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下碳审计发展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14 03:18:55

导语:生态经济下碳审计发展的必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生态经济下碳审计发展的必要性

摘要:生态失调,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各种失衡,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界和企业界的反思。作为经济生活中的监督力量,碳审计能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因此,开展碳审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生态经济;碳审计;必要性

一、碳审计及生态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碳审计基本概念

碳,是指木材、煤炭、石油等这些由碳元素组成的自然资源。而碳审计是针对这些自然资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审计行为。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碳审计,简而言之,就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针对履行碳排放责任方面,对企业和政府进行相关鉴证和检查,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对碳排放管理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独立监督与评价。具体而言,企业碳审计所涉及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6种,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碳审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保证低碳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政策施行的遵循性;第二,实现低碳税收优惠的真实性和效果性;第三,实现低碳产品补助资金使用的效果性以及真实性;第四,实现低碳政策实施的效率性以及效果性。

(二)生态经济基本理论

生态经济代表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即经济的生态化,它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应当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其特征是不但考虑经济发展,而且考虑生态安全,不同于过去只顾发展经济而不顾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类型;其二,经济增长应该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它应当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来指导生态与经济协调;其三,通过能量、物质、信息的流动与转化,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生态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和解决当前生态经济问题的。生态经济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问题,同时关注生态空间与低碳发展问题。生态系统是经济系统存在的前提,而不是被动地依附和服务于经济系统。按照生态规律和生态阈值来发展经济,坚持低碳发展道路,将经济系统置于生态系统之中,这是生态经济学最具革命性的贡献。实现生态经济发展,需要遵循的路径是:首先,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保留足够的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其次,根据生态平衡确定经济开发的资源投入与废弃物排放限值,走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道路;再次,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建立全球碳排放履约机制和碳交易市场,适应气候变化,减少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带来的社会风险和成本;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注重建设网络世界,实现多元化发展,追求多样性,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推行碳审计的必要性

(一)推行碳审计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时展的需要

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使得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步加大。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弊端,例如加大了对资源的需求和消耗,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等。此时发展和实施碳审计能够获得较为详细具体的环境信息,有利于有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和报告,让国家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节能减排计划,同时可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走低碳发展道路,推行发展碳审计,这既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途径。现代的审计制度将审计规制功能拓宽,并赋予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目标,把审计评价、信息披露和问责反馈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它作为一种监督制约机制应用在节能减排中,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相关路径,一方面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又能实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的可持续发展。碳审计能够甄别生产进程中能源使用状况及碳排放问题,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碳排放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能源缺口持续扩大。截至2016年7月6日,我国在联合国已注册的项目年平均减排量总和达1.8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已获签发减排量1.4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国已注册项目数及签发的减排量均为全球第一。我国已批准的2000多个CDM项目中,80%以上集中在水电、风电。一直以来,企业的经济目标都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忽略了环境保护的社会目标。假如企业为了实现经济利益高速增长,继续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也只能是短暂的。因为只有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企业发展才会长远。企业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节能减排产业,同时发展碳审计,有效监督自身碳排放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规模的壮大。

(三)当前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碳审计,我国碳政策制定和实行需要碳审计

我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成为GDP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也从2006年开始一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并在近几年保持着较快的增速。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我国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在2009年11月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2011年3月17日又进一步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单位GDP碳排放将减少17%;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为了履行碳减排义务,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和“节能减排”的新构想,由此实现了以经济优先为导向的经济社会高速增长模式,同时向以环境优先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虽然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但是2008年以来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先后建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10余家碳交易平台。除此之外,早在2005年我国就颁布了《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运行管理办法》。截至2010年8月9日,我国共有915个CDM项目注册成功,占全部注册项目的54%,占东道国CDM项目签发总量的60%,项目总数和估计年减排量均居世界第一,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碳审计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促进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因此,控制碳排放,发展碳审计就成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我国碳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及相关改进对策

(一)我国碳审计目前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将低碳生态经济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然而,从发达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碳审计是发展低碳生态经济必不可少的监督机制,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缺乏开展碳审计相关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审计评估标准。碳审计工作已经在许多国家开始落实,丹麦,美国,英国等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碳审计制定了有效的评估和实行方法。但是在我国只有香港地区,推出了为建筑物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检测提供的一套简单系统、科学的办法。而大陆地区,碳审计还是全新审计门类,由于缺乏专门的理论框架以及提供给碳审计科学依据准则,碳审计缺乏一套较为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同时政府和企业也没有对碳审计相关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除此之外,我国环境财务会计未形成体系,比较零散,使得以此为基础的碳审计工作不但缺乏理论方面的研究,而且使得碳审计实务工作缺乏指导,理论与实务严重脱节。《审计法》第三章“审计机关职责”规定的审计职责中,没有针对碳排放审计的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无法可依。同时根据现有的法规政策分析得出,国家在开展低碳管理中采用的优惠引导策略,没有具体到法律层面,采用强制手段来加速企业实施碳排放审计的进程。因此,高排放企业对于由碳排放审计所引起的政策法规风险更为敏感,我们应加强立法,将碳排放审计工作法律化、制度化,有利于今后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完善。2.碳审计取证受阻,数据核算困难,相对其他领域审计准确度低。企业缺乏碳审计认知,没有规范使用管理碳审计专项资金。当前碳排放审计工作,主要是监督检查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监管部门,而且由于碳审计数据会涉及到企业资金状况,这就使被审计单位可能质疑被审计数据标准,担心泄露企业重要商业机密,导致出现其资料提供不及时、不完整,审计取证难以正常进行的情况。同时目前,政府审计还未完全介入碳排放当中,这都大大增加了碳审计取证以及核算的难度。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目前我国只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推广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二是虽然碳排放的计量是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为依据,但这最终也要依赖于当地政府的权威统计数据。3.缺少从事碳审计相关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碳审计涉及了能源、统计、环境各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会综合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内容,这些都对审计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传统审计人员对地理生物气体、工程机械、物理、化学等方面了解甚少,有的甚至是空白;另一方面财经专业的审计人员受专业限制,难以获取可信度高的审计证据,除此之外,环保行政部门注重对所得结论进行评估,而这些结论大多从专业角度来分析,鉴证以及总结环境指标完成情况。但是大部分审计人员因为知识储备量和技术能力的限制,无法对相关碳排放数据准确查证,继而无法得出切实可靠的结论。

(二)我国碳审计相关改进对策研究

1.完善碳审计立法,细化相关法规。就我国国情而言,应加快碳审计立法工作,总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与碳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化标准,加快碳排放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环境税,主要有垃圾税,水污染税,固体废物税,噪声税,二氧化硫税5种,制定这些条例达到了监管的目的,我们可以借鉴,修订《审计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和环境污染程度以及碳排放量相对应的惩罚措施,同时对和节能减排相关的《中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细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章节进行修订,为碳审计发展预留法律空间,以实现碳减排义务的履行,宏观上,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重要而紧迫的。而我国自身具有资源禀赋、能源结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特殊性,鉴于此,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转方式、调结构”和“节能减排”的新构想来实现经济社会由以经济优先为导向的高速增长模式向以环境优先为导向的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2.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碳审计工作的引导,并积极提高公民低碳意识。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政府在推动碳审计发展方面有着主导性作用。首先,政府应当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一套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完整体系,并且建立一套科学、权威的碳审计指标体系;其次,在现阶段下,政府可以先倡导企业自愿披露碳排放情况,主动接受碳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在取得应当逐步建立碳排放审计的理论框架和一定实践经验后,逐步地要求碳排放量高的行业或企业必须披露碳排放情况同时接受碳审计,继而推广至全国范围各个行业领域,逐步建立起碳排放审计理论框架和核算指标,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碳排放审计相关工作,并结合各级税务环保部门,发挥其在审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最后,政府应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提升能源危机意识和公众环保意识,建立起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碳审计工作良好的舆论环境。3.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储备碳审计专业人才。碳审计专业人才直接影响着碳审计结果和碳审计报告的社会公信力,这使得碳审计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储备十分迫切,企业需要加强碳审计业务培训,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企业碳审计涉及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广泛的知识。首先,审计人员要掌握各种统计、检测、分析的标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企业能源投入产出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各种能耗指标,进而根据指标来分析企业使用能源存在的问题以及节能潜力,并基于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进行培训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即培训人员掌握碳排放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碳排放审计内容,程序及方法;其次,应当聘请有实际碳审计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进行经验介绍,同时邀请环保相关部门专家讲解碳排放相关政策和评价指标;最后,可以与国际专业协会合作培训审计人员,这样有助于培养有一定的审计功底,同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国际化思维理念和管理方式的人才。总之,通过一定强度的审计培训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碳审计方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适应能力,进而成为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胜任碳审计岗位的人才。

作者:金密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