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探源

时间:2022-01-20 10:41:09

导语: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探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探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理论品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和道路选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丝毫没有排斥资本主义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的先进成果。列宁曾经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制度加美国的托拉斯。也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邓小平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条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观点,总结出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提出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正是在这种思想认识指导下,当代中国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开放格局,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并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从历史和逻辑前提、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理论体系的范畴和概念、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发展理念和价值目标来看,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不但立足于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同时也积极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尤其是东方落后的但最早取得了无产阶级政权的国家。1917年当列宁领导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全新课题。马克思曾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苏维埃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举措受挫以后,列宁结合俄国生产力的实际条件提出“新经济政策”,对落后国家如何建立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中国也是在极为落后的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来看,许多方面直接沿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基于“社会主义的困难就在于它要用外人所创造的材料来建立,可是又只有这样才能建成社会主义”,“只有利用资本主义为反对我们而创造的材料,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认识,列宁提出了包括“自由贸易”、租让制、合营公司、“国家资本主义”等形式的“新经济政策”。“自由贸易”是指不禁止一切私人的非国营商业的发展,这一贸易形式被列宁认为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一个变种”。租让制是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为俄国所用,加速国内经济的发展;合营公司是一种苏维埃俄国与外国资本合股经营的半租让性质企业。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济思想的形成至少有三个理论思考:其一,社会主义应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二,在所有制形式上,社会主义应该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其三,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合理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成果正是这些理论思考的实际结果。列宁在领导执行“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指出:“必须十分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责”,“党的任务则是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象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明确提出了“党政分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针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1980年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问题。从那时起到党的十七大,党在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体制方面进行探索的理论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肇始于列宁的探索。

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撑一种理论对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离不开对本民族已有的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主政治、对外关系中的平等互利和从本国国情出发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这种渊源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把孙中山提出的这些原则和价值取向作为理论支撑点。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就是从国际上列在平等地位;民权主义,就是要拿本国的政治弄成到大家在政治上有一个平等的地位,以民为主,拿民来治国家;民生主义,就是弄到人民生计上、经济上的平等。”这些主张实现平等的思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认同和接受。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明确表示“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人民群众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在建国后直接推动国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转型,确立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一切权力归于人民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更完整地体现人民群众在经济地位上的平等,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大锅饭”的制度安排,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公正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孙中山在经济上主张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在一定的范围和领域里可以引进西方人才,以及利用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他指出:“凡是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即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孙中山提出的利用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的设想可以说是中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先声。邓小平也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本世纪内不能变,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也不能变”。经过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如今中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开放格局,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发挥本国的比较经济优势。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十八大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孙中山主张借鉴外国资源的同时又强调民族独立和平等互利,强调“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的基本原则。1920年,孙中山在谈及中美合作时建议:“美国的资本家们与中国人联合,共同开发中国的实业。美国人提供机器,负担外国专家们的开支;中国人提供原料和人力。合作的基础建立于平等互惠的原则上。美国的资本当可获得应得的利益,但非过度的报酬。”孙中山主张的独立和平等互利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独立自主原则是一致的。独立自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邓小平指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走自己的路”。孙中山从本国国情出发的思想暗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照办别国模式。对于欧美文明,孙中山从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欧美有欧美的社会,我们有我们的社会,彼此的人情风土各不相同”。孙中山提出的从中国国情出发的观点同样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启示。新时期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来源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如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的那样,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成为新时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思想在内容、方法和基本原则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围绕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的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种提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思想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双百方针”的思想成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理论来源;新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至今仍在坚持和完善;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点成为新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来源等。另外,思想体系中的独立自主思想、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执政党建设思想、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工业化道路思想、统一战线思想,以及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正确判断等,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邓小平的这段话深刻概括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阐明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实践价值,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作者:郑国瑞单位: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