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和运用
时间:2022-09-07 10:41:57
导语:新经济下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和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也在大步向全球一体化发展。就业方向逐步偏向于知识能力、高新技术、互联网等,这就为本就十分困难的农村劳动力运用增加了难度。本文就新经济形态下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和运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新经济农村劳动力运用
1农村劳动力的特点
1.1劳动力人口基础大,年龄偏低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在19亿的农村人口中,约有11%的人口为剩余劳动力。在数量巨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大部分为低龄劳动力,约占总数的88%。且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处在城市基建、保姆家政等劳动岗位中。我国的人口一直在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必然随之大比例的增加,那么加大开发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以及运用在必行。
1.2文化水平大部分较低
在1995年5月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由于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低下以及观念相对落后,21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农村的教育程度大幅度落后于城市,甚至在很多农村都无法保证9年义务教育的完成,这就在根源上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知识贮备、学习能力低下是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这就使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体力上的或对技能要求较低的工作,使农村劳动力的运用途径变少。但是,随着新经济时代的推进,经济市场在不断的发展转型,人们越发的需要高技能劳动力,这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开发以及运用的根本性原因。
1.3缺少工业生产技能
农村人口主要以农业为事业主体,且大都是个人劳动活动,甚少与他人进行合作,因此缺少团队合作的经验以及意识。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农村务农人员的时间观念较差,对于纪律规章制度以及领导安排的服从性较低。这些原因致使农村劳动力在投入工作后的短时间内难以融入集体,无法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制度等等。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技能的学习经验,导致农村劳动人口对于新技术技能的学习时间较长。
1.4对于收入没有高要求
由于农村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物质消费低廉,生活节奏较慢的特点,城市与农村的消费水平相差很大,收入水平也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农村劳动力的消费意识和收入期待都远远低于城市人口。例如,在农村每月1000元的收入就可以满足温饱等其他开销且有结余,但是在城市1000元远不够基本的生活消费。农村劳动力认为月收入3000就属于高薪范畴,但是却忽略了城市的消费水平。
2农村劳动力开发的意义
2.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条件
由于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农村劳动力人口,那么我们务必要将这部分劳动力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劳动型人才。我们必须承认,在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建设中农村劳动力做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农村劳动力已经变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服务领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增加这部分重要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增加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就是提高我国经济生产的动力,就是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
2.2我国城镇发展的首要任务
要推动城镇化战略,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农村劳动力的开发更是作为了推进城镇化战略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发展中的领头国家,我国要顺应世界的变化趋势,尽快推进城镇的工业化以及农业的工业化。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喜人的成绩。随着这些工作的成效,农村农业产业需要的劳动力骤然减少,囤积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所以如何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成为了下一个重要任务。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还没有具备完善的综合素质,就没有办法更好的开展就业。针对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以及开展非农业生产。
2.3可以解决我国技术性人才缺失的现状
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知道,我国在未来的几十年缺少的是技术性人才。技术工人在我国一直被社会所误解,导致技术工人数量近几年急剧下滑,延缓了我国工业产业的进程。农村劳动力是一直数量庞大且可塑性较强的劳动大军。可以着重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培养成一支有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劳动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能大幅度缓解我国缺乏技术性人才的局面。
3农村劳动力运用类型
3.1创业型
少数农村劳动力实行创业,有的是集体企业转制后的私营企业者,有的是凭借个人一技之长开办公司的经营者,有的成为个体工商户。
3.2就业型
农村劳动力中大多数人通过劳动力市场招工进工厂、公司工作,也有的做季节工,农忙亦农,农闲亦工。
3.3家庭服务型
农村劳动力有一部分人很难找到岗位就业,特别是文化低,又无一技之长的“4050”人员,很难找到工作。这部分人只能在家为家庭人员做些服务工作,偶尔做些临时短工,就业机会很少。新经济形态的初步形成,使社会对于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开发的受阻。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给予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外企、民企优先招收当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优先解决失地农村劳动力及“4050”人员的就业,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
4解决就业对策
4.1出台相关的政策扶持
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应加强组织领导,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搭建服务平台,强化职业培训。只有在领导层面重视,才可以使农村劳动力的运用顺利有序的开展。政府部门应设立相应的组织,责任到人。并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扶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运用。政府部门应该针对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周详的计划,定期视察各项工作以及政策的实施情况,确保为农村劳动力开发工作铺平道路。社会要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倡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切实好处。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4.2搭建平台
当地相关部门应对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水平与整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全面的统计。为农村劳动力建立资源库,方便为这些劳动力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也方便企业挑选人才。为农村劳动力搭建与外界沟通的平台,方便农村劳动力及时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工作。建立针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平台,通过免费或少量学费的平台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一方面增加了农民工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竞争力。再一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为农村劳动力的运用打下基础。最后一方面就是增强农村劳动力的法律意识,让劳动力输出后可以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4.3加强培训,扩大就业
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技能差,这种状况已不大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务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
4.4增强教育
受教育程度是制约农村劳动力运用的根本原因。只有增强国家、社会对农村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重视,才能从源头改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难题。增加对农村劳动力技术学习的投资,为农村劳动力进行非农业生产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4.5全方面宣传
首先各界应该明白,宣传的主旨是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城镇的各项问题是阻挠农存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症结所在。宣传要围绕同工、同酬、扶持政策、就业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放心的转移到城镇。其次要向城镇企业宣传国家政府的扶持政策,调动城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后,通过新媒体、报刊多方位进行宣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的优势。确保为农村转移来的劳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运用不能仅仅是向城镇转移,还应通过宣传使农村劳动力发现除农业产业以外的生产产业。
5结语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中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与其目前的重要地位不相符,因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如果从事有关“三农”方面的研究学习,更应该学以致用,把自己在学校的农业知识及技能用起来,为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作者:方照光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新经济下物业企业管理探讨
- 下一篇:论精准扶贫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