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管理革新与我国管理选择

时间:2022-08-23 11:37:37

导语:世界管理革新与我国管理选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世界管理革新与我国管理选择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概述

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掀动新一轮经济周期。新一轮经济周期从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开始。金融危机传递到实体工商业,导致整个经济体系的全面停滞甚至负增长。①不同于往次衰退的商业过量存货、消费量下降、技术创新乏力、资本积累不足症状,这一轮周期的起点与房地产泡沫、金融结构失衡、财政不足等有关。衰退是市场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表现形态,一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应对衰退实质上是市场结构的重大调整,大批企业兼并重组,新的产业则在酝酿兴起。市场结构调整同时是世界管理体系变革,两者都以效率/效益来源及其影响因素变化为基础。在全球开放环境下,应对危机中产生的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势必通过国际投资与合作机制向我国传递,对我国管理体系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努力,经济总量上去了,跃上了世界大国行列,但适应世界开放环境的经济管理还是低水平的,管理的低水平是难以实现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的,也是难以完成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管理方式转型要求的。管理方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借鉴、吸收世界优秀管理思想成果和好的管理方法,在继承中变革,在变革中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发展方式与管理方式转型中注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如何借助管理上“有形的手”将外部市场商品(服务)内部化为主体可控的生产要素组合,实现基于人性价值的组织效率/效益目标。

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后,学者们基于社会责任从学理上反思发生的源头,考察现行经济体系和政策背后的机理问题,为应对复杂诡谲的环境变化和新的不确定性,遏制衰退蔓延以及可能的社会动乱,世界发达市场经济体沿“阻止衰退恶化”的思维模式倾力找寻问题的原因与应对之策。遏制二次衰退,需解读危机发生的缘由,缘因在市场结构过度失衡。科茨•大卫(Kotz,David,2009)等从体制结构上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比较研究;魏德曼(JensWeid-mann)深入研究了欧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认为危机的“病灶”在欧洲货币联盟的制度框架存在缺陷,众多成员国也存在各自的结构性缺陷;“私人债务国家化”演进为“国家债务国际化”的主权债务危机深化;金融自由化与高杠杆化问题;危机的全球负外部性问题与危机治理的长效机制以及公共产品的全球合作开发;新形态国际分工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与国别文化差异等。也有着眼未来,从后危机时期不确定性问题出发,研究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包括各国危机应对、绿色产业发展、网络经济以及结构性变革;研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调整,譬如战略平台、战略中心、战略方向与组织结构等。在管理层面上,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安全管理问题。朱建明、SrinivasanRaghunathan,基于博弈论,对由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容忍入侵技术构成的三层安全体系结构分析,提出信息安全技术评价模型。在对入侵检测系统评价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防火墙、入侵检测与容忍入侵的相互影响和关系。研究表明,IDS的检测率、误报率与防火墙的性能有密切关系,系统安全配置直接影响信息安全机制的性能和成本效益,容忍入侵机制取决于入侵的损失评估、系统的成本和防火墙与IDS的性能。信息安全机制的优化配置对于信息安全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孟祥宏、孙薇等根据信息安全的博弈特征,建立了信息安全的攻防博弈模型和防守博弈模型,进行攻防博弈和防守博弈的均衡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实际提出调解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建议。但基于新经济周期的世界管理变革与我国管理选择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从以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为标志的新经济周期出发,考察世界管理变革的趋势与特点,结合我国管理实际,重点从宏观管理变革创新角度探讨和思考新时期我国管理结构变革与重组的有关问题。

二、新经济周期中的世界管理变革

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s)的本义是一个从初起(或衰退、复苏)、扩张到达顶峰,产生衰退,退到谷底转而复苏、扩展,再到高峰的周而复始运动。经济周期视角的管理是一个相对市场变化的起伏过程。如果说,工商经济活动在起步成长和扩张阶段,人们很容易为市场的成功所陶醉,而常常旁落管理的话,那么在衰退和复苏阶段则是凸显管理价值与意义,检验主体组织管理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时期。衰退期的外部市场环境恶劣,对将外部市场商品(服务)内部化为产品(服务)产出的企业等主体来说,不得不以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法适应世界结构变革,获取绩效,因而衰退时势常常成为激发经济主体进行技术、管理创新的重要契机。在外部市场升降大变化情况下,如何有效组合生产要素,实现组织效率/效益目标,是检验其能否在危机中生存、发展的头等重要大事。总结世界经济危机史,不难看出,应对危机的动力除常说的技术创新、需求刺激,还有由外部市场内部化而产生的管理变革与调整。如果说,经济危机是市场结构失衡的表现,是超市场的协调缺失的结果,是工商经济活动扩张阶段宏观管理滞后以至于在周期顶部管理失控,那么,危机的应对之策就是调整市场机制与管理机制的关系,以管理创新加大微观与宏观双层管理的力度,从而为经济复苏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与实力。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以后,世界各国基于商品市场失衡的现实,加强政府对市场均衡的管理作用。历经80年的发展后,2007-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了以资本市场结构失衡为特征的世界金融经济危机,世界由此而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新经济周期的管理变革在以往政府对市场的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承传历史,又因时因势求新,赋予全球化时代新内涵。其特点有:第一,各国政府间协调市场的管理作用进一步加强。以往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货币、财政政策工具大多限于本国范围,但由于近10多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和互联网因素,各国的市场经济活动、信息传递大大超越国界,对这样一种世界性市场,一国政府的调控是无效的,而需各国政府会同利益攸关方协同调节市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政府用比以往更大更强的力度干预金融市场,同时大大增强了各国政府联手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协同性。比如20国集团会议,以跨国组织协调,阻遏经济衰退;各类国际经济组织,作为世界经济协调重要力量,积极行动,限制危机的国际间传递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第二,预期管理更加系统,更有实用价值。这次危机不同以往,从次贷金融危机开始,然后传导到整个经济领域,由经济危机又带出主权国家债务危机,导致经济二次衰退。在总结历史基础上,欧美发达国家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同时根据经济周期规律加强了预期管理平台的搭建。理性预期经济周期模型成为宏观管理的模拟参照系,将预期管理的关口前移,突出政府与经济主体的管理分工与协调。由于经济周期变化系内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每次周期波动又总有某些主体和某些因素起首要作用(如新技术革命、政治事件、新资源发现等),把握这些主因素成为预期管理或反危机管理的关键,为此,增强对重要微观主体和关键因素的预警与预期管理。此外是除加强预期管理外,加大对带有偶然性和难以预测性的非周期性影响因素的理性分析,通过构建应对非周期性波动的政府反应模型,增强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第三,跨国公司的超国家管理作用。跨国公司控制着世界贸易的50%,投资的90%,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周期运行的主体,也是世界管理变革的驱动力。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内部贸易、资金流、转移定价和技术转移等活动,对东道国或多国的经济环境、投资区位、经济结构发生直接作用,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与结构变化;同时以实力强势将自己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传递或施加给东道国和业务相关的国家,从而推动世界管理变革。通过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投资计划、产业分布、组织定价、内部贸易与信息规制等,对世界新经济周期起超国家规制作用。从国际间的双边协调、区域多边协调、全球性缔约等多方面和多层次分析跨国公司的超国家规制实现路径。这些影响作用同时是将全球化视角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传递给东道国,促进世界管理变革。管理变革体现在投资、贸易、技术研发和技术移出等多个领域。法律手段和行业自律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监督等多方面把握跨国公司的规制手段。这里顺便指出的一点是各级主体的经济管理加强对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历史表明,危机的周期已变得越来越短。据统计,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18世纪每隔70年才有一次;在19世纪缩短为20-30年;到20世纪则为8-14年;而21世纪才开始不到10年,就已经发生两次了。周期的缩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世界主要国家政府的反周期干预。比如说,大量的财政刺激延缓了危机发生的时间。预期管理的适用性加强以及跨国公司的超国家管理作用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早期市场经济结构的自调整方式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特点。本文主要从政府作用、经济安全、跨行业管理三方面突出新经济周期下的世界管理变革趋势与特点。

三、全球化下混合经济新发展与政府管理新作用

混合经济原生于私人经济的社会交换与发展过程中。19世纪后期以来市场自由竞争的放任与市场失效,从反面激发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促进了混合经济的形成。混合经济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市场失效,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竞争的市场失效事实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尤其表现在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上。市场失效不遏制势必威胁到资本的价值和经济社会的均衡可持续性。二是政府有为。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政府不断加强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经济活动的调控,产生基于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混合经济。调控主要是政府运用财政、税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和干预自由竞争经济。因而,资本主义混合经济既是政府的自由竞争干预,又是市场竞争结构的调整,而在管理层面上则是政府以规制形式对私营企业管理的介入与渗透。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本质是功能上市场与宏观管理的结构性失效。管理跟不上市场动态变化,以致于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生经济危机。面对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增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管理。由于政府的财政、税率、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混合经济在新经济周期得到新的发展。新发展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混合经济存在很大的不同。面对自由竞争的结构失衡问题,世界经济周期主导国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摈弃了上世纪80年代“华盛顿共识”中“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理念与新自由主义精神,突出了政府对自由竞争经济的调控作用,使混合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新。更新总的来说是更广范围、更有重点、更大深度地强化政府作用。包括对过分依赖虚拟经济的结构调整、加强金融监管、政府接管公司或收购股权、高管薪酬设限、就业扶助、降低贴现率和基准利率、向金融体系注资、无限量向金融机构贷款等。以金融监管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凸显监管的短板,各国加强了金融监管。2009年美国通过了《多德弗兰克法案》,由该法案又出台了限制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列,设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增加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2010年末至2011年初,欧盟组建了集宏微观审慎监管于一体新金融监管制度结构,即“三局一会”②。这是全球首个带有超国家性质的泛欧金融监管体系。新的体系不仅融合了宏观和微观审慎监管,也融入了国家和国家联盟层面的元素,体现加强宏微审慎监管的有效融合以确保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能被识别和处理这样一种理念。国家接管公司或国有化,有如美国政府接手通用汽车公司重组后的70%股权。混合经济的新发展显示出世界市场新格局,意味着世界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源的重大变化,也标志着世界管理体系的结构变革。变革除政府对自由经济的管理作用增强外,还表现在行业协调管理和企业风险管理方面。行业协调管理的特点是,适应产业价值链的全球分工发展要求,实行宽领域的行业协调管理,更多行业的交叉与协同。

四、国际互联网下信息网络安全监管职能增强

经济安全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的重大问题。按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人们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而渐显强烈的需求,它通过安全供给来实现、满足。从安全需求结构看,当今安全需求比较突出的是信息网络安全、金融安全、环境安全、产业安全等。安全问题的凸现与经济社会开放扩大条件下经济交易主体增多和交换关系扩大直接相关。交换关系的扩大,使到经济社会的不确定性扩大与多样。不确定性主要是“横向不确定性”(不清楚他人正在干什么)和“纵向不确定性”(不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这在新经济周期中表现尤其明显。就信息网络安全而言,随着国际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应用范围的扩大,互联网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全局性作用日益显著,影响也越来越大。互联网和重要数据库越来越成为黑客或犯罪分子觊觎的对象与攻击的目标,信息系统受侵可能会给用户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在军事、金融方面。网络安全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可见,有关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的事件正随时间的演进而迅速增长,并呈愈演愈烈之势。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又以电脑病毒、网络攻击、网络犯罪③、网络侵权、淫秽色情和垃圾信息泛滥为主要。从中国互联网安全环境看,据CNNIC最新调查显示:2011年上半年,在互联网使用基础安全方面,中国遇到病毒或者木马攻击的网民数半年增加735万人,达到2.17亿,比例为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半年增加2107万人,占网民总数的24.9%,较2010年底增加了3.1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安全环境方面,有8%的网民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规模达到3880万人。黑客活跃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从经济、社会、军事各个方面进行攻击破坏,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针对性事件大幅增加。对此,世界各国政府都给予了极大的管理关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主张网络自由的同时,加强了对网络治理和信息安全监管。中国也在根据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强调安全管理。国际互联网条件下世界信息网络安全监管职能增强趋势明显,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提升网络安全监管级别。比如美国《2009年网络安全法案》中强调:“网络安全的独特性需要新的领导模式”,并授予总统更大的网络安全管理权限。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也不甘人后,强调以创新网络技术为动力,推动网络管理升级,提升网络安全监管级别。再有在军事政治上,美国于2009年6月23日宣布成立网战司令部,成为全球首个公开将军事机构引入互联网安全维护的国家。④二是统分结合的信息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分,即进一步健全信息内容分级管理体制。统,即按国家网络价值理念与利益关联原则将多头管理部门统一,以实现网络的有效管理。美国为解决网络监管力量分散,多头管理的不协调问题,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将国土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合二为一,设立国家网络安全顾问办公室,配备专门的网络安全协调员等。一些国家则根据新经济形势下的管理目标新定位对组织机构、职能与人员进行归一。三是政府、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和公众的多方共同网络治理。政府在信息网络安全的规制上作用明显,但也有其局限性,为此,网络发达国家愈来愈重视政府与私营部门、民间组织、公众共同的网络安全维护与治理。美国《2009年网络安全法案》从国家网络安全优先性出发,明确政府在维护互联网安全和自由、保护公民隐私方面的作用;提出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要求国家网络安全与通信中心和私营部门共享安全信息等;强调公民的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公众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切和认识。把私营部门和公众纳入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多方共同治理结构。四是网络人才的培养与管理。黑客正对网络安全构成巨大的挑战。黑客利用漏洞攻击、在普通网民的电脑中安装流氓软件、在网站上放置木马病毒等手段进行网络攻击;窃取个人资料从QQ密码、网游密码发展到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等,或用木马病毒敲诈,安全威胁极大。为此,网络发达国家都在主动招募和培养自己的网络战队伍,一些国家通过运用“以毒攻毒”的方式,采用了一系列黑客技术手段,来达到网络防范与安全管理的目的。

五、开放环境下跨行业管理的宽领域与大协调

全球开放和国际互联网环境下的产业经济发展,大大超越了以往的国界和行业边界。新时期的跨行业管理具有前所未有的宽领域特征,也提出了跨行业管理的大协调要求。主要有:

(1)产业的网络经济性。国际互联网已成为一种生产力引擎,一方面是催生大量以网络产品和服务为主打的网络企业与产业,另一方面是大范围地延伸、渗透到各个领域与各个行业。电子商务的大范围扩展,深刻地改变了产业结构与流程。各产业组织为获得这种网络经济性,将研发、采购、生产、服务、营销和管理过程越来越多地链接到互联网技术体系中,使管理体制与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其中提出了许多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管理新理念、新思想和新范畴,如产业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虚拟组织管理、跨文化管理、低碳管理等等。这要求有实体管理与虚拟网络管理的协同。

(2)产业发展的多种形态交错。我国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转型期,转型包涵着传统农业⑤、中期工业化、加速信息化、产业生态化的多元并举,其中有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有对结构性不足的补充与完善,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也因之而提出不同于以往的行业管理新涵义、新表达与多形态管理协调要求。

(3)产业开放发展与本土化成长的相互推动。产业越是开放,其本土化成长问题就越显突出。世界技术革命和全球市场的互动,极大地冲击着产业的边界,原先产业壁垒已不再铁板一块,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成本降低,跨行业、行业交叉与综合的现象大大增多。产业联系也随核心竞争力考量而重组,有将生产环节或业务外包出去,也有内接进来;有市场外部化也有企业内部化。更多跨国公司进来,也有更多本土企业走出去。近些年来中国企业参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竞争活动不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层次上都在上升,包括企业购并、企业扩建、股权交易、营销网点布局等等。在全球开放环境中,跨国经营有进有出,也就有国际管理思想与管理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管理的“融合发展”势所必然。这是一种本土管理文化与外国管理文化的兼收并包容。本土产业组织的管理也不再是乡土局限的代名词,而是开放环境下对传统管理文化中的精粹与全球开放视域的向上精神的管理融合协调。

(4)基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的宽领域跨行业管理。全球化下的供应链系统依赖着一个互联的网络,其中有如运输基础设施和路径、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和能源网络等。技术的、社会的犯罪和自然灾害的侵害都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利益。全球的供应链安全问题已上升为一些国家的国家战略⑥。近些年来世界经济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产品越来越多,正是这种管理不足的一种反映。问题产品的事后召回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问题产品的背后是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管理问题。现代国际性企业生产,一方面是随着创新竞争趋势而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随着环节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产业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产品的生产链条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事情,而且牵涉众多行业的模块。就拿当今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来说,食品生产不只是食品行业本身的事,还包括农业生态、生物工程、化学工业、物流服务业、市场管理等众多领域,而且涉及整个流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问题。特别是全球开放环境下,产业链条越长,跨行业管理范围就越宽,涉及的领域就越多。这些管理问题不是传统的企业管理所能实现的,也不是传统的行业协调所能达到的,而需要国家打破传统的行业管理界限,实行跨行业管理。跨行业管理正因全球价值链竞争而变得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一些国家或地区严格加工食品追溯制度,从原料来源、生产养殖、加工原料配制、加工制造、运输仓储直到销售全过程中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进行登记和跨行业宽领域管理,就是明证。这启示我们,新经济周期中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同时兼具跨行业宽领域管理转型;实行从原料来源、生产养殖、加工原料配制、加工制造、运输仓储直到销售全过程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登记管理制度,做大跨度的管理协调。

六、世界管理的横向传递与中国选择

按波峰年的经济增长率计算,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1978年(11.7%)—1984年(15.2%)周期、1984年(15.2%)—1992(14.2%)年周期和1992年(14.2%)—2007年(11.9%)周期等3个周期后,2008年开始进入第4个周期。第4个周期不同于以往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是与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与世界经济周期同步的特征。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第五次长波的下降阶段,该阶段预计将于2035年左右结束,然后在新技术革命引发的产业革命推动下步入第六次长波的上升阶段。因此,未来25年,是世界经济新兴产业的酝酿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已成为世界开放环境中一个大国,其宏观管理体系也越来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管理是世界管理之林中的一部分,按照世界管理思想传递理论,国外的有效管理方式方法势必会通过交互机制传递给我国经济主体,产生互相借鉴互相作用。新经济周期中的世界各国旨在应对结构调整而引发的管理变革,正对我国管理领域产生外部影响。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我国管理变革与转型,不可避免要受国外管理主流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何使外部管理思想内部化为我国有效的管理模式,如何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管理的公共利益影响”,使新时期经济管理的系统深化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加强成为可持续发展主题下相互驱动的双轮,是一项值得重视与研究的新课题。新经济周期中世界管理结构变革对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因应开放环境下转变管理方式,重构中国式管理体系。在金融危机深刻地改变世界经济的行为方式之时,中国企业也开启了新一轮的管理模式变革。

1.重构政府管理体系。政府管理的作用不是要取代中观行业管理,不是对微观企业的“父爱主义”,而是超越市场失效的、行业与企业的宏管理。宏管理不同于以前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管理,而是确立全球开放环境下经济社会生态大系统观,从国民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明确国民经济管理目标,并为之追求;从国家主权利益出发,争取在国际重大经济问题上有利有节的决策权与话语权;在主动参与世界市场竞争中提高全球性综合效率能力和环境社会协调能力;增强国家应对国际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对反经济周期的风险管理能力。

2.增强中观行业管理的协调能力。中观行业管理的基础在企业,主角在行业协会。要让行业协会成为真正行业协会,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我国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改变我国中介组织管理职能弱小状况;建立和健全产业动态调控机制,增强对战略新兴产业的导入能力和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能力;大力开发全球化下宽领域的跨行业协调功能。

3.从国家利益出发,基于国土安全考虑加强对海外跨国公司的投资审查以及管理;另一方面,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善用东道国有关法律法规条文指导本土企业跨国界发展中的正当权益维护与支持;超越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对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部分管理,使之与企业的社会性,与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趋势一致;重点保护和激励民营经济的创造力与活力,是一个亟待重视的管理问题。

4.加强网络防范和安全规制管理。网络防范和安全规制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问题是,在我国,一些单位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防火墙”管理明显不足,防范管理能力薄弱;网络管理的整体配置与系统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比如网络技术与管理“两张皮”、技术上的软件与硬件使用不匹配,网络管理上综而不合问题等;有关网络行业的法律法规与管理规范不健全,很容易被掌握一定技术的不法分子钻空子,窃取商业机密、盗取网银密码、破坏企业网络等。应对之策是:第一,增强社会网络安全意识,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第二,根据国民经济与国际互联网联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建立公众、组织机构与国家的共同治理结构。遵循技术上深度防护的原则,形成从网络用户、运营商、网站到主管机构的联防共管体系与协调管理机制。第三,在国家层面上,按国民经济重要性、影响程度及其对网络依赖强度进行网络安全防范的分级管理。通过网络安全事故控制、用户成分情况的掌握、网络风险控制、威胁对象控制等,建立安全网管系统。第四,遵循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内网安全防范的管理模式,使网络常规防护与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相结合。第五,一部中国网络经济史,同时是一个不断加强网络经济管理的历史,解决我国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建立与完善从公众、组织机构到政府等各个层级的动态网络管理机制。此外是大力加强网络人才系统化管理,同时提高全社会网络安全使用与管理知识,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建网络和谐的绿色家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将信息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并列为国家安全的四大范畴,在网络信息安全监管进行了的一系列制度建设,但网络安全与网络诚信环境问题依然严峻。病毒木马攻击,账号密码盗窃,网上交易欺诈、钓鱼网站等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网民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发展。

概括而言,管理是一个系统,系统由一个个层级、一个个子系统、一个个职能部门联结成整体,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样一个动态的组织关系网,在国际互联网盛行时代更显示出其网络性特征。管理的目的是效率与效益,但正如一个企业基于效率偏好而赋予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一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基于效益偏好而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管理行为。新经济周期中世界经济效率/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变化是管理转型与变革的主要依据,我国宜因应世界管理变革的趋势与特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情实际,做出管理权变与管理转型的选择。管理转型的内容主要是政府管理新作用;经济与网络安全管理的增强;跨行业管理的宽领域与大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