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内部控制缺陷及优化策略

时间:2022-07-11 10:06:51

导语:新经济内部控制缺陷及优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经济内部控制缺陷及优化策略

一、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陷

(一)单位层面的缺陷分析。一方面,内部控制工作机制构建的缺陷。虽然事业单位多建立了分级授权和“三重一大”相关制度,但多是文件性条款而缺乏实操性,也未全面梳理权力结构而导致业务处理不够简便(如小额度报销程序太繁琐)。而督促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和严格遵守请销假制度则成为了日常监督的重点,事后检查通常只针对紧急重大案件,对内部监督检查缺乏主动性,此外考核成为上级部门督促下达工作安排的主要手段,监督管理机制有待强化。另一方面,风险评估的缺陷。不少事业单位没有成立独立的、单位层级的风险评估工作小组,收支管理风险、预算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及工程建设风险等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的评估及控制多分散在各项业务流程中,例如对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建设,会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和评估,并在项目申请报告上出具专家意见,但此种做法无法实现工程项目建设整个周期的风险管控,没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单位整体风险进行审视。(二)业务层面的缺陷分析。首先,预算管理的缺陷。财务部全权负责了不少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通常做法是在欠缺其他部门参与的前提下,由财务部依据以往经验来编制预算,导致上报的预算与实际执行时存在偏差,执行时各项业务活动并未严格按照预算来实施控制。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预算监督、分析与考核机制,部分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内容中忽略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没有将各部门负责人的奖惩与预算执行直接挂钩,对预算控制的力度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实物资产后续管理的缺陷。例如,某事业单位虽然在《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中详细规定了处置时需要对该资产进行评估,并且由资产处置小组进行实地监督,但在实际执行时,资产处置小组的成员都是单位领导,往往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并不直接参与此事,而是完全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评估并处理,这导致单位处置资产的价值被低估处理的现象非常严重。最后,财务支付审核手续的缺陷。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支付是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执行,由出纳和会计在报销过程中对原始单据的复核和审核进行分别负责,但单据上填写数据和事项的正确性却成为了财务人员关注的重中之重,没有全方位审核报销事项的真实过程,这种做法容易造成报销事项的虚构。例如,某事业单位在2017年内部审计中发现差旅费报销人员与批准人员为同一人,虽然报销金额较小,但反映出该单位在监控资金支出合规的审查上力度不够。

二、新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关键岗位轮岗制的重视落实。通过书面形式,事业单位应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所需的岗位职责、权力及专业能力等进行详尽的描述,构建并落实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轮岗制,确保内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隐患得以及时发现,并有效克服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倦怠感。如果事业单位规模较少且工作人员数量不多,此时关键岗位轮岗的实现可能不具备基本条件,那关键岗位轮岗制可以由专项审计控制制来代替,确保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二)强化监督检查的执行力度。具体说来:根据自身内部控制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缺陷并结合现有监管力量,事业单位需要构建一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内部监督制度,在确保内部监督工作独立和专业的基础上,让各科室相互监督并相互促进,使内部控制各项工作能在AB角互换互动的监督下落到实处;针对下级内部控制的执行状况,上级主管部门要展开细致且认真的督查,督促“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制度在下级部门的执行,并彻底消灭“领导一支笔、一言堂”现象;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财政部制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主观性太强的问题,对照《内控规范》中的具体原则和方法来客观评价自身内控工作的实施状况,及时发现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和业务流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纠正策略。(三)加强实物资产的管理控制。实物资产的购买和采购政府采购目录中的物品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验收时应当根据协议严格检查,确保质量、型号、数量等无误,出具验收单,参与验收的人员应在验收单上签字,落实责任。对验收合格的资产及时办理入库、编号等手续,便于以后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设立专门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建立资产台账,加强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盘点切忌流于形式,盘点结束应出具盘点报告,对资产管理不善,损失严重的情况及时上报领导,进行严肃处理。实物资产的处置应区分不同的情况: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实物资产,应由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经相关领导批准后由财务资产部进行报废;试用期未满、非正常报废的资产,经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鉴定,经审批后报废;拟出售或投资转出的资产,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对资产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经批准后出售或转让。无论哪种情况,资产处置时的价值均应合理,重大的资产处置应当采取集体合议审批制度。(四)严格实施财务收支控制。审批人员必须确保对其审批权限内的经济业务有控制权,以此保证审批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提高审批质量。在设计审批程序时,应该先找财务人员审核,后找相关领导签字。明确审批人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坚持权责对等的原则,审批人员失职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严格执行签字权等级制度,按领导级别由下往上依次签字。根据执行与检查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级别的领导不能签署自己的费用,不允许将自己的费用单位转交他人提交,自己签署。费用报销环节就应该考虑是否超出预算,优先保证预算内的费用报销,超过预算的业务应更严格的审批。(五)发挥信息系统的沟通作用。通过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事业单位可以实现信息的纵向和横向传输,并且业务和财务信息可以在一体化信息沟通系统中实现良好共享。在全面且认真梳理各项业务工作内部控制流程后,各类信息系统可以在事业单位办公室的牵头带领下进行融合,并结合OA政务应用系统的推广营业,对系统权限进行仔细梳理、分类定向及细致规划,在OA政务应用系统中全面嵌入业务、财务的内部控制措施和要求。此外,信息系统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必须通过归口统一管理及规范运维流程来确保不会外泄。在信息系统的充分融合下单位业务活动的各类信息能够被财务部门及时获取,从而根据业务工作的进度进行相关财务处理,此外根据资金的执行进度,业务科室可以对调查工作的序时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三、结语

内部控制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类突然情况和意外事件,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直面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因循守旧止步不前,也不能削足适履生搬硬套,要在全面梳理单位的业务类型、人员力量和风险方向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的方向,制定符合自己单位类型能实现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周维.事业单位财会内控管理薄弱环节问题及改善措施[J].时代金融,2017,(05):212-213.

[2]师春芝.浅议基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财会学习,2017,(02):251-251.

[3]郑煜.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04):47-48.

[4]管淑娟.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析[J].中国市场,2017,(04):180-180.

作者:张茹 单位: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公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