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时间:2022-12-25 10:38:38
导语:低碳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低碳物流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低碳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低碳物流发展相关技术设备比较落后,缺乏相关约束与激励机制等问题。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低碳物流发展相对成熟,其积累的先进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应采取严格的强制措施、出台有力的鼓励政策、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与运用、合理使用低碳物流设备等,推动中国低碳物流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物流业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能源消耗为例,2017年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为44亿吨标准煤,仅物流行业相关运输、仓储等环节的能源消耗就达到3.6亿吨,占比达到8%以上,如果将物流企业内部能源消耗和流通领域其他数据计算在内,占比在10%以上。在对中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物流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低碳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低碳物流体系建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一、中国低碳物流的发展现状
(一)低碳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物流业始终处于高速发展中,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尤其是与低碳物流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目前中国与物流发展有关的法规主要有3种,一是专门的物流规章制度,如国务院印发的促进物流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意见;二是行业法规及政策,如关于交通运输业、高端服务业、货运、仓储、快递等行业的法规及政策;三是各类发展规划,如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规划。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严重制约着中国低碳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二)低碳物流发展相关技术设备比较落后。低碳物流是在现代物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对物流技术的要求更高。当前,中国受物流行业技术水平不高的影响,低碳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都比较低。物流行业涉及部门众多,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问题,较大程度上阻碍了低碳物流技术的推广。无论是在交通运输环节还是仓储配送环节,企业高碳排放问题均十分突出。因此,中国物流行业属于高碳行业,必须加大低碳物流相关技术的研发与运用力度,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碳排放量。(三)缺乏相关约束与激励机制。从约束机制来看,基于低碳物流的运作成本更高,许多物流企业缺乏主动实现低碳化的动力。[2]一些物流企业仍然使用国二、国三运输车辆,对此,政府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松懈、处罚不严。从激励机制来看,对企业主动开展低碳化业务流程改造等,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建立奖励机制;在对物流企业资质认证方面,没有建立低碳物流资格认证体系等。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缺失,极大程度制约了低碳物流在中国的发展。(四)缺乏低碳物流经营理念和专业人才。一方面,当前国内物流企业发展尚停留在低成本、抢市场阶段,管理者对低碳物流经营理念认知有限。特别是低碳物流发展需要以牺牲企业部分经济利益为条件,致使一些物流企业经营者对发展低碳物流顾虑重重。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物流业尤其是低碳物流专业人才非常少。国内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在低碳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上仍属空白,相应人才培养严重缺失。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虽然通过引进人才解决了一部分需求,但能够兼顾国内外市场的复合型和专业型人才非常稀缺,制约了中国低碳物流的快速发展。[3]
二、发达国家低碳物流发展情况
(一)美国。近些年来,美国政府及其各州政府制定了诸多与低碳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进行了规范。2005年美国政府颁布了《能源政策法》,不仅为低碳物流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更为其提供了近百亿美元的技术支持。《清洁能源法》进一步加大了这种扶持力度,如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提供更大规模财政税收激励等。美国低碳物流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作支撑。从公路到铁路到航空,从内陆水运到海运,美国建立了全球最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夯实了其低碳物流发展的基础。二是注重使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专业运输设备。如美国公路物流十分注重专业车辆,低碳物流企业大多使用IMS、WMS、GPS跟踪及自动仓储系统,切实保证了高效率和低耗能。三是重视回收物流系统构建。如其构建的电子垃圾回收系统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4]四是注重低碳物流人才培养。构建了包括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在内的培育体系,许多高校开设了低碳物流专业课程,为物流企业提供低碳物流发展专业人才。(二)日本。日本是全球发展低碳物流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就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和防止公害的法律法规,如《大气污染防治法》(1968年)、《公害纠纷处理法》(1970年)、《自然环境保护法》(1972年)、《城市绿化法》(1973年)、《关于公害损害健康补偿法》(1973年)。1992年颁布了《汽车二氧化氮限制法》,2001年颁布了《新综合物流实施大纲》,构建了比较完整的低碳物流制度体系。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再次推行物流模式转换的战略,主要是用更低碳排放的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来取代传统的公路运输。日本物流企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大力发展共同配送,以降低运输途中的空载率和减少物流碳排放。[5]与此同时,日本的物流企业非常重视低碳物流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如日本物流企业根据其国土狭小的特点,开发了多层立体仓储库,完全由机器人完成从入库到出库的全流程操作,具有极高的物流装卸、配送效率,还不易发生货物损坏。(三)欧盟。时至今日,欧盟仍然是全球环保最为严格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欧盟低碳物流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欧洲货代组织(FFE)成员中包括当今世界9家最大的货代企业和物流企业,9家企业合起来共拥有15.5万雇员,每年货物运输量2亿吨,每年营业额高达300亿欧元。该组织围绕物流运输、装卸、配送等各个环节,制定了详细的企业运作标准,并鼓励企业将低碳技术运用于物流设施规划与建设中。需特别指出的是,欧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碳排放最高的公路运输发展地区,极大地契合了低碳物流发展需求。在提高物流效率、减少排放方面,欧盟物流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着力发展综合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以资源整合方式来提高物流效率。以德国的敦豪全球速递为例,其在美国的物流网络就是与美国邮政合作完成的,实现了不同物流资源的重新组合,确保了物流配送中的满载率。[6]
三、中国发展低碳物流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措施。由于低碳物流涉及部门众多,且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应坚持先制定规则再推动发展的思路,由政府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措施,不断强化对低碳物流发展的引导。一是要结合当前物流发展规律及其发展需求,制定低碳物流发展所需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引导物流行业协会制定相应行业标准。通过制度规范,加快不符合低碳要求物流企业淘汰速度,提高符合低碳物流要求企业的市场竞争力。[7]二是完善低碳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不同运送模式、物流配送碳排放量等,实行市场化评价,引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如由各个地区经常性地对当地物流企业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对超过排放标准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三是完善市场规则。根据全行业碳排放水平,不断完善低碳物流评价指标。对重大污染物流企业予以曝光,警醒更多物流企业重视低碳排放。四是加强物流园区规划。政府应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同步规划物流园区,将分散的物流企业集中起来,并相应建立多体联运物流网络和物流配送集散中心,努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能耗及碳排放。(二)出台更加有力的鼓励性政策。一是加强对发达国家低碳物流发展成果的跟踪调研,积极开展企业间与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为物流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搭建平台、提供便利。二是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推广力度。结合环保大督查等活动的开展,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低碳物流宣传。重点是要加强物流高排放危害以及政府低碳物流领域优惠政策的宣传,提高民众对低碳物流的接受度,鼓励更多物流企业主动建设低碳物流体系。[8]三是建立更加规范的干预机制。如对那些减排力度大以及技术更加先进、成本更加低廉的低碳物流企业给予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建立低碳物流推广基金,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地区的低碳物流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等。(三)加快低碳技术的引进与运用。一是大力发展物流信息化。这是现代物流的特征,也是物流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保障,对低碳物流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物流企业要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及行业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物流数据互联互通与成果共享,为物流企业节能减排提供信息支持。二是优化物流配送路径,提高配送效率,减少运输排放。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对现有配送方案进行优化,规划时效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配送路径,使配送方案更加符合低碳物流运作需求。如可以通过开展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产品共同配送,不断提高运输工具使用效率;再比如,借助GPS、物联网等技术设备,实现物流配送全程监控,及时预知物流配送途中堵塞等情况,实现配送车辆行程路线合理化。三是使用绿色包装。低碳物流企业应推广使用重复包装材料,推广使用节能、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在发展正向物流的基础上,注重逆向物流发展,加强各类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四)合理使用低碳物流设备。物流设备的低碳化可以大大减少物流系统的能耗和排放。一是要积极引进新型动力设备。当前很多物流企业使用的运输车辆多为汽油车,但众所周知柴油车的动力要超过汽油车,其燃料消耗量只有汽油车的50%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比汽油车低35%。因此,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柴油车进行运输。同样的,在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不同运输工具中,同等质量的货物运输,轮船运输碳排放量最少,航空运输碳排放量最大,火车运输要优于汽车运输。因此,在一个完整的物流联合运输中,运输路径的优化应坚持以碳排放量最低为目标,能用水运的尽量不要用其他运输,当然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除外。二是要加强低碳物流设备的管理。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速度进行设备添置,不提前“囤货”,以免出现设备浪费。对于偶尔出现的物流设备不够用的情况,可以采取临时租赁方式予以解决。经常性地开展第三方合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联系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加强对现有物流设备的保养与检修,以确保其48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以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
【参考文献】
[1]王丽萍,邢路亮.美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8-10.
[2]杜方方.基于循环经济的低碳物流发展模式分析[J].广东蚕业,2018(2):53-54.
[3]张得志,贺润中,祝伟丽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多模式快递物流服务网络优化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6):1601-1608.
[4]李创,高震.我国制造业发展低碳物流之路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1):109-111.
[5]王丽萍.国外低碳物流的发展与政策启示[J].物流科技,2017(4):4-6.
[6]姚建凤.关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低碳化发展思路的探索[J].中国商论,2017(17):31-33.
[7]周媛媛.城区低碳物流配送的协作策略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9):182-183.
[8]都继萌,王艳丽.京津冀三地物流定位及低碳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7(28):26-27.
作者:董弋萱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 上一篇:产业聚集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下一篇:经济贸易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