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7-26 10:44:10
导语:新经济环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和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常态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农业经济中融入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发展农业经济并促进农业经济完成转型升级。分析了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突出问题,提出了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新经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对我国社会不断涌现的新经济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符合未来趋势。为了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效果,我国经济转型应当从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入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的基本方针,需要改进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新经济模式的应用,为改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大方向。将原有的粗放型农业经济生产模式转向以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等驱动的新模式,优化升级现有的农业生产结构,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完成新经济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融合,发挥我国农业生产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创建现代科技农业和绿色智慧农业,有助于将我国建成现代化农业大国。
1.1拓宽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
随着新经济的兴起,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得到极大拓宽。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为主要代表,互联网经济在各行业渗透发展。在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和二三产业加深联系并融合发展,拓宽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产品生产占据了农业经济的主要地位,是农业的基础领域。随着新经济兴起,农业经济在新经济提供的便利条件下,完成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现代农业生产离不开先进的农机装备,农业生产和农机装备制造深度融合使得服务业和农业之间有了紧密的联系。新经济环境下,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和机械化农业等新业态开始兴起并良好发展。
1.2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市场格局
科学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市场格局被优化和改善。有了强大的互联网普及发展作为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模式,依靠信息技术向着市场导向型农业经济模式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平台更加多元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解决了传统农业经济与外界联系较少的问题,并进一步打开了农业经济的消费市场。很多地区探索了“互联网+”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有机融合线上和线下操作,给生鲜农产品提供快速运输渠道,建成农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和物流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流通模式。这样的农业生产销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农业经济产业链延伸,并提升了农产品价值。
1.3提升农业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益
依靠新经济的支持,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也催生出新模式的农业经济。新模式的农业经济得到普及,逐渐淘汰原有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现在的农业生产过程更注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效合一,对于以往农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例如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利用等采取了有效的解决方法。绿色生产模式是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之一。为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消耗,我国应加大绿色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力度,让绿色、科技和创新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及突出问题
2.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我国盛行。受这样的大环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和障碍,才能走得长远。目前,农业生产体制机制不健全,缺少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影响[1]。
2.2农业生产集群化程度不高
从长期实践经验可知,农业生产集群化程度不高,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想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应当转变目前农业生产集群化程度不高的状态。我国地域广阔,农业经济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包地种地”无法实现土地的最大化利用。这种缺乏大规模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大大拓宽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也给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资源优势,培育符合地区特色的支柱型产业,进一步带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
2.3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程度有待加深
农业经济和信息技术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农业经济和信息技术脱节,融合程度不高,需要作出改善。很多地区农业发展方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应利用信息技术,培育新兴农业,破除传统农业经济模式的落后性和封闭性。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业产值,保持地区稳定,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3]。
2.4农业创新人才缺乏
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性人才,缺乏创新性人才是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够给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动力。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等环节都离不开创新性人才以及农业科研团队的支持。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创新性人才较少,缺乏“新鲜血液”。“土专家”虽然不少,但很难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
3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完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应根据各地的气候和土地特点发展农业经济,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结合传统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有效的管理和发展方法。我国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还有一些地区土地沙漠化,改善土地质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是这些地区的首要任务。
3.2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向于规模化和集群化的产业模式。一是提升农产品产地的组织化程度,拓展新的供应链,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保障农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应制定生产标准,建立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二是完善农产品生产供应环节,拓宽销售渠道。以前农产品销售主要在线下,单一的销售方式不利于提升农产品价值。随着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许多产业借助信息技术找到了更多的发展方式。农产品销售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宽市场空间,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集约化利用。三是制定相关策略,完善和健全农业经济的生产和服务体系。利用新经济模式,引导和培养适合本地的龙头企业,执行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生产、供应、销售三者一体化。新经济模式下,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延伸农产品价值链,进一步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3探索智慧农业与信息农业等多元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在互联网兴起和信息技术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国应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济生产模式,例如智慧农业、休闲农业和信息农业等。“互联网+”农业是逐渐兴起的农业生产模式,依靠互联网作为技术支持,建立综合性网络平台。平台及时收集农业发展的各项动态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信息服务,使农业生产经营可以得到远程技术支持以及综合信息服务。互联网对农产品品牌推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应选择合适的线上销售渠道,例如淘宝直播等。可以通过推广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网络化经营销售,使农产品流通变得容易,使流通渠道多样化,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
3.4培育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模式创新,而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应该加强与当地农业高校或农业科研院校的联系,建立合作机制,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生产和科研的有机融合,有利于转化科技创新成果。应完善培养政策,改进培养模式,增加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科研人员待遇,解决农业科研人员的生活问题,使专业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为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结束语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应改变原有的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形成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完善农业经济机制体制,实现农业经济的规模化与集群化发展,加强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育,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想.关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商讯,2020(18):160-161.
[2]李振华.试论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8):100-101.
[3]郭基伟.新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析———评《中国现代农业经济问题的多角度解析》[J].中国蔬菜,2020(5):113.
作者:吕华杰 单位:郓城县杨庄集镇人民政府
- 上一篇:新会计准则建筑行业财务管理探讨
- 下一篇:新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