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现况及生态评价

时间:2022-07-23 10:42:46

导语:城市湿地现况及生态评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市湿地现况及生态评价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拟建在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城西南20公里处,总面积8350.6公顷,是以保护国家一级飞禽黑鹳为主的野生动物在山西省迁徙停歇中转地的生态系统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高山群湖,位于桑干河和汾河分水岭上,是我国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也是华北唯一的天池群。这里分布有大小天然湖泊15个,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植被良好,森林面积较大,森林植被完好,飞禽、动物、水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是汾河、恢河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一、自然概况

自然条件与地质土壤:马营海区域海拔平均高度1810米,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有300万年,三面环山,山地主体为前倾斜平原,滩涂地以盆地中心交叉形成冲积平原,但滩涂地都与河流呈平行延伸,从而形成了扇形的平川湿地。保护区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为古老变质岩,土层较厚,北部多为深积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层较薄,保水性能较差,土壤除褐土外,还有潮土和水稻土。

气候: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虽地处暖温带,但由于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温差异较大,平均气温4.2℃,大于1℃积温为3200℃,最低气温(1月)在-19℃~-32℃之间,最高气温(7月)在22℃~24.5℃之间,无霜期160~170天,年降水量462.5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3%左右,冬季以降雪为主,年蒸发量为1718毫米,年平均日照2921.4小时。

水文:马营海湿地水源主要来源于大凹山、红岩脊、围沟、北梁上大南坡的地表水及泉水,经神山保沟、大佘沟、正沟、马营沟等,以弧型纵贯马营海湿地,然后穿过马营村汇入汾河,最后流入黄河。另一侧是经公海流入恢河,汇入桑干河,流入海河。因马营海及支流的流经地段为川谷地,水地面积大,且河水对河流两侧的地下水位及土壤发育的影响也较深较广。

二、地方经济及社区发展

保护区共17个行政村,322户,1109口人,全部是汉族。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靠农业为主,副业和其他经济来源少。人均占有耕地约1.5亩,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4%,人均年收入仅4580元。

保护区内没有专业科技人员,农业生产科技投入很低。文化素质落后,教育经费不足,老师待遇低,师资力量薄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大多数村庄普遍存在适龄儿童往城市及城郊学校流动的现象,且毕业后都不愿回农村。保护区内没有基本的劳动就业场所,大部分青年人向外流动获得基本生活收入,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由于保护区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业厂矿基本没有,没有合理的产业模式来发挥健全的服务功能,医疗卫生只有乡办的最低水平,生活方面没有形成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现状评价及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黑鹳和春、秋两季迁徙停歇的综合性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其现有林地基本没有遭人为破坏,人工林生长茂密,完好的森林生态孕育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共有野生动物14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和白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还有种类繁多的地衣植物和各种珍贵的菌类植物,丰富多彩的昆虫资源还在调查中。

此外,区内自然景观绚丽多姿,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神秘奇特。所有这些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和谐统一,不仅是人类美好生活的绿色屏障,野生动植物的王国,也是科研考察、教育实习和开展旅游的理想基地。

拟建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虽然起步晚、条件差、设备落后,但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规。组建观察站7年来,未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也未发生严重的偷砍滥伐森林资源和盗猎野生动物资源的事件。黑鹳和种群数量现已发展到30多只。来保护区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

同时,由于保护区经济来源少、支出多,社区经济相对落后,经费不足成为制约保护区建设发展的主要问题。

四、保护价值

拟建马营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野生群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经过几年的调查得知,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491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1种,并有种类繁多的地衣植物和各种珍贵的菌类植物资源;野生动物143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一级保护禽鸟黑鹳在本保护区的数量达30多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有中日共同保护候鸟3种,水产类14种,极其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决定了保护区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