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4篇

时间:2022-08-07 10:51:15

导语: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4篇

第一篇

1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现阶段,大约80%的水产品、90%的肉类以及大部分奶制品和果蔬都是在没有冷链的情况下进行销售和运输的,很多农产品也是在常温情况下进行运输,没有形成合理完善的运输冷链体系。依据美国十年前的发展水平,大概一亿人口的区域就应该最少配备600万吨容量的冷库。目前广东拥有大约一亿的常住人口,但是仅仅只有130万吨的冷库容量。缺少冷链物流专用设备,没有足够的特殊专业冷库,没有合理配套的专业装卸设备,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落后的基础设备。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十分迅速,并且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达到全省65%左右的冷库设施。

2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2.1依据生产加工企业为主发展的直销型模式

广州食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上是集冷藏存储、加工食品、鲜肉销售以及屠宰加工于一体的一种大型国有企业,注重建设依据分割肉类、屠宰牲畜、冷藏物流、销售配送以及精深加工肉品为主要的一体化紧密型生产链。企业合理使用一些老字号品牌,例如,孔旺记、香肠先生以及皇上皇等,依据老字号的市场、品牌以及客户的优势适当建立达到1.5万吨容量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冷冻库,避开了一些市场中间环节,例如市场批发等,不断向下游产业链延伸任务,建立一种终端自身产业销售系统。充分体现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式,适当的降低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物流效率,十分容易控制成本。同时,具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可以避免出现决策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生产风险,对于稳定生产具有一定意义,并且可以适当的平衡市场矛盾、提供充足的货源。但是具有配送费用高以及市场交易费用高的特点,需要生产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从而带动企业发展。

2.2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发展模式

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是一家具有500多个经营商户的公司,拥有十八万的蔬菜交易区域,每天可以达到1万m2的蔬菜交易量,占据广州整个蔬菜市场的70%,18万m2的水果交易区域,进出口水果总量可以达到全国的70%,具有1.5万吨的冷库容量,依据市场实际批发业务的冷链物流情况,建立以冷藏为主,并且能够同时经营蔬菜、水果、副食品以及食品的配送农产品服务。中间收购人员或者生产者把农产品适当的批发给批发商,批发商合理的把产品冷藏在冷库中,利用批发配送中心把产品运送到销售商,以便于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就是把批发商、生产者、运输商、零售商以及保鲜加工企业进行密切的联系,带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不确定的市场交易风险,增加交易农产品的有效途径,但还会存在流通效率低、交易环节多以及成本高等特点。

2.3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通过香港的太古冷藏仓库有限公司以及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合资建立的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就是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企业不会从事一些直接参与产品销售和生产的相关活动,仅仅只是完成零售商以及生产农产品者之间的流通,全面实现物流的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物流外包。上述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可以适当的增加零售商以及生产者的自身业务能力,有效的规避和降低市场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的自身优势,有效的增加企业盈利。此外,还能够充分发挥冷链物流的高效率、专业性以及大流通半径的特点,是广东省未来发展冷链物流产业的主要方向和模式。具有4.2万吨的冷库总容量,由五个独立库房构成,拥有三十三个装卸口以及温控封闭月台,利用最先进的管理冷链物流的软件,具有比较广泛的业务范围,包括冷冻肉制品、奶制品、速冻食品、巧克力、雪糕、红酒以及高、中端的进口冷冻水产品等的物流运输、冷冻储藏,可以给客户提供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并通过高水准的冷藏配送服务突击冷藏存储服务,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冷链物流发展方案。

3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路径设计

3.1设计流程

现阶段,农产品生产方式主要就是利用家家户户为基本单位建立小批量生产模式,想要农民直接参与到冷链物流中是十分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合理设计一种第三方冷链物流加工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就是把农民收集的农产品,适当的进行一定初步加工,然后分配到相关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手中。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大大简化了农产品的供应链,与之前的流通方式不一样,合理利用零售商、批发商以及各分级销售商,不但降低了产品的质量,也增加了产品的流通时间,而且每级销售商都想要得到一定的利益,也会适当的增加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以及农民的利益。合理的建立第三方配送公司,可以有效的降低供应的层级,把部分利益适当分配给农民和消费者,全面达到三全齐美的目的。在配送中心适当初步粗加工农产品,例如蔬菜进行一定的洗摘等,保证销售者在获得产品之后可以进行直接使用,不需要另外处理。零售商不仅可以直接进行销售,也可以经过二次加工以后进行销售,给消费者带来很大便利。

3.2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规划的步骤

建立农产品网络冷链物流,第一,应该依据以节约成本为基本原则,建立符合冷链物流发展的网络渠道。第二,依据能够快速流通的基本原则,合理的来确定配置冷链物流的方式以及类型。第三,依据安全物流为基本原则,建立冷链物流网络,确定物流渠道。第四,利用优化系统的基本原则,依据最小成本建立网络物流为基本目的,以安全流通与快速流通为准则,从而全面达到优化冷链物流网络的目的。

3.3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分析

3.3.1产地到预冷站

应该及时冷藏采摘以后的农产品,不但可以提高存储农产品的时间,也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例如,在常温下进行收割的花椰菜,仅仅只能保存两天,但是经过冷却的花椰菜就可以保存长达42天。一般情况下,我国农产品都是具有产户分散、产区集中的特点,需要建立一定的农产品区域。培训产区农民,指导正确的收割方式和标准。在收割蔬菜以后,利用最快的速度来冷藏产品,进行一定的预冷处理,在经过预冷处理以后,利用冷藏车把产品运送到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3.3.2预冷站到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当产品运输到冷链配送加工中心以后,对产品进行集中包装和加工。在对产品进行加工配送的时候,应该分级挑选产品,对于不同级别产品利用不同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的时候适当的使用先进技术,保证产品能够完全满足国际规范和标准,提高产品加工的质量,充分符合产品存储以及分析的相关要求。在设计冷链加工配送中心的过程中,依据实际产区情况以及规划状态来进行加工,适当引进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加工工艺以及设备,在完成加工之后,及时的运送到消费者和零售商手中,科学的测定产品的组成,保证产品具有合格的质量。

3.3.3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到消费者以及零售商

在配送到消费者和零售商的时候,需要确保运输产品的实际条件,保证可以安全的运送到消费者和零售商的手中。零售商实际上就是农产品专卖店、农贸市场以及产超市等,合理的控制最终销售环节,利用一定的冷链存储设备,保障最后销售环节可以符合相关标准。当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上的时候,需要能够依据实际产品需求和环境来简单方便的处理食材。对于一些比较大的消费者,例如酒店、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可以按区域进行划分,规范订货时间,保证可以直接进行运输,缩短运输流程,降低成本。

3.3.4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分析

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流管理都不能缺少信息技术的支持。冷链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需要一定的物流管理技术系统的支持,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才可以实时的反馈商品信息,达到实时监控商品运输和存储的目的,从而确保送到消费者手中产品的质量,保证冷链物流的增值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此外,还可以合理的控制运输,进一步保证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利用冷链物流销售以及加工机制,在零售商销售的时候,合理的利用管理信息系统、销售时点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以及电子订货系统,以便于可以保证加工配送中心能够及时的得到市场信息,适当的汇总各种市场信息,对于农民生产农产品具有一定指导作用,避免出产产品被市场淘汰的命运。此外,因为传统的市场信息具有一定不对称性,导致消费者很少了解产品的安全信息,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来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产品的安全和质量,还可以充分的使用现代的射频技术来进行分析,可以分析产品在需求方面的需要。因为农产品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除了受到节日的冲击,日常不会具有太大的需求量。在最开始建立的时候,可以依据实际人口数量进行合理的抽样调查来确定人均消费品类、总的消费量、总的消费品类以及人均消费量,对于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在出现市场波动的时候,相关政府应该及时信息,让人们了解为什么降价、为什么涨价,从而合理预测发展趋势,使其不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从而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保证整体系统都能达到信息共享,利用实际市场需求来指导农产品的生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食品的安全,让生产有依据,消费者有保障。

4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机遇和需求

4.1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所需要的冷链物流发展

广东省是处于亚热带区域的,具有丰富的水产品以及亚热带水果,拥有很大量的跨省贸易以及生鲜农产品,其中第一销量金额的是花卉销售、第二是水产品产量、第三是糖料和水果产量、其次是肉类产量和蔬菜产量。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发展速度,是广东省农产品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水平,可以适当的提高农产品的优势和竞争力。

4.2不断增加的居民消费水平对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使得广东省人均收支逐渐开始增加,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农产品的营养性、多样化以及新鲜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关注农产品以及食品安全的问题。合理的发展冷链物流可以有效的增加产品的质量,最大限度的避免养分流失,从而保证食品安全,不断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对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4.3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对冷链物流的实际发展需求

广东省具有有利的自然优势,可以充分的适应国内外发展,不断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逐渐实施一乡一品、三高农业以及一村一品等项目,注重发展南亚热带、热带具有特色的园艺产业、生产优质畜禽以及经济作物,适当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产业经营化以及生产标准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农业生产区域。由于不断完善农产品的布局,逐渐显现出大规模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成为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5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发展的关键装备和技术

5.1保鲜农产品的关键技术

保鲜农产品的技术逐渐朝着综合方向发展,主要包括化学控制、物理控制、生物控制以及农艺控制。自动化、标准化、有机果品以及配套化等技术是现代化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特征。在研究利用新型物理技术来进行保鲜的时候,需要注重控制空气压力保鲜、控制辐照和静电保鲜、热激处理保鲜以及控制温湿度和气体特殊保鲜技术和相关设备开发,在研究生鲜保鲜技术的时候,需要重视天然提取物质、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基因工程技术保鲜以及防生保鲜剂等的开发和研究。

5.2冷链物流关键装备

冷链物流相关设备主要就是能够控制低温的基础设施,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低温运输、低温仓储,在生产销售的时候一般都是使用冷藏车和小型冷库,流通环节基本上都是冷藏车和大型冷库。冷链物流核心设备就是压缩机,现阶段的压缩机开始逐渐应用变频技术,主要调节和控制压缩机的运行和转速,保证一直都处于最好的运行状态,以便于增加高能效比,相关设备可以适当节能大约20~30%。现阶段,已经在大、中、小型冷冻设备的活塞压缩机、离心压缩机以及螺杆压缩机中逐渐运用变频技术,使用比例越来越大。一般情况下,制冷行业主要使用的都是R22(HCFC-22)制冷剂,会对臭氧层产生很大的破坏,导致温室效应。依据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内开始逐渐淘汰HCFC制冷剂。2015年的时候大约淘汰10%的设备,等到2030年预期全面停止使用HCFC设备,逐渐使用新型产品。现阶段,很多企业都开始进入到氨(天然工质)、新冷媒以及环保制冷剂R507、R404A等以及NH3、CO2等一些天然制冷剂的使用和加工。逐渐开始推行R32来适当代替R22型号,明显增加利用循环CO2临街压缩机的种类。

5.3信息化技术

冷链物流行业主要是利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移动物流信息技术以及传感器技术等相关现代化技术,建立一种结合质量、价格以及预警应急长效机制的区域性和全省性的冷链物流信息平台,逐渐朝着交易、展示以及国际采购方向发展。可以利用一定的物联网技术,冷链物流行业适当的完善信息化系统,达到共享数据信息的目的。首先建立质量安全、食品溯源以及监管监控等物联网示范工程点,带动整个物流行业以及服务行业的发展和融合,保证可以呈现一体化、科技化、透明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产业。

6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措施

在2011年的时候,广东省就适当的了《广东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到2012年的时候,了《关于加强我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上述相关政策的出台,对广东省发展有序的、健康的冷链物流行业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6.1加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储运设备的规划

始终坚持有机结合财政资金引导与市场配置的作用,鼓励不同种类的投资增加投入,提高建设农产品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农产品产地预冷,分级预选、配送包装、冷冻冷藏、冷链物流运输、贮存仓储、电子结算、检测以及监控安全等,注重给予初步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预选分级以及存储的相关补助。利用农超对接项目的专项资金来适当的支撑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以及连锁农场品配送中心,合理的把保鲜农产品冷冻库建设规划到广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规划中,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购买冷冻库的农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补贴。2015年,全省新建冷冻库以及改建了冷冻库就可以达到180万吨,冷冻属产品、肉类以及果蔬的流通率可以达到40%、33%、23%左右,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腐损的概率降低到8%、6%、12%。

6.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政府投入

在建设冷链物流贮藏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对于从事蔬菜零售和批发蔬菜的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合理的制定出能够降低相关行政事业收费的标准和政策。严格遵守运输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适当的为运输过程中保鲜农产品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农产品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水、电、气等相关使用价格和标准应该与工业一样。对于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冷链物流冷藏库的建设用地。增加建设田间运输和农村公路的力度,为保证顺利运输农产品提供依据。

6.3为流通农产品提供一定的金融保障

提高涉农贷款的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周围企业的信贷。不断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与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对接力度,不断发展新的融资方式,建立贷款以及审批的绿色便民通道。合理完善涉农基本保险制度,支持和鼓励相关机构根据实际建立一些农产品冷链物流保险服务和保险产品。

7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外已经普遍存在冷链物流,现阶段,我国还是在发展阶段,具有相对顽强的生命力,并拥有一定的社会和市场潜力,可以为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产品冷链物流属于充满挑战又存在机遇的项目,广东省依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符合广东省发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为社会发展提供依据和保证。

作者: 曾艳英 宋雷 单位: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1日本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

(1)农产品流通渠道较短。JA全农通过构筑ERP系统,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资源进行整合,使流通渠道大为缩短。虽然通过传统的批发市场进行交易的模式仍为主流,但是场外直接交易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实现了高度的农超对接。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消费者网上购物规模的扩大,农户-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产地直送”模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和损耗率大为降低。

(2)农产品物流基础实施完善,技术设备先进,服务水平高。JA全农物流在日本各地拥有7处大型仓库,并以此为核心,通过与大约100家仓储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构筑了覆盖日本全国范围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仓库主要分为普通仓库和低温仓库两种。前者主要储存饲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后者主要储存粮食作物,并建立了完善的定温/定湿管理体制。同时,为了应对消费者需求倾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势,JA全农还在神户市区中心建设了保管能力达10000(t仓库面积达12240m2)的低温冷藏仓库,该仓库不仅设备十分先进,而且还能提供通关服务、流通加工、JIT配送等多种高附加值服务。

(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高,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日本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共有三种模式:(a)农产品生产者与大批发商及中批发商(次级批发商)之间通过行业EC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b)与零售业和餐饮业的交易则通过对方的EDI系统单独交易;(C)通过电子市场进行交易。如图2所示。日本水产品和禽畜产品的物流信息化起步稍晚,近年来也开始构建“生鲜EDI”系统,实现了信息规格和条码的标准化,但与果蔬类农产品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此外,与果蔬类农产品相同的是,利用零售业、餐饮业自建的EDI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例子也很多。早在1987年4月,JA全农物流就已经导入了EDI业务信息系统,在仓储、陆上运输、海运、运费管理等多领域实现了信息化作业。在1988年7月,又构筑了全社会计信息系统。2009年4月,全农物流又对该系统进行了升级换代,引进了SAP会计管理系统。此后,又先后导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物流业务到公司管理全盘的信息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及管理溯源系统的研究、应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JA全农积极开展“产、官、研”协作,与农林水产省、科研机构合作开发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农产品安全溯源应用技术。现在已经在牛肉、乳制品及一些果蔬产品中实现了应用。

(4)日本农业物流的运作主体较为成熟,物流运作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JA全农在日本农产品流通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从农作物的生产、销售到物流运作,农协始终处于主导地位。JA全农设立了全农物流株式会社,主要进行粮食、农产品、饲料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的物流仓储运输业务。现在,它所保管、运输的货物中,饲料约占45%,粮食作物约占22%,乳制品、化肥和农药各占7%左右。其经营业务领域除了常规的农产品仓储、运输外,还包括海上运输业务,例如从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进口化肥、饲料的海运业务,或是日本国内的农产品近海运输业务都是其业务领域范围。并且为了实现物流作业效率化,强化竞争力,JA全农物流还大力推进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物流业务的共同化。

2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对日本全农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可以发现日本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水平极高,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上形成了一整套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总体来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过程中,除了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植外,作为运营主体的日本JA全农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在农产品物流资源整合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2)日本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高,种类齐全,设施先进。在物流作业方面,也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

(3)物流信息化程度高,在与下游批发商、零售商的电子交易,以及公司内部业务管理等方面,均构筑了完善的信息系统。在标准化建设方面,通过推进包装单元的标准化,实现了高水准的一贯制运输和多式联运,实现了农产品物流合理化。

(4)农产品流通渠道较短,交易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多流通环节的批发竞价模式,也有直接和零售商、最终消费者交易的电商模式。流通渠道的缩短,使“产地直送”、“农超对接”等先进的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得以实现,并大大降低了物流损耗。

借鉴日本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农业、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1)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并在其指导下,整合农产品物流资源,促进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一方面要整合现有零散型的农产品物流资源,使其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物流业务外包,促进农产品物流的社会化。

(2)大力推动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农产品物流技术设备的升级换代。我国在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农产品物流仓储设施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在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尤其在低温冷藏、冷冻等高端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方面。

(3)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发展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信息化及标准化水平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通过构筑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农产品生产者和零售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并结合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操作规范标准化、信息技术标准化等举措,实现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的目的。

(4)积极发挥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调节功能,发展多种模式的农产品流通机制。注意结合农产品自身的特点,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发展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扩大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从而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的商物分离,降低流通成本,减少物流损耗。探索发展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C2C、O2O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实现路径,鼓励农产品产地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易。发展高效的“农超对接”“、产地直送”等新型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并推进农产品物流共同化的发展。

3结语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是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渠道环节过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较低、现代化技术应用较少、运营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损耗严重。不解决上述问题,就无法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本文针对这些瓶颈问题,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作者:李南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第三篇

一、农产品物流概述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农产品从生产者或者中间商手中经过物理流动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农产品物流是物流行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资支撑得到不断完善。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物流流动,更是为了通过物流实现农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以及流通费用的减少和流通效率的提高,从而达到规避市场风险的目的。

二、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

陕西省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除粮食供应之外,省内还有关中地区的苹果、猕猴桃、石榴,陕北的土豆、大红枣,陕南的柿子、桔子等经济作物,这些都构成了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源泉。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迅速陕西省地处中国大地的中心,自古以来都是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经济要地,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在提出的“一路一带”经济圈中处于重要的位置,这些都为陕西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西部大开发的十多年时间,陕西境内的西康、延榆、西延等普通铁路以及郑西、西宝、大西高铁的建成通车,使得从陕西到华南、华北、华东等地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伴随着全省米字型高速公路的建成和咸阳国际航空港扩建工程的竣工以及汉中、安康、榆林等地的机场投入使用,陕西省形成了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这些都为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血液,也为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陕西省2010到2014年这五年当中,粮食的产量逐渐平稳,而蔬菜、水果、肉类和奶类的产量呈递增趋势。这充分说明陕西省的农产品结构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农作物产量趋向平稳,甚至有下滑的趋势,而经济性农作物的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产品对于物流的要求更高,也就使得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迫在眉睫。陕西省主要农副产品发展趋势分析通过表1中2010到2014年陕西省部分农产品产量的数据,我们运用直线趋势模型来预测未来3年陕西省这些农副产品的产量变化趋势,可以得到陕西省未来农产品物流发展基础的各种农产品产量的数据。

三、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的十几年使得陕西省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由于地处西北,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陕西省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上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观念滞后

陕西省虽然交通便捷,和中东部的联系也非常紧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陕西省对于新事物的态度总是慢于东南沿海省份。陕西省有着多种多样的农副产品,比如,西安的猕猴桃、石榴、葡萄,陕北的红枣、马铃薯,渭南的苹果等,但是由于信息相对闭塞,这些产品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这深深打击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使得农民增收的愿望难以实现,客观上阻碍了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前,很多省份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使得农产品有了更加便捷的销售渠道。但是陕西省由于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现代化的管理和运营方式没有实施的土壤,这样就不能适应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发展要求。同时,陕西省的物流基础设备发展也相当滞后。陕西省的物流基础设备还多以传统的运输车辆和通用仓库为主,农产品的包装、储存、配送、运输等环节,不具备现代化的手段,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和深加工都受到了严重制约,这也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原因之一。

(二)物流过程没有实现农产品的增值,重点企业没有发挥联通供应链上下的作用

陕西省土地肥沃,自古都是我国主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随着工业实力的增强,更是加大了对农业的反哺力度。但是,政府主要重视农产品的产前基础设施投入,而对于产后的投入相对比较薄弱,这样农产品就很难实现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物流过程的增值能力。

(三)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人才短缺

2008年国家将物流行业列入到“十大振兴行业”,从国家层面赋予了战略地位。但是地方政府并没有相应的细则出台,尤其对于薄弱的农产品物流更是扶持甚少。这样使得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既缺乏资金,又缺乏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市场监管混乱,乱收乱罚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物流过程中交警、运政、城管等都是以罚代管,致使物流成本增加;二是市场门槛较低,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散户对于正规商家的冲击较大;三是没有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使得企业参与农产品物流的积极性不高。陕西省虽然拥有国家唯一的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但是在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上却相当滞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陕西唯一一所本科层次以上的农业院校,但是并没有物流相关专业,反倒是陕西境内的高职院校开设物了流管理专业,但是和农产品物流又相去甚远,使得陕西省的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缺乏智力支持。

(四)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物流在我国属于比较新兴的行业,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和其他行业相比比较规范,但是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建设却是相当滞后。因此,在农产品包装、运输、储存和加工方面存在着各地标准不一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另外,农产品由于包装困难,保质期短等特点,使得在物流过程中容易产生货损货差,加大了农产品的物流成本。

(五)农产品市场建设滞后,规模化有待提高

陕西省农产品市场主要还是以露天交易方式为主,农产品交易还是传统的流通模式,物流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农产品市场不具备储藏保鲜、物流配送、农药残留检测和现代化的信息等功能,这样就使得农产品市场有量无质。陕西省近些年也成立了很多农产品协会或者合作社,但是大多以单打独斗为主,未形成规模化,这样在农产品产后的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不具备和规模化竞争的能力。为了提升陕西省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刻不容缓。

四、发展陕西省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一)提升物流基础设施,注重对于农业从业人员物流意识的培养

1.注重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陕西省现有的冷链系统都是原有的冷冻库转变过来的,有些称谓上虽然叫冷链物流,实际上还是原来国有的冷冻仓库,其功能还是传统的储存模式。而在东南沿海,冷链已经成为一个供应链系统,贯穿了供应、生产、运输、储存、消费的全过程,这样无疑就增加了农产品的保质期和销售期。陕西省目前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冷链物流系统中,并从政策上给予鼓励和支持。

2.政府应注重对农产品从业人员物流意识的培养

政府应注重对于农产品物流的研究及宣传工作,通过课题和项目的形式,让专家和学者深入陕西各地对农产品生产、需求以及销售等环节进行调研,提出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同时通过陕西省农业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使更多的农业从业人员认识到农产品物流对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二)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发挥重点企业的核心作用

1.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

目前陕西省在农产品的深加工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无论是政府的政策还是农业企业的参与程度较之以前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近些年,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已经涌现了诸如方欣、本香、圣桑等企业,但是在加工的深度和覆盖区域上还比较滞后。陕西省应该继续引进和培育更大覆盖范围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鼓励这些企业依托陕西省的石榴、红枣、苹果、猕猴桃和核桃等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加工。这样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保质期,又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农民增收。

2.重点企业带动,积极开展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加快引进和培育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和农产品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已成为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陕西农业重点企业目前大多采用“公司十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通过与农户建立起稳定的购销关系来加工及销售农产品。这些独立的法人在融资、运营、管理上都存在优势,因此,要以重点企业为核心,积极开展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在发展农产品物流的过程中,重点企业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合作共赢已经成为共识,在农产品物流市场上,不能期望独个企业单打独斗。因此,农产品仓储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都应该进行合作,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由重点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原来这些供应链上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相距很远,在合作上相对比较松散,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企业可以共建信息平台,共享信息,这样就可以突破距离的束缚。在这个平台上,重点企业起着连接整个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作用。其次,目前农产品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的难题,如果农产品企业还是自己经营农产品物流,资金缺口会更大。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农产品企业可以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物流的功能,这样既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问题,也使得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三)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出台全省物流产业规划的前题下,对于农产品物流这个薄弱环节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在微观政策上,要继续加大对于农产品在运输、仓储和零售环节的支持,加快农产品从田地到饭桌的速度,减少各个环节的行政干预,这样才能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在人才培养上,要鼓励涉农院校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建立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同时在农产品物流的课题和项目上,加大投入和项目控制。

(四)实现标准化,提升物流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1.实施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需要从国家层面给予制定,从包装、运输、加工、仓储等环节建立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化操作,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严格执行,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物流的成本。

2.建立适合陕西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模式,提升农民对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农产品物流的模式多种多样,不能照搬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模式,而是要根据陕西省农村和农产品的发展特点,培育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同时,对农民进行成本控制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提升其成本控制的积极性。

(五)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城市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规模

农产品物流的运营基本都要在各节点完成,因此,要想发展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市场的建设必不可少。在农产品市场周围可以建立加工、配送、检验中心,同时加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将信息技术也应用到物流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产品物流过程的一体化。

作者:卫玉成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

一、喀什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地缘与交通优势。喀什地区位于新疆西南部,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五国接壤,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毗邻,不仅拥有国内13亿人口的市场,还有面对中亚、南亚广大的消费市场。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与喀什国际航空港等多个一类口岸,边境线长888公里,可达中亚、南亚、东欧,与第三国通商,具有“五口通八国、一陆连欧亚”的称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喀什国际机场距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首都半径1000公里左右,到新德里、伊斯兰堡、杜尚别、比什凯克等周边国家的大中城市航空距离均在一个半小时以内;到欧洲与海路相比至少要近3000-4000公里;到法国巴黎仅需6小时。喀什在中亚、南亚、西亚的经济圈中处于比较中心的位置,是我国连接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天然路桥和黄金通道。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喀什地区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交通方面,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2013年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成为中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喀什地区境内有喀和铁路作为南疆铁路延长线,与和田、阿克苏、库尔勒、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连通。规划中的中吉乌国际铁路和中巴国际铁路也是以喀什为起点,继续向西延伸至中亚、南亚,与南疆铁路一起构成至中欧、南欧和西欧的现代丝绸之路。喀什公路干线型道路主要有G314国道、G315国道。G314国道是喀什通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以及荷兰鹿特丹港的重要通道;G315国道是喀什连接青海省通向国内沿海城市的交通通道。

2.市场需求优势。喀什地区农业资源丰富,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各种新鲜瓜果产量的逐年增加,拉动了物流业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喀什地区农产品产量较高,品种齐全,初级农产品以及各种乳制品、肉制品等的出口与外销都对喀什地区的冷链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随着农副产品的产销量、流通率和运输率的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3.人文优势。喀什是一片历史文化厚重的土地,不仅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也是新疆唯一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西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的中心。喀什以维吾尔族为主体,与周边各国具有趋同的社会人文渊源,双方血缘相近,民族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近,贸易交流历史久远,经济互补性强,具有开展城市间、区域间经济合作和发展冷链物流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制约因素

1.技术欠缺。冷链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技术水平比普通物流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为保持产品的品质,需要使用冷库和冷藏保温车等特殊设备对产品进行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和运输,并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分拣、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使用低温贮藏和运输物流特殊设备导致冷链物流技术含量较高,作业难度大,同时预冷、制冷系统也需要更多的能源消耗,所以运输和仓储成本是一般货品的2-3倍[2]。而纵观整个喀什地区,用于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匮乏,冷库能力严重不足,冷藏配送和运输率也非常低,无法满足鲜活农产品的低温储存要求,更难以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2012年喀什地区林果产量168万吨,全地区有果蔬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能力只有30多万吨;有14家企业已建立5000吨以上保鲜库,但即使全部投入使用后保鲜能力也仅为10万吨。另外,由于专业设备的欠缺,采收、储存与销售各环节无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冷链物流的完整性难以得到有效控制,造成较大的产品损耗。2012年喀什地区林果、蔬菜和瓜类的产后损耗按照15%计算就高达100万吨以上,而2012年新疆林果主产地之一的和田地区年果品产量为43.26万吨,这相当于一年中有近两个和田地区的林果产量损耗于无形。

2.专业化程度低。目前在全疆有12种主要林果树种已成规模,但果品储藏保鲜与深加工初步形成产业的仅有葡萄和葡萄酒、库尔勒香梨、杏、红枣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由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自行完成的农产品产后净化、储藏、保鲜等初加工比重超过农产品产量的一半。近年来喀什地区与印度、巴基斯坦的贸易往来逐渐加强,但目前双方主要以公路普通物流进行经贸往来,冷链物流的匮乏极大制约了双方鲜活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身的高效冷链物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承担重要角色的是专业化的冷链物流企业。而在我国这种冷链物流专业化的企业屈指可数,在新疆喀什地区发展更是薄弱。在喀什地区开展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也有不少,但大多都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设的物流部门,缺乏专业性与规模性。面对喀什地区冷链物流市场存在的稳定且巨大的市场需求,大部分自营冷链物流企业缺乏应有的专业性、规模性,成本优势明显不足,业务规模和服务水平无法满足整个喀什地区冷链物流市场的需求。

3.人才紧缺。冷链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的关键是人才。从事冷链物流管理的人才需要具备非常高的专业素质,既要懂得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还要了解需要冷冻冷藏产品的特性以及制冷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新疆中高等院校中开设与物流相关的专业和课程的很多,但所涉及的知识仅限理论,制冷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极少。由于缺少对口人才培养,喀什地区乃至整个新疆冷链物流人才严重短缺。

4.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喀什地区冷链物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物流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市场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政府信息网络信息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缺乏能将政府、市场、客户和生产者联系起来的网络平台,农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能力较低,使得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物流企业发展,客观上也阻碍了地区冷链物流业发展。

5.冷链物流建设成本投入高。冷链物流是一个高投资、高耗能、周期长的行业,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还是后期的使用与保养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加之物流行业的特殊性造成的设备闲置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都将是喀什地区发展冷链物流的制约所在。同时人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也增加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发展机遇

1.政策扶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立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发展目标、19省市全面援疆工作的启动、中央对新疆发展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使得新疆跨越式发展和投资规模剧增,喀什特殊经济区的国际物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物流服务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也为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从新疆区域物流发展政策来看,早在2002年自治区政府就制定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推进流通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加快提升新疆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物畅其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的流通网络体系,推进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建立了新型流通业态在新疆商业和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2004年自治区发改委积极编制了《新疆现代化物流发展规划研究》。2011年在《新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自治区政府更加明确地指出,要“把现代物流产业培育成六大支柱产业体系之一”,并指出“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加快推进内外贸易一体化,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向西推进的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地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此外,《喀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对发展物流业给予了很大支持。在国家、自治区以及喀什地委的大力支持下,喀什地区冷链物流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的设立。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新一轮援疆工作为喀什地区扩大开放、借力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的大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南亚等国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为喀什地区打造开放型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充分发挥口岸和沿边优势、建成面向周边国家和中东乃至欧洲的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建成国家重要的进出口商品组装加工基地及农产品生产深加工基地”等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喀什地区高效而完善的物流体系大力配合,尤其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及时跟进。

3.食品安全备受重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国物流安全是食品安全的薄弱环节,食品腐烂变质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成为确保食品的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步骤之一。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选择更多地转变到“新鲜、营养、健康”,消费者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为冷链物流创造了极大的市场商机,也刺激着冷链物流市场更快地发展。

二、喀什地区发展冷链物流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第三方物流的政策支持

社会化冷链物流的利用程度以及冷链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是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标志。第三方物流是物流资源社会化、物流技术专业化的形式,也是目前物流资源整合的趋势。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对推动冷链物流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应用先进物流技术减少流通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农民收入是一项或多项浩大的工程,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物流企业将无济于事,政府还应从资金、政策、制度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二)设立标准化体系,统一物流标准

冷链物流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加强领导,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按照相应的冷链物流标准,把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适应国内、国际贸易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为冷链物流的发展创建一个健康有序、公平公正的环境。

(三)完善设施设备,加强科学管理

冷链运输要求在中、长途运输及短途配送等环节的低温状态,温度波动是引起货物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运输工具应具有良好性能,在保持规定低温的同时更要保持温度稳定,尤其是远途运输更为重要。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建立不同类型的冷库,配置一些冷藏集装箱、冷藏汽车等低温运输工具,配备冷藏柜、冷藏箱等基础设备,为冷链物流整个环节的运作提供系统保障。为保证冷链物流的效率和质量,通过供应链管理方法的应用,联手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共同打造冷链,使冷藏冷冻加工、储藏、运输与配送和销售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更加科学的冷链物流管理模式。

(四)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根据喀什地区鲜活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集中消费地区的特点,建立区域性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广应用条形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移动物流信息、电子标签等技术以及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软件,实时控制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作者:汤莉 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