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4-22 11:36:15
导语: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任务所在,以及现实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模式,从而对我国推进金融服务乡村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发展任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经济体;金融政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加强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服务力度,避免出现由实向虚演变,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水平与能力”,此外,党中央报告和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强调和重点部署,可见乡村振兴发展是国之重策,金融服务作为现时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而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体制,提升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资源支持,更好的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金融服务对于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经济上应起到关键助推器的作用。
1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所在
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指示,地方区域在实施乡村战略发展时应从工作重点和任务所在出发,有的放矢,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1培育乡村产业
培育乡村产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新动能,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是加快对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塑造绿色健康的乡村产品,提升产出产品的质量,优化乡村经济产业机构;二是加快乡村现代化程度,加速设立现代乡村经济体生产,利用科技、设备、管理提升经济体发展水平;三是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乡村生产全过程一体化。
1.2打造生态乡村宜居新风貌
乡村经济发展应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建设生态稳定、宜居的美丽乡村,统筹乡村山水林田整体治理,落实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生产产品,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乡村经济发展道路,提升乡村生活质量,提升乡村村民生活的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扎实落实民生工程要求。
1.3塑造生活富裕新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重点为乡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升乡村就业创业环境,通过乡村经济体发展来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深入实施精准脱贫,加大脱贫力度,通过发展乡村经济体产业链模式,提升乡村家庭经营收入,最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4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活所在,内含着丰富的文化深度,对乡村振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风文明影响着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更是乡村经济体发展的重要精神后盾,乡风文明要与乡村经济体发展结合起来,更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前进,营造乡村发展新气象。1.5搭建乡村有效治理的新体系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薄弱的环节,乡村治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稳定性,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乡村经济的发展又对乡村治理有推动作用,故建立健全乡村自治、法制、德制的治理体系,也需要乡村经济基础,二者互为作用,互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的基础。
2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实施推进的背景下,国内金融行业注定进行服务创新,项下布局机构,优化授信审批、提高流程效率等一系列方法提升对乡村战略实施的支持。但在发展现状中仍存在系列问题和困难,需进一步进行解决。
2.1乡村经济主体在经营中存在规范性、担保能力、抗风险能力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扶持乡村经济主体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但金融业在对此类经济主体发展提供服务仍存在着较多的制约。首先是经济主体的规范性欠缺,大部分经济主体属于发展初期,经营证件手续办理完善性较弱,且家族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普遍,在对经营主体的管理方面有着先天不足,如财务报表记账管理、税务处理、管理人员设置等问题,使得金融机构在对经营主体的经营实力的审核及判断上难以到达准确有效;其次是经济主体为自身提供担保的能力不足,乡村经济主体在发展初期规模往往不大,且缺少抵质押担保物,未能对应金融机构授信审批的要求;再次是乡村经济主体经营行业较多的为农业,其生产经营容易被气候、季节这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且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竞争力不强,经营风险性较高,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常因乡村经济主体信用风险高和缺少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而未能全力以赴。
2.2“两权”担保推进进程受限
对于乡村经济体的担保能力欠缺问题,通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进行抵押担保,是对担保能力问题的破解与创新,可有效提升金融服务乡村经济体的深度,但仍存在几个方面问题,制约着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服务。第一是对“两权”的抵押登记手续较难,对“两权”的确权工作流程较多、程序复杂、耗时长,部分区域对于“两权”确立的整体推进速度仍需进一步提升,故在对“两权”提升担保能力方面的工作仍存在较大难度;第二是对于“两权”价值评估方面,尚未有较为公允、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或是评估体系,并且在土地流转程度以及地上物的问题上,较大的影响土地的评估统一标准,导致土地的抵押价值公允性不高;第三是“两权”处置难度大,针对“两权”所做的抵押担保在交易市场上变现空间较小,加上乡村农户固守物业的意识根深蒂固,土地经营权与农民住房财产权变现处置的市场空间和市区商品房、商铺等相比,相距甚远。
2.3乡村经济主体的不良贷款处置通道不畅
乡村经济体由于其经营抗风险能力较弱,在金融机构发生的授信业务中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且不良率较高,金融机构对于这部分的不良贷款处置也受到了几个方面的政策因素制约。首先是对于乡村经营主体呈现金额相对小、笔数较多的授信模式,通常以批量处理的模式处理不良资产,但现行的政策又限制了金融机构对于零售类不良资产的转让手段与渠道,使得此类不良资产包在交易流转市场上的活跃度与价格水平受到较大影响;其次,若是通过以物抵债的模式进行处置,则会同时受到双重征税与监管的制约;再者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未处置完成的不良贷款以及抵押物权属未能晰清,且经过多重查封,再加上需兼顾考虑对社会的维稳因素,相当部分的涉农贷款清收处置阻力较大,流程不畅,也同时影响了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经济的服务积极性。
3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乡村经济的制度由来已久,且已形成符合其自身国情的成熟做法,我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可充分借鉴国外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模式,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摸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3.1日本模式:农协金融与政策性乡村金融双管齐下
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指引,在乡村大力发展农产品,建设农产品特色基地,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产值,降低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甚至出现了乡村农户收入超过城市住户的情况。日本政府以法律法规为统领,出台了《农业协同组织法》,构建全国农协体系,乡村经济体及成员可以申请加入农协会员,可同时成为农协的存款户和贷款户,会员存款高于同期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则可以享受特殊的优惠利率,并且大部分情况下免除担保要求,对于授信贷款的用途降低限制,可用于经营及消费等方面。此外,政策性乡村金融以农协为基础作为重要补充部分,分成三部分,一是设立农林渔牧公库,为乡村农业技术设施项目提供起步资金,后期逐步延伸至乡村产业机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农副产品加工流通等乡村经济产业领域;二是建立乡村金融制度,政府引导民间资金向乡村经济体进行投放,并以政府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无息或贴息补助;三是成立政府基金,为乡村经济体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担保,并可为由此形成的担保债务提供保险保障,降低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风险程度。
3.2德国模式:信合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存
在乡村土地金融模式发展历程上,德国已起步发展200多年,其模式主要是以土地抵押的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与政策性金融机构并存运作,共同对乡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模式,按机构模式分类来看,可划分为合作与委托金融两种模式。以信用合作金融机构为主的合作模式,可呈现出三个层级,以金字塔的构架出现,由上至下分为中央银行、区块合作银行和抵押信用合作社,下面两个层级是通过政府以行政模式进行组件,是德国乡村土地进行抵押担保获取金融服务的关键,在金字塔构架中之下而上发展,即乡村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以抵押方式向抵押信用合作社提供担保,而信用合作社则逐步向上发展建立区块合作银行。以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主的委托金融模式,作为合作模式的重要补充部分,主要提供再融资的补充性作用,不直接面对乡村经济体提供金融服务,而是透过其他金融机构专业性的为乡村经济体提供长期的贷款服务。
4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日本及德国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在发展乡村经济时,均从制度建设、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分层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从而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审视我国国内实际国情,除以上方面外,乡村经济主体、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与创新也尤为关键。
4.1顶层制度搭建
顶层制度包括了法律法规、意见指引、特定政策等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即是应从国家层面,针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相应工作的指导意见及指引,特别是明确地方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机构的职责及作用,构建自上而下的乡村产业化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对乡村“两权”制度的完善和全国区域推广,统一执行标准,构建具有公允性的价值评估体系,逐步建立以“两权”、应收账款、农业设备等作为抵质押物的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满足乡村经济体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金融需求。
4.2政策支持及分层引导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的逐步融合,金融市场成熟度不断提高,但即便是金融市场成熟度最高的国家,其政府在乡村金融体系中也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支持,在认识到乡村经济体抗风险性较弱、利润率低、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携带较强的逐利性这一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可建立民办官助的乡村信用合作机构,发挥政府担保基金作用,在政府担保公司平台下结合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乡村经济体发放符合用途的财政贴息贷款,提升金融机构对乡村信贷业务的积极程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乡村“两权”的确权颁证,设立或整合全国统一性的流转交易平台,理顺“两权”的抵押登记办理手续,纳入抵押登记后金融机构他项权利流程中,保障金融机构的第一顺位权利。
4.3乡村经济体自我提升发展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若想形成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可持续运作模式,则必须要在提升乡村经济体自身水平上做文章,以乡村经营主体为核心,形成政府、金融、乡村三方的良性互动。一是要自身加强企业化经营管理,明确经济体自身的管理模式,理清财务、税务、法人权责方面规定,向公司化经营管理模式发展;二是要主动加强对农业科技技术的学习与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将科技技术向农业成果转化,形成经济生产力;三是自我产品导向选择,应面向标准化生产模式,甚至向国际化农业标准化体系看齐,从而降低出口贸易中碰到的“绿色壁垒”,提升农产品的产品产值,减少乡村经济体在市场中的风险危机,从而提升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的资产安全性。
4.4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意识提升
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金融机构自身在服务层面以及创新意识上也应不断进步,在政府制度及政策框架下,根据乡村经济体发展的需求,提供优质及时金融服务,推动产品创新及更新换代,从而履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助推乡村振兴发展。一是金融机构内部工作制度的搭建,应落实领导责任机制,职能部门及分支机构联合形成对应工作小组,落实总分支机构工作会议精神,按时间进度进行考核各级责任。二是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完善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下沉机构设置,推广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及渠道,弥补金融服务地理区域的限制。同时增加对乡村经济体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升乡村经济体的金融素养和诚信意识,熟悉国家金融扶持政策,更好的符合金融机构对客户的准入要求。三是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更迭,充分发挥现时大数据分析的作用,对确实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乡村经济体,可通过纳税情况、账户交易流水等数据提供部分信用类授信产品。并对“两权”、林权等产权类资产,应推出针对性金融产品,使得乡村经济体可通过“两权”、林权提供抵质押担保,满足其经营资金需求。四是金融机构应安排专项的信贷规模倾斜,灵活实施金融授信政策,开通针对乡村经济体的融资绿色通道,将机构内的信贷规模额度优先对乡村经济体进行发放。此外,加强金融机构“三进”活动频率,扎实做好“百行进万企”工作序时要求,及时了解和跟进乡村经济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2020年以来,特别是在抗疫防控的环境下,柳州银行梧州分行主动作为,更新完善工作机制,积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推广“税贷通”“龙行pos贷”等免担保授信产品,安排专项信贷规模向乡村涉农经济体倾斜,对系列普惠性涉农企业及个人进行了信贷投放,信贷投放较年初增加4000多万元,极大地支持了乡村经济体在疫情情况下的复工复产工作,为其本地区域经济保持经济增长规模做出了自我贡献。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为乡村振兴、乡村经济发展发挥金融助推器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安国俊,刘昆.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J].中国金融,2018,(10):63-65.
[2]游开松,黄建彬,陈根,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闽清县为例[J].福建金融,2019,(8):42-47.
[3]董新辉.金融改革创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匹配路径研究:以欠发达地区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9,(17):9-10.
[4]田莹莹,张若望,翟路萍,等.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金融支持探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30):12-13.
[5]韩国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J].当代金融研究,2018,(2):96-104.
作者:莫宇祥 单位:柳州银行梧州分行公司
-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优化对策
- 下一篇:消费者体验需求农产品新零售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