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
时间:2022-12-13 03:57:52
导语: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全球环境的恶化使得人类深刻地认识到,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必然会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单纯追求生态目标解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问题,只有将保护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统筹协调,才有可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简要提出生态经济的内涵,指出在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性,从而分析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下的霍山县发展生态经济时面临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模式也日趋多样化,在寻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全球环境恶化的壁垒,这一直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发展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收入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为实施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实力。在政策方面,生态经济也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一、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迅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14亿人口的衣食住行问题得以解决,但传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因此中国经济要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生态经济。所谓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形式。(一)发展生态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十多年的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方式都阻碍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步伐,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前经济的发展以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而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负反馈制约经济的发展,恶性的循环最终也导致了经济的衰退,生态的恶化,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使之与生态系统密切匹配,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富裕,逐渐走出生态环境发展的瓶颈,逐步消除改善我国社会主义生态资源短缺的问题。(二)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不仅是国内资源和经济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全球化大背景下时代趋势。生态经济的缺失不仅会直接危及到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发生的由绿色壁垒引起的贸易摩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并且已经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发展生态经济,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全面和谐发展国内经济社会事务的要求,也是我国融入国际市场,应对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二、县域生态经济建设面临的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而县域生态经济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方向。由于生态经济的发展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同区域人们对生态经济本身认识的不同、观念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历史自然条件的差异,在建设生态经济中将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以地处大别山区的霍山县为例。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位于安徽省西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既无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也缺乏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霍山县选择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在生态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阻碍生态经济建设的发挥。霍山县植被优良,空气清新,水源洁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无污染的农林产品都是其他很多地方稀缺的宝贵财富。但利用环境优势带来的农业产业加工增值、优质农产品外销产值、生态旅游收入仍然较低。经济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型,积累不足。山区经济总量偏小、底子薄;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资源型经济比重过大;产业关联度低,规模效应不明显,产业链条短,产业附加值不高,生态经济效益不明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发展的软环境跟不上。(二)人力资源短缺,技术基础弱,支撑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山区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近年也围绕“文化先进县”的打造加大了教育投入,但由于区位劣势、自然条件的不足以及经济落后,山区培养了人才,但留不住人才,成为发达地区人才培养基地和输送地。本地的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性人力资本与企业家人力资本稀缺。由于人才、资金的严重不足,更加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支撑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技术引进、开发和运用都严重不足。(三)生态经济发展理念有待强化。发展生态经济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目前一些急于发展、甚至饥不择食的短视发展,以物质交换换取短期快速发展,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不断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认为环境破坏后可以再修补,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的传统发展思维仍在部分干部群众中大有市场,并成为今后山区推动绿色崛起的思想障碍。
三、生态功能区霍山县的县域生态经济发展路径
在中国,县域生态经济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根基,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重视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是中国整体生态经济模式构建的必然要求。以霍山县为例,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区,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发展方向是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因此霍山县因地制宜不断摸索推进生态经济建设的发展路径。(一)树立生态经济的理念,引领生态经济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生态经济必须先树立生态经济意识,绿色发展引导下的生态经济发展是中国走向动力内生、源头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重大创新。五中全会公报提出的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新能源产业等绿色经济,在目前的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进入市场机制、开始成为创造绿色财富的新经济。霍山县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立县”战略,首先从政府层面上,督促政府官员转变观念,树立绿色GDP的意识;其次,从企业层面上,要求企业经营者树立绿色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思想;再次,从个人层面上,要求人人树立绿色消费理念,崇尚自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加快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生态经济发展条件。城乡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霍山县把加快城镇化,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支持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布局和创新体系,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城乡生态经济联动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坚持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全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态经济发展条件。(三)以创新推进经济转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是社会活力的两个基本动力源,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霍山县把制度创新作为根本保障,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在推动工业、农业、旅游业经济转型时,霍山县明确产业导向和经济发展布局,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把创新摆在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位置,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安徽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培育生态经济新业态”。基于此,霍山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比例结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引导形成主体功能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空间开发新格局。1、实施生态工业工程,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经济的主要方式便是建立循环经济。霍山县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以推广清洁生产为前提,以建立循环系统为载体,以无污染、高产出为目标,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得到保护、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且符合霍山实际、体现霍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常年来,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霍山工业升级版,挺进安徽工业十强县,让工业成为霍山最鲜明的旗帜。2、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霍山县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核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优化农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同时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坚持“前促生产、后促流通、主攻加工”的方针,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实现资源多级利用,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安全监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霍山最特色的标签。3、实施生态旅游工程,努力提升服务业水平。当前,休闲娱乐成为人们的重要消费需求,旅游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霍山县牢牢把握发展的契机,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全面建设全景霍山、全域旅游:按照乡村旅游“一镇一品”、“一村一特”、“一户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出乡村游系列品牌,积极发展休闲农场、养生保健园、自驾车营地、乡村客栈、民俗文化村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在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大文章,构筑全域旅游核心格局的同时,深刻挖掘旅游文化,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基础建设,完善配套服务,深化机制改革,着力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引领第三产业突破发展。(四)以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促进生态与经济共进互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推动绿色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而要增强系统思维,统筹协调、整体发力,所以健全完备的生态制度,既是生态文明的标志,也是生态经济的屏障。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霍山县紧紧围绕主体功能区定位,完善生态制度保障: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大别山绿色屏障;用生态文明理念规范政府决策、指挥、组织、协调发展行为,强化生态为政的决策准则;建立生态理念宣传运行机制使生态文明理念在全县逐渐深入人心;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和多渠道畅通的环境信息公开机制;制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目标及行为准则;构建生态立县推进机制,开创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建设生态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今后霍山县将继续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积极探索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新模式,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经济发达,生态文化繁荣,生态家园舒适的文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浙江县域生态经济:现状与对策——基于宁海、瑞安、常山的调查[J],浙江社会科学,2010,2010(7):30-35
[2]徐水华等.生态经济思想探析[J],决策与信息,2016.(9):24-31
[3]陈志琴.关于中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122-123
[4]丁宗华.发展生态经济之我见[J],老区建设,2010(20):34-36
[5]刘朝瑞.我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探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1):47-49
作者:王苗苗 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委党校
- 上一篇:草原生态经济问题探讨
- 下一篇:打造生态经济走廊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