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发展论文(共7篇)
时间:2022-06-22 03:05:35
导语:网络经济发展论文(共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网络经济的城市竞争力
一、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含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含义
网络经济下城市国际竞争力可以定义为,在网络经济浪潮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个城市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和转化资源,占领和控制市场及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实现居民福利最大化的能力。
(二)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的特征
1.系统性。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其强弱取决于各要素互相作用的结果2.开放性。网络经济下,城市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网络经济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衡量指标在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作用环境下也在不断改变。3.差异性。由于各城市的市场构成、政府作用、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创新研发水平不同,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表现方式也多种多样。4.动态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影响城市国际竞争力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城市国际竞争力更多地呈现出动态发展变化的趋势。5.相对性。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网络经济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相对性体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上,也可以表现在某一空间时间范围内,即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国际或国内竞争力水平下,其城市国际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6.综合性。与传统经济不同,网络经济下无论是构成城市国际竞争力的环境条件,还是影响城市竞争主体的要素集聚能力、市场辐射能力和对外贸易能力,都是综合的、多方面、多层次的。
(三)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对外开放程度。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网络经济下,国际、国内市场界限逐渐模糊,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用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来代替城市国际化,更能说明城市与外界其他城市或区域的往来。2.创新研发水平。城市的创新研发能力一直被认为是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在网络经济时代,城市的创新研发能力是城市保持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保证。此外,研究表明,创新研发水平的高低对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影响,城市的创新研发水平越高,其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也就相应较高。3.信息化水平。在网络经济时代,信息化水平在城市国际竞争力评价中所占地位日益重要,成为网络经济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它能提高城市资源配置能力,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城市对外贸易水平,为现代城市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4.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传统的区位因素不同,网络经济环境下,区位因素对城市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减弱,城市竞争中更注重生态环境的竞争,因此,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成为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一)变量设计———理论变量与其测量指标
1.城市国际竞争力。该指标主要包括4个方面:GDP总量、GDP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其中GDP总量是体现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指标;GDP增长速度体现综合经济实力的变动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从收入—分配角度考察城市国际竞争力;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是反映城市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2.对外开放程度。选取实际使用外资额、外商投资企业产值、客运总量及货运总量作为衡量城市开放程度度的4个指标,体现城市与国际、国内交流程度。3.创新研发水平。选取了科技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科学支出、教育支出和每百万人公共图书馆藏书数等4个指标,分别从人力资源素质、资金投入、教育设施等方面反映城市创新研发能力。4.信息化水平。主要选取电话用户数、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邮电业务量和邮电业务量占GDP比重作为测量指标,以便从通讯设备拥有率、城市信息网络使用量、通讯费用支出以及城市邮电业的GDP贡献率来衡量城市信息化水平。5.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主要选取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绿地面积、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建城区绿化覆盖率5个测量指标来衡量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以便从生态环境建设和污染治理状况两方面进行研究。
(二)数据说明———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主要选择我国信息化和全球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湖南、江西、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这12个省市的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著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及《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级报告》。2.样本数据分析由于城市国际竞争力各项测量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具有可比和可加性,因此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无纲化。本文用统计软件SPSS17.0将从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对标准化数据描述性、信度及效度进行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有效数为134,而本文采用的样本共有137个,样本存在三个缺失值,本文采用SPSS17.0中的EM估计值对其进行填充。数据的信度主要用来反映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来研究数据的内部一致性,得出该总量表的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94,表明此量表总体的可靠性较高。数据的效度分析是对结构方程评价模型中的模型拟合指数进行评价,本文先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模型拟合度来对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
(三)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结合已有文献,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理论模型的基本路径假设有H1、H2、H3、H4四条,即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创新研发水平、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城市国际竞争力都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城市信息化水平对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详见表1)。
三、竞争力结构方程模型初始构建
(一)度量项目有效性检验
通过分析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估计结果表得出:X7(科技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对创新研发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04,P值为0.962;X12(邮电业务量占GDP比重)对信息化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3,P值为0.278;X1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62,P值为0.008;X16(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对信息化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093,P值为0.058,所以四者都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Y3(GDP增长速度)对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64,P值为0.082,同样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这说明科技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与创新研发水平之间、邮电业务量占GDP比重与信息化水平之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之间、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与信息化水平之间、GDP增长速度对城市国际竞争力之间都无相关关系。除此之外的其他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都较大,表示相关性较好。
(二)理论模型拟合效果评估
拟合度指数虽然用来考察理论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但并不能作为判断理论模型是否成立的唯一依据,因此在实际研究中,还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参考一般模型的三种拟合指数标准,即绝对拟合指数:χ2/df越小越好,GFI、AGFI>0.9,RMR<0.05,RMSEA<0.08;相对拟合指数:NFI>0.9,TLI>0.9,CFI>0.9;简约拟合指数PNFI>0.5、PCFI>0.5。结构方程初始模型的总体拟合效果中PNFI、PCFI分别为0.516、0.542,大于0.5,拟合良好;CFI、IFI分别为0.687、0.692,小于0.8,拟合度不好;CMIN/DF=6.474,勉强可以接受。总的来看,理论模型中虽然大部分指标都达到了要求,但是部分指标只是勉强达到要求,所以理论模型的拟合度并不是太好,有必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以使其指标达到要求。
(三)模型的修正与检验
1.模型的修正上述模型拟合度不好可能存在以下原因:(1)样本数据过少。本文样本只有137个城市,而结构方程模型一般要求200个以上的样本。(2)有些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没有在模型中很好表示出来。因此,本次样本数据选择了网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发达的全国范围内的地级市(少数偏远地区除外),共有274个样本,结合原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根据AMOS17.0中提供的修正指标项对原模型修正,结果如表2。2.修正模型的检验。(1)度量项目有效性检验。从路径系数或载荷系数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X3对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24;X8对创新研发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55;X13、X14对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122与0.199。尽管四者都没有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但是路径系数相对原始模型都有了一定改进。除此之外的其他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都较大,相关性较好。(2)理论模型拟合度检验。从修正的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拟合度相关指标可以得出,CMIN/DF=1.979,满足1<CMIN/DF<3;CFI=0.974>0.9,NFI=0.948>0.9,IFI=0.974>0.9,TLI=0.966>0.9,PNFI=0.732>0.5,PCF1=0.751>0.5。修正的结构方程拟合度很好,所以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够达到要求,本文所提出的修正理论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
(四)模型诠释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通过路径系数分析可得出: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国际竞争力之间路径系数等于0.195(C.R.值为6.801),城市创新研发水平对城市国际竞争力之间路径系数为0.404(C.R.值为8.191),城市创新研发水平对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之间路径系数为0.512(C.R.值为5.106),城市信息化水平对城市对外开放之间路径系数为0.567(C.R.值为12.666),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城市国际竞争力之间路径系数为0.544(C.R.值为8.063),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对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之间路径系数为0.446(C.R.值为6.550),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正的基于网络经济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结构方程理论模型中所提出的六条基本路径假设都是正确的。权重分析依据是总路径系数(TotalEffects),它是直接路径系数(DirectEffects)与间接路径系数(IndirectEffects)的和。两变量之间总路径系数越大,说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越大。修正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值如表3。平对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726和0.631,信息化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总路径系数分别为0.110与0.195,这说明创新研发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是影响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两个主要因素,而信息化水平与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国际竞争力影响相对较弱。在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因素中,信息化水平对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总路径系数是0.567,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与城市创新研发水平对城市对外开放程度的总路径系数是0.446,创新研发水平对城市外开放程度的总路径系数是0.228,这说明信息化水平是影响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次之,创新研发水平较弱。另外,创新研发水平对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总路径系数是0.512,而信息化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总路径系数都为0,这说明创新研发水平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最主要,也是唯一的因素。
四、结论
本文得出了与传统经济环境不同,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城市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城市信息化水平、城市创新研发水平、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4个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影响因素与城市国际竞争力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网络经济下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要受信息化水平、创新研发水平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影响,创新研发水平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本文还力图在理论和数理分析方法上做出一些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作者:李艳工作单位: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第二篇:网络经济对房地产的作用
一、网络经济
众所周知,网络经济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信息化与全球化两个新时代的代名词出现了。而网络经济作为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中间桥梁,它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经济革命必然会促使我们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知识储备产生巨大地发展变化,换句话说,网络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发掘着社会的生产潜力。因此深化人们对网络经济的认识,无论是从经济的发展还是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都会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网络经济,从而使人们通过网络经济的发展获取更多地利益。
二、房地产经济
房地产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房地产行业涉及的方面众多,带动的经济系数相对来说也比较高,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来说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一直持续发展,以此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迅速崛起,其中包括房地产行业的兴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房地产行业开始步入繁荣发展的道路,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有效地开拓。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在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中所涉及的施工设备、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要求,所以要想房地产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改善施工设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人员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
三、网络经济对房地产经济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影响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网络经济的诞生,不仅对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巨大地影响,而且对其技术的创新也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技术的创新应用于生产力上,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换句话说,飞速发展的创新技术在大大地降低开发房地产成本的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技术和建筑技术,从而使房地产的开发产生了更大的利润。
(一)对房地产传统资源的推动作用
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的推动下,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受其影响。因为在这个新型的经济发展社会,信息资源的质量提升与信息资源的安排整合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都具有直接地影响意义。换句话说,现代信息资源与房地产的传统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置换作用,而这一作用的产生有效地减小了传统资源对房地产发展的限制,从而加快了房地产行业向外发展的脚步。所以不管从房地产的生产力还是其发展空间,以及其对传统资源的独立性来说,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都起着积极地作用。
(二)对房地产经济技术的推动作用
网络经济应用于房地产行业,对其技术上的改善获得了质与量的提升。一方面,在房地产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网络技术与先进的建筑设备的相互结合,就房地产行业的固有建筑设备和施工设备而言,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智能化,并且在其施工质量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改善。此外,在房屋管理方面,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给现代物业管理也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例如监控设施的使用不仅给物业管理带来了方便,而且使人们的生活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广泛应用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交易来说也为其提供了便利,电子商务的交易方式为客户与房地产商在交易的过程中提供了直接的交易平台,大大地提高了其交易效率并且加强了交易凭据的安全保障。所以说房地产的经济要想得到迅速发展与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结束语
从人们起初对房地产行业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房地产行业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普及,无疑网络经济在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上起着积极地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并使其更多地为我们人类创造有效的价值,对于人类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科技进步的意义无非就是利用科技,让科技为人类的生活发展做贡献。众所周知,网络经济在其深度与广度、时间以及空间等多方面影响着房地产行业资本的积累、劳动的投入、技术的改善以及制度的变迁。网络经济不仅对房地产技术的进步,房地产行业的分工细化和市场开拓起着积极地作用,而且对房地产相关知识的开放共享、房地产外在经济的增加以及房地产传统资源的置换效益也具有积极地意义。毫无疑问,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还是由房地产资源开发决定的,所以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重新整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最大程度上发掘网络经济的价值,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作者:张锦工作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住建局
第三篇:网络经济下立法的制度设计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
商品流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但因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全球化下现代科技和网络经济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不可避免地存有诸多问题:
(一)流通管理体制不畅
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在商品流通领域仍习惯于行政式思维和行政方式,商品流通管理体制不可避免地存有亟需改善之处:一是流通管理分散。我国流通管理的资源和手段比较分散,多个行政主管机关分工管理,共同享有商品流通领域的执法权,从而导致权限不清、分工模糊,极易造成交叉执法的问题。二是政府职能滞后。我国目前市场机制尚不成熟、政府职能滞后,这在商品流通领域也概莫能外。政府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而缺乏法治意识,市场中仍有条块分割、行业垄断等问题,缺乏国家统一市场整体意识和全局观。三是制度壁垒冗杂。我国商品流通管理方面留有诸多行政管理的痕迹,过多的行政审批、备案、检验等制度以及收费、摊派等流通成本,使得商品流通周期延长、成本提高,不仅影响了商品流通效率,也影响了商品流通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更影响了流通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信用体系不完善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也随之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保障。但因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信用机制不健全、法制不完善,我国商品流通领域信用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质量风险。网上的商品很多是无法进行实物体验的,且目前消费者得知的商品信息全由商家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不方便考证;二是网上支付与物权转移中的风险。消费者担心网上支付后,商家否认收到货款导致不发货,或者发的货与用户看到的货物不一样。同时,消费者对物流服务质量的不信任也较普遍;三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客户担心自己在网上注册的个人信息是否会被商家泄露给第三方。诸如此类的风险或潜在威胁影响着流通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流通交易存在安全隐患
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导入商品流通领域,在确保商品流通便捷的同时,亦引发了人们对商品流通安全的担忧。互联网环境下,商品流通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特别强调资金、信息、货物、商业秘密等方面的安全。但我国目前信息保护不力,网上交易安全缺乏有效保障,因而致使很多用户不愿意进行网上交易。这些安全隐患或问题需要从技术、管理和法律等多方面来予以解决和完善,其根本路径是加快商品流通领域法治化的制度设计。
我国商品流通立法的理念设计
我国商品流通立法,应立足基本国情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这一时代背景,确立保障商品流通顺畅、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理念,并将其蕴含于立法目标和基本原则之中。
(一)立法目标
就我国商品流通现状和互联网技术应用来说,商品流通立法的目标是,清除流通产业发展中的现实关卡、制度障碍,引进市场机制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流通环境,促进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1.清除流通中存在的各类障碍,确保商品流通顺畅。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市场运行过程中难免受到历史的或人为的因素干扰,而影响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效率,流通产业也不例外。我国流通产业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催生起来的且发展时间不长,实际运行中存有诸如地方封锁、行业分割、过度审批以及其他制度壁垒等现实障碍和矛盾,从而阻碍了商品的高效流通。因此,商品流通立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清除商品流通中的各类矛盾和障碍,确保商品流通顺畅。2.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在清除流通中各类障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流通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即商品流通中市场自身能处理的交由市场处理,政府只在市场难以或者不能处理时才进行干预,立足于维护流通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规范流通市场秩序,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从而无形中提高经营者效益和消费者利益。3.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在完善和维护流通产业中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政府亦须相应地转变职能,改变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而应更多地通过引导、规范和服务的方式鼓励和促进流通产业发展,即引导流通产业朝着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等方向高效发展,规范流通企业流通经营行为,为流通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健全的基础设施、制度标准等服务,保障流通市场有效供应、维护流通市场价格稳定,从而使得流通产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增进社会总福利。
(二)基本原则
网络经济背景下,我国商品流通立法旨在清除流通障碍、发挥流通市场机制作用、提高流通效率,因而其制定与实施须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坚持发挥市场作用与完善政府职能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经济环境下商品流通立法应秉承与时俱进的理念,充分尊重和利用市场机制,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则,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立法优化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在流通市场中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从而促使流通产业在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协同并用下,建立起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市场体系、优化流通市场机制作用。2.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流通产业在国家政策保护下得以发展,但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因而,亟需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不仅要继续推进流通产业对内改革,以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促进流通企业做强做大、确保流通产业稳定发展;同时,要推进对外开放,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促使流通企业走向国际,以外部力量推动国内流通企业、产业和管理机制的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3.坚持促进发展与加强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尽管我国流通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壮大,但仍有诸多不足和发展瓶颈,因而需要国家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流通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对流通产业的规划、促进、保障以及服务等措施应纳入法治范畴内,依法履行政府经济管理职能。4.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商品流通立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清除商品流通障碍、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因而,商品流通立法及其实施不仅要着力于我国当前流通中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要立足社会本位考虑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商品流通立法来说,既要紧密结合当前需要,努力减少流通环节和障碍、降低流通成本,又要注重长远发展,建立流通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
我国商品流通立法的制度架构
(一)商品流通立法的调整范围法律调整范围简单而言是指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因而商品流通立法的调整范围可以说是调整商品流通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根据流通环节、流通领域的不同,可以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对商品流通活动中存有的社会关系进行分析:从纵向来说,商品流通中可能涉及商品流通组织、商品渠道、商品市场秩序、流通管理、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环节和内容;从横向来看,商品流通则包括农产品流通、日用工业品流通、生产资料流通、商业服务业流通、再生资源流通以及信息服务等领域。商品流通立法正是要调整这纵横交错的商品流通活动中所发生的流通关系和流通管理关系。
(二)商品流通立法的管理机制国家通过立法对商品流通进行规范治理,实际是要求国家对流通市场、流通产业进行适度干预,既要防止把市场和产业管死,也要防止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流通产业的管理模式设置需要慎重考虑。国家通过立法进行规范的目的自然不是管理,管理仅是诸多干预方式中的一种,更多的是要通过管理激发现代互联网经济背景下流通市场的活力、提高效率,而达到这一目的,国家不能再自居于管理者的位置,更应在管理的同时,通过法律转变自身职能和形象,更多地导入促进和保障机制,提供诸如监管技术中立、媒介中立等服务功能。因此,商品流通立法应结合全球化下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管规范和检查标准等规范,从而通过增强事中监管、事后追责的方式维护流通市场有效运行、促进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三)商品流通立法的主要制度1.流通组织。由于流通产业所涉领域较为广泛,不仅涉及日常用品、服务业,更涉及农产品、应急救灾物资等;同时流通企业可能采取的一些流通方式如直销、连锁、特许经营等,若不加以规范或引导,容易对流通市场秩序造成危害,因而需要对特定流通组织、特定流通方式进行适度规范。2.流通活动。流通组织在法律框架范围内有权自由经营,但企业的自由活动在市场运行中往往又可能损害或威胁流通市场环境或市场机制的运行,因而需要国家通过立法要求流通企业在经营时不得扰乱正常的流通市场秩序。3.流通保障。针对我国流通市场机制不成熟、流通企业规模不大等现实情形,国家应将有关扶持和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规划、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法治化,从而在法治范畴内规范和保护流通产业的发展。4.流通监管。就我国流通产业现状,国家商品流通立法应在放宽准入门槛的基础上,加强流通监管并优化相关制度。即通过商品流通立法设置诸如市场监测、预警、调控、信用、标准等方面的监管措施,以维护流通市场秩序,确保流通市场正常运行。5.法律责任。这是确保通过上述制度的实施而实现商品流通立法宗旨的制度保证。责任追究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设置:一是针对流通企业违法行为而设置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二是就商品流通主管机关的渎职等违法行为而设置行政和刑事责任,以确保商品流通立法规范得以有效实施。
流通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商品流通立法应立足于商品流通现状,遵循流通市场客观规律,树立科学合理的立法理念,以求解决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商品流通问题。通过商品流通立法,加快流通创新,促使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商品流通有效结合,促进新型流通组织与经营方式的发展,形成与我国市场体制相适应的、具有更高流通效率的、内外贸一体化、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品流通体制。
本文作者:刘巍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第四篇:网络经济下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1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
(1)公共性。信息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而对公共产品来说,两个主要的判别标准,即非抗争性与非排他性。对前者来说,指的是给定的一定数量的信息资源之后,再额外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会使信息的生产和使用成本增加,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信息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边际成本均为零;对后者而言,非排他性指的是,当任何主体可以使用信息资源时,都不能阻止其他主体使用该资源。对信息资源消费而言,非抗争性是其天然属性,是无法改变的。对非排他性来说,因为信息载体的低成本实行,使得信息资源的复制成本极低,在扩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也正因为如此,信息资源与其他类型资源形成了一定的差别,需要借助市场机制和其他辅助机制才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2)稀缺性。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任何一种物品只有同时具备了价值和使用价值,人们才会去生产它、使用它[2]。而在人类社会的生产领域,任何一种物品的生产过程都应以该物品的稀缺性为前提,也就是说要全面体现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使之能够反映出物品本身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对信息资源来说,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稀缺性方面,只有这样,信息的价值才能表现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即便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规模极为巨大,但是并非所有信息都能够成为资源,只有那些稀缺性的资源才能为现代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撑。(3)体验性。信息具有消费性,信息资源也就具有了体验的属性。因此,从消费的角度讲,信息资源可以在对其进行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公共产品特性”。在这两个特性的作用下,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会持续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信息资源不但得到应用、其价值不断上升的原因。实际上,对信息资源的体验性消费,指的是消费者对面对信息产品时,需要对该资源的价值进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而只有顾客消费了信息产品,才能对其进行评价。如此一来,信息资源的体验性也就表现出来了。
2网络经济视域下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效率提升途径
2.1借助市场手段配置信息资源
在网络经济视域下,政府对信息资源的调节作用毕竟是十分有限的,需要借助市场手段对该资源进行全面的配置。比如通过税收和补贴,使信息的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在相关活动中产生的正外部性,用以弥补生产者的收益损失,或者借助信贷等措施,使信息生产企业能够实现兼并或者联合,在规模经济的推动下,提升信息的配置效率。
2.2借助法律手段配置信息资源
由于信息资源具有特殊属性,因此,为了实现网络经济视域下的配置与效率的提升,需要借助法律手段完成:(1)通过完善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扩大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保护范围至信息资源领域,通过明确信息产品的产权,使信息产品所有人的权益处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并以此保证各方利益,并使信息产品市场内的交易能够有效运行;(2)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到信息资源领域,尤其是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信息产品和网络经营环节,这样能够通过外来资本的冲击,使这一领域更加竞争性,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范围内满足社会对信息的需求;(3)制定、实施与网络经济与信息市场相关的反垄断法律和法规,依照网络经济下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征,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完善,尤其要对信息产业中存在的垄断行为加以约束,最大限度的保障、促进信息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使竞争更加有序[3]。2.3借助行政手段配置信息资源由于信息资源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行政努力,促使信息资源完成优化配置:(1)通过国家层面的信息产业规划的制定,对信息和网络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政府对信息的保护和激励效果,使社会对信息的诉求得到全面的满足;(2)在信息市场建立准入制度,通过对从事信息经营的主体的资格审查,规范该领域的经营秩序,同时,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也能够防止不具备规定资质能力的企业或者社会组织进入到这一市场,以此保证该领域的健康发展;(3)通过行政手段,管制信息的内容与形式,对有害、有碍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要禁止其在该领域内传播与流通,尤其要对那些违法活动与交易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全面消除信息产品的负的外部性,构建良好的网络经济秩序。
3网络经济视域下信息资源的整合途径
3.1纠正信息资源管理的错误倾向,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
在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首先需要转变现有观念,全面树立其为社会服务的、主体多元化的思想观念,纠正信息资源管理的错误倾向,完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的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能够提供何种服务、能够为哪一类人员服务的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借助多种方式,对信息管理过程进行综合性控制,以此保证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并实现最大效益;(2)强化信息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制定,尤其要强化信息资源的安全与隐私保护,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和社会化;(3)在社会组织内部构建均衡对称的信息流,以此保证相关的决策方案得以顺利的实施。
3.2深化对信息资源的理解能力,增强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
首先,对现代社会组织来说(当然主要涉及到企业),要全面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管理人才,通过多种途径使社会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为此,需要以我国实际为出发点,对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整合——知识结构的整合、知识范围的整合和知识层次的整合。比如,借助信息管理前沿领域的发展情况,对现有的信息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再教育;或者和高校、科研部门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适当的形式,为吸引、培养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做出充足的准备。此外,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在现代社会组织内部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其目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保存与管理现有的信息资源,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文作者:陈萍工作单位:平顶山市驻京办事处
第五篇:网络经济的财务问题
一、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优势分析
1.网络信息时代便于企业获取更加个性化的财务信息
传统财务报表只能按照一定的格式呈现,其内容也有较为硬性的规定,不能按照用户的需求单独设计,不能按照用户的独特需求产生相应的报表项目。网络实时财务报告能够按用户类别、权限及时有针对性地为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计算机网络具有交互功能,改变了以往财务只能被动接受财务信息的状况,使财务人员在获取信息上具有选择性、互动性。网络经济下的财务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并可及时对这些信息做进一步的处理。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网络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应用网上银行的功能实现了企业资金支付的快捷性与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资金的效率。企业通过联网的财务软件,对于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便于企业集团资金的控制与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缺失分析
1.网络经济时代尚未形成会计信息的约束监督机制
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在当前国内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程度来看,在互联网上企业财务信息披露失真的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大众对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约束和监督作用微乎其微,加之我国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以及职业道德观念比较薄弱,这样就造成了在互联网中很难形成一套对企业会计信息强有力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对于企业的自觉约束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定的网络影响力。
2.企业财务人员计算机网络知识技能不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客观上要求企业掌握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会计人员的数量增加,但是,客观现实是企业对于一部分年长的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以及其他网络配套服务技术的推广很不到位,这样就造成了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能参差不齐。企业一部分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能不能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企业急需提高这部分财务人员的基本计算机网络技能。
3.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使得企业的财务组织形式以及财务管理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给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的同时,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化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存储的计算机介质很容易遭受到来自互联网黑客的攻击,互联网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对企业进行敲诈和勒索的案件也时有发生,互联网环境下给企业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网络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缺失的解决对策
1.建立健全网络会计信息监督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互联网中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真实性的监督机制,对企业通过互联网上传到有关部分和在互联网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报表等财务数据的真实有效性进行核实,对于在互联网中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企业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为广大企业投资者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发展的会计信息监督机制。
2.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水平
企业要对财务人员定期地组织有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财务培训,使企业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不断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财务职业素质的要求。企业对于引进的高科技财务处理软件以及财务数据系统要定期地邀请软件公司有关人员对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以便企业财务人员及时掌握互联网财务技术,更好地胜任相关财务岗位的工作。
3.加强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立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要提高互联网环境下财务数据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企业财务数据系统要及时建立准入许可的登录机制以及准入口令的输入强制性,安装一定的放病毒软件,确保企业财务数据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中的安全性,不给互联网中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建立财务数据信息化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要积极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强大的信息化功能实现企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价的功能,确保企业财务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建立良好的计算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财务管理势在必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新型的财务策略和应对措施,但它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只有在概念上进行严格的界定,了解其发展的意义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积极的反思,才能对症下药,改善其不足,有效推进网络财务管理的实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作者:郑珠英工作单位:宁波报业印刷发展有限公司
第六篇:网络经济的消费者需求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网站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海量的商品信息,然而,由于对海量信息处理的认知约束,消费者在信息过载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寻找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帮助消费者能够有效地找到满足其需求的商品,推荐服务开始广泛应用于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中,如淘宝、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其所需要的商品,提高购物效率[1]。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网站能够向消费者提供越来越多种类的商品,尤其是高科技商品。由于高科技商品的参数解释比较专业,因此,消费者在选在商品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借助专业知识,以便辅助其对商品进行认识,从而帮助消费者作出正确的购物决策。如果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缺乏对商品参数及其效用等知识的了解,消费者将无法对商品质量作出判断,也无法作出正确的购买决策。虽然目前各大电子商务网站都为消费者提供了推荐服务,但是目前的推荐服务主要以商品推荐为主,并不能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相关知识的推荐。另外,消费者目前普遍存在着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尤其是价位较高的高科技商品。那么,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是否会存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问题?如果存在,是否愿意接受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知识推荐服务呢?如果愿意接受,那么不同性别、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上是否存在差异?主要有哪些差异?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未来的知识推荐服务。本文首先对现有推荐服务的内涵及类型进行了总结;其次对主要的推荐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以便了解目前的推荐服务对消费者购物决策过程的影响及作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推荐服务概念,并通过在线调研对消费者的知识推荐服务需求及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未来的知识推荐服务构建提出了建议。
二、现有推荐服务内涵与类别
(一)推荐服务内涵
在电子商务网站中,由于消费者需要从海量的商品信息中寻找出满足其需求的商品,因此,为了减轻消费者的信息过载压力,提高其商品查找效率,电子商务网站或明或暗地向消费者介绍相应商品,这种服务即推荐服务。一般来说,推荐服务可以向消费者推荐热卖、打折、品牌等商品,从而吸引消费者关注并购买所推荐的商品。实际电子商务网站中推荐服务是通过推荐信息系统实现的,推荐信息系统根据消费者的历史浏览和购买记录,分析出消费者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种类。当消费者再次浏览电子商务网站时,推荐信息系统便会根据分析结果,有选择性地向消费者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商品,类似于消费者的一个“虚拟购物顾问”[2]。
(二)电子商务网站推荐服务分类
本文根据消费者购物前后将推荐服务分为事前推荐和事后推荐两种类型。1.事前推荐。所谓事前推荐就是消费者在浏览电子商务网站时,看到网站所提供的通用推荐内容,如“新品推荐”、“热销推荐”等,这类推荐出现在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之前,主要对消费者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根据商品推荐源的不同[3],本文又将事前推荐划分为“广告推荐”“、其他消费者推荐”“、分类重点推荐”和“个性化推荐”这4类推荐服务,如表1所示,考虑到网站不同页面推荐内容略有差异,而消费者在作购买决策前大多数会进入网站首页、商品分类页和具体商品信息页,因此本文分别对以上三类网页的推荐服务类型进行总结。表1事前推荐服务类型2.事后推荐。所谓事后推荐是指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后,电子商务网站为了刺激消费者持续购买,对消费者进行的专门推荐,以个性化推荐为主,包括“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也同时购买了”,“购买此商品的消费者还浏览了”等,也可理解为其他消费者推荐。事后推荐所应用的技术比较成熟,应用也比较广泛。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事前推荐主要起到一个引导消费者的作用,从而帮助消费者快速并有效地找到所需商品,辅助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在这过程中消费者是否采纳网站提供的商品推荐,直接关系到消费者最后购买决策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效果及盈利。事后推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消费者发现潜在兴趣,但是由于购物已完成,继续使用推荐取决于是否提起促使消费者发现了兴趣点,目前来看大多涉及重复内容,使用行为就会减少,因此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更不会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三)电子商务网站主要的推荐服务内容分析
本文对比较常见的且电子商务网站比较重视的几个推荐服务类型进行详细分析,以便提炼出现有推荐服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空间。1.广告推荐。广告推荐能够满足用户查找打折、热门、新上市商品的需求,对于绝大多企业来说,广告推荐是它们极其重要的一种营销手段。2.其他用户推荐。其他用户推荐则是向消费者推荐其他用户所购买的相关商品,以便供消费者参考,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推荐形式:①销售排行榜:该类推荐形式则是依据销量对商品进行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商品受消费者的喜好和认可程度;②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还购买了、浏览该商品的消费者还浏览/购买了:该类推荐方式主要依据消费者购物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推荐,以此来表明大部分消费者的一种购物倾向,以此来暗示消费者也应该按照这种商品关联性去购买。3.分类重点与参数组合推荐。分类重点推荐主要依据该类目下的商品销售量、新品上市、商品活动等来进行推荐,一般来说都会以一些热门主题词表现。参数组合推荐就是网站从消费者可能会关注的商品参数出发,分段向消费者提供各参数值,以便向消费者提供各参数组合下的商品。4.个性化推荐。以上几种方式的推荐服务主要是通用推荐,即向不同的消费者推荐同样的商品,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为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商品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在商品外表上,男性与女性消费者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不同购物需求,个性化推荐服务应运而生,这类推荐服务相对于通用推荐来说,推荐商品的个性化程度较高,能够很好地匹配消费者的基本需求,目前个性化推荐服务也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电子商务网站中,如“根据浏览记录推荐给我商品”“、个性化推荐”“、猜你喜欢”等。基于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各大电子商务网站所提供的推荐服务主要以通用推荐为主,而且是以商品推荐为主,并没有涉及商品相关知识的推荐。然而,就目前现状来说,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现象,尤其是高科技商品,他们希望在其购物过程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商品相关知识,以便辅助其作出正确的购物决策。因此他们应该会希望网站能够提供与商品购买知识相关的推荐服务,以此提高购物决策效率。
三、知识推荐服务内涵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在线知识推荐服务的构想,即在原来以商品推荐为主的基础上,是否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商品的相关知识推荐服务?如商品参数解释等,甚至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品相关知识推荐等,以此真正减轻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决策中的商品认知负荷。因此,本文将知识推荐服务定义为:在商品推荐基础上,为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对商品相关知识的需求而提供的带有不同加工级别的商品知识推荐服务。知识推荐服务主要有两个层面的知识推荐,一是关于商品的原始知识,主要指商品参数的解释,这是消费者在对商品质量进行对比和分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尤其对于高科技商品;二是对商品原始知识进行加工后的辅助决策知识,主要指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的一定价位下的商品关键性参数及其效用解释、一定价位下的商品性价比以及购买建议等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与组合,由此减轻消费者在商品选择决策过程中的认知负荷。四、消费者对在线知识推荐服务接受的可能需求与意愿分析本文针对不同认知需求、性别的消费者,进行了在线问卷调研,以此来分析他们未来的知识推荐服务是否愿意接受,从而为未来的知识推荐服务建设提供对策和建议。本文借助于问卷星这一网络调研平台展开,共进行了3天,一共收集了195份有效问卷,其中女性被试96人,男性被试99人。
(一)消费者在线购物决策过程中对商品相关知识的需求分析
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是否存在对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的情况?这种情况是否在高科技商品领域比较突出?如果对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消费者会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这些知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得出了以下有意义的结论,具体如下:1.消费者在线购物决策中普遍存在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的情况,尤其是高科技商品。通过调研,本文发现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都会存在对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的情况,尤其是高科技商品,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图1消费者商品知识不足的商品类别分布(以195位被试为分析基数)基于图1可知,针对绝大部分的商品,消费者在其购物过程中都会存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尤其是数码电子这类高科技商品。高科技商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商品相关知识也比较专一,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更需要商品相关知识的辅助决策。2.消费者在线购物决策中主要借助于专业网站查找商品相关知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如果对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会采取哪些措施去解决?通过调研,本文发现,绝大部分消费者会搜索相关的专业网站,然后基于该类网站去收集商品的相关知识,从而辅助消费者做出正确的商品购买决策,具体调研情况如图2所示:图2消费者在线购物决策过程中获取商品相关知识途径分布基于图2可知,消费者在碰到对商品相关知识不了解的情况,都会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途径,以寻找相关专业网站和询问身边朋友为主,以便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商品购买决策,只有较少部分的消费者会选择盲目或者放弃购买。由此可见,电子商务网站在消费者在线购物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是很有必要的。
(二)消费者在线购物决策中接受商品相关知识意愿分析
不同性别、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面对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这类推荐服务呢?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调研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由此为知识推荐服务的构建提供依据,具体分析如下:1.认知需求对消费者接受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的意愿分析。认知需求是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了解的内在动力[4],一般有两种类型:认知需求水平高和认知需求水平低。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在面对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会积极地寻找相关专业知识,因此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可能会比较愿意去对商品相关知识进行收集、认知和学习,以便能够对商品进行更好地认识,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商品购物决策。相对于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低的消费者在面对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不太愿意去积极地寻找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调研,本文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都比较愿意去对商品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如图3所示。由此可见,消费者在购买高科技商品过程中,比较注重对商品相关知识的了解,这可能是因为高科技商品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消费者需要多方面去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以便决定是否购买。图3消费者是否喜欢琢磨商品参数等知识分布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对商品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根据消费者对问题“消费者是否喜欢琢磨商品参数”的回答,对消费者的认知需求水平进行了分类。如果被试选择“喜欢”,被认为认知需求水平高,反之则被认为认知需求水平低。最终,在此次调研的被试中,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有61人,认知需求水平低的消费者有134人。本文对这两类消费者接受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的意愿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结论如下:(1)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都会寻求外部帮助通过分析可知,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都会积极地寻求外部的帮助,如寻找相关专业网站、询问身边朋友等,如表2所示。基于表2可知,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遇到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都会积极地去寻找相关专业网站,以此了解商品的相关参数知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商品购物决策。但通过两类消费者的对比分析可知,相对于认知需求水平低的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不会进行盲目购买。(2)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都愿意接受以商品相关知识为主的推荐服务通过分析可知,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下,都比较愿意接受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如表3所示。基于表3可知,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愿意接受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以商品相关知识为主的知识推荐服务。(3)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知识推荐服务的内容接受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意愿本文通过SPSS软件对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推荐服务内容接受上的差异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是否接受现成的商品建议”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如表4所示。两类消费者在该选项上的均值如表5所示。基于表4和表5可知,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在“是否接受现成的商品建议”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认知需求水平低的消费者愿意接受这一加工级别的知识推荐,因为这一级别的知识认知负荷最少。基于前文分析可知,在是否需要电子商务网站直接推荐商品服务上,不同认知需求水平的消费者之间有显著差异。认知需求水平高的消费者比较偏向于商品相关知识的推荐,而认知需求水平低的消费者则比较更愿意接受直接推荐商品的形式。
(三)性别对消费者接受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的意愿分析
熊素红等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如果消费者处于冲动型购买过程中,不会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仔细的对比和分析,会在短时间内作出相应的购买决策[5],由此可见,处于冲动型购买的消费者不会对商品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另外,通过先前学者研究可知,相对于男性消费者来说,女性消费者更偏好于冲动性购买。Dittmarctal在其研究中表明冲动性购买行为的确会受到性别的影响,一般来说女性消费者比较容易进行冲动性购买,因为女性比较偏向于感性,而男性则比较偏向于理智[6]。李亚林[7]、朱莉莉[8]等人在其研究中,也指出相对于男性消费者来说,女性消费者更容易进行冲动性购买。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相对于男性消费者来说,女性消费者不愿意付出努力和时间,对商品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文的调研分析结果也非常有力的支持了这一假设,具体如表6所示。基于表6可知,对于给出某价位上的商品关键性参数以及性价比等分析数据、给出商品的通用关键性参数及其效用解释、给出全部商品参数解释的知识推荐服务需求上,男性消费者要明显要高于女性消费者。也就是说,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相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男性消费者更愿意对给出的商品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女性消费者比较偏好于直接推荐商品这种形式。由此可见,未来知识推荐服务中,按性别进行分组推荐是非常有必要的。五、知识推荐服务内容构建建议通过调研及分析可知,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普遍存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现象,对电子商务网站提供的知识推荐服务有需求,但不同认知需求水平、性别的消费者在推荐内容上存在差异。本文对于知识推荐服务内容的构建建议主要有以下两点,具体如下:绝大多数消费者愿意对商品参数等相关知识进行认知和学习,以便辅助其对商品进行认识并作出正确的购物决策,由此说明绝大部分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并不排斥认知负荷高的商品相关知识推荐。不同认知需求水平、性别的消费者对知识推荐服务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未来的知识推荐服务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分组推荐,由此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要求,提高推荐的精准性。
本文对现有推荐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基于分析可知目前的推荐服务主要以商品推荐为主,并没有涉及商品相关知识,而消费者在电子商务网站购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通过调研,本文发现消费者在高科技商品领域尤其存在商品相关知识不足的情况,需要电子商务网站为消费者提供以知识为主的推荐服务。另外,不同认知需求水平、性别的消费者在商品相关知识推荐服务接受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接下来本文将考虑更多的消费者特征,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商品相关知识的需求。
本文作者:许应楠工作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网络经济下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
一、信息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
目前,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影响仍然存在。同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已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撑,信息网络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人们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研究很多。概念的清楚界定是理论分析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后,提出信息网络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概念如下:1.信息网络经济。信息网络经济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基于信息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支撑信息网络经济的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二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所产生的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电子商务、网络金融、商品制造的信息化、各种生活性服务活动以及生产性服务活动的信息化。信息网络经济以信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技为支撑。信息网络经济是一种新经济形态。2.虚拟经济。目前主要有两个英文词在我国被译为“虚拟经济”,但其含义完全不同。一是Fictitiouseconomy,指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二是Virtualeconomy,特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信息网络经济中内容的一个部分。Virtual是指计算机模拟仿真的虚拟,在国际上有网络虚拟世界(VirtualWorld)和网络虚拟人生(VirtualLife或SecondLife)的提法。此后文中所讨论的虚拟经济均指Fictitiouseconomy所对应的虚拟经济概念。马克思《资本论》英文本中有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的提法。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从学术上说,是用所有权证去交易的活动。我们将虚拟经济定义为不仅包括以金融平台为依托的交易活动,如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也包括在非金融平台上进行交易的,以价值增值为目的的虚拟资本交换活动,如投机性房产等。虚拟经济的内涵决定了其主要特征有高风险性、不稳定性、高投机性和高流动性。对虚拟经济的理解有三个关键点:一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载体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的显著特点是以资本化定价为基础,心理预期决定虚拟资本的价格水平。这个特征使其明显区别于以成本和技术为定价基础的实物资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认为虚拟资本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包括股票、债券和衍生品,而且还包括用于投机的房地产、古董、大豆等。实际研究中,由于统计困难,仅以股票、债券和衍生品为代表进行实证分析。二是虚拟经济的价值增值过程仅仅通过交换环节实现,它仅是一种交换活动,与实际生产过程相脱离,而实体经济必须经过生产环节去实现价值增值。三是虚拟经济指的是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而非某一具体行业。以金融业为例,金融业本身既不能说它是虚拟经济,也不能说它是实体经济,而要看它所从事经济活动的性质。3.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概念较为统一: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和服务,如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还包括精神生产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如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在对三者概念界定后,可以发现三者之间是有明确的区别的,但是也有一定的联系。信息网络经济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工业经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是实体经济,但也通过股份化和上市等行为,进入到虚拟经济领域,还包括了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所支撑的Virtualeconomy的部分。而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它既可以存在于传统经济中,又可以存在于信息网络经济中。信息网络经济是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技术既可以服务实体经济,也可以服务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信息网络技术对它们的作用也有不同。现有一些观点将信息网络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是完全错误的。这种误解的产生,有语言翻译问题而导致的概念混淆,也还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从信息网络经济的物理形态和交易空间来看,它是在网络上的,是在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空间的;二是信息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股票指数暴涨、暴跌等经济现象。信息网络技术在虚拟经济中的应用产生了新的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产生了新的实体经济,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网络经济。在信息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研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十分重要。.
二、现状分析和作用机理
(一)现状分析
1.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现状信息网络经济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截止2013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5.8%,虽然同北美地区78.3%、欧洲地区58.3%
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同比增长29.9%,增速约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4倍;电子商务刺激消费的作用明显,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42.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851亿元,较2012年的13,205亿的同比增长42.8%,网络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比重达到8.04%;网络金融发展迅猛,2013年已监测到的中国电子商务投融资事件共有165起,其中风险投资152起,总额逾26.3亿美元、2.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现状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虚拟经济,发展异常迅猛。近二十年来,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不协调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点可从虚拟经济规模和实体经济规模的比例变动关系中看出。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全球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规模从1990年的1.42倍增加到了2007年的14.6倍,之后有所回落,到2011年为12.2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均衡态势十分明显(主要是场外金融衍生品的迅速发展)。我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规模在2000年时为0.9倍,2006年之前发展相当缓慢,2008年达到了3.5倍,近几年虚拟经济快速增长,2011年达到了8.04倍。我国虚拟经济内部发展不平衡,债券和场外金融衍生品发展规模较小,而商品期货、股票市场发展速度相对较快。通过对我国1994-2011年虚拟经济增长率和实体经济增长率的比较发现,我国虚拟经济的波动要远远大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呈明显背离(见图3)。通过对我国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指标的分析,发现: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信息网络化综合指数从2001年的1.45上升到了2011年的24.12,增长了17倍。其中: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从2001年的0.96到2011年的31.6,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相比更高,从2001年的2.09到2011年的47.62。
(二)作用机理
信息网络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水平取决于分工交易所带来的好处和由于分工而产生的交易成本之间的均衡。分工出现之后,专业化水平提高,加速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改进,使生产率进一步增加。但分工深化会增加交易成本,如果生产力的进步和财富的积累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那么,分工水平会进一步增加,而交易技术、交易方式和制度安排是影响交易成本的主要因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分工加速,同时还降低r信息成本(包括时空成本和由于减少交易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信息搜寻成本),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一种交易成本不断下降、分工不断深化的发展态势。
(三)信息网络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在对国内外相关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设置了我国信息网络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由3层5大类14小类构成。分别为:第一层次(目标层)表示信息网络经济总体水平。第二层次(基础层)由构成网络经济水平的五大类组成,五大类指标分别描述了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应用、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和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第三层次(指标层)是五大类指标中的具体指标,其中,国家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分为教育投入/GDP、R&D投入/GDP、人均GDP三个细分指标;网络基础设施分为信息产业增加值/GDP、信息产业对GDP贡献率、信息产业投资/总投资、信息产业就业/总就业四个细分指标;网络应用分为网络普及率、万人计算机拥有量、电子商务交易额/GDP三个细分指标;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分为网络零售额/社会零售总额、网络经济市场规模/GDP两个细分指标;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分为网络证券交易额/证券交易总规模、网络金融衍生品交易额/衍生品交易总规模两个细分指标。将信息网络经济指标分为横向指标和纵向指标。纵向指标以我国2000年作为基年进行纵向对比,横向指标以美国作为基准进行横向比较。研究结果如下:我国信息网络化综合纵向指数从2001年的1.45上升到了2011年的24.12,增长了17倍,表明我国信息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从2001年的0.96到2011年的31.6,虚拟经济网络化程度相比更高,从2001年的2.09到2011年的47.62。同美国相比,我国信息网络经济横向指数约为美国的40%左右,近几年同美国网络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从2004年的0.63降到了2011年的0.34。通过对信息网络经济下实体经济发展指数和虚拟经济发展指数的构建,可以发现,虚拟经济的网络化程度要远远大于实体经济网络化程度,从实证角度说明了信息技术在虚拟经济的传播和扩散程度要远远大于实体经济,因此,信息网络技术所服务的经济类型不同,其作用也十分不同,在制定政策时,更应区别对待。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网络技术加大了虚拟资本的交易风险实体经济的过程完整(生产,流通,交易等),信息网络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信息网络技术在虚拟经济中应用也能降低虚拟经济的交易成本(虚拟经济只有一个交易过程)、拓展虚拟经济服务范围、优化虚拟资本配置;而且信息网络技术可使虚拟经济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仅仅通过数字转换就能使资本快速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为虚拟经济的投机提供更大可能。目前全球网络上高速流动的巨额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是高度投机的资本,没有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虚拟经济规模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飞速增长。可以说,信息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2.与信息网络经济配套的相关政策仍不健全现行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各项政策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网络经济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传统贸易方式交易数量减少,现行税基受到侵蚀,税务部门的征管及其信息化建设仍跟不上电子商务的进展,造成了网上贸易的税收流失十分严重。信息网络经济环境下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相关税收、产业扶持和监管政策需待完善。3.虚拟经济网络交易法规制度不完备虚拟资本网络交易信息量巨大,具有全天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虚拟经济网络交易相关法律法规需完善,如网络证券交易法律建设、虚拟经济网络监管和预警制度建设等。如果虚拟资本网络交易信息不能有效及时的收集、保存、评估、监测和识别,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加大虚拟经济系统风险。
四、政策思考
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后,最终的落脚点是要提出政策建议。那么政策制定的切入点应是什么?经研究认为:马克思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可以很好的解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从背离到均衡的过程。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工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7%左右,而房地产、金融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则都在30%左右。虚拟经济的高额回报,导致资源大规模地从实体经济抽离进入虚拟经济,其结果是虚拟经济中的资源严重供过于求,而实体经济的资源供不应求,最终,经济规律将强行体现作用,新的平衡将以巨大破坏得到恢复,国际金融危机便是很好例子。因此,只有当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投资回报率趋于大致均衡,市场功能发挥完善时,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才能实现均衡发展。因此,在信息网络经济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提升和各项政策的实施与完善来合理分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行业间的资源和利润,将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点。第一,应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加大对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工业和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中的作用。关注和研究大数据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应用。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我国目前在互联网安全方面的设施相对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2012年,我国安全互联网服务器2仅为3个,而美国为1,501个,韩国为2,733个,德国为1,102个。3因此,应加大安全互联网服务器建设,在网上银行的各个关键位置布置入侵监控系统,对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定期检查和修补。第二,应着力改善信息网络时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打破金融垄断,积极推进金融体系市场化。金融的垄断使得虚拟经济利润不断膨胀,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今后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打破金融垄断,建立以资本市场为核心、一体化市场为载体、混业经营为方式、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金融工程为技术的现代金融体制。着力提高金融信息化发展水平。强化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鼓励网络金融创新,如网络期权、网络投融资等,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网络金融创新环境。优化不同类型的企业融资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对于中小微企业,要加大对其间接融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以及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大企业,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投入力度,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它们做大做强。第三,建立健全与信息网络经济交易相关的各项财税政策制定实体经济网络交易相关财税政策。抓紧研究网络商务征税策略,支持网络交易这种新型商业贸易模式发展。加大对网络实体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中央及各级财政加大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电子商务科研创新、模式创新、产学研成果转化、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融资等提供支持。营造有利于虚拟经济网络交易发展的财税环境。当虚拟经济发展不足时,适当降低虚拟经济交易费用;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时,通过国际协商合作的方式征收虚拟经济交易税,如资本利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以抑制投机,使得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合理水平内均衡发展。第四,应制定有利于虚拟经济发展的网络技术监控模式和预警机制加强网上虚拟经济业务标准的国际协调,建立监管协调架构。在此架构下,对各种虚拟资本协调监管。加快虚拟经济网络交易预警机制和相关法律建设。加快对国际资本市场准入、网络安全等法律责任和相关金融保护措施的立法步伐,尤其是要清晰界定电子货币支付交易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为虚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
本文作者:周子学工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上一篇: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启示(共4篇)
- 下一篇:安全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共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