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耗根本对策研究论文

时间:2022-11-05 09:39:00

导语:节能降耗根本对策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节能降耗根本对策研究论文

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建设节约型社会,突破经济发展中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要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的综合性措施,但最根本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长效机制,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一、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

增长方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方式,通常分为粗放和集约两种类型: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增长方式不仅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由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线性流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型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工业化道路的实践表明: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只有转变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我国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许多。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十多倍。目前,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1/2、纸制品的1/3来自循环使用,一些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的生产中,已经实现水资源消耗的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我国资源回收率比较低,综合利用率不高,许多可以利用或再利用的资源却成了废弃物。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最大障碍。我国能源资源消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今后创新和发展的潜力。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节能降耗的巨大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

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根本途径。资源性产品供给不足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转变增长方式,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社会的根本途径。其核心是通过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降低发展成本,以更小的代价实现更快的发展。按“十一五”规划要求,到2010年全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十一五”规划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目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明确了我国增长方式转变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战略的硬指标。这些指标为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确立了标准。今后,经济发展既要重视总量增加和增长速度健康平稳,又要重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以及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资源节约整体水平,是建立节约型工业、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结果。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治本之策.只有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才能建立起节能降耗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长效机制。

二、转变增长方式的实质在于科技创新

目前,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三令五申仍难以转变,归根到底在于技术储备不足,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我国企业整体科技装备大约只有30%左右达到国际水平,而其余70%还相对比较落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30%,大大低于世界上60%~70%的平均水平。

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是因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研究和解决包括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这一极其巨大复杂系统中的许多难题.所需要的科学是与社会科学相联系的科学.所需要的技术是与社会技术(如社会管理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更要倍加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并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要树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立足节能降耗、保护环境、推动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大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从根本上转变增长方式的可靠保证。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

(一)将转变增长方式与推进科技进步结合起来

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支持开发重大产业技术标准,构建自主创新的技术基础,并积极推进产业化是当务之急。要在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能密集、高附加值的方向提升。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援助。要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和创新,推进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力争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注重突破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瓶颈,开发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的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资源高效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要增加科技投入,使研究与开发投入从2006年占GDP的1.41%提高到2010年的1.5%以上和2020年的2%以上,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前全世界20个创新型国家研究与开发投入均占GDP的2%以上)。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创新环境,等等。

(二)将转变增长方式与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结合起来

信息技术对转变增长方式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它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工具。信息产业本身的发展可使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会提高非物质产品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为转变增长方式作出贡献。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服务,对于各行业生产、管理、营销流程的再造和重组,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对于优化和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对于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降耗、缓解传统增长方式对资源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具有无可比拟的带动作用。信息化是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助推器,发挥信息对资源配置的引导和替代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显著提高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率,并有力地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变增长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和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节能降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三)将转变增长方式与转变政府职能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体制上存在的诸多弊端,是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粗放型增长方式之所以积重难返,是因为生产要素价格和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受国家管制,严重偏低。价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从而造成资源能源的严重浪费,投资体制不合理导致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转变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型经济,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为其发展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要继续推进金融、财税和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向集约型经济倾斜,形成有利于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运行机制。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提高资源能源价格,使生产要素和资源产品价格能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全面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逐步完善资源使用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善转变增长方式的激励约束机制。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为市场主体服务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要改革干部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体制,不能只看GDP和绿色GDP的增速,更要看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一套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科学考核体系。

(四)将转变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在需求结构上,要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在要素投入上,应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上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应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上转变。积极发展服务业是“十一五”时期的重点,发展服务业也是破解资源约束矛盾的重要途径。由于服务业不发达,我国的交易成本比国外高10%~20%。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盲目发展耗能高、资源消耗大的产业,服务业比重仍然徘徊不前,节能降耗及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服务业有一个大的发展,不但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而且可以大大缓解资源约束的压力,转变增长方式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都不高,服务业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43%的平均水平。“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要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为此,要切实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发展经济的主线,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发挥传统服务业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同时以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和转化制造加工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经济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五)将转变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普遍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降耗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从税收、贴息、补贴等等方面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减量技术、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努力取得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支持。

(六)将转变增长方式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结合起来

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增加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和知识含量,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复杂劳动和不断创新。因而,充足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供应是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节能降耗的可靠保证。从整体上看,我国普通劳动力过剩,但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所占比重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只有14名,日本为132人,法国为124人,韩国为74人。高素质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体现着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关键是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素质。为此,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念,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人才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的核心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富国、人才强国,并以此来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撑节约型社会的建立.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七)将转变增长方式与完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建设节约型社会仅仅靠自律是不够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市场手段,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对推动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性作用。要改革价格的形成机制和价格结构,加快推进水、电、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进程,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益,促进增长方式和需求结构的转变。抬高市场门坎.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资源社会环境。

(八)将转变增长方式与强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微观基础。要强化企业管理,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引导企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在商业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引导企业建立突出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突出整体优势的发展战略,扭转企业盲目扩张、盲目实行多元化发展的倾向,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全面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持之以恒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成本核算,降低物耗和能耗,在原料、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处置各环节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控制指标,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增效。通过强化企业管理,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大力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