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原因初探

时间:2022-06-24 04:09:25

导语: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原因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消费观现状及原因初探

摘要:消费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观不仅体现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消费观也映射着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下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扩散,在消费观形成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自我意识;从众消费

作为大学生课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课余娱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体现并影响着大学生的三观。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获得了大量的自由的同时,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和不够成熟的价值判断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在这个个体化的关键时期很容易产生各方面的问题,比如畸形的消费心理。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消费需求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富有青春活力和激情,喜欢追求潮流和时尚,对于通过自身消费的东西展现自身的独特性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大学生对于美有着热烈的追求,并热衷于追逐更加容易吸引目光的外在美。因此他们往往有着很强的消费需求。而大学生更加开放思想和渴望展示自身的独特性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自尊感极强,通过消费提升自信。大学生消费心理经常会受到周围消费群体的影响,一个大学的学生通常来自于全国各地,出身于各种各样的家庭。而家庭环境好的同学的追求品牌化的消费可以满足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要求,往往会得到周遭同学的赞扬。所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档名牌商品能够展现自尊、提升自信。因此大学生购物满足的心理需要除了实用性外还希望通过选择产品来获得相应的社会形象和象征意义。理性消费占主导,缺乏理财意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消费支出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通常大学生最主要的消费仍是基本生活消费。大多数还是理性消费但是理财意识淡薄,开支比较随意。

二、从从众角度下看待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在消费决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这种从众的消费价值取向使其获得了“群体成员感”。消费从众行为一般表现为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同伴消费偏好、价值取向会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大学生在适应校园生活的过程中,为了融入集体,会更加注重其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一部分缺乏自我判断意识的学生需要通过与同辈群体的消费认同来获得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盲目追随校园消费大潮,片面追求物质消费而缺乏理想目标。市场化的刺激导致的社会上对于利益的追求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大学生处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期,受到社会上对于高消费的崇尚的影响,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带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忐忑,渴望通过消费来装扮自己来使别人认可自己,这是盲目且带有象征意义的消费。而各行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希望抢占大学生的客户群使得大学生接受了大量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式媒体对于提前消费、高消费的宣传。由于大学生群体中互联网购物和移动支付是主要方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消费中只看到数字,没有现实的货币交易,这一过程使消费者基于交换而产生的感觉减弱,从而放大获得商品而得到的满足感。使得本身就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财意识的大学生更加缺少支出的概念。此外,大学生自身的心理成熟程度、家庭的教养方式、父母消费的习惯以及学校的教育宣传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三、在实践过程中如何积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

设立独立个体,加强心理教育。在当前大学生购买商品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商品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把商品作为一种体现经济能力、个人品味的符号,忽视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应当教育学生在消费主义潮流中保持自我,理性选择。加强自我教育易于内化为学生思想,通过树立大学生对于消费的正确认识,提升对于正确价值选择的甄别能力,自觉地理性认知自我消费行为。教育大学生树立个体的主体地位,提高个体的价值追求,使消费更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也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形成更加成熟理性的自我评价。重视家庭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家庭是生活习惯养成的起点,所以也是大学生消费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很多大学生在入学前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原始的消费观。但是个体的消费观会随着环境以及教育的引导而进行改变。在进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家风建设,通过家庭中长辈对于晚辈的言传身教来进行消费观的引导,使大学生形成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的健康消费理念。

注重理财知识教育,消费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相对于很多人担心的大学生产生的高消费的攀比心态来说,很多大学生只是没有养成合理规划的习惯。而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校园,所以应当重视校园教育在消费观引导过程中的主要地位。首先,应当在教育课程当中增加消费教育课程,提升大学生消费理财意识,普及健康消费知识,使大学生能够制定消费预算,设定理财目标。其次要有目标的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更加多样的课外形式,比如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理财培训等方式来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建立更加健康的消费心理。最后,应当时刻注意学生当中容易产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针对产生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行为的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勤俭节约积极向上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郑均雷.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与教育引导——基于南京审计大学的个案分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9,(01):84-88

[2]赵晓磊.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05):69-70.

[3]齐艳萍,李艳文,鲍艳茹.高校大学生“校园贷”消费行为调查及教育引导机制探究[J].社科纵横,2019,34(01):127-130

作者:杨曦 单位: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