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下西藏经济转型研究

时间:2022-03-18 03:15:25

导语:生态经济下西藏经济转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经济下西藏经济转型研究

摘要:西藏是我国的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清洁能源接续基地。西藏作为重要的能源型地区,除了能为国内的基础能源、原材料提供渠道,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西藏经济转型代表着我国能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西藏的经济转型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令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进一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赢。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在生态经济的理论依据、生态与经济相融合的时态下,西藏地区如何找寻经济转型的具体方式、路径,以此来进一步推动西藏的经济转型,促进西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产业;西藏地区;经济转型;研究分析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社会经济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也日渐增加,资源型地区的资源使用已经濒临枯竭的状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延续能源的使用率,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关系着人类生存家园的维护。所以,相关地区部门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全新的理念,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些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久可持续发展。西藏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地区的共性,主要在于它能够依靠当地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来寻求适合地区的发展。在目前的西藏地区展中,主要存在着缺乏丰富多样的能源产业组合、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藏区牧民的收入过低、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匮乏、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资源的损耗也是愈来愈大,更会造成西藏地区的社会负担,也会降低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说西藏地区这类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适应藏区人民的需求。西藏地区位于我国西部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境内最早实施“对口援助”的民族地区,其“对口援助”的范围在国内各地区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西藏的经济发展常年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素养、民族信仰等等方面的约束,“对口援助”虽然说能够缓解藏区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制约因素,但是长期的经济发展单纯依靠这些是不行的。西藏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清洁能源接续基地、民族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些都足够证明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从上述这些描述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走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生态经济概述

生态经济,主要是指在生态体系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应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原理、系统工程方法,来进一步改变社会生存、消费的方式,找寻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种类,发展地区内一部分经济发达、生态效率高的产业,建设合理的保护体系,创建适宜的居住环境。生态经济的本质属性,就是指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上,以此来更好的达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双飞、环境保护、文明建设、大自然与人类高度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态势[1]。

三、生态经济系统概述

生态经济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技术能力系统三个部分。生态经济系统的前提与基础部分就是生态系统,在生态经济系统内,所有需要来维持生产、进行再生产的物质、能量都必须基于生态系统的前提,都是生态系统来提供的。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部分,就是经济系统,人是生态经济系统的灵魂与主导。生态经济系统的中间环节就是技术能力系统,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来转化生态系统、经济系统之间的能量、物质。这三个子系统的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生态经济系统,使得生态经济系统有了一定的组织性、复合型、突发间断性、瞬间变化性的基本特性[2]。以往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中,专家学者一般来说都将其视野着重放在了经济系统的内部的转变与调整,而并没有将生态环境与经济结合在一起,这类问题的研究都是“治标不治本”。近些年来,西藏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发展上,而忽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所以就造成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所以现如今针对西藏这一重要的生态地区发展的实际状况,相关部门需要将生态经济学作为整体研究的理论依据,寻找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体存在的问题,将生态经济学与区域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在一起,为研究西藏能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必要的助推作用。

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近些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西藏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藏区的整体风貌较之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西藏解放开始,中共中央就对藏族地区的经济、人才、社会基础建设等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给予了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来促进西藏地区经济体制的完善、健全、发展。对口援藏省市、援藏央企每年都有“对口援助”西藏的项目,定期选派优秀人才进藏开展援助工作,为藏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大力的保障。通过这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得到了快速增长,尤其是1999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以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长率为11.53%,2019年达到1697.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此外,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高原地理位置,就西藏时期,藏区基本是不通路的,现如今,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公路铁路航空等等交通也形成了较为多元化的网络体系。西藏地区正在紧锣密鼓的发展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农业体系,利用藏区当地优质的本土资源,形成煤矿、建材、手工、藏医药等等一系列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柱,发挥西藏地区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条件,强化推动现代工商业、第三服务业的力度,改善藏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建立健全完善的藏区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医疗建设水平,传播藏区的宗教信仰,培养藏区学生普通话的教学,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五、西藏地区经济转型研究分析

(一)以多元化的投资带动藏区经济增长。西藏地区的经济增长总量,在近些年的相关统计中可以发现,是非常迅速的。目前西藏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围绕在保持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公平公正发展,这些具体的发展状况都可以看得出来,西藏地区基本已经撇弃了传统的发展模式,调整了产业发展的结构。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西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其作用是比较显著的。2019年的西藏GDP与2018年相比增长8.1%,西藏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也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增长,甚至有的地区已经高于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西藏的经济总量增长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能够保证其藏区百姓的人均GDP比上一个阶段翻翻。近些年,中央在“对口援藏”项目中投入的力度非常大,截止今年为止,上亿元的投资总共有接近80个,上千亿的项目投资也有接近30个。众所周知,多元化的投资不仅能够带动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将西藏特有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宝贵的财富”[4]。(二)西藏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分析。产业结构主要指得是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地区的所有资源,在国民经济以及相关的所有产业部门内,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的构成情况以及相互约束的联结关系。实际上,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情况下都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的相关变动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西藏地区想要更好的发展经济,首先就必须要调整、完善、提升其产业结构[5]。西藏地区在第一产业发展中,其生产方式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现在的现代化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的转变,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完善、优化了生产经济效益。自1959年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地区采用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农牧科技措施,兴建水利、改善耕作条件、方式、开展基本的农田设备建设,这些具体的措施都大大提高了西藏地区的第一产业生产效率,促使其第一产业的发展逐渐向现代化、先进化靠拢。西藏地区在第二产业的发展中,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自1959年以后,西藏地区借助中央政府的力量,开始建立工业企业,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关于能源、机械、建筑、轻工业等等多类型的工业体系,其工业体系的发展已经逐步完善,这些具体工业企业的建立,为西藏地区第二产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西藏地区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形成了集商业、旅游业、餐饮业、文娱业、网络科技等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服务体系,目前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了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21世纪以来,在围绕拉萨为中心的各类交通网络的全面铺设建立,目前已经形成藏区全范围的通车。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就业,增加了税收,大大提高了藏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六、西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现如今,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非常快,其整体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全面发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由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此以往以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的方式为主,所以在整体经济的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经济总量低,收入差距过大。西藏地区的全区GDP与其人均GDP的数值,在全国的范围内都处于一个较为低下的水平,全区的GDP占国内GDP总量的不到1%,甚至整个西藏地区的GDP还不如东南沿海城市的一个县区GDP总值高。此外,西藏地区牧民的收入与国内其他农村人口收入的差距按照人数来数,一个人大概能差两百多[6]。(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实际上从1951年解放西藏至今,西藏地区的发展目标都是很明确的,就是“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着重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总体经济发展任务。按照道理来说,第二产业应当是西藏地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可以看出,西藏地区第二产业的发展始终缺乏了动力,从来没有占据过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尽管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占到了西藏地区经济总量的50%以上,但是也并没有达到与发达经济社会水平相匹配的要求,第一产业,也就是原始的农牧业,还是占据了西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统一。西藏地区的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没有跟得上其经济的具体发展,尤其是在藏区基础设施配套这一块,无论是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医疗卫生资源、科技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的发展,都落后于经济发挥发展,而且藏区农牧民分散式的居住方式,也导致很多农牧民至今为止都无法享用水、电、网络、交通等等基础设施。(四)资源开发不足。西藏地区整体的水资源的开发不够充足,并且水资源开发的利用率也非常低。但是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西藏地区的水利资源含量位于全国第一,但是实际的水资源开采率却只达到了1%,远远低于其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再加之水资源利用的不够合理,导致藏区内非常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此外,矿产资源开发不够合理、利用率过低,众所周知,西藏地区的矿产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客观影响,导致了其开采使用的效率非常低,同时也造成了泥石流、滑坡、地表沉降等等诸多问题的产生。

七、生态经济下西藏经济转型对策建议分析

(一)强化各级政府政策扶持。西藏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走生态化的道路,因为西藏地区,其自身的产业发展自身能动力不足,想要进一步更好的实现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依靠政府的各类政策扶持,在政府关于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一系列政策的优惠、扶持下,强化促进西藏地区的基于生态化下的经济发展。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需要以强化各级政府引导为基础和前提。以往的经济转型经验中我们能够看出,一个地区的经济转型不仅能够由市场规律作为主导,同时还能够由各级政府作为主导。市场决定经济,市场机制同时也为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7]。西藏地区作为我国典型的高原资源型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的依赖过于严重,使得藏区的经济、社会结构过于僵硬,市场机制体制完全发挥不出它的作用,实际上,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不能够完全的去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而是要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各级政府的强化引导、辅助上。各级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的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税收监管、设立项目投资专项基金、增加移动支付等等新型的发展手段,来进一步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此外,各级政府在引导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过多的干涉企业单位发展与经营决策,要强化对外部人才的引进、使用,为在生态化下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强化实施生态环境的改造。西藏地区生态化下的经济转型,要以实施生态环境改造为前提与基础。实施生态环境改造,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才向西藏地区聚集,还能够促进外部资金向西藏地区的集中流入。改造生态环境能够为人才和资金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一部分也是各级政府需要强化执行的关键点。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改造要对经济、生态、社会基础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约束下,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改造环境,规避价格、利润的虚高,避免垄断现象的产生。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西藏各个地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尽可能的引进先进的技术,总结出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强化扶持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8]。(三)挖潜资源产业。西藏经济转型要以挖掘潜在的能源、资源产业,令其作为最基本的保障。挖掘潜的能源、资源产业,不仅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稳定,还有利于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要结合藏区的实际,对传统资源型产业进行整合、分化、提升、完善改造,发展相关行业产业,强化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形成资源产业的产业链,以此来增加利润、延长周期,为西藏地区的经济转型提供一定的缓冲期,奠定坚实的基础。

八、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趋势下,整个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下,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说,西藏地区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搞清楚经济转型的重点,基于政府的领导下,挖潜能源产业、扶持企业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的改造,为藏区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曾燕,黄菊英.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西藏农牧地区富余劳动力转移[J].西藏科技,2004(12):12-13+16.

[2]肖曾艳.从“援助”到“发展”:发展援助理论的演变轨迹——基于文献综述的角度[J].西部发展评论,2012(01):186-195.

[3]王锋正.生态经济视角下西部资源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D].内蒙古大学,2007.

[4]韩跃.面向协调的区域经济环境系统管理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

[5]傅沂.产业生态学:过去、现在与未来[J].生态经济,2004(11):76-80.

[6]徐承红.推动四川省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研究[J].财经科学,2009(01):96-102.

[7]张良,戴扬.经济转型理论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6(06):93-96.

[8]左铁镛.循环经济是一种多赢的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06):16-19.

作者:李光军 李泓萱 单位:1.国家开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 2.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