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透析
时间:2022-03-11 11:27:38
导语: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献述评
贸易结构既是一国经济技术水平、商品国际竞争力等指标的综合反映,也是其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力的源泉之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对外贸易结构比贸易规模更能体现出一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于是,由此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开始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也成为国际贸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领域。针对外贸结构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从生产要素禀赋差异着手研究了各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形成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强调国内市场规模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弗农(1966)、马库森和斯文森(1985)将技术看作外生变量,认为技术差距和转移影响各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巴拉萨(1963)、格鲁贝尔和劳埃德(1975)、赫尔普曼(1981)等人把技术作为内生变量,主要研究技术变动原因以及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坎特维尔和托兰惕诺(1990)、小泽辉智(1992)、邓宁(1993)等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结果均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多数研究指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母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Ng、Slaughter等学者却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一定优化母国的产业结构,甚至会有不利的影响。FukaoKyoj、IshidoHikari、ItoKeiko(2003)等学者则把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到对外贸易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中来,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东亚区域内垂直产业内贸易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区域内的贸易结构。目前,国内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作用,该类研究普遍认为FDI不但有利于中国出口的总量增长,还对其结构变化有很大的优化作用。如江小娟(2002)研究表明,跨国投资作为各种要素跨国流动的重要载体,对出口增长与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显著;二是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研究,如张亚斌(2000)、原毅军(2005)等人认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胡秋阳(2005)、陈元(2007)则认为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三是汇率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如胡均民(2006)、冯正强(2007)等,从“价格”机制角度寻求贸易结构的变化原因;四是关于技术进步与出口结构升级的研究,如易纲、樊纲、李岩(2003)、赖明勇、许和连、包群(2003)等人认为在要素禀赋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改变要素生产率来影响一国生产函数变化,最终促使产品生产和出口结构发生转变。杜修立和王维国(2007)研究发现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整体技术结构在上升;五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王英和刘思峰(2007)研究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出口增长,还促进了出口结构的优化。隋月红、赵振华(2008)研究发现:外国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形成有正向作用,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仍不能产生作用;俞毅、万炼(2009)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综观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对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虽然较多,但就某一具体因素单独展开研究的居多,从优化贸易结构视角,对影响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的却并不多见。因此,笔者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各类影响因素归纳到一个框架内,并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最新数据,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因素展开系统研究。
模型的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指标体系构建1.出口商品结构(ECM)出口商品结构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对于出口商品结构的衡量有很多指标,考虑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图用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分类中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Chemicalsandrelatedproduction)和SITC7机械及运输设备(Machineryandtransportationequipment)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作为出口商品结构的量化指标,因为SITC5和SITC7两类产品通常被认为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该比重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的变化过程。2.产业结构(GL)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出口是由其专业分工所决定,因此可以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高度相关的。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trade)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一般来说,一国出口商品的贸易结构总是从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发展到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最后到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发展产业内贸易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用GrubelHerbert和P.J.Lloyd(1975)构建的GL指数作为量化指标,用来测量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这一指数的计算公式为:GLi=1-|Xi-Mi|Xi+Mi其中,Xi和Mi分别表示某一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3.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一般认为,外商直接投资(In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对于弥补东道国资金不足、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流入中国,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商品的出口,同时也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确保分析的有效性,该指标选用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4.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其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不仅应当有利于寻求原材料供应和改善管理技能,扩大市场份额,还应当有利于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向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充分带动货物、技术和服务的出口,从而对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也需要进行探讨并加以实证的支持。为确保回归分析的有效性,该指标选用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5.人民币实际汇率(RER)汇率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汇率升值或贬值,改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对贸易结构产生影响。在开放经济中,汇率政策可以用来调节贸易结构。考虑到价格变动因素,本文选取直接标价法下的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来衡量我国的汇率水平。其表达式如下:RER=etCPI1tCPIot其中,et代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CPI1t代表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ot代表中国消费物价指数。各期的消费物价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得出。6.技术进步(TFP)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改进,导致劳动力和资本的效率提高。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可以在一国要素禀赋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作用于该国的生产函数,最终促使产品产出和出口结构的转变。本文选用生产函数的总量测算法,即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我国的技术进步。TFP=YtKαtLβt其中,Y是产出,K和L分别代表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t代表时间,α、β分别为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产出弹性。对上式取对数,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lnTFPt=lnYt-αlnKt-βlnLt利用上式可以测算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表示资本投入(K),采用年末就业人口数表示劳动投入(L),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产出(Y),并借鉴我国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设定我国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为0.6和0.4②。为消除物价影响,以1990年为基期,对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使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价格处理。(二)样本数据来源所有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并根据其数据计算得出(表1)。(三)回归分析本文应用R统计软件进行数量分析。为检验以上各因素对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笔者采用如下回归计量模型:ln(ECM)=β0+β1ln(GL)+β2ln(OFDI/GDP)+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1)其中ECM为出口商品结构,GL为产业内贸易指数,OFDI/GDP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IFDI/GDP为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ER为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TFP代表技术进步,∈为随机扰动项。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1)拟合的结果如表2所示。从上述回归拟合结果中可以看出,技术进步(TFP)的拟合系数为1.01530,其所对应的P值为0.00167,即该变量序列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序列,表明拟合效果较好,TFP对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技术的不断积累会呈现出边际报酬递增的现象。一国知识存量越大,则投资和资本的收益就可能越高,其经济增长率就越快,该国产业结构也会随着产业的资本、知识密集度增加而升级,产业比较优势结构升级,带动出口商品市场的扩张,其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也随之升级。人民币实际汇率(RER)的拟合系数较大(1.90649),而且其小于0.01的P值表明在99%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理想,说明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化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外投入比例不同,制成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对进口投入的依赖在一般意义上要强于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从而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级化的进程③。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对应的拟合系数为0.11976,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小于0.05的p值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理想。产业结构(GL)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所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19860和0.08360,说明这两个变量与出口商品结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于它们的p值均大于0.1,说明即使在90%的置信度上,拟合结果也不理想。由此,我们应该排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根据后退选变量法,将GL和OFDI/GDP这两个变量在模型中予以剔除(后面单独探讨)。然后,对包含剩余变量的模型做进一步检验,由此得到下列回归方程(2):ln(ECM)=β0+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2)方程(2)回归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在剔除掉产业结构(GL)和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两个变量后,方程(2)回归结果中的P值表明所有变量拟合结果均比较理想,其调整后的R2为0.9263,也表明In(ECM)的变动中有92.63%可由自变量解释,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人民币实际汇率(RER)、技术进步(TFP)与出口商品结构自身(ECM)都是该模型的有效解释变量,方程检验结果符合经济现象,可以说明其有效性。因在方程(1)和方程(2)的回归分析中得到的RER和TFP拟合系数较大,所以笔者进一步考察在去除其他变量影响下,两者和出口商品结构之间的关系,因此得到下列回归方程(3):ln(ECM)=β0+β4ln(RER)+β5ln(TFP)+∈(3)方程(3)回归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在剔除外商直接投资(IFDI/GDP)因素干扰影响后,方程(3)拟合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和技术进步系数增加,说明其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增加。(三)残差平稳性分析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指出,对回归方程的单位根进行检验以此来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因变量能被自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两者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因变量不能被自变量所解释的部分构成一个残差序列,这个残差序列应该是平稳的。鉴于笔者已经完成回归分析,将采用上述方程(2)直接计算对应残差序列,并检验其单位根。检验残差序列∈是否平稳,亦即判断序列∈是否含有单位根,模型估计的残差为:∈=ln(ECM)-β0-β3ln(IFDI/GDP)-β4ln(RER)-β5ln(TFP)(4)因此我们采用R语言中的ur.df函数检验单位根,得到p值为0.08082,说明在90%置信度下残差平稳性检验通过。因此,从长期来看,出口商品结构与技术进步、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格兰杰均衡关系。(四)对GL和OFDI的趋势分析单独探讨产业结构和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关系。通过对表1中的产业结构(GL)、对外直接投资(OFDI/GDP)与出口商品结构(ECM)历年数据的移动平均项来实现对他们关系与趋势的判断。如图1和图2所示。图1表明,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的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基本上呈现出正向上升趋势,而且产业结构的改善速度要稍缓于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速度,因此,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又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图2表明,从1990年到1995年OFDI/GDP比值与ECM两者是正向上升趋势,但从1996年到2005年间OFDI/GDP比值在振荡下跌过程中对ECM的变化几乎毫无影响,而2006年到2010年OFDI/GDP比值的快速上涨对ECM的改善也并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这与目前国内部分学者研究结论也基本相符。
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得到以下有关研究结论及启示:第一,技术进步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回归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对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正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而日益显著。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积累对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正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促进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资本的进一步深化和劳动成本绝对优势的减弱,技术进步将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应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切实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造就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从而真正优化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第二,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提升,但作用不是十分明显。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是投向制造业,这对我国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形成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其显著的加工贸易倾向,中间品主要依靠进口,没有实现国内的供给替代④,再加上跨国公司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其技术外溢效应有限,这就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作用并不如人们普遍所预期的那么明显。这充分说明在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我们应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来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第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之间的直接关系尽管相对比较复杂,但回归分析结果仍然表明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对此做出了理论诠释。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直接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加强技术创新与积累,进而提升产业结构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黄金时期,为更好地发挥其对国内产业结构进而对出口商品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力度,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注重对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同时利用特有的“学习经验”和组织能力,实现技术对国内的传输和扩散,充分发挥技术的“外溢效应”和“示范效应”,推动国内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本文作者:肖利秋工作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
- 上一篇:铜铝期货套利分析与探究
- 下一篇:商品技术在卷烟零售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业风险管理