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19 04:12:00
导语: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创新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滨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谋划“黄蓝”两区建设,突出高效生态经济主题,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环境友好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循环经济,努力探索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建设全国高效生态经济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科学规划上层次。全力打造“高端提升”新布局。搞好产业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功能定位,是发展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振兴区域经济的先导,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举措。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项目进园区、园区产业化,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指标受限的前提下,必须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益。进一步强化“产业规划”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深入研究纺织家纺、油盐化工、粮油果蔬、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的整体规划,立足优势、挖掘潜力,搞好特色产业布局,增强区域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区、园区、乡镇的功能定位,以1O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为重点,按产业链条布局企业,形成功能分区合理、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对集中的合理规划,逐步实现全市产业科学发展。生态优先抓落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形象。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坚持节能减排目标控制,严格实施考核监管,既要经济高效发展,更要生态良好发展,努力在发展中实现高效与生态的有机结合。以“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大品牌建设为抓手,强化督导推进,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按照“转型提升、城乡一体、综合治理”的思路,突出抓好绿色通道、“四位一体”方田、骨干河道治理、万亩生态林场、生态湿地、农田水利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放大“林水会战”的品牌效应和生态效应。加大沿海防护林和沿黄河、小清河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强对库区、湿地、草地、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区以及近海岛屿、滩涂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在滨州国家级贝壳堤岛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基础上,加大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创建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将循环经济打造成滨州经济发展的亮点。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各项制度和监测能力、预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降低渤海湾近岸海域污染。严格环境执法和产业准人,淘汰落后产能,严格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
坚持转调抓主动,全力打造“优势产业”新亮点。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解决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本措施,按照“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大”的总体思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健康”为目标,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依托58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吸引更多的土地、资金、项目等生产要素集聚,以园区带动标准化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安全农产品生产区”。加大技术改造和产业链延伸力度,抓骨干、抓项目、抓创新,着力做强企业、做优品牌,积极打造家纺服装、新型生态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深加工“四大产业基地”,加快培育海洋经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四大载体”建设,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业、现代金融业,扎实做好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尽快形成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加大投入强基础。全力打造“一体发展”新支撑。完善重大基础设施是实施“黄蓝”两区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保障。
一是千方百计破解土地、资金瓶颈。科学编制未利用地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搞好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结合,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公司建设运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未利用地管理改革试点,切实提升开发水平,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银企合作水平,扶持金融机构发展,创新金融运行方式,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融资格局。二是全力以赴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2X3万吨级码头主体工程和附属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简易运营。加快滨港铁路、黄大铁路滨州段、德龙烟铁路滨州段等铁路建设。积极推进环渤海高等级公路、滨州至德州高速公路、滨州至济南高速公路以及孙武黄河大桥建设,进一步强化滨州公路运输主枢纽的作用。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围绕“打造黄河三角洲中心名城”的总体目标,推进市城区城中村改造及城区道路配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按照“沿路定位、带状开发、综合治理、组团发展”的思路,突出路域综合开发治理,按照绿化、净化、硬化、美化、亮化“五化”标准,限期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
关注民生促和谐。全力打造“共建共享”新格局。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要、民生为重,认真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措施,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实际困难,共建、共筑、共享和谐。扎实推进“民心工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拓展就业岗位,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在实现基层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基层医院公益性改革,逐步解决“就业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加大财政性教育投人,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项政策,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布局,让所有孩子上得起学、上好学。加快低碳公交系统建设,优化配置公交线路、公交车辆,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市民文化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市民公共卫生中心、市民健身中心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条件。进一步巩固扩大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成果,确保应保尽保、好事办好。加大食品安全监管整治力度,切实保障群众食品安全。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力度,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增活力。全力打造“内力驱动”新优势。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刁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一是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更加透明的权力运行网络,破除制约改革创新的各种“瓶颈”。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使人民群众享受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二是加快信息化进程,建设“高效政府”。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构建“一门受理、一站服务、一话接听、一网公开”的公共服务新模式。
加快数字滨州、视频信息资源整合等项目建设,加快“一网式”协同办公和视频会议系统的推进应用,加快推进“一点通”进社区工作,努力让干部群众更加便捷地了解、参与、监督行政工作运行,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三是规范公共资源运行程序,建设“廉洁政府”。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搞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彻底解决公共资源“交易散、资料缺、程序乱、效率慢”等突出问题,从源头上防止违法乱纪行为发生。
- 上一篇: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方案
- 下一篇:住建局上半年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