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认识研究

时间:2022-06-19 03:42:00

导语: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认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认识研究

1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农药使用国,在不到世界1/10的耕地上,投入的化肥施用量约占世界的30%。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水环境污染的“元凶”。例如,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总氮和总磷贡献率中农业面源污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9%、30%[1];在进入滇池的总氮和总磷负荷中,农业面源污染物分别占53%、42%[2]。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用于点源污染控制的末端治理技术,对面源污染治理不适用。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订和执行限定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对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源头控制。国外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借鉴。安全农产品生产是中国政府从源头治理农业污染的政策举措,旨在引导和鼓励农户执行限定性农业生产技术标准,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减少氮素、磷素等营养物以及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效果取决于执行主体的行为,是主体行为的客观结果。同样,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环境保护效应如何,需要考察农户在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农户的环境意识支配着他们的环境行为,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状况[3]。因而,要从根源上探讨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环境行为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关键在于了解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环境意识状况。环境意识可以分为生活环境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人与环境间关系的认识,称之为生活环境意识;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与环境间关系的认识,则是生态环境意识。生态环境意识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行为密切相关,对其有解释和预测作用,因此本文只对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进行调查和分析。江苏省是发展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典型省份,其安全农产品种植面积占比达62.7%,远高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因此,本文选择江苏省作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地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实地调查,了解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对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认知现状,对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进行测评,分析安全农产品户的个体社会经济统计特征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影响,以为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提供思想和心理依据。

2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2.1问卷设计

环境意识是人类对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主观反映。洪大用和李强将生态环境意识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1)对一般环境知识的认识;(2)对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认识;(3)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这三个层次构成了环境意识金字塔,其底层是对“一般环境知识”的认识,顶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本文以洪大用和李强对环境意识的理论界定为基础,结合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本文的“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查问卷。

2.2调研过程

安全农产品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统称,从安全农产品的构成来看,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占到安全农产品产地面积的76.1%,因此本文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户为样本来研究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为了控制不同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成本投入差异、不同无公害农产品经济回报差异等因素对农户生态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影响,同时又要保证在苏南、苏中、苏北都能够取得足够的样本,所以本次调查选择了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的农户进行入户调研。本次调研从2010年8月上旬开始到2010年10月中旬结束。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调研阶段,在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友联村无公害韭菜生产基地进行试调研,继而修改、完善调查问卷;第二阶段为正式调研阶段,共调查了苏南、苏中、苏北3地,12个无公害韭菜种植基地,321户无公害韭菜种植户。

2.3样本描述

在321个调查样本中,从性别看,男性179人占55.8%,女性142人占44.2%;从年龄看,无公害韭菜种植者以老年人为主,其中55岁以上的为142人占44.2%,而45岁以下的年轻人只占全部样本的26.2%;从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较低,57.6%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水平,而高中级以上水平的仅占全部样本的9.3%。

3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测评

3.1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现状

3.1.1一般环境知识层面的环境意识现状由表1可见,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般环境的认知水平不高。对三个问项而言,平均回答正确的只有84个人,占总样本的26.1%,相反,回答错误的人数多于回答正确的人数,达125人,占总样本的39%。在这三个问项中,农户能够的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的环境负效应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回答正确率达52.7%,共有169人回答正确,回答错误率较低,仅有66人回答错误,占总样本的20.7%。

3.1.2环境保护措施法规层面的生态环境意识现状根据表2的数据,不难发现,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对环境保护措施与法规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就四个问项的整体回答情况而言,平均正确率为37.23%,平均错误率为18.98%,其回答正确率高于错误率。在四个问项中,除了“我国已经出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法规吗?”这个问项的答对率偏低,仅有9.4%外,其他问项的答对率均在42%以上,都远远高于其答错率。

3.1.3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生态环境意识现状表3的数据显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认知水平相当低。所有测量项目的答对率都远不及答错率。四个问项的平均答对率不足10%,只有9.18%。也就是说,在321个被访者中,仅有29个人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答错率高达40.28%,共有129人答错。在四个问项中,“我们人类应当统治所有动物、植物和资源吗?”这一问项的答错率尤其高,共有181人答错,占总样本的56.4%。结合表1、表2和表3,发现在环境意识的三个层面的测量项目上,答对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对环保措施法规层面的认知能力>一般环境知识的认识水平>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情况;答错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一般环境知识的认识水平>对环保措施法规层面的认知能力。

3.2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评价

3.2.1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整体水平评价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对上述生态环境意识量表中各个测量问题的回答结果有三种情形:“错误”,“正确”和“不清楚”。为了对环境意识水平进行定量测量,分别给这三种情形赋值为“0分”、“50分”和“100分”,然后计算各测量项目的平均值。具体得分情况见表5。借鉴已有的环境意识水平的评定标准,确定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评价等级,若得分为85~100分,75~84.99分,65~74.99分,55~64.99分和55分以下,则分别给予“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的评价等级。从表4可以看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整体生态环境意识水平较低,得分均值为45.17,没有达到及格标准,距及格水平55分还有10分的差距;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环保措施法规层面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分最高,为57.09分,而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分最低,仅有34.46分,两者之间分值差达23分,认知差距表明,安全农产品生产户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在具体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提升了环保措施层面的生态意识水平,然而,对于抽象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则较为浅表,具有浓厚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

3.2.2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年龄差异分析由表5可知,不同年龄受访者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被访者的年龄越大,他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分越低。45岁以下群体的环境意识水平得分为48.95分,而55岁以上劳动者的环境意识水平得分只有42.4分。可能的原因是,年龄较大的农民,在思想观念方面比较落后,对新生事物不敏感,在环境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和获取机会方面较年轻人更为逊色,因而其环境意识水平更低。

3.2.3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教育差异分析如表6所示,教育水平是影响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的积极因素。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其环境生态环境意识水平也越高。例如,在环保措施认知层面,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受访者的得分达62.08分,而只接受了小学及以下教育的受访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得分仅为54.80分。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农民所接触的环境问题相关的信息更丰富,接触渠道更广泛,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水平也更高,所以能够更好地掌握环境知识,表现出更高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

3.2.4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表7的结果表明,苏中、苏南和苏北三地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有明显差异,苏南、苏北地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明显高于苏中地区。可能的解释是,与苏中地区相比,苏南地区的经济更发达,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更高,因而苏南地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会具有更高的环境意识水平;与苏中地区相比,苏北地区对第一产业的依存度更高,其农业生产的集约度更高,单位耕地面积的化学投入要素更多,由此带来更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所以苏北地区的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具有更高的环境意识水平。

4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江苏省的无公害韭菜生产户为研究样本,对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探寻了影响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环境意识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整体生态环境意识水平偏低,没有达到及格标准,尤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呈现出较为典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范式,甚至有逆环境意识倾向;本文的经验事实说明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呈“橄榄型”结构,处于两头的低层次和高层次的环境意识水平更低,而中间层次的环境意识水平较高。教育和年龄对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意识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是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环境意识水平提升的积极因素,而年龄则是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生态环境意识的显著制约因素,生产户中以老年劳动者为主,他们作为可持续农业的实际践行者很难为环境友好行为提供坚实的思想和心理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均影响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环境意识。苏南、苏北和苏中地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苏中地区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生态环境意识水平不仅低于经济更为发达的苏南地区,而且低于农业环境污染严重的苏北地区。

“环境友好”是当下中国追求经济增长和发展所考虑的重要因素,农业吸纳了近50%的劳动力,安全农产品生产又占了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如果其不能够在“环境友好”方面起到应有的示范效应,中国农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则会难上加难。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环境意识水平低下,不仅对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环境效应的取得较为不利,而且还会对农产品安全和农民增收有负面作用,因此提升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环境意识是当务之急。开展环境宣传、强化环境教育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农产品生产户在“人与环境关系”认知方面的不足。随着传播手段的先进化,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和传播途径的丰富化,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根据农户接触信息的常用渠道,选择合适的媒介,对其进行环境知识普及、环保措施和法规的宣传,进而从本源上引导农户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能够为“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精神和意识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