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研究

时间:2022-03-17 02:34:12

导语: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研究

【摘要】水土流失作为山区、丘陵区一种渐进性灾害,被列为人类十大环境问题之一,大量水土流失呈现的“石漠化”,则被称为“地球癌症”。水土保持作为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举足轻重,是保护生态安全的主体工程和根本性措施。威远县是四川水土流失严重县和石漠化危害严重县。本文回顾了建国70年来,全国和我县水土保持的发展历程,从习“两山”理论入手,结合两个典型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前后的变化,得出“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建设金山银山”的启示,由此提出了“栓住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创造威远经济发展金山银山”的水土保持强县新思路。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问题;生态文明;新时期;威远县

1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水土流失是各类生态退化问题的集中反映,抓住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就抓住了生态建设的关键。”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孙鸿烈院士提出:“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国务院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批复中,明确要求水土保持要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是消除生态文明建设障碍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更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保护使者。抓水土保持就抓住了生态问题的“牛鼻子”。

2水土保持是基本国策,“保”出“绿水青山”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在全球愈演愈烈,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每年流失土壤厚度1cm左右,但要自然生成1cm厚的土壤,却需要300年左右。因此,水土保持,刻不容缓。从古代的“平治水土”,到今天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水土保持始终是人类同水土流失作斗争、调解水土要素矛盾、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搞好水土保持十分重视,把水土保持放在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国土整治和江河治理的根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战略高度,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2年,国务院颁发《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改过去的单项治理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全面治理;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中国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1993年,国务院在国发〔1993〕5号文件中提出“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20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通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进一步强化了水土保持的法律地位;2015年,国务院批复首部国家级水土保持规划《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国水土保持建设从此走进新时代。2016年3月,我县通过了《威远县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伴随着无人机和卫星航拍绘制出的一张张威远县水土流失现状图和全县水土流失图斑库,一幅幅威远水土保持“保”出“绿水青山”的生态发展蓝图徐徐打开。我县水土保持工作正为威远县的经济腾飞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3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荀子•天论》中有言,“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对待生态问题和谐平衡的思想,正是根植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中。他说:“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也就破坏了水,山就变成了秃山,水就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2016年1月,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站在时空交汇的历史节点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威远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05年8月,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指出“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在如何利用“绿水青山”带动经济发展,创造“金山银山”的问题上,多次阐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4典范的启示:治理水土流失,就是建设“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恶化与贫困互为因果,水土流失与穷苦如影随形。如何将“穷山恶水”演变成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让我们来看看两个典范的故事。4.1延安梁家河村40多年前,知青和乡亲们不分日夜地苦干,在村民们几辈想都不敢想的出洪沟口打起了淤地坝,建成了至今仍是梁家河最好的一片水浇田。陕北的良田不足,山上坡陡土薄水土流失严重,农民种植粮食广种薄收,农民很苦。非常重视在山沟里打坝和在山上修梯田。7年里带领社员建造出5片淤地坝,增加耕地面积促产增收,又防止水土流失。年轻的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如今的梁家河,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把坝淤地建设成了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园坝。梁家河的村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凭借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将昔日山沟沟里的零碎地块实现了小田并大田整治,配套灌排设施,造出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保水保土的高标准农田。水土流失得到治理,黄土高原变“绿色江南”。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了青山环绕、设施现代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习当年的富民理想。4.2福建省长汀县位于河田镇的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有一棵于2001年亲植的香樟树。这棵树栉风沐雨、枝繁叶茂,成为长汀人民积极投身水土治理与生态建设的旗帜。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曾经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高达31.5%。“三天日头晒裂田,一场洪水黄泥田”。赤岭荒山、寸草不生,被人称作“火焰山”。田里没水,山上没树。上世纪90年代,种树能手到河田镇的山头开荒栽果树,一看都傻了眼。薄薄土层下尽是砂石,连草都没有,树怎么栽?没有绿水青山,何谈金山银山?穷与生态脆弱相伴而生。出路在哪?“用绿色赶跑贫穷”。长汀人开始了对百年水土流失的绝地反击。1998年元旦,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题词:“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长汀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大幕就此拉开。2012年初,习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提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长汀掀起了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高潮。为实现绿色发展,长汀县始终把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责任和立县之本,咬定治理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滴水穿石。生态接力数十载,长汀的赤岭荒山之上,绿色开始顽强生长。该县在水土流失区发展果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产业发展与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机结合,把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林业、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以生态恢复带动群众致富,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今的长汀荒山披绿,瓜果飘香,水美林丰,建成了国家级湿地公园。2012年以来,长汀全县新增经果林1040hm2,新种植经济作物866.67hm2,仅油茶种植规模就达1.19万hm2,产值超过1.6亿元。2018年12月,长汀成为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之一,获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长汀的“绿富共赢”辩证法已成为全国典型,良好的生态正成为长汀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福建省以推广“长汀经验”为着力点,水土流失治理热潮一浪接着一浪,水土保持建设打造的生态美景开始在全国不同地区接连出现。水土保持这项基本国策,在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中,正彰显着巨大潜力和独特魅力。

5多措并举抓好水土保持,共创生态威远“金山银山”

5.1水土流失是我县最突出问题之一。威远县地处长江上游,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52m3,仅为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9.7%。缺水与干旱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威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全县地形较复杂,暴雨集中,根据水利部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全县水土流失面积605.22km2,占幅员面积的47%,是四川石漠化危害严重县和水土流失严重县,耕地退化、河塘淤积、水土流失等已经成为全县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5.2建国70周年,威远人一直在努力。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县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坡改梯”改土为主。上世纪50年代山王区华丰村曾以25d时间建成坡地改梯田2.93hm2,把4寸薄土加厚到1.5尺,打蓄水池4个,植树1.3万株的成绩和经验,成为全国改土促增产增收的典型和榜样。60年代开始,以兴建水利为重点,仍然坚持坡改梯。80年代以治坡为主,增加植被,充分拦蓄地表径流,本着“当蓄则蓄,当排则排,当拦则拦”的原则,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耕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进入21世纪后,以小微型水利建设为主,2011年威远县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近年来,我县坚持“预防为主、重点治理”方针为指导,扎实开展了水土保持项目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人为水土流失行为,积极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了大规模绿化行动、规范地面矿山开采秩序、矿山创面植被恢复、新一轮退耕还林、建设生态村庄、推进现代农业分区发展、天然林保护等工程,积极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是全国石漠化治理示范县和小农水示范县。2011年以来,以小流域为单元,积极实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项目10个,累计总投资3519.66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71km2。《威远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实施后,我县的水土保持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将产业发展与水土流失治理有机结合,采取了因地制宜、科学分区、综合治理———在连界、观英滩、黄荆沟、新场、越溪镇等10个低山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区,突出生态涵养,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依托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立体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扩大茶叶、中药材种植规模,发展樱桃、花椒、青脆李等特色经济林果,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农业建设;在严陵、新店、镇西、界牌、向义等10个丘陵保土人居环境维护区,突出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不断壮大无花果、蔬菜、桂圆、樱桃、桑蚕、大头菜、七星椒、早仔姜等特色产业规模,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坡改梯”、改造中低产田土、修建排水沟渠、堰塘、小型水利工程、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脱贫增收。我县石漠化治理项目还探索出了“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栓带子,坡地覆盖地膜铺毯子,山下搞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综合治理方式。全县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走出了一条“以项目促治理、以治理促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我县的农业基础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实施治理后的地区,粮食增产稳定,坡面水系调水保土效益明显,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县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2018年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0.62%。我县铺子湾镇马道村是省级建档贫困村,是我县石漠化治理受益村,通过发展樱桃、葛根等经济作物和大力发展养殖业,马道村正呈现出一片草丰牛羊肥的繁荣景象;“万亩樱桃特色农业镇”庆卫镇以农综、石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缓解了旱片死角地区用水难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升级;新店镇石坪村是长葫灌区的尾灌区,缺水与干旱曾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今,水利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村里的面貌日新月异———山上、路边有无花果产业配套;土里有生姜、七星椒基地,田里有高产水稻,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看着村里错落有致、蓄水充足的梯田,村民们纷纷感叹:原来干旱的时候,如果天不下大雨,都用抽水机从低洼水沟提水抽水,有的高田抽一次水到田里要转几次水泵,现在只要打开上游水源水闸,水就从梯形渠流到了田里。这些仅是威远县水土保持建设的一个缩影。从建国初期我县山王区就获得国务院的水土保持工作奖旗,到今天我们在“石旮旯”里种出的一片又一片绿色希望,威远人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5.3“生态美”携手“百姓富”,典范的故事在延续。“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共同的梦想;实现水与土和谐共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曾经饱受水土流失之害,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们的愿望是,依托山水资源,让绿色成为威远永续发展的底色———一望无边的森林公园、盘旋山间的宽台梯田、律动山丘的经济果林、修整一新的休闲便道、星罗棋布的沟渠塘池……让昔日的“荒山秃山乱石山”逐步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我们知道,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中国经济发展,当“绿叶子变成钞票子”的观念深入人心,梁家河和长汀县的故事正在延续,威远人的“生态梦”正在延续。5.4从“工业威远”到“生态强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重道远今天,“守住绿水青山,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已经成为威远人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切期盼。然而,要从“工业威远”到“生态强县”、从“青山绿水”到“金山银山”,走一条转型升级之路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近几年来,威远水土保持投入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与艰巨的治理任务相比,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投入仅30万元/km2左右,标准低,地方财力和群众的投入能力极其有限,治理技术科技含量低、速度缓慢、治理成果巩固率不高,直接影响到水土保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的发挥。虽然我县水土流失总体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开发建设规模的扩大,大量植被遭受破坏,伴之而来的就是较为严重的城市水土流失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县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持续增大,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全县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尚未建立、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够健全、现代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和监测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急需全面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能力。水土保持任务依然艰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重道远。5.5航标指路,水土保持助力创造威远经济发展。“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威远人将以此为航标,进一步加大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一步管好用好已建工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投入水土流失治理,进一步加大对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有效抓住全县生态问题的“牛鼻子”,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创造威远经济发展“金山银山”。

6结语

相信,随着新水土保持法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在不久的将来,威远也会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让“卫星、RS航空遥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无人机、移动通信、智能终端”在水土保持信息化监管中展露十八般武艺,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装上“千里眼”,实现“天地一体化”水土保持监管全覆盖,助力威远打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保卫战。威远人民生态威远的中国梦,就在不远的前方。

作者:李欣燕 单位:威远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