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调查分析
时间:2022-01-22 03:19:30
导语:现代物流业发展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6年8月9日,南充市委提出了“155”发展战略,建设“成渝第二城”,培育“现代物流”千亿产业集群。南充社会物流总额:2020年650亿元,2025年1000亿元;税收:2020年13亿元,2025年20亿元;就业人数:2020年5万人,2025年8万人。“155”发展战略的提出,助推了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使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1、南充现代物流业的现状
2016年,紧紧围绕市委“155”发展战略,突出项目攻坚、企业培育、招大引强等工作重点,迎难奋进、砥砺前行,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南充市社会物流总额3270亿元,同比增长15.1%;物流业增加值预100亿元,同比增长17%;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5%,比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以下数据来源于调研(调研企业57家):从企业的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6家,占调研企业的10.5%;民营企业51家,占调研企业的89.5%。从区域看,目前南充现代物流园集中了6家大型快递企业(包括圆通、中通、申通、顺丰、百世、优速)、63家大型物流企业(包括四川南鑫物流集团、南充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川东北粮食物流中心、中国物流南充现代物流中心、友信龙国际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京东南充营运中心等),分别占南充市顺庆、高坪、嘉陵三区的90%、70%;中铁联运(四川)多式联运示范基地项目、中型物流中心(B型)正在建设中;其它县(市)相对少。从企业的规模看,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上只有12家,占调研企业的21.1%;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上有45家,占调研企业的78.9%。
2、南充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企业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现代物流观念落后、片面,亟待提高全面的认知。现代物流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虽然发展较快,但很多企业对现代物流的看法是落后、片面的。从调研来看,56.1%的企业把现代物流看成是单一的运输或仓储或快递,甚至认为现代物流就是货运、货代,没有把现代物流看成是集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相结合的有机整体,是“第三利润源”或“第四利润源”。由于企业对现代物流的认知是落后的、片面的,直接导致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相对缓慢、规模小、竞争力弱。2.2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2016年底,南充市货运企业1300余户,注册物流企业1000余户,物流营业收入1000万以上的企业15户,A级物流企业6户,“小、散、弱”特点十分突出。从企业的规模看,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上只有12家,占调研企业的21.1%;企业人数在100人以上有45家,占调研企业的78.9%。南充市物流企业的数量增长快,但大多数物流企业以运输、仓储、配送业务为主,经营水平不高,物流质量低,竞争力弱。2.3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在南充,规模化的大型的知名的物流龙头企业少,目前只有四川南鑫物流集团、南充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等少数几个,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只能提高简单的、技术含量不高的运输、仓储服务,很少提供物流信息、供应链管理、物流设计、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服务。即使在运输、仓储领域,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落后,缺乏现代化的运输、仓储设施设备,物流服务水平不高。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小物流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降低物流价格进行恶性竞争,使得南充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2.4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手段落后,实施艰难,根本无法发挥物流行业的竞争优势。目前,南充物流企业由于“小、散、弱”现象突出,没有建立一个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信息闭塞,各自为政,不能共享物流信息,造成南充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2.5物流专业人才短缺。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南充市委提出的“155”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人才。从调研看,南充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物流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只占调研人员的3.06%,具有物流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只占调研人员的10.2%;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员占35.01%(中小物流企业更低)。从调研看,90%的物流企业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专科学历层次。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南充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短板,不利于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3、南充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
3.1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主要措施是:一方面,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企业参与的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将南充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快递企业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物流行业资源的共享,降低物流成本。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农产品物流、跨境电商、货物跟踪查询等信息。另一方面,使物流企业合理使用最前沿的物流技术,如GPS、EDI、RFID等,实现南充物流企业之间信息共享与交流,实现互联互通,以此提高南充现代物流业的运作绩效和服务水平,促进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3.2大力培养、引进、培训物流专业人才。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物流专业人才的支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依托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的资源,加大物流管理专业招生的力度,培养更多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物流专业人才,满足南充现代物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二是从外部引进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当前,南充高层次物流人才的紧缺,应制定各种人才引进政策,鼓励各种类型的物流人才到南充的物流企业工作。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包括物流),主要是对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物流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现代物流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物流业,促进南充经济的发展。3.3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当前,南充物流市场同质化突出,物流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运营能力差,服务水平低,必须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第一,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将原有的运输、仓储、配送、快递等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加快企业转型,拓宽业务,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另第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物流支持政策,积极兑现招商引资优惠承诺,对传化公路港、南鑫国际等大型物流企业,征收的税收地方留存部分实行全额返还。主动关注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尤其针对物流业企业反映“营改增”后物流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向省上作了汇报。鼓励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南充市商务和粮食局南充市财政局关于2016年度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南商粮函〔2016〕174号)文件要求,全年安排落实财政补助资金320万元。第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中小物流企业把一些非核心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政府对划出的非核心业务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补偿。既可以提高它们的专业化水平,增强竞争力;也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做大做强现代化物流企业。3.4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加大物流园项目建设支持力度,积极协调用地指标、推进拆迁等工作,确保了总投资达6.2亿元的友信龙二期、南鑫国际钢材区、中国物流南充项目、粮油加工项目等顺利实施。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一期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28亿元,1#、2#仓库、综合楼正在进行装修工程。南泸高速公路、南充过境高速公路广南至南广段、巴南广、绵西和营达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川东北公路物流优势进一步提升;高坪机场航站楼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年客运吞吐量达60万、货运吞吐量达3000吨;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后续工程加快推进,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初步形成。努力争取省上项目支持,顺庆区城市共同配送、现代牧业农资农产品双向流通等项目纳入全省重点物流支持项目,获得财政专项补助资金340万元。3.5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没有物流标准化,可以说物流的现代化也可能不存在。重点完善基础类、服务类商贸物流标准,加快形成覆盖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分拣、配送等环节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现在,使用较多的是托盘标准化,托盘标准化要求制造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等产业的设备标准必须适时进行调整,保证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用户之间的货物顺利流通,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南充应以此为契机,鼓励企业广泛使用标准托盘,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可以根据南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地方性的物流标准,如南充城至城商务物流有限公司这方面做得好。3.6采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物流行业以及其它行业共同探讨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国家层面的政策:通过营改增等改革措施进一步减免企业税负、减少不必要公路收费点、加大乱收费清理等。南充市可以采取减免税收、地方税收返还、财政补助等措施。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推动南充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雯.“一带一路”战略下广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2]姜湄.哈尔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4.23
[3]扈婧.唐山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2017.03[4]南充市物流发展规划(2010-2020)
作者:蔡昭君 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 上一篇:蚕桑产业与粮食产业经济效益分析
- 下一篇:“东北物流城”发展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