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博白的生态经济思索

时间:2022-03-19 03:41:00

导语:构建博白的生态经济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博白的生态经济思索

2008年2月21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博白县作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一员,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住机会,在面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又如何响应“科学发展观”进行规划建设发展,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以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结合博白县实际,分析该县在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博白县概况

博白县地处109。38~l10。17E,21。38~22。28N,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属于玉林市。东接陆川县,东南接广东省湛江市,西南依北海市,西邻钦州市,北靠玉林市玉州区。是东部和西部的过渡地带和承东启西的次沿海地区。且处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江三角经济圈,是两南地区向东出海和粤港澳西进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便捷通道之一,博白将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全县总面积3835km。2008年底,全县总人口为167.2万人,人1=I自然增长率12.28%,是广西的人口大县。

1.1生态环境状况博白县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有紫色砂页岩、花岗岩、古生代泥盆纪砂岩、奥陶纪粉岩、花岗变质岩、石英二长岩和第四纪红土等J。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平原、谷地、盆地、岗地、丘陵、山地,互相交错。地势西北、东北部较高,中部偏南处隆起,形成从北向南呈“高一低一高一低”起伏之势。、博白县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全县土壤可划分为水稻土、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冲积土、紫色土5个土类。县内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热带与亚热带常绿阔叶季雨林,但目前原始植被已残存较少,只在西北部山区、中南部大山沟谷中有少量幸存。大部分地区演生为次生马尾松林、国外松、杉木林及大量的速生桉林。博白县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平均径流深度为1002mm,比广西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多206.3mm。多年平均地表水径流总量为38.956亿m。境内最大的河流是南流江,其流域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7.90%。全县已探明矿藏有金、银、铜、钨、铅、铁、汞、锰、钛、独居石、锆英石、石灰石、花岗石、高岭土等40余种,其中金银矿储量丰富,品位较高,为全国九大银矿之一,高岭土是全国十大高岭土基地之一,黑色花岗岩储量达5亿In3。

1.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博白县初步形成了编织工艺、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林业化工、健康食品等四大产业集群,主要产品有烟花爆竹、日用陶瓷、芒竹编制品、建材等。2007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889251万元,农业总产值623144万元,人均农业总产值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986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和自治区定为“双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制种)”种子南繁、优质桂圆、速生丰产林、蔗糖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三黄鸡、芒竹编出口基地和冬季农业开发示范区。据统计,全县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383224万元增长到2007的889251万元,增长了596927万元,年均增长1.4%,同比增长15.8%,是历年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26.5亿元,增长23.3%,其中工业增加值24.1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20.7%。人均生产总值5575元,同比增加872元。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6同期的46:29:25调整为45:30:2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表1)。

2博白县生态经济建设制约因素

2.1环境污染严重博白县城的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其次是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染,噪音、农药、化肥使用等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城区的主要污染源为化工厂、糖厂、纸厂、水泥厂、陶瓷厂等,其中废水污染主要是工业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和化肥农药使用污染,废气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污染,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噪音污染主要是交通车辆和建筑工地产生的噪音。除城镇居民区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外,作为广西桂南沿海诸河中独流人海水系的最大河流——南流江也被严重污染。南流江的流经地北流、玉林、博白、合浦都是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众多的区域,而相关部门规划及管理的不当使得大量企业直接排污到南流江。2005年南流江流域的人河排污口数已达123个,其中企业废水排污口数86个。近年来,南流江流域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工业持续发展,人口众多,工业废水和超标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或问接排人南流江的量也随之递增。

2.2砂矿乱采现象严重加世纪9o年代初,不少专家都认为南流江泥沙过多,河床被淤高,以致增加防洪难度,尤其是沙河坝的拦截,更使得水流速度大减,泥沙大量淤积,因此沙河镇人民也一直致力于排沙。抽出的河沙是各类建筑、铺路的理想材料,这种小规模采砂能有较地解决水利枢纽泥沙淤积问题。2007年以来,南流江沙河段的优质泥沙订单越来越多,采沙规模越来越大,秩序越来越混乱。特别是玉林至铁山港铁路已经于2010年10月下旬开工,玉林至铁山港高速路面混凝土浇注也已建设。两大工程在博白段的建设占2/3,用沙量极大,全部需沙河、菱角镇段南流江供应河沙(亚山段的河沙基本采完,资源已近枯竭),刺激了河砂的无序开采。由于过量开采以及超江域开采,不仅造成水土大量流失,而且对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构成危害。

2.3洪涝灾害较频发博白县季风气候显著,大暴雨多,地势有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中部形成南流江河谷平原,每当暴雨聚集,山洪便由高到低猛冲下来,部分山塘水坝被冲毁,从而造成洪涝。根据《博白县志》记载,南流江的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2个时期,一是6月份,出现几率为34%;另一个是7月至8月中旬,出现几率为58%。据《博白县志》和博白县水文站不完全统计,从公元1516年(明正德十一年)至1944年,有记载特大洪水10次,其中19t3年洪水最大,城区博白新村水位52.78m,洪峰流量3650m/s。1949年后,发生较大洪水年份有1967、1970、1971、1981、1985、1995年,其中1971年洪水最大,洪峰流量3000112/s。1998年后,博白县先后完成了南流江县城区防洪大堤3km和茶根灌区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

2.3,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县城区沿江两岸1.5万人和400hTn2耕地的安全。但由于县城防洪排涝工程二期尚未实施,相关排涝泵站以及防洪闸也未实施,现状防洪堤仅建成3.34km,保护面积仅为1.2km,远未达到规划要求。而且,渠道绕登高岭、王力中学、老居民点的山岭经过的茶根水库,由于山体水土流失、生活垃圾淤积、清理难度大等原因造成渠道堵塞,严重影响排水。此外,内涝也不断影响博白县的生态经济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的发展,博白县的城镇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但由于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数量不足、污水处理设施严重落后,经常出现污水管道破裂、污水横流的现象,易形成内涝,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不便。

2.4生物多样性减少随着南流江污染的加重,水体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严重威胁,鱼类在种类和数量上都在减少。在利益驱使下,博白县村民们把整片的林地租赁给外来种植承包者,原生自然林被大面积砍伐,然后种上了被称为“抽水机”、“抽肥机”、“霸王树”的速生桉。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具有极大的抑制性,使得森林结构单一,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森林生物物种的生存直接受到危害。据统计,2010年博白县有林地面积21.33万hm,其中速生桉树6.67hmL4]。大面积速生桉的种植,造成博白县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2.5农业整体水平滞后,特色品牌不显著博白县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较滞后,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①农业增长方式仍以个人粗放式经营为主,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低。近年全县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这些增长几乎都是靠简单的个人粗放式经营为主,未达到产业化、规模化、集中化的经营,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也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②特色品牌农业过少,且不够显著,难以形成优势产业。虽然博白有“蕹莱”、“桂圆”、“蔗糖”等特色农业品牌,但种类过少且品质参差不齐,难以形成大品牌,且近些年传统特色产业在质量、数量上未见明显上涨,此背景下难以形成特色优势产业;③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④农民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等。

2.6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博白县“十一五”期间不断致力于工业发展,虽有较大进步,但众多工业企业中,家庭小作坊的传统企业为大多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落后,竞争力不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整体结构不合理。截至2010年底,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为128家,工业园区内大规模、上档次、高水平的企业很少,相当部分工业建设资金不足,难以引入高人才、新技术,仍是资源加工型和粗放型企业,低技术含量造成产品档次不高。

2.7服务业水平低,生态旅游业发展缓慢博白县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只有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居于主导地位,而一些新兴的产业如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仓储业、教育科研业等虽然发展较快,但总的比重不足。而且博白县的服务业机构绝大多数为个体户,因此,第三产业社会化、产业化水平低。博自县的旅游业有一定发展,但仍停留在低级粗放开发阶段。

3博白县生态经济发展对策

3.1加强管理,缓解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南流江水体生物大量减少的原因在于直接排放到南流江的污水超过了其自净能力,尤其是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因此,制止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确保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是治理重点。速生丰水林的种植,每年上级都有指标要求,应使种植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尽量不要威胁到原生林,每个区域都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原生林,必要时可封山育林,以确保原生生物有充足的栖息地,防止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减少。而这些归根到底都是要加强相关部门的管理。

3.2增加投入,防治水土流失博白县的水土流失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近期沙矿的肆意开采。为了更好地预防并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博白县的生态环境,实现当地生态经济的互动发展,就必须增加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投人。过硬的技术指导是治理水土流失的质量保证,有效的管理是治理的进度保障,合理资金的投入更能确保各项工作的切实到位。

3.3实施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减少洪涝灾害从流域全局出发,整合南流江流域的所有力量,实施流域防洪排涝工程,达到防涝目的。南流江上中游地区应适当并适量修建水库,有利于蓄水调节径流,起到防洪作用;处在中下游地区的博白县应致力于修筑河提,整治河道,使洪水顺利向下游输送,在重点保护的平原地区附近修建分洪区(或蓄滞洪区),使超过水库、河提防御能力的洪水有计划地向分滞洪区内分减,以达到减免洪灾的目的。解决城区内涝主要靠排水工程。首先要疏通原有排水管,以保持排水通畅;然后,城区低洼处要设置雨水口,确保暴雨时节雨水能迅速排出城区;最后,城区的排水管网要逐渐合理化。

3.4发展技术型生态农业,再创特色农业品牌以粗放式经营为主的农业增长方式,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要卖点。缺乏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而且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低,所以发展技术型生态农业发展空间较大。在发展技术型生态农业时,应同步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以高技术高品质的产品为品牌的创立奠定坚实基础,再以品牌的口碑提高产品的销售,如此良性互动发展,必然有利于全县经济的增长。

3.5发展生态化工业,实现资源利用商效化博白现阶段已经较合理布局规划了“五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且清晰定位了各园区的发展方向,避免园区间的恶性竞争,但招商引资的困难,致使园区急于求成降低了入园门槛。因此,应在当前建设五大工业园区初期狠抓企业质量,努力打造生态工业,建立生态工业体系。多渠道融资,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建设,加强高人才、新技术的引入,以高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产业生态化,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尤其是新建设的以临海工业为主的龙潭工业园和以食品加工、电子制造为主的旺茂农场工业园,应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利用现有生态环境资源,经过生态化、高效化工业生产,开发现代化生态环境产品,形成绿色产业群体,以此带动以林产化工为主的亚山工业园、以编织工艺为主的东城工业园及其他小规模作坊式企业生态工业的发展。

3.6巩固传统服务行业,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博白县人口众多及其较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其交通、餐饮等传统服务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应巩固传统服务行业,确保第三产业的稳定发展。其他新兴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等也可以适度合理地发展。而作为一种新型高尚的并体现了生态经济互动发展观的生态旅游也应合理规划并加快发展。重点打造原有的几个经典景区,带动全县生态旅游的发展。打造县级城市特有旅游。

3.7尊重科学,遵循自然,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博白生态经济化建设,必须从长远和全局着眼,立足实际,明确各区域的发展定位,对县城发展方向、功能分区、重点建设项目及公用设施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县城区建设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完善各乡镇的总体规划,制定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小区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以规划为龙头和依据合理引导城镇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优化结构和布局。要以当前在全区开展的城乡风貌改造为契机,加强城乡风貌规划设计,把县乡规划同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客家人文等要素紧密结合,突出专项规划和城镇风貌设计,提高城镇建设的文化内涵。要加强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有机融合,注重将产业布局、新区建设等纳入城镇规划,切实把城镇建设的相关要素、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统筹考虑进去,确保城镇化发展的水平、速度和效益三者的协调统一。

3.8更新观念,提高公众生态经济意识留守当地的民众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乡级领导及群众的思想观念都较守旧。生态保护意识不强,对新信息、新观念、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不高。在此背景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的瓦动发展,首先,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在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的基础上,重点强调生态经济的思想。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并给予技术性的支持,引导人们在生活、生产方面逐渐趋向于生态经济互动发展的方向。

4小结

在科学发展观的倡导下,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走向生态化。发展条件优越的博白县更应认识到发展生态经济的必然性,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