营规则,建立监督问责制度。严厉打击取缔非法网站,利用网络技术做到全天候、全方位线上监测,对各大社交娱乐平台进行实时监控[8]。一旦发现非法不良网络文化要马上反应、立刻纠正,为网络文化发展创造安全可靠的空间,做好网络文化消费的基础保障,为无序走向有序提供可能。3.3高校:直面主体的教育者。高校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应直面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中缺陷,要有警觉、有针对、有方法地开展正确的网络文化消费观教育[9]。课堂上,在思政教育课中加强正确网络文化消费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区分不同网络文化的素养。课堂外,组织网络消费防诈、防骗知识宣讲,以院系为面、以班级为点开展“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消费观”主题教育;围绕寝室开展“解放双手”“寝室无游戏时间”等活动,利用学生社团宣传合理的网络文化消费,修正大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盲目性,促进网络文化消费适度发展[10]。
作者:盛小芳 袁唯人 许承景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汽车消费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水果营养的认知及消费行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