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绿色储粮发展

时间:2022-06-03 10:22:00

导语:低碳经济与绿色储粮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低碳经济与绿色储粮发展

1低碳经济呼唤绿色储粮

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提出的不同于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一高三低”(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强调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自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题为《我们的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以来,低碳经济、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被认为是继两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之后,第五次改变世界经济的革命浪潮。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节能减排(碳减排),它不仅仅是能源结构和能源效率问题,也不仅涉及产品设计、加工和包装等生产领域,同时涉及建筑、交通和广大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消费环节和消费行为。中国作为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面临节能减排的形势日益严竣,许多地方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状态,政府必然会对企业污染环境责任和追究日益严格,粮食仓储业在推动节能减排、践行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也面临着严竣挑战和潜在危机。在全球关注粮食安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推行“绿色储粮”不仅仅是贯彻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而且是顺应国际潮流,进而实现我国粮食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现代粮食仓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绿色储粮发展,粮食之于经济运行,正如血液之于人体血液循环。被誉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润滑剂”和“发动机”的粮食业,在市场调控方面不仅具有四两拔千斤的独特威力,而且兼具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功效。基于市场机制运作的粮食业,可以在保障粮食安全、追求盈利、提高效益的同时,积极履行其作为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在调整经济结构、推动自主创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短期来看,传统储粮向绿色储粮转型可能会遇到提高技术门槛和增加新机制成本等挑战,其利益会受到暂时冲击,但从长远来讲,“绿色储粮”、“生态储粮”和“绿色消费”的推出,不仅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维护人类社会的长期利益及长远发展,减轻传统储粮的负面效应,也为粮食仓储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健经营加筑了一道环保防火墙,并可催生更多绿色商机。传统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换及其引致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传统储粮向绿色储粮的转型和发展。

2中国发展绿色储粮的思路建议

全球气候变化呼唤“节能减排”,“绿色储粮”推动的产业生态化和低碳经济的大发展,很可能带来21世纪全球的“绿粮时代”。这对于中国是挑战,也是发展机遇。中国“绿色储粮”刚刚起步,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既需要推进系列品牌创新,同时也要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

2.1创建低碳环保政策性基金,建立并逐步完善“绿色储粮”体系

无论是从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产业生态化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首要任务的角度思考,还是从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考量,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的中国,非常有必要尽快组建一家以节能减排和促进低碳产业发展为主要任务的政策性“粮食科技创新基金”,指导和引导“绿色储粮”业务发展,推广绿色会计报表和环境核算、审计体系。不仅让环保产品生产企业、节能减排储备企业可以从基金得到优惠贷款或补贴,而且拥有良好环保绿色的粮食购销企业也可以从基金得到优惠贷款或补贴。粮食管理部门要尽快建立“绿色储粮”的专门制度,专门机构和配备专门人才,健全内部的绿色储粮组织机构和外部监督机构。

2.2推广“绿色储粮”产品,打造“绿色储粮”品牌

绿色储粮技术不是静态的,单一的技术,它是在不断研究和实践中得以更新、发展和完善的。目前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主要有清洁卫生防治、物理防治(利用低温、冷冻、硅藻土、光触媒和电磁波能等防治储粮害虫)和生物防治(利用捕食性昆虫、信息素、生长调节剂、食物引诱剂和昆虫病原体防治储粮害虫)等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太阳能制冷技术保粮或充二氧化碳、氮气、沼气及真空储粮也是非化学防治的比较先进或比较实用的绿色储粮“品牌”,应用好这些品牌技术是粮食仓储工作者的“绿色追求”,广大粮食消费者的“绿色期盼”。同时,积极开展地源水源热泵,浅层地能、自然低温的控温储藏技术研究。通过应用、推广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淘汰污染大、效能低的工艺和设备。

2.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绿色消费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碳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绿色储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开发技术与应用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激励单位和个人的“绿色消费”。对承储企业购买绿色储粮新技术设施、设备给予适当补贴,支持绿色储粮事业的发展。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类投资者参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科技投资体系。

2.4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

“绿色储粮”的全面实现,离不开大量的科技人才。粮食部门要通过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并举,造就一支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建立科学的工作激励机制,为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潜能创造条件。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创新开发绿色储粮产品,积极与国际粮农组织合作,学习、吸收国际领先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在国家千人计划中,积极引进粮食科技人才,引进社会高层次人才,重点打造复合型人才,发挥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集中力量占领学术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