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8 10:58:37

导语: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应用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村绿色生活方式应用研究

1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自2001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很多乡村在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投入下,通过积极挖掘和开发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但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退化等环境现象十分严重。此外,受一些传统习俗和观念的影响,农村还存在一些落后的、对环境不友好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构成隐患。因此,加大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探索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农村环保意识的培养、生态伦理的建设、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也需要跟上。为了解决乡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生态环境较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政府部门和许多国内外学者经过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供给、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等。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或多或少地触及到了四川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具体问题并没有进行完整的、系统的研究,在怎样依托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开创四川乡村人、自然与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怎样使绿色生活方式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经济发展落后的乡村地区得以实践等方面还缺乏系统探索。

2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困境

2.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从生态环保发展的历程来看,农村是滞后于城市的。乡村的水利农田灌溉、农村饮水、垃圾处理等问题突出,必须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尤其是基础设施短板。需要规划来引领,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抓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需要机制做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决策、投入、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2.2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由于乡村很多人对生态环保知识以及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在抓好“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软件”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因此,要加大对污染危害、环境健康、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等方面科学知识的宣讲,提高生态环保知识的知晓率,引导村民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加大对国家生态环保政策、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及《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等规章制度的宣讲,让村民们自觉履行公民的环保职责;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适度使用农药化肥,真正把知识变成能力,把环保变成习惯。

3乡村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

构建乡村绿色生活方式,既要创建生态园区,建好生产方式绿色化的龙头;又要发展生态农业,做好乡村绿色发展建设的产业支撑;还需要全域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全局。只有注重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多策并举、标本兼治,才能筑牢根基、行稳致远。3.1打造绿色生产方式。打造绿色循环的农村生产方式,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农民高收入为基础、生活好为标配、诗意栖居为追求、体面尊严为目标,使农村望得见星空、闻得到花香、听得见鸟鸣。适应农业废弃物低值化特点,以区域环境承载力科学布局农业、畜牧业规模,构建以人为本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循环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清洁生产方式,以“资源化、无害化、再利用”为核心着力点,集成研发“农牧结合、三业并举、三产融合、循环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3.2科学布局农村产业。根据环境容量、市场容量、人口密度科学规划农业循环区域、种养规模、种养结构,打通种养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的技术环节、政策支持和组织体系。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建设农业废弃物收贮、运输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建立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原料化、燃料化多渠道利用途径,培育适度规模的农业废弃物利用和特色种养产业。3.3科学规划农村居住环境。以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自然村落为基础,建立农村公共环卫体系,设计适合农村分散起居的厨卫系统,合理布局农村污水排放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优化农村绿化美化树种,因地制宜制定农村美化方案。3.4科学制定农村生态宜居政策。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设计农村生态保护制度。通过三产融合等政策支持,盘活农村生态要素,调动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培育农村休闲、养老等生态产业,构建生态产业养护农村环境的良性循环机制,研究形成农村生态宜居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体系。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2]周杨.美好生活视域下的绿色生活方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1):85-91.

[3]李斌.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N].人民日报,2018-05-22(4).[4]周力辉,方世南.绿色生活方式的内涵及实践路径[N].辽宁日报,2019-01-24(7).

作者:邹远沁 易晓园 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